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求医就求老中医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养生是智者的行为,了解中医智慧,更贵族地生活!

向中医世家陈映山家族学养生,真正做到“求医不如求已”。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任何人都可通过本书,开始学习中医,管理健康,享受健康!

本书内容全面。上、中、下三卷涵括了中医的理论、方法和疗方三大块。让即使完全不懂中医的读者,也能完整地掌握中医的全部精华。文字简洁易懂,排版宽松美观,配有三百多幅有趣的漫画插图。

内容推荐

本书主审陈益石教授是一代宗师陈映山的儿子、学术传人,现居香港。在香港,陈氏家族是华侨银行家庄世平、企业家李嘉诚等推崇的中医世家。陈益石教授和夫人陈林丽华是众多名流、名媛、明星推崇的中医养生家,与李嘉诚和记黄埔共同投资开办了黄埔中药城,内设养生药膳馆。有多位科学家研究其家族中医药配方,并进行现代化生产,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本书内容全面。上、中、下三卷涵括了中医的理论、方法和疗方三大块。让即使完全不懂中医的读者,也能完整地掌握中医的全部精华。

可操作性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患的一百多种症状,都可找到简单实用的经络按摩法、食疗法、针灸法、民间偏方。家中备有本书,真正能做到“求医不如求已”。

文字简洁易懂,排版宽松美观,配有三百多幅有趣的漫画插图,采用环保轻型纸印刷,保护眼睛,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

书中附有陈氏家族的求医热线,为海内外患者提供宝贵的就医信息。一代名医陈映山曾治愈邓颖超同志的疑难糖尿病,还为英国皇室成员治过病。糖尿病患者可直接联系陈益石教授。肠胃病、妇科病方面的疑难杂症也是陈氏家族的主治项目。

