《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司马光受宋英宗之诏编纂的,宋神宗赐以书名并亲自撰序。司马光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正史、稗官野史、奏议、笔记、文集、谱录、墓志、碑传、行状等杂史野书三百余种,记载史事详实、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洗炼、故事饶富趣味、场景恢宏大气、表达情真意切,被推崇为“前古之所未有”的辉煌巨著,是以“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治通鉴(插图版)/国学今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北宋)司马光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司马光受宋英宗之诏编纂的,宋神宗赐以书名并亲自撰序。司马光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正史、稗官野史、奏议、笔记、文集、谱录、墓志、碑传、行状等杂史野书三百余种,记载史事详实、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洗炼、故事饶富趣味、场景恢宏大气、表达情真意切,被推崇为“前古之所未有”的辉煌巨著,是以“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当时主要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影响极为深远。《资治通鉴(插图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精华,对原著中的书目做了适当删减,对标题做了重新提炼,撷取了一些在为人处世、才智谋略、道德修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帮助读者开启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之门。 目录 周纪 三家分晋 吴起才识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客死秦国 胡服骑射 廉颇相如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秦纪 奇货可居 李园乱楚 荆轲刺秦 大泽起义 斩蛇起义 破釜沉舟 汉纪 鸿门之宴 韩信拜将 垓下之围 韩信之死 飞将李广 卫青之甥 张骞出使 苏武牧羊 李陵事件 飞燕身轻 班超出使 范滂别母 望门投止 奸雄曹操 官渡之战 卧龙出山 赤壁之战 魏纪 前出师表 孔明殒身 竹林七贤 晋纪 望碑堕泪 谢安出山 苻坚拒谏 淝水之战 宋纪 刘裕登基 笔尖忠心 刘昱被废 齐纪 南齐建立 范缜论神 魏孝文帝 粱纪 萧衍建梁 骨肉情深 萧统早逝 陈纪 孝宽献策 元胄忠勇 后主亡国 隋纪 擒虎灭陈 杨广伪善 李密放粮 唐纪 智退突厥 玄武之变 魏征直谏 长孙皇后 则天女皇 狄公忠心 敬业反武 韦氏灭亡 开元宰相 安禄山反 马嵬兵变 张巡守城 黄巢起义 后粱纪 叔侄之争 承业进谏 后唐纪 一代名将 巧谏庄宗 高郁冤死 后晋纪 契丹崛起 德钧之死 儿皇敬瑭 后汉纪 血洗大梁 延寿献计 后周纪 简朴皇帝 郭威大度 罪有应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周纪周纪三家分晋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战国·猿形银饰 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于文辞,善于词令,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东周·男子服饰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让他拿出竹简,他说早已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他则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奉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便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把那里建为一道屏障?”赵简子说:“建为一道屏障。”尹铎便去整理户籍,减少交税的户数,减轻百姓的负担。 【原文】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译文】 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祸乱,你不要嫌尹铎的地位低,不要嫌晋阳地方远,一定要以他那里作为依靠。”梳双股大辨的战国女子等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智瑶继位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道:“主公,您对灾祸不加提防,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别人的生死祸福都取决于我。我不降灾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并不是您说的那样。《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屡次犯错,人们的怨恨往往克制着不表露出来,所以要在不显著时谨慎提防。’贤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避免招来大祸。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得罪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事后又不加戒备,还说别人不敢兴风作浪,这恐怕不行啊!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智瑶不听。 智瑶向韩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割地给他,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会更加狂妄,而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一定会兵戎相见。这样一来,我们便避开了祸患,就可以伺机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使臣去见智瑶,同意把一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他,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打算不给他。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他无缘无故地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地强索他人领地,其他大夫官员们定会惧怕,我们答应给地,他一定会骄傲。他因骄傲而轻视敌人,我们因恐惧而互相团结。用团结的队伍来对付骄傲的智瑶,智氏的命运就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想战胜敌人,姑且先听从他;要想夺取敌人的利益,姑且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以助长他的骄横,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对付智氏,何必要单独成为智瑶的攻击目标呢!” 【原文】 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P2-4 序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迄今为止的大事因缘,莫过于国家的命运——诞生、跋涉、传衍和弘扬,当然也包括国破家败与绝处逢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命运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 国学潮之所以汗漫于21世纪初叶的中国,是因为其内生的属性契合了民族复兴的强烈诉求。这一波潮涌不是返祖而是进化,承载着一系列厚本厚生、资治化民、与时偕行的历史使命,其目标麾指人类文明的又一巅峰。 红尘滚滚的世俗显然对国学大潮的浪迭涛涌缺乏理性的应对预案。于是在价值多元的当下社会,国学便被推向了纷纭披拂的“春秋战国”。红艳艳的国学大旗随风飘扬起来,却鲜有人去理性思索其背后的动因。 今天我们传承着国学的本来,于是就有了这套插图版的国学经典系列。 我们知道国学经典浩如烟海,“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力所能及的方向和规模。当然也可以做得更大,但我们宁愿选择做得更精。我们像双手掬捧着祖先的遗惠,虔诚而勤勉地加以拂拭、点饰、悟析和解读,力图让这些千年经典焕发出时代的清辉。从这十几本入选经典中,我们不难看到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的精神资源和思维向度: 一、生生不息的变易之道: 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三、安贫乐道的幸福观: 四、自强不息的进取观; 五、厚德载物的道德观; 六、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 七、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 八、阴阳互生的发展观: 九、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十一、知行合一的学统: 十二、资治化民的宗旨和践行。 而这些,都已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渊薮。 至于国学的未来,我们认为:就是践履国学智慧的大众化、现代化和生活化。这同时是我们推广国学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我们推出本书系的重要宗旨。能以本书系的出版来助推国学潮的澎湃,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参与这项工程的诸多同人的敬业精神不止一次让我感动倾情。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书系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毫不愧恧,因为在统稿的过程中我读出了底蕴、良知和用心。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样强大的支撑了。所以我满怀欣悦地向读者推荐我们的插图版经典读本。这是一套继往开来的书系,伴随着国学的本来走向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 ——《四库全书总目》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顾炎武 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金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