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最有影响的一部。它最初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人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文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4篇……共222篇。
为了帮助广大古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古文观止》一书,《白话全解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材、吴调侯)编者特意在原著基础上精选编目,并编写了大量译文和评析,以期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古文的典雅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话全解古文观止/中华大字版文化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清)吴楚材//吴调侯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最有影响的一部。它最初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人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文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4篇……共222篇。 为了帮助广大古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古文观止》一书,《白话全解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材、吴调侯)编者特意在原著基础上精选编目,并编写了大量译文和评析,以期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古文的典雅风采。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将同一作者的各类作品集萃于一处,方便查阅。因此,自问世以来的三百多年问,《古文观止》一直被作为私塾、学堂的古文启蒙读本,风行海内,有时甚至到了家家一本的程度。 为了帮助广大古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古文观止》一书,《白话全解古文观止》(作者吴楚材、吴调侯)编者特意在原著基础上精选编目,并编写了大量译文和评析,《白话全解古文观止》以期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古文的典雅风采。 目录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一)·《左传·隐公元年》 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石碚谏宠州吁·《左传·隐公三年》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隐公五年》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隐公十一年》 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桓公二年》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桓公六年》 曹□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僖公四年》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僖公五年》 齐桓下拜受胙·《左传·僖公九年》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子鱼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寺人披见文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展喜犒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 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左传·文公十七年》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宣公三年》 齐国佐不辱命·《左传·成公二年》 吕相绝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驹支不屈于晋·《左传·襄公十四年》 祁奚请免叔向·《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晏子不死君难·《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季札观周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子产坏晋馆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左传·昭公元年》 子革对灵王·《左传·昭公十二年》 子产论政宽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吴许越成·《左传·哀公元年》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周语上》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周语中》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周语中》 展禽论祀爰居·《国语·鲁语上》 里革断罟匡君·《国语·鲁语上》 敬姜论劳逸·《国语·鱼语下》 叔向贺贫·《国语·晋语八》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楚语下》 诸稽郢行成于吴·《国语·吴语》 申胥谏许越成·《国语·吴语》 春王正月·《公羊传·隐公元年》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公十五年》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郑伯克段于□(二)·《谷梁传·隐公元年》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僖公三年》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札记·檀弓上》 曾子易箦·《礼记·檀弓上》 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檀弓上》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檀弓下》 杜蒉扬觯·《礼记·檀弓下》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檀弓下》 卷四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泰策一》 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秦策一》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秦策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 颜□说齐王·《战国策·齐策四》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齐策四》 庄辛论幸臣·《战国策·楚策四》 触□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四》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鲁共公择言·《战国策·魏策二》 唐雎说信陵君·《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燕策二》 谏逐客书·李斯 卜居·《楚辞》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赞·《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外戚世家序·《史记》 伯夷列传·《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酷吏列传序·《史记》 游侠列传序·《史记》 滑稽列传·《史记》 太史公自序·《史记》 报任安书·司马迁 卷六 汉文 高帝求贤诏·刘邦 文帝议佐百姓诏·刘恒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刘启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刘彻 过秦论·贾谊 治安策一·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李陵答苏武书·李陵 尚德缓刑书·路温舒 报孙会宗书·□□ 光武帝临淄劳耿弁·刘秀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前出师表·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北山移文·孔稚硅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为徐敬业讨武□檄·骆宾王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杂说一·韩愈 杂说四·韩愈 卷八 唐文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0 讳辩·韩愈 争臣论·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与陈给事书·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鳄鱼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卷九 唐宋文 驳复仇议·柳宗元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梓人传·柳宗元 愚溪诗序·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待漏院记·王禹傅 黄冈竹楼记·王禹偶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义田记·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李觏 朋党论·欧阳修 纵囚论·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送杨真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泷冈阡表·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辨奸论·苏洵 心术·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范增论·苏拭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晁错论·苏轼 卷十一 宋文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拭 石钟山记·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三槐堂铭·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六国论·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阅江楼记·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豫让论·方孝孺 亲政篇·王鏊 尊经阁记·王守仁 象祠记·王守仁 瘗旅文·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报文刘一丈书·宗臣 吴山图记·归有光 沧浪亭记·归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试读章节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夫祭仲进言道:“假若分封的都城城墙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隐患。