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本书记述的朝代包括秦和西汉,从秦王赢政出身讲起,到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为止,共两个半世纪。书中较细地描述了秦朝暴政、楚汉相争、汉武帝开疆拓土,也揶揄了妄想成仙的秦皇汉武,揭露了王莽的阴险狡诈。全书较好地描绘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初期的面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前汉(2大汉春秋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本书记述的朝代包括秦和西汉,从秦王赢政出身讲起,到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为止,共两个半世纪。书中较细地描述了秦朝暴政、楚汉相争、汉武帝开疆拓土,也揶揄了妄想成仙的秦皇汉武,揭露了王莽的阴险狡诈。全书较好地描绘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初期的面貌。 内容推荐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为系列之《前汉史》,讲述了秦末群雄逐鹿,刘邦建汉至王莽纂汉这一段历史故事。 目录 第一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 第二回 劝移都娄敬献议 伪出游韩信受擒 第三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 第四回 谋弑父射死单于 求脱围赂遗番后 第五回 宴深宫奉觞祝父寿 系诏狱拼死白王冤 第六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豬败走 第七回 悍吕后毒计戮功臣 智陆生善言招蛮酋 第八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 第九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 第十回 折雄狐片言杜祸 看人彘少主惊心 第十一回 媚公主靦颜拜母 戏太后嫂语求妻 第十二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妁挟权立少帝 第十三回 易幼主诸吕加封 得悍妇两王枉死 第十四回 听陆生交欢将相 连齐兵合拒权奸 第十五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 第十六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 第十七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 第十八回 辟阳侯受椎毙命 淮南王谋反被囚 第十九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 第二十回 老郎官犯颜救魏尚 贤丞相当面劾邓通 第二十一回 争棋局吴太子亡身 肃军营周亚夫守法 第二十二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 第二十三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 第二十四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 第二十五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 第二十六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赐肉食戏弄条侯 第二十七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第三十回 迎母姊亲驰御驾 访公主喜遇歌姬 第三十一回 因祸为福仲卿得官 寓正于谐东方善辩 第三十二回 挑嫠女即席弹琴 别娇妻入都献赋 第三十三回 厌夫贫下堂致悔 开敌衅出塞无功 第三十四回 执国法王恢受诛 骂座客灌夫得罪 第三十五回 遭鬼祟田分毙命 抚夷人司马扬镳 第三十六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 却说项王自刎以后,汉将争夺项王尸骸,甚至自相残杀,死了好几十人,结果是王翳得了头颅,吕马童与杨喜、吕胜、杨武等四将,各得一体,持向汉王前报功。汉王命将五体凑合,果然相符,遂即分封五人,命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楚地望风请降,独鲁城坚守不下,汉王大怒,引兵攻鲁,恨不得立刻人城,一体屠戮,荡成平地。不意到了城下,觉得一种弦诵的声音,悠扬入耳,因不禁转念道:“鲁国素知礼义,今为主守节,不得为非,我不如设法招抚为是。”只一转念,便是兴王气象。乃将项王首级,令将士挑在竿上,举示城上守兵,且传谕降者免死,于是鲁城吏民,开门迎降。先是楚怀王尝封项羽为鲁公,至是鲁最后降,汉王因命用鲁公礼,收葬项王尸身,就在谷城西隅,告窆筑坟,亲为发丧。并命文吏缮成一篇祭文,无非说是前同兄弟,本非仇雠,拘太公不杀,虏吕后不犯,三年留养,尤见盛情,死后有知,应视此觞等语。及临祭读文,汉王亦不禁悲泣,泪下潸潸。恐非真情。将士等都为动容,祭毕乃还。吕马童为项王故人。到此亦知感否?今河南省河阳县有项羽墓。就是项羽自刎的地方,便系今日的乌江浦,在安徽省和县东北,留有祠宇,号为西楚霸王庙,这且不必细述。 汉王命赦项氏宗亲,一律免罪。且闻项伯已在张良营中,特别召见,封为射阳侯,赐姓刘氏。卖主求荣,项伯不能无惭。还有项襄、项佗等,亦皆封侯赐姓,如项伯例。结婚一节,史中未曾提及,想由汉王赖去。各路诸侯,都附势输诚,奉书称贺。惟临江王共敖子尉,嗣爵为王,尚记念项王旧恩,不肯从汉。经汉王派遣刘贾等人,率兵往讨,才阅旬日,便将共尉擒归,江陵亦平。临江王都江陵,见前文。 汉王还至定陶,与张良、陈平二人,密议多时,即趋入韩信营中。信亟起相迎,奉王就座,但听得汉王面谕道:“将军屡建大功,得平强项,寡人当始终不忘。今应休兵息民,不复劳师,将军可缴还军符,仍就原镇便了!”此时信无词可拒,只好把印信取出,交还汉王。汉王得了印信,便即持去。俄而又传出一令,说是楚地已定,义帝无后,齐王信生长楚中,习楚风俗,可改封楚王,镇定淮北,定都下邳。魏相国越,勤抚魏民,屡破楚军,今即将魏地加封,号称梁王,就都定陶云云。彭越是加授封爵,当然心喜,便至汉王前拜谢,受印而去。惟韩信易齐为楚,明知汉王记着前嫌,不愿再令王齐,但自思衣锦还乡,也足显扬故土,计不如遵着命令,就此荣归为是。乃亦缴出齐王印,改领楚王印起行。 到了下邳,即差人寻访漂母,及受辱胯下的恶少年。漂母先至,信下座慰问,特赐千金,漂母拜谢去讫。可谓一登龙门,饭价百倍。既而恶少年到来,面无人色,俯伏请罪。信笑说道:“我岂小丈夫所为,睚眦必报?汝可不必恐惧,我且授汝为中尉官。”少年叩首道:“小人愚蠢,曾误犯尊威,今蒙赦罪不诛,恩同再造,怎敢再邀封赏?”信又说道:“我愿授汝为官,汝何必多辞!”