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潜伏在中国(中日战争的幕后间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万鲁建//周醉天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为何能在侵华过程中屡屡得手?究竟是实力使然,还是另有他因?溥仪为何敢做傀儡,汪精卫如何叛逃河内?究竟是自甘堕落,还是幕后黑手的推动?万鲁建、周醉天所著的《潜伏在中国(中日战争的幕后间谍)》都将给您一一解开谜团。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挖掘历史细节,将他们在华的侵略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看清对手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日本步步为营,派遣间谍,利用各界构建的间谍网络搜集中国各方面的情报,并汇编成资料集,以供日本军政界人士参考,为日本制定侵华政策服务。万鲁建、周醉天所著的《潜伏在中国(中日战争的幕后间谍)》撷取近代以来日本在侵华过程中颇具代表性的间谍,通过他们在华的活动,来反映日本是如何实施侵华政策,并逐步扩大对中国侵略的。一部日本在华间谍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日本对华侵略史。

目录

第一章 遣华日谍第一人——池上四郎

第二章 日本情报战之父——福岛安正

第三章 在中国建立日谍网的荒尾精

第四章 在中国的日谍学校——日清贸易研究所

第五章 葬身花园口的日谍“三崎”

第六章 第一个被公开处决的日谍——石川伍一

第七章 决定甲午海战胜败的日谍——宗方小太郎

第八章 川岛浪速——满蒙独立运动的急先锋

第九章 被秘密处决的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

第十章 女扮男装的妖艳小生——川岛芳子

第十一章 不谋而合的两起暗杀

第十二章 “小人物”土肥原贤二

第十三章 女间谍南造云子的美人计

第十四章 诱降蒋介石——和知鹰二的阴谋

第十五章 照大官下手——影佐祯昭策反汪精卫

试读章节

征服朝鲜,海外扩张第一步

吞并中国,野心之大见一斑

日本海外扩张之野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具体什么时候其实已经很难确认了,但是绝非明治维新才有。在相当于中国盛唐的时期,日本就企图占据朝鲜半岛,以对抗中国之影响。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就曾狂妄地叫嚣要“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到了19世纪,这种思想更是为很多日本知识分子所发挥,佐藤信渊在其《宇内混同秘策》中就说,“日本之开辟异邦,必先肇始自吞并中国。”并在《经略中国论》中详述了略取中国的方策:北路是,先占领黑龙江,继攻吉林、盛京,然后以兵船出渤海,扰袭山东登州、莱州诸府,并集大军于辽阳,进击山海关,对北京形成高压态势;南路是,攻取台湾,登陆浙江,经略台州、宁波诸府,并请天皇御驾亲征,直指江南要冲,“取南京应天府,定为临时皇宫。”如此,不出数十年,清国将次第平定。可见日本野心之大。

不过,日本政府官员看得更为清楚,他们认为要想侵略中国,首先还得从朝鲜入手,正如当时的外务大丞柳原前光所说:“朝鲜国为北连满洲,西连鞑清之地,使之绥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经略进取万国之本。”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便以对外扩张为其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东亚,即朝鲜和中国。它在整饬军备的同时,也开始向中国派遣军事间谍,并在中国各地设立间谍机构,从事情报搜集工作,以为发动侵华战争做各方面的准备。

明治政府甫一成立,便制定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的侵略扩张政策,矛头直指中国。但日本从一开始,并没有首先将矛头对准中国,而是在政府内部掀起了“征韩论”讨论。当然这不过是日本的迂回方针,也是所谓的远交近攻战略的体现。因为日本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朝鲜,而是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更加具体化,或者说这只不过是它向中国大陆乃至周边地区扩张的手段或突破口。正如久留米藩士田白茅所说:“伐朝鲜者,富国强兵之策……不惟一举屠朝鲜,大练我兵制,又大辉皇威于海外。”甚至嚣张地将日本视为东亚之盟主,幻想“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也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这就清楚表明,“征韩”不过是侵略中国大陆的一个过渡步骤而已。

日本要征韩,目标是大清,那么,19世纪70年代的大清是个什么样子呢?1840年鸦片战争的战败,使林则徐、魏源等极少数的中国人看到了列强的强大,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面上看,这是最朴素的思想,技不如人就要向人家学习,只可惜,这只是极少数人的先见之明,而大多数人,包括皇帝在内,还停留在“大清帝国”的认识上,依然摆出天朝上国的姿态,自欺欺人呢。然而枪炮无情,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结结实实地给了天朝上国一记响亮的耳光。连皇上都跑了,连首都都不要了。站在北京八里桥外的恭亲王奕诉,眼见得僧格林沁的铁骑被英法联军横扫,恭亲王明白了,打不过人家,那就打开城门吧,于是,北京城那厚重的大门“吱呀呀”被列强打开了。协议签署了,赔款了,英法联军走了,可皇上还是不回来,然后皇上回不来了,荒淫无度的他死在了热河行宫。于是恭亲王奕诉联手小嫂子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管理权,这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意思。但是这个时候,大清已经奄奄一息了,大清的军队连个农民起义也打不过了,没有办法了,于是授命曾国藩、李鸿章开始编练湘军、淮军,经过几年的努力,并得到外国雇佣军的帮忙,这才消灭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内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恭亲王奕诉同意了曾国藩的借洋助剿和李鸿章的使用火轮,才开始兴办兵工厂,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也就是改革开放之旅。到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李鸿章坐镇天津,引领全国,洋务运动方兴未艾。

