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本书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公元265年)到刘裕代晋(公元420年)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晋(2江南暮气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为蔡东藩所著,详细叙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自问世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 本书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公元265年)到刘裕代晋(公元420年)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内容推荐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为《两晋史》第二卷,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目录 第一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 第二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 第三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嗣子承宗 第四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 第五回 平大憝群臣进爵 立幼主太后临朝 第六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 第七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桓宣 第八回 枭首逆戡乱成功 宥元舅顾亲屈法 第九回 察铃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遭擒 第十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第十一回 背顾命鸮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 第十二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代王 第十三回 杀妻孥赵王寡恩 协君臣燕都却敌 第十四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 第十五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逞威 第十六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镇襄阳城 第十七回 擢桓温移督荆梁 降李势荡平巴蜀 第十八回 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 第十九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 第二十回 乘羯乱进攻反失利 弑赵主易位又遭囚 第二十一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第二十二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 第二十三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得胜 第二十四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杀身 第二十五回 具使才说下凉州 满恶贯变生秦阙 第二十六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 第二十七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 第二十八回 失洛阳沈劲死义 阻石门桓温退师 第二十九回 慕容垂避祸奔秦王 景略统兵入洛 第三十回 略燕地连摧敌将 拔邺城追掳孱王 第三十一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 昆仑婢产子承基 第三十二回 谒崇陵桓温见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 第三十三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 却说幽州刺史段匹磾,害死刘琨,因致舆情不服,多半叛离。