先王例法:大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有违先王例法,如不更正,将会置您于不堪的境地。”庄公答道:“武姜想要如此,我如何才能避祸呢?”祭仲回答道:“武姜的欲望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做打算,以防止事态恶化。假若事态蔓延下去,到时就难以控制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根除,何况您的爱弟?”庄公说:.“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干多了,必然自取灭亡,姑且静待事情发展吧。” 不久之后,太叔将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暗中归于自己管辖区内。公子吕对庄公进谏说:“国家无法容忍一地二主情况的存在,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假如您想让位于太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您不打算让位,那么就请您想办法除掉他,以防止百姓心生二意。”庄公却说:“用不着,他会自取灭亡的。”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呢,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日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后来太叔又公开将两属之地划归到自己辖区之内,且(把自己的势力范围)一直扩展至廪延。公子吕对庄公说:“现在可以兴师问罪了,他的属地再扩大,就会控制更多的百姓。”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多了,灭亡之日也就不远了。” 太叔于是修固城池,集结百姓,备齐盔甲、武器、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首都新郑。届时,武姜将在城中打开城门与其里应外合。庄公探听到共叔段袭城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公子吕率二百乘战车前去京邑讨伐共叔段。京邑的百姓纷纷叛离共叔段,于是他逃至鄢城。庄公乘机发兵讨伐到鄢城。在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了共地。 《春秋》中记载:“郑伯在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共叔段。”因共叔段做弟弟的不本分,所以不说他为庄公之弟;庄公与共叔段如同两位国君相争,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喻他没有教化好弟弟;郑庄公的本意就是要赶走共叔段,因而不说共叔段自行出奔,而是说郑伯“克”段,如此行文含有责难庄公之意。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公从之。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庄公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除非到了黄泉,否则永不相见。”说完不久便感到后悔。当时,在颍谷有一个治理疆界的封吏,叫做颍考叔,他听说这件事情后,就以献礼为名觐见庄公。庄公赏赐他酒食,他将肉留下不吃。庄公就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小人家有老母,凡我孝敬的食物她都吃过了.,但是还没有吃过君主赏赐的肉,请您允许我将这些肉带回去敬献老母。”庄公对他说:“你有母亲可以敬献,唯独我无人可敬献。”颍考叔就说:“敢问您这是何意?”庄公就把缘故告诉了颍考叔,还对他说了自己的悔意。颍考叔听后说道:“您何必为此事烦忧?如果您挖一条地道直至泉水涌出,然后在地道中与您母亲相见,那么谁还会说您有违誓言呢?”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庄公入地道时吟诗说:“地道之中,其乐融融!”武姜在出地道时也吟诗道:“地道之外,其乐泄泄!”自此,他们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不愧为至孝之人,他爱他的老母,同时把这爱推广给了庄公。《诗经》中说:‘孝子只要不停止尽孝,就能永久地感化他人。’讲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本文布局严谨、结构紧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章以庄公寤生使武姜生厌而偏爱共叔段起始,拉开故事序幕;接着写共叔段在京邑暗中不断扩大势力,厉兵□马预谋夺权,这是故事进程中的第一个小高潮;庄公表面放纵共叔段的不轨,心中却暗藏杀机,这是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随后,庄公伺机发兵讨伐,一举将共叔段赶至共国,并将武姜安置在城颍,且立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至此,故事进入高潮;最后,庄公接受颍考叔的建议,在地道中母子相见,整个故事圆满结束。 全文叙事依明、暗两线,共叔段在明,庄公在暗。明里的共叔段借助武姜之力图谋不轨,意欲夺权;暗里的庄公则委婉周旋,不动声色。狂妄的共叔段违反先王例法,不仅安然居于京邑,甚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且厉兵秣马,纠结百姓,公然挑战;而洞若观火的庄公表面上不动声色,蓄意放纵,暗中却设置陷阱,引蛇出洞,他的绵里藏针连身边大臣都被瞒过。因而,这一明一暗的对比分外清晰,字面上是共叔段处处抢占先机,嚣张得不可一世,实质上却是庄公一人操控了全局。全篇短短六七百字,情节如此紧凑,描写如此精彩,读之令人拍案。P3-6 序言 古文是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而与骈文相对的,是散体文,因此,古文通常又指古代散文,为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从先秦至唐宋,再至明清,古文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选本可谓浩如烟海。 先秦时期的《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精彩纷呈的诸子散文随之出现,《左传》与《战国策》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秦汉时代,出现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一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宋时,由于欧阳修力倡古文,再加上苏氏父子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元明清时期的古文继承并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其中明代出现了以“前七子”和“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等,清代影响最大的古文派别则是桐城派。 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最有影响的一部。它最初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人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文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4篇……共222篇。 《古文观止》中的“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在鲁国赏周乐,至《韶》舞,赞叹道“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周乐无美不具,遂言“观止矣”。书名为“观止”,意为尽善尽美,无以超越。其所录文章大都是各个时代的名作选段,通常出于名家之手,多为语言精练、脍炙人口的佳作,既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美短文。体裁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囊括史传、策论、赠序、游记、诏书、奏章、檄文、墓志、祭文、论辩、书信等,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概貌和辉煌成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古文观止》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将同一作者的各类作品集萃于一处,方便查阅。因此,自问世以来的三百多年问,《古文观止》一直被作为私塾、学堂的古文启蒙读本,风行海内,有时甚至到了家家一本的程度。时至今日,《古文观止》的影响仍然很大,仍被视为普及性古文选本的首选。 为了帮助广大古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古文观止》一书,编者特意在原著基础上精选编目,并编写了大量译文和评析,以期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古文的典雅风采。著名学者金克木(1912~2000)曾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文化的一切。”在此,编者也衷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理解古文的内涵和精义,领略古代文人超凡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继而为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喝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