两次鸦片战争,使近邻日本对大清帝国有了新的看法。日本对老大帝国充满了失望,看到了中华帝国在西方侵略势力下的抵抗无力。大清的无能,也唤起了日本的野心,刺激着不再拿华夏当老师了,甚至想在曾经的老师身上攫取利益了。虽然日本的改革开放晚于大清,但是他们改革开放的步伐,却异常坚定而快速,他们期待着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谋取在华利益。

更因为两国乃紧邻,一衣带水,自古以来都有很多交流,远自传说中的徐福来日,更有隋唐时期的遣隋使、遣唐使等多次驶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明清时期,尽管中国因闭关锁国,对外交流减少,但仍旧和日本保持着频繁的勘合贸易,没有隔断两国的交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悠久的历史姻缘,日本相较于西方国家,有着天然的优势,加之儒家文化在中日两国的普及,更让日本对中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悉,其深入中国进行情报活动,自然要远比西方各国所谓传教士、各种军事人员更加来得得心应手。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以来,日本从来没有间断地向中国派遣军事间谍的原因。

这些间谍,既有政府所派遣以外交官、军事顾问之名义从事间谍者,又有所谓大陆浪人蜂拥而至,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手段搜集中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资料。这种官民携手而为的行动,为日本政府的侵华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众多的日本间谍“孜孜侦探,其遣间谍至我国者,或察政务之设施,或考江山之形胜,无不了如指掌。”更加之散布中国各地之间谍不知凡几,“偶或漏泄,则尽知我军情,先发以制我,致倭人着着争先,而我则处处落后。”其结果自是不言而喻,无论是中日双方的第一次对决——中日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此后日本的步步紧逼,无一例外背后都有日本间谍的身影在晃动。

P2-4

序言

网络上有调侃,问:中日战争打日本,在哪儿杀日本鬼子最多?答:在浙江横店。横店指的是中国著名的横店影视城,这里为中国影视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里也催生了大量的抗日神剧。什么叫抗日神剧?就是描写中日战争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讴歌抗战胜利,塑造抗日英雄神勇的表现。是以神刀神剑神飞镖,打得日本鬼子落花流水狼狈不堪,甚至我们的英雄用手撕,就能杀死日本鬼子。观后,大涨中国人民志气,大灭日本鬼子威风,直为抗日英雄鼓与呼。

然而,历史的真实并非如此。中国近代史实际是一部饱含屈辱的历史,我们屡战屡败,难求一胜,我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我们有英勇的抗争,更有不堪的失败。我们需要讴歌抗日的英雄剧,但是我们更需要正视历史。

在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中,既有民族大义的情绪,又有严谨科学的理智。前者比如甲午战争中的“撞沉吉野”,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清政府“大无畏”的向十一国宣战;后者比如李鸿章的主持洋务,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袁世凯的保留都统衙门(八国联军组建的天津临时政府)的机构和制度。16年前,我在《最后的神话》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人要有感情,更要有理智,一边(对列强)高呼着“不”,一边拿鸡蛋往石头上碰,那结果不是悲壮,而是可笑。所以我们要沉思,要理智,沉思会减少盲目,理智能弱化情绪。我们需要看清楚对手。

总结一百多年我们挨打战败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潜伏在中国的日本间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书,以历史的真实,向国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间谍的群体,他们为了达到侵略占领中国的目的,而忍饥挨饿,而历尽万难,而不顾生死。

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定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今天崛起的中国已经做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一定是以反腐为保障的,今天的中国也已经开始做了;中国古代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场战争的胜负,间谍与反问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书在军事上,在未来战争中,具有特殊意义。所以,我推荐本书,以期对间谍与反间特务(特殊军务)的思考,多一些理智,而少一些情绪,少一些盲目。

是为序。

张建伟

2014年11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沧海桑田,曾经的番属倭国,怎么就成了我大中国的苦主?枪炮以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他们不断地派遗间谍,或调查,或建立间谍学校,或策动事变,或诱降汉奸,不一而足。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挖掘历史细节,将他们在华的侵略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看清对手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一一宋志勇(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秘书长)

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中国已经做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是以反腐为保障的,中国已经开始做了;中国古代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场战争的胜负,一定是以间谍与反间为前提的,本书在军事上,在未来战争中,具有特殊意义。所以,我推荐本书,以期对间谍与反间特务(特殊军务)的思考,多一些理智,而少一些情绪,少一些盲目。

——张建伟(记者,作家,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历史剧《走向共和》编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