少年乃再拜称谢,起身退出。信顾语左右道:“这也是个壮士,他辱我时,我岂不能拼死与争?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得有今日。”左右都服信大度,交口称贤。情复与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是年张耳病殁,子敖嗣爵。燕王臧荼等,联名上疏,尊汉王为皇帝。疏中略云: 先时秦为无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无上下之分,是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谨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伏乞准行! 汉王得疏,召集群臣,与语道:“寡人闻古来帝号,只有贤王可当此称,虚名无实,殊不足取。今诸侯王乃推高寡人,寡人乏德,如何敢当此尊号?”群臣都齐声道:“大王起自细微,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得列土分封,可见大王本无私意。今大王德加四海,诸侯王不足与比,实至名归,应居帝位,天下幸甚!”汉王还要推让,再由内外臣僚,合词申请,乃命太尉卢绾及博士叔孙通等择吉定仪,就在汜水南面,郊天祭地,即汉帝位。文武百官,一齐朝贺,颁诏大赦,追尊先妣刘媪为昭灵夫人,立王后吕氏为皇后,王太子盈为皇太子。接连有谕旨二道,分封长沙、闽粤二王,文云: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为衡山王。项羽侵夺之,降为番君,今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诸郡,立番君芮为长沙王,钦哉惟命!吴芮传国最久,故特录此诏。 故粤王无诸,越勾践后,姓驺氏。世奉越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无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勿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以酬王庸。此诏并录,为后文闽越不靖张本。 是时诸侯王受地分封,共计八国,就是楚、韩、淮南、梁、赵、燕及长沙、闽粤二王。此外仍为郡县,各置守吏,如秦制相同。汉王命诸侯王皆罢兵归国,所有部下士卒,除量能授职外,亦俱遣令还家,本身免输户赋。一面启跸入洛,即以洛阳为国都。特派大臣赴栎阳奉迎太公、吕后及太子盈。又遣使至沛邑故里,召人次兄刘仲、从子刘信,并同父异母的少弟刘交。想是太公继室所生。还有微时外妇曹氏,暨定陶人戚氏父女,亦乘便接入。曹女生子名肥,戚女生子名如意,当然挈同至都。曹氏见第十一回,戚氏见第二十四四。父子兄弟,妻妾子侄,陆续到齐,欢聚皇宫,没一个不喜出望外,额手称庆,汉帝亦乐不胜言。看官听说!汉帝后来庙号叫做高皇帝,并因他为汉朝始祖,就称为汉高祖,史家统是这般纪述,小子此后叙录,也沿例呼为汉高祖了。特笔提清。 高祖既平定海内,筹划政治,却也忙乱了好几月。由春及夏,诸事粗有头绪,方得少闲,因就洛阳南宫,大开筵宴,遍召群臣人内,一同会饮。酒行数巡,高祖乃对众宣言道:“列侯诸将,佐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会,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问答,不必忌讳。朕却有一问,朕何故得有天下?项氏何故致失天下?”当有两人起座,同声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嫉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高祖听了,瞧着两人,乃是高起、王陵,便笑说道:“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立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群臣闻言,各下座拜伏,称为至言。高祖大悦,又令大众归座,续饮多时,兴尽始散。 P1-3 序言 吾国之有史,由来久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窃案迁《史》起自黄帝,讫于天汉,大旨在叙古从略,叙秦汉从详,综计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余言。班《书》则始于秦季,终于孝平王莽,凡百二十卷,计七十余万言,视迁《史》为尤繁矣。后之学者,慕其名,辄购《史》、《汉》二书而庋藏之,问其熟览与否,则固无以应也。盖二书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读,且文义精奥,浅见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读,一卷未终,懵然生厌,遑问其再四寻绎乎?他若《涑水通鉴》、《紫阳纲目》,以及《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缉览》、《纲鉴会纂》、《纲鉴易知录》等书,编年纪事历姓相承,而首数卷间,各列秦汉事实,读史者辄举而窥之,固求其提要钩玄,记忆不忘者,亦罕有所闻。至如稗官野史之记载,则一鳞一爪,或犹能称道之,是无佗,稗史之引起观感,令人悦目,固较正史为尤易也。鄙人不敏,尝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由今追昔,溯而上之,以至秦汉。秦自始皇至子婴历国三世,第十有五年耳。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足以成卷帙;且名为一朝,但闻暴政,未底于治,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附入于汉,存其名而已足矣。汉则两京迭嬗,阅年四百有余,而前汉二百一十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嬖幸,有阉宦,有权奸,盖已举古今来病国之厉阶,汇集其中,故治日少而乱日多。其尤烈者,则为女宠,为外戚。高祖以百战成帝业,而其权且移于宫闱;文景惩之,厥祸少杀;至武帝尊田蟛},贵卫青,女宠外戚,于此复盛;至许史盛于宣元,王赵丁傅盛于成哀;平帝入嗣,元皇后老而不死,卒贻王莽篡弑之祸;然则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终始,亦无不可也。本编兼采正稗,贯彻初终,所有前汉治乱之大凡,备载无遗,而于女宠外戚之兴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谓有当史学,但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班马可作,当亦不笑我粗疏也。惟书成仓卒,不无论讹词,匡而正之,是在海内之通儒。中华民国十四年立冬之日,古越蔡东帆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