见三十一回。末桎复屡攻匹碑,匹碑不能支持,拟北奔乐陵,往依冀州刺史邵续。行至盐山,忽被一大队人马截住,统将叫做石越,乃是石勒麾下的前锋。匹碑不敢恋战,引众急退,已被石越掩杀一阵,零零落落,走保蓟城。已而石勒复遣部将孔苌,攻陷幽州诸郡,势将及蓟。匹碑大惧,又弃城出奔,拟往上谷,偏偏代王郁律,发兵扼阻,不令前进。匹磾恐代兵追来,慌忙窜去。途次又被末卡丕邀击,连妻子都不及顾,但与弟文鸯等,走依邵续。续顾念旧情,留住匹磾。匹殚前曾救续,事见二十七回。匹磾凄然语续道:“我本夷人,因慕义破家,君若不忘旧好,乞与我同讨末桎,感惠无穷。”匹碑如果知义,何致枉杀刘琨。续慨然许诺,即督领部曲,与匹碑同击末桎,斩获甚众,末桎仓皇遁去。末桎弟占据蓟城,匹磾与弟文鸯,复移兵往攻。 惟邵续还屯乐陵,石勒从子石虎,与别将孔苌,伺续空虚,竟来攻续,突至城下,大掠居民。续麾兵出救,虎诈败佯输,诱续远追,暗中却令孔苌,带着精骑,绕出续背,前后夹攻。续中箭落马,为虎所擒,缚至城下,胁令招降守兵。续呼兄子笠等,慷慨与语道:“我志欲报国,不幸至此,汝等但努力守城,奉匹磾为主,勿生贰心。”语毕自退。虎将续解往襄国,勒使人责续道:“汝前既归我,后复叛我,国有常刑,汝甘受否?”续答说道:“续为晋臣,宜尽臣节,本无贰心。前次委命纳贽,无非为保全乡宗起见,大王不察愚衷,诛及续子,使续不得早叩天门,是大王负续,非续负大王。大王如欲杀续,续自甘就死,尚有何言?”勒闻续言,顾语张宾道:“续言忠挚,孤且增惭,右侯可为孤招待便了。”宾奉勒命,延续入馆,厚加慰抚,寻复令续为从事中郎,续不愿事勒,亲自灌园鬻菜,作衣食资,勒称为高士,临朝时辄加叹赏,激励百僚。 惟续被擒后,匹磾得报,急与文鸯还救乐陵,中途为石虎所遮,兵皆骇散。亏得文鸯多力,带领数百亲兵,保住匹碑,血战入城,与续子缉,及续从子存笠等,乘陴拒守。石虎、孔苌,屡攻不克,苌恃强无备,反为文鸯所袭,大败一阵,退军十里。虎亦却走。既而虎与苌,又复进攻,相持兼旬,城内粮食垂尽,城外亦被掠一空。文鸯请诸匹碑,愿决一死战。匹碑不许,文鸯毅然道:“我以勇力著名,故为民所倚望,今不能救民,已失民心,况粮竭无援,守亦死,战亦死,同是一死,何如一战,倒还好杀死几个胡虏。”说毕,径率壮士数十骑出战。石虎见文鸯出来,麾兵围绕,至数十匝。文鸯手执长槊,左挑右拨,十荡九决,戳毙虎兵无数,人尚未困,马却已乏,乃伏鞍少憩。虎高呼道:“兄与我俱出夷狄,久欲与兄同为一家,今天不违愿,复得相见,何必苦战,请释仗共叙。”文鸯骂道:“汝为寇贼,早该致死,天不祚我,使我骨肉相戕,令汝犹得称雄,我宁斗死,不为汝屈!”说着,下马再战,槊忽折断,拔刀冲突,自辰至申,腹枵力尽,然后被执。城上守兵,当然夺气。文鸯原是勇士,借乎徒勇无谋。先是邵续被围,报至建康,吏部郎刘胤,曾奏闻元帝道:“北方藩镇,只一邵续,倘复为石虎所灭,何以对忠臣义士?请亟发兵往救,免致沉沦。”元帝不能用。至续已陷没,乃令王英持节北行,令续子缉承袭父职。英到了乐陵,坐居围城,不能南归。匹碑欲与英突围,同赴建康,偏邵续弟洎,曾为乐安内史,不许匹碑出城,且欲执英送虎。匹碑正色道:“卿不遵兄志,逼我不得归朝,已经无礼,且并欲执天子使,送交寇虏,我虽夷人,却未闻有这般横逆哩!”洎竟迫令缉笠等,舆榇出降。石虎人城见匹碑,尚拱手行礼。匹磾道:“我受晋恩,志在灭汝,不幸我国自乱,竟致如此,既不能死,也不能为汝加敬呢!”虎竞拥匹碑出城,令与文鸯等同往襄国。勒授匹碑为冠军将军,文鸯为左中郎将,散诸流民三万余户,各复本业,分置守宰,按地抚治。于是幽冀并三州,俱入后赵。匹碑留居襄国,犹常着晋朝服,持晋旌节,一住年余,旧部又密谋规复,仍推匹碑为主,不幸事泄,为勒所杀。文鸯、邵续,亦被鸩死。了过段匹磾等。惟末桎尚存,臣事后赵,奄然不振,后文自有表见,暂且搁下。 且说晋江州牧王敦,扼守长江,权倾中外,但虑杜曾难制,特嘱梁州刺史周访,叫他努力擒曾,且预把荆州刺史一职,作为酬劳。上有元帝,敦怎得私约酬庸?