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怡,1934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人民文学》杂志从事编辑工作,1998年在常务副主编任上退休。
《小说课堂》讲述的,就是小说创作“可授受”之“规矩方圆”,那是各种小说都应具备的共同特色。内容包括《请听我来说小说——代自序》、《除却巫山不是云——小说:我梦里的意中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由说话看出人来》、《为串项链选珍珠——细节:一个有生命的细胞》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课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崔道怡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崔道怡,1934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人民文学》杂志从事编辑工作,1998年在常务副主编任上退休。 《小说课堂》讲述的,就是小说创作“可授受”之“规矩方圆”,那是各种小说都应具备的共同特色。内容包括《请听我来说小说——代自序》、《除却巫山不是云——小说:我梦里的意中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由说话看出人来》、《为串项链选珍珠——细节:一个有生命的细胞》等。 内容推荐 崔道怡编著的《小说课堂》是一部讲述小说创作艺术技巧的书。 文无定法,而有“规矩”:“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清·章学诚)。《小说课堂》讲述的,就是小说创作“可授受”之“规矩方圆”,那是各种小说都应具备的共同特色。它告诉你:“小说是‘看’出来的”,“她的眼睛会说话”。 这36篇讲义,曾于1998至2000年发表于《小说选刊》开辟的专栏。如反馈者言,它们以其深入浅出的可操作性,博得了诸多文学爱好者和初学写作者的青睐。而今,重新修订,结集出版,当可作为一种衡量尺度,供写作或阅读小说时参考。 作者是《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他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作为职业读者,怀着追寻感应与探索发现的愿望,着眼于具体的审读对象,做出以衡量艺术分量为主的评价。因而,其编辑岁月的零星回忆,也大都是围绕艺术技巧展开的。 目录 小说课堂 请听我来说小说 ——代自序/3 除却巫山不是云 ——小说:我梦里的意中人/5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言:由说话看出人来/10 为串项链选珍珠 ——细节:一个有生命的细胞/15 千古情人独我痴 ——情感:创作总根于爱/20 谁解荒唐言中味 ——思想:一颗看不见的种子/25 小说是“看”出来的 ——观察:眼中丘壑手下风云/30 小说是“想”出来的 ——虚构:庄严的谎话/35 小说是“读”出来的 ——意蕴:水下的冰山/39 小说是生活的魔方 ——结构:为美造型美的造型/43 小说是洛神或维纳斯 ——造型:修短合度断臂何妨/48 白衣斯须变苍狗 ——文法:水流云在月到风来/52 不著一字尽风流 ——意境:如雨天花但闻香气/56 今古未有之一人 ——人物:小说家的使命/61 阿Q究竟什么姓 ——典型:小说家的徽章/65 她的眼睛会说话 ——肖像:奇眉妙目眉目传情/70 她的心摄魄勾魂 ——心理:左思右想五内沸然/74 做什么和怎样做 ——行动:火向上腾石往下落/78 说什么和怎样说 ——口语:入耳为佳适心为快/82 事在情理中 ——故事:事之所无理之必有/86 美在彩虹中 ——情节:擅起波澜故为曲水/91 妙在偶然中 ——编织:变化无方呼应有法/95 寒塘渡鹤影 ——环境:人在画图中/100 冷月葬花魂 ——含蓄:梦在有无中/105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格调:人情事理万紫千红/108 圆者自转方者自安 ——体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113 省却闲文却有烟波 ——剪裁:虽玩其采不倍领袖/117 详略得体浓淡相宜 ——布局:弥纶一篇杂而不越/121 起要美丽结要响亮 ——首尾:骤响易彻清音有余/125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129 是谁在小说里说 ——人称:小说是“说”出来的/133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描写:小说之道不在于“说”/137 有用的废话 ——叙述:小说也要闲言碎语/141 语言文字的歌 ——节奏:嘈嘈急雨切切私语/145 你哪里配姓赵 ——命名:人物的标识/150 只为风月情浓 ——标题:小说的招牌/154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修饰:小说是“改”出来的/158 小说其实就是自传 ——代后记/162 编辑生涯 白纸黑字雪泥鸿爪 ——代前言/169 水流云在未名情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抒怀/172 他是一棵常青树 ——我发现的第一位作家李国文/180 中国文学的起死回生 ——拨乱反正文坛风景/200 蚕在吐丝的时候 ——中国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贺词/223 丝路花雨岁月流金 ——《人民文学》创刊五十周年贺词/225 春华秋实姚黄魏紫 ——《人民文学》五十年中短篇小说选序言/229 金在大山深处藏 ——贾大山的文与人/238 从头到尾都是诗 ——铁凝和她的《哦,香雪》/245 她是纯美的精灵 ——迟子建侧影/251 谁为他人做嫁衣 ——应该怎样当编辑/258 却道天凉好个秋 ——遗憾没能当主编/262 落汤鸡与落汤鸭 ——编辑改稿趣谈/275 你与黄河同在 ——张光年是永生的/283 陈白尘的箴言 ——他也是编辑家/287 汪曾祺给我的信 ——能得传世的《受戒》/290 老舍走进太平湖 ——不可能完成的《骆驼祥子》新篇/293 他一生但问耕耘 ——冯牧所留下来的/296 对号入座说真相 ——回应王蒙我辩白/299 名家未必真君子 ——代后记/304 请听我来说小说 ——代自序 试读章节 1998年初,《小说选刊》杂志开辟“小说课堂”专栏,邀我每月撰写一篇讲述小说创作艺术技巧的短稿。