目录

上卷 敲开中医国学之门,健康从这里开始……

中医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西医之争中的六大观念/024

观念一:现代医学不像大多数人认知的那么吕明/025

观念二:我们差点遗失了祖先传下来的瑰宝/027

观念三:探究百年中西医之争的本质/029

观念四:21世纪是中医崛起的新机遇/031

观念五:“中医现代化”不等于“中医西医化”/033

观念六:中医复兴要靠中国文化在全球崛起/035

第二章 中医的五大优势和七大特色/037

优势一:以养生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态智慧学/038

优势二: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拥有绝对优势/040

优势三:调养人体“亚健康”状态魅力独具/042

优势四: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绝不输于西医/044

优势五:中医能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困扰/047

特色一:整体观念/049

特色二:辩证论治/050

特色三:自我修复/051

特色四:扶正祛邪/053

特色五:治未病/054

特色六:标本缓急/055

特色七:对症下药/057

第三章 平衡——中医眼中身体健康与否的核心/058

一、气的平衡/059

二、血的平衡/063

三、血与气的共同平衡/065

四、津液的平衡/069

五、津液与气血的共同平衡/071

六、阴阳平衡/072

七、五行平衡/075

第四章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共筑和谐人体王国/078

一、心——主宰一切的“君主”/079

二、肺——辅佐君主的“良臣”/081

三、肝——勇武忠心的“将军”/083

四、脾胃——受纳和布化的“仓官”/085

五、肾——使王廷井然的“工部侍官”/087

六、胆——明辨是非的“清官”/089

七、小肠一接收纳贡的“礼官”/091

八、大肠——一专司内务的“内侍”/093

九、膀胱_司水之职的“一郡之官”/095

第五章 什么地方出错了?了解人体失衡致病的原因/097

一、六气/098

二、六淫/100

三、七情/105

四、生活习惯/109

第六章 诊断,追求身体内在的和谐/113

一、四诊,找到生病的根源/114

二、八纲,指明疾病的治疗方向/123

中卷 黄帝内经钻石之旅,千年中医瑰宝

中医养生方法

第一章 经络与穴道/128

一、四通八达的经络构成人体的活地图/129

二、人体十二大经络/136

三、奇经八脉/168

四、腧穴/175

第二章 针灸与按摩/180

一、从外而内的特殊疗法一针灸/181

二、安全可靠的养生疗法——按摩/190

第三章 神奇食疗/201

一、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202

二、食物的种类和性质/203

三、认识自身体质,吃对食物/208

四、四季顺养/210

五、合理饮食,科学忌口/224

第四章 中药养生/229

一、中药的四性五味/230

二、归经、“君臣佐使”以及“升降浮沉”/232

三、慧眼识中药/234

四、对症下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236

五、正确煎煮中药/238

六、这样服用中药最有效/240

下卷 求医也要求已,每个人都是妙手华佗

中医诊疗方法

第一章 求医也要求已——常见内科疾病疗法/246

●感冒/247

●中暑/249

●急性支气管炎/251

●血虚/253

●胸痛/255

●呕吐/256

●急性肠胃炎/258

●腹痛/260

●鼓胀/262

●便秘/264

●痢疾/266

●水肿/268

第二章 求医也要求已——慢性内科疾病疗法/270

●慢性支气管炎/271

●哮喘/274

●肺结核/277

●高血压/279

●低血压/282

●冠心病/284

●消化性溃疡/286

●慢性胃炎/289

●慢性。肾炎/291

●脂肪肝/294

●肝硬化/296

●风湿性关节炎/298

●坐骨神经痛/301

●痛风/303

●骨质增生/305

●尿毒症/307

第三章 求医也要求已——神经内科疾病疗法/308

●头痛/309

●心悸/311

●失眠/313

●眩晕/315

●郁证/317

●中风/319

第四章 求医也要求已——外科疾病疗法/324

●痔疮/325

●烧烫伤/327

●毒虫咬螫伤/330

●颈椎病/332

●肩周炎/335

●骨质疏松症/337

●腰椎间盘突出/339

第五章 求医也要求已——皮肤科疾病疗法/342

●斑秃/343

●少白头/345

●足癣/347

●手癣/348

●牛皮癣/349

●痱子/351

●痤疮/352

●湿疹/355

●腋臭/358

●手足皲裂/359

●疥疮/361

第六章 求医也要求已——五官科疾病疗法/362

●红眼病/363

●沙眼/365

●老年性白内障/367

●青光眼/369

●鼻出血/371

●鼻炎/373

●鼻窦炎/376

●耳鸣耳聋/379

●中耳炎/382

●口腔溃疡/384

●牙周炎/386

●龋齿/388

●黄疽/390

●扁桃体炎/392

第七章 求医也要求已——妇科疾病疗法/396

●月经不调/397

●痛经/401

●崩漏/403

●带下病/405

●闭经/407

●外阴瘙痒/409

●阴道炎/411

●子宫颈炎/414

●更年期综合征/416

第八章 求医也要求已——儿科疾病疗法/418

●小儿感冒/419

●小儿支气管炎/421

●百日咳/423

●鹅口疮/425

●流行性腮腺炎/426

●小儿腹泄/427

●麻疹/429

●水痘/431

第九章求医也要求已——男科疾病疗法/////…432

●前列腺炎/433

●前列腺增生/436

●遗精/439

●早泄/441

●阳痿/443

●不育/445

试读章节

(三)问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症状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这说明问诊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

为了确认病情进行立证,必须汇总全身的种种情报来源。包括眼睛看得见的情况和患者本人才感觉得到的状况。如患者的症状,症状的变化,身体的感觉和状态,包括患者的心情等都是一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会十分注意病人过去的疾病史,以及平时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人的健康状况等一些被认为与疾病无关的事项。这些都是中医透过诊察患者本身的特征,以找出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如体质或精神状态等,才可彻底改善症状。

问诊,从何问起呢?有一首经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总结的“十问歌”,提示了重点。“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参服药审机变”,应抓住这些要点予以问诊。

一问寒热

寒热包括寒热交替、恶寒发热、但热不寒和但寒不热四种,每一种症状都预示着身体某一方面或器官发生病变。寒热交替可能是少阳病发生的前兆;恶寒发热是表寒、表热、表虚症的表现;但寒不热属于寒症;但热不寒多属热症,低热属于阴虚之症。

二问汗液

身体出汗的部位不同,表示所得疾病不同。如果身体大汗淋漓,多数属于阳症和热症;白天汗多属于气虚、阳虚;夜间盗汗属于阴虚;半身汗多数属于偏瘫、中风;头部多汗属于热症。

三问头身

问头身包括问头部和问身体。

问头部 包括问头痛和头晕,可以根据头部不同部位和疼痛来辨别病在别处,比如偏头痛属于少阳经头痛;头痛并且齿痛,属于少阴经头痛等。头晕的症状不同也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头晕眼花属于气血两亏,头晕耳鸣属于肾精亏

问身体 身体包括四肢、胸部、肋部、胃脘部、腹部。如果四肢关节疼痛,属于痹症;胸部闷痛,多属于气虚血淤;肋部胀痛多为淤血、肝胆湿热;胃脘部冷痛多数属干胃部不调;腹部胀痛、隐痛多数属于脾阳虚、寒凝肝脉、虫积。