可见敦已目无君上。先是杜曾出没汉沔,纠合郑攀、马俊,屡与荆州刺史王虞为难,小子于前文二十九回中,曾已叙明。嗣由武昌太守赵彦,襄阳太守朱轨,合兵救虞,杀败郑攀、马俊等军,攀等惶恐乞降。杜曾亦请击第五猗以自赎,庾因杜曾服罪,乃自江安赴荆州,留长史刘浚屯戍扬口,竟陵内史朱伺白庾道:“曾乃猾贼,佯示屈服,诱公西行,待公启程,他定来袭扬口了!”虞不信伺言,便即就道。途次,接得刘浚急报,曾等果入袭扬口,慌忙遣伺还援,扬口已经被围。伺力战受伤,浮水得免。曾遣人招伺,伺拒绝道:“我年逾六十,不能再从君作贼了!”乃还就王虞,病殁甑山。杜曾已陷入扬口,复击退朱轨各军,径趋沔口。轨等再战败死,曾势大振。幸周访屯兵沌阳,出奇制胜,大败曾兵。曾还走武当,汉沔复平。 访本为豫章太守,至是始迁南中郎将,领梁州刺史,进屯襄阳。访慨语将佐道:“春秋时晋楚交兵,城濮一战,楚已败退,晋文谓得曾未死,尚有忧色。今不斩曾,祸难未已,我当与诸君再接再厉,誓诛此贼!”于是整缮兵马,再拟进击。可巧王敦以荆州相属,乐得公私两济,鼓勇直前。曾在武当,未及豫备,被访领兵突至,踊跃登城,曾众溃散。独曾狼狈出走,距城约数十里,由访部将苏温,引兵追来。曾欲逃无路,欲战无兵,只好束手就擒,牵入访营。访历数曾罪,腰斩以徇,复移军转攻第五猗。猗闻曾败没,已吓得魂胆飞扬,哪里还敢对敌?东逃西窜,结果是仍人罗网,为访所获。适王敦移镇武昌,访即将猗解往,且作书白敦,谓:“猗本中朝所署,为曾所逼,应特加宽宥,不可加诛。”敦方欲杀人示威,怎肯听信周访?待猗解至,即升座叱责,置诸重辟。 时王虞已早莅荆州,滥杀陶侃将佐,士民交怨。元帝颇有所闻,征廪为散骑常侍,令访代任荆州刺史。敦以前时曾与访约,至此得朝廷委任,正好践言,倒也没有异议。偏从事郭舒语敦道:“荆州虽遇寇难,现状荒敝,但究系用武要区,不可轻易假人,公宜自领为是。访既刺梁州,已足报功,倘再移荆州,恐尾大不掉,转为公忧。”敦听了舒言,竟易初志,便表达元帝,请留访仍任梁州,愿自领荆州刺史。虽由郭舒进谗所致,但主权总在王敦,敦怀私失信,咎将安辞。元帝不好驳议,只得加敦荆州牧,命访留任,但使为安南将军。访平素谦逊,不自矜功,此次也不禁动怒,贻书诋敦,敦裁笺作答,强为慰解,并馈访玉环玉碗,申明厚意。访将环碗掷地,顾叱敦使道:“我非贾竖,不爱珍宝,怎得把此物欺我哩!”敦使自去,访务农训卒,秣马厉兵,本意欲宣力中原,规复河洛。自与敦有隙,隐料敦有异志,遂壹意防敦。守宰有缺,即择心腹补任,然后奏闻。敦虽然加忌,但惮访勇略,未敢逞威。无如访已垂老,天不假年,平曾后仅阅一载,竟致病逝。访系南安人氏,与陶侃素相友善,且结为儿女姻亲。庐江人陈训,有相人术,当访与侃卑贱时,尝语二人道:“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亦大略相同,但陶得上寿,周得下寿,寿有长短,事业不能不少异了。”及访病殁梁州任所,年六十一,尚小侃一岁。两人俱为刺史,适如训言。有诏赠访为征西将军,赐谥日壮,另调湘州刺史甘卓继任,兼督沔北诸军事,仍镇襄阳。 P1-3 序言 《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鉴》、《紫阳纲目》叙述晋事,书法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变迁。两晋之史事繁矣,即此内讧外侮之复杂,仆已更难详。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王敦也,苏峻也,陈敏杜瞍祖约也,孙恩卢循徐道复也,而桓玄则为篡逆之尤,此东晋内讧之最大者。二赵也,三秦也,四燕五凉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则为强胡之首,此为东晋外侮之最甚者。盖观于东西两晋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晋武开国二十余年外,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淫,抉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惟书成仓猝,不免诖误,匡我未逮,是所望于阅者诸君。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东藩自叙于临江寄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