至2000年末,共发表了三十六篇。这一组讲义,如反馈者言,以其“深入浅出”的“可操作性”,博得了一些文学爱好者和初学写作者的青睐。有人曾把它们从刊物上剪裁下来,作为一种衡量尺度,供写作或阅读小说时参考。而今,我把它们补充修订,和我的“编辑生涯”一起结集出版,对未曾看过的读者,有必要做一些说明。 “凡是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大概总是‘应该怎样写?,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门掏这类青年的腰包的。然而,好像没有效,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没有听到过。”鲁迅曾经告诫,“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另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7。” 诚哉斯言。尽管我这“三十六讲”并非“小说作法”之类,然而效用是一样的:即便上过“小说课堂”,也未必就会写小说。否则,我本人早应该能成为小说家了。而我虽也曾发表过小说,却一直是一名文学编辑。文学是要先天禀赋灵气、后天花费力气、常能遭逢运气的事业,我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和机遇。我的工作职责在审美:鉴别、判断创美活动的成败得失、品位高低。相对创美而言.审美讲求的是“规矩”。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清文人沈德潜指出,“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也。”章学诚则说得更明确:“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文无定法,而有“规矩”,那是一切文学作品都应具备的共同之点。我所讲的,就是这种“可授受”的“规矩”。 作为职业读者,我是怎样审阅小说的?小说成果的优良中劣,我是如何评判的?若把小说比作园林,我便是它的“导游”。对初进景点的‘‘游客”,“导游”或许有助于指点“门径”。我按照我的理解,向你指出各处景点的特色。即便你已登堂入室,是不是也愿意听一听我这个审美者的个人体会和经验呢?既然你已翻开此卷,那么就请跟随我来,我将说给你听——‘‘小说是‘看’出来的”,“她的眼睛会说话”…… 除却巫山不是云 ——小说:我梦里的意中人 小说是什么?要小说家回答,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他们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其活动的实质特征,就在于没有也不该有统一的规范的章程——文无定法。 我是小说编辑,精神产品的检验员和推销员。如何做到去伪存真,披沙拣金,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总得有所鉴定,有所取舍,有个尺度,有个标准。 我面对的主要是初学写作者,就只说能概括小说技艺的一般法则。这个法则是存在的,贯穿于各种各样小说。若没有这些共同点,小说也就不复存在。 在我看来,所有精神产品,都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虚幻世界。现实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客观存在,是生活,是日子,由以下归纳的八大要素组合而成: 一是天。一个时代一片云——谁都躲不过那遍被华林云雾的笼罩。 二是地,一方水土一方人——谁都褪不尽那故乡水土色彩的浸染。 三是君,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得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中。 四是亲,一家人进一家门——谁都摆脱不掉各自血缘的遗传基因。 五是师,有所敬重有所循——谁都自觉不自觉各有心中崇拜的人。 六是友,合得来者成知音——谁都有相近相亲可信可靠的同路人。 七是敌,互不投缘难接近——谁都会因彼此间的矛盾潜在着魁星。 八是己,个人无不有私情——谁都禀赋与众不同独立无双的品性。 “天地君亲师”,古来中国百姓供奉的神明,亦即人不得不承认并顺从的“命”。“君”源自封建时代“奉天承运”的皇帝,进入民主时代,相对芸芸众生,过日子也得靠执掌政权的“衮衮诸公”;而统治者的思想,往往就是统治的思想。“友”、“敌”、“已”,说不上是神明,却也是人都离不开的“命”,用以凑成八大要素,就是所有人与生俱来、与生共存的生存环境。 现实世界,客观存在,任何人都无从选择,虽可以改造它,但不可能创造它。虚幻世界,以精神为主导的主观愿望,是理想,是幻境,人能创造,需要人创造。 既有衣食住行性,就有琴棋书画诗。尽管精神在根源上离不开物质的制约和影响,但它可以随人主观愿望而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对有些人,即便物质贫乏,无碍精神丰富。他们是致力创造虚幻世界的人,以此为生,以此为生命的一部分。 文学家即此中人,小说就是现实世界里人们想象中的一方自由独立的圣土。 小说与生活相同:一样的鲜活灵动、万紫千红、悲欢离合、圆缺阴晴。生活里有的,小说里大多也有。但生活里的日子零散、杂乱、重复、平凡,小说里的日子,与现实原生态比较,统一、完整、独特、新奇,是生活的凝练与提纯。 小说与生活不同:生活是“有”,是“真”,小说是“无为有”,是“假作真”。 《红楼梦》就是弄假成真的梦。曹雪芹感念“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为使“闺阁昭传”而“实录其事”。但他“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把读者带进“太虚幻境”,让人领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人生哲理,又是创作奥秘。小说大都可谓“实录其事”的“太虚幻境”。“实录其事”令人信服,“太虚幻境”令人遐想。 人们读小说,就因明知其假,却心悦诚服。为此,超脱于现实的虚幻世界,应该具备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启人思忖、耐人寻味四大性能。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