四问二便

询问二便就是询问大、小便的频率和时间,还包括颜色、气味、量和当时的感觉。

徇问大便 一般来说,一日大便一次或两次为宜,如果没有或过多都属于异常,则属于便秘或腹泻;大便溏泄、腹胀腹痛,属于脾虚;大便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乖脾;排便时肛门灼热、后重里急、排便不爽属于大肠湿热;大便失禁、滑泄,属于脾肾阳虚;大便颜色黄并且呈粘稠状属于胃肠湿热;如果大便带血,并且如黏冻状态属于痢疾。

询问小便 如果小便不畅,或者点滴而出,属于肾虚、淤血、湿热;小便频繁或者清长属于肾气不固。如果小便呈现红色,属于热伤血络;小便呈现黄色,属于热症;小便混浊,属于浊清下泄或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属于寒症。

五问饮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问饮食对于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因十分重要。问饮食包括询问患者的口味、饮水和食欲,这三方面和患者的病情都是息息相关的。

问口味 如果口中清淡或无味属于脾胃气虚,口中有甜味或有粘腻的感觉属于脾胃湿热,口中有酸馊感觉属于伤食,口中有苦味则属于热症,口中有酸味属于肝胃蕴热。

问饮水 如果口渴并且面红耳赤属于实热症;没有口渴的感觉属于寒症;口渴但饮不多并且伴有身热不扬属于湿热蕴阻;口渴欲饮但一饮即吐属于痰饮水阻之水逆症;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伴有小便频繁属于消渴病。

问食欲 如果食欲大并且易饿属于胃火旺盛;易饥饿但是不欲进食属于胃阴虚;偏好食用一些异常食物属于体内虫积;食欲减退属于脾虚、食滞、肝胆湿热等。

六问疼痛

关于疼痛产生的机制,一般认为是“不通则痛”。刺痛多由于肝经气滞而致血淤、疱宫淤血等引发;冷痛多由于寒邪外侵或寒自内生,脏腑经络不得温养;灼痛多由于火热之邪熏灼经脉,气血逆乱所致;重痛多由湿邪停留,困遏阻滞气血,气血流行不利所致;绞痛多是由有形实邪阻闭气机,不通则痛;还有一种虚性疼痛,多是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失其滋养而发生疼痛。

七问睡眠

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不易入眠,并且睡后易醒属心脾两虚;卧床不安、腹胀,属于食滞内停;不易入眠并且多梦盗汗,属于心肾不交。如果身体衰弱、易睡、四肢冰冷,属于心肾阳虚;头晕目眩、易困易睡,属于痰湿内遏;饭后易困、四肢无力,属于脾气虚弱。

八问口渴情况

口渴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常反映人体精液的盛衰及其布散情况。总的来说,口渴喜冷多属热证;口不渴且喜冷饮常见于虚证、寒证,水湿内停等证,表示津液未伤;口渴而喜冷饮而不多饮,多见于气分热盛,逼津外泄,汗出津伤的实热证;口渴而多饮,饮后更渴,伴有尿多,属下消证;口渴欲饮而不多饮,常见于湿热证,因热邪伤津,可有口渴,淡又携湿邪,湿在热中,热蒸湿动,反不欲饮。

九问妇女和小孩

问妇女 主要是询问经期、妊娠和产后的一些情况,来帮助治疗妇女的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妊娠不良症状和产后疾病等。

问小儿 主要是向父母询问关于小儿的发育状况,父母的健康状况,有无遗传病史等情况。

P119-121

序言

随着现代科学进入系统时代的今天,很多中医固有的传统理论,纷纷成了现代科学再认识的新课题。这就证明中医自古以来对人体的认识自有其科学的道理存在。

如何运用这些观点来提高中医,完善西医,以期达到后世中西医真正的结合,是处于过渡时期的我们要做的事。而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必须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与这些理论相互印证,这样,中医就可获得质的飞跃。本人有些构思,已非自今日始。

先父陈映山,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以其精湛医术名噪潮汕、闽粤、港澳、星马。50年代,更荣获开国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的嘉奖。其生平业绩已载入《中国人物辞典》、《全国名老中医谱》、《潮州府志》等,这就是一座丰富临床经验的宝库!利用此宝库和现代系统科学的观点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就能够将中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层次。这不但得申先父“益人益已益四方”的宏愿服务社群、方便百姓,使国人及海外人士亦能分享到中医药为人类保健起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为后世中西医结合铺路。

深愿以我今日之探索,唤起有志振兴中医同道之共鸣。

抛砖引玉,于愿斯足。

陈益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