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真是假?三英战吕布是子虚乌有?美人计真的存在吗?周瑜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仗?阿斗到底行不行?……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故事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赶紧到由廖彦博编著的这本《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中寻找答案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廖彦博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真是假?三英战吕布是子虚乌有?美人计真的存在吗?周瑜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仗?阿斗到底行不行?……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故事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赶紧到由廖彦博编著的这本《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中寻找答案吧! 内容推荐 三国是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有很多故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本书《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以三国时代为背景,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小说与正史对话,提问直接、幽默,解答引经据典,分析入情入理。87个历史真相,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 《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87个意想不到的三国真相》由廖彦博编著。 目录 自序:从“小说三国”到“历史三国”1 第1问:三国是个什么时代3 第2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5 第3问:曹操是奸雄吗8 第4问: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10 第5问:江东为什么是孙家天下13 第6问:真的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吗15 第7问:刘关张是按年龄排的序17 第8问:张飞是个大老粗19 第9问:“孟德献刀”是真是假21 第10问:陈宫有没有“捉放曹”23 第11问:曹操真的灭了吕氏一门25 第12问:华雄是不是关羽杀的27 第13问:根本没有“三英战吕布”29 第14问:真的有“美人计”吗31 第15问:袁术做过皇帝梦34 第16问:刘备吃过“人肉叉烧包”36 第17问:刘备真是皇叔吗39 第18问:曹操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41 第19问:关羽降营真有三个条件44 第20问:赤兔马真的是绝食而死46 第21问:“过五关斩六将”是真是假48 第22问:廖化怎么老是当先锋50 第23问:周仓和关平真有其人吗53 第24问:赵云到底是何时投奔刘备的55 第25问:袁绍为什么会失败57 第26问:郭嘉写了“神奇遗嘱”61 第27问:徐庶进曹营,真的是一言不发64 第28问:“三顾茅庐”是真是假66 第29问:“隆中对”是超完美口试68 第30问:博望坡的火是谁放的71 第31问:“说曹操,曹操到”是怎么来的73 第32问:“赵子龙单骑救主”真有其事75 第33问:曹操给孙权写过恐吓信78 第34问:周瑜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81 第35问:蒋干过江见周瑜究竟想干什么83 第36问:草船借箭的不是孔明85 第37问:黄盖上演“苦肉计”,是真的吗87 第38问:鲁肃是个好好先生89 第39问:周瑜是被气死的吗91 第40问:是谁“借东风”93 第41问:曹操为什么输了赤壁之战95 第42问: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是真是假97 第43问:魏延脑后有反骨100 第44问:孙权有个妹妹叫孙尚香103 第45问:谁才有“锦囊妙计”106 第46问:马超追得曹操割须弃袍108 第47问:刘备偷偷学曹操111 第48问:庞统死在落凤坡113 第49问:关羽真的单刀赴鲁肃之约吗115 第50问:谁想阻止曹操当魏王117 第51问:刘备的军师不是孔明119 第52问:“五虎上将”差别很大吗121 第53问: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是什么123 第54问:华佗可能替关公刮骨疗毒吗125 第55问:白衣渡江的策划人是谁127 第56问:为什么曹植要作七步诗130 第57问:关兴、张苞执行“不可能的任务”132 第58问:刘备东征,只为报仇134 第59问:真有火烧连营七百里136 第60问:陆逊被困在八阵图里吗’138 第61问:白帝城托孤的真相是什么140 第62问:刘备得诸葛亮,真是“如鱼得水”吗143 第63问: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之谜145 第64问:孔明南征,率领“蜀汉梦之队”147 第65问:孟获有个白人哥哥叫孟节150 第66问:真有“七擒七纵”这件事吗152 第7问:赵云的光荣退场秀是真是假154 第68问:魏延的奇谋为什么不被采纳156 第69问:姜维是个“反魏义士”158 第70问:街亭为什么会失守160 第71问:空城计根本就不存在162 第72问:后《出师表》到底是不是诸葛亮所作165 第73问:孔明到底几出祁山167 第74问:李严被废有内幕169 第75问: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仗171 第76问:魏延有没有谋反173 第77问:其实想造反的是杨仪175 第78问:孙权的辽东大冒险178 第79问:孙权火攻老宅男张昭180 第80问: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病183 第81问:东吴的诸葛先生怎么了185 第82问:为什么连路人都知道司马昭之心188 第83问:孔明的儿子虚有其表190 第84问:姜维的最后一击192 第85问:阿斗到底行不行194 第86问:羊祜与陆抗打的是另类战争197 第87问:“三分归晋”的原因是什么199 参考文献:201 试读章节 第1问 三国是个什么时代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国灭亡的这九十年,称为“三国时代”。三国指的是曹丕篡汉建立的魏(公元220年)、刘备在四川建立的汉(通称蜀汉,公元221年)以及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建立的吴(公元229年)。而之所以把三国鼎立前三十年的东汉历史,也列入三国时期,是因为有许多影响三国历史的人物(比如曹操、孙策、袁绍、刘表)和事件(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活跃、发生于这一时期。 三国是战争的年代。自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后,朝廷为了平定乱局,把经济、军事大权下放给地方行政长官(州牧),结果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这些大小军阀在中原地区混战,企图吞并对方,最后曹操和袁绍脱颖而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正确;袁绍家世高贵,兵多将广。双方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进行决战,结果曹操获胜,统一了北方。 曹操接着积极准备南征,统一天下,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遭受了重创。出生河北、在徐州发迹的刘备,这时和长江下游的孙权集团结盟,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的大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雏形:曹操败回北方,孙权和刘备平分荆州。之后刘备人蜀,夺取益州,又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平定北方游牧民族、扫荡关中地区的残余军阀;孙权则在淮河流域和曹操发生多次战斗,并且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趁关羽和曹操发生战争时,夺取了刘备集团的荆州部分。刘备东征复仇,却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中失败。三国的版图,就此奠定。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执掌朝政,他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起对魏国发动了一系列北伐战争,但是并没有取得重大胜利。曹魏和东吴则陷入内战与政治斗争当中:先是司马懿父子在魏明帝曹敏(rui)死后,逐渐掌握朝中大权,魏国权贵试图反抗,发生多次内战;吴国在孙权死后,权臣拥立年幼的皇帝掌握政权,一连发生多起政变。最后,由司马家族所控制的魏国,先消灭了统治相对较稳定的蜀汉(公元263年),接着篡位,建立西晋(公元265年)。经过和东吴在长江流域的对峙,终于渡过长江,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 三国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各种军事、外交、政治上的策略、阴谋层出不穷。清代学者赵翼说过:“三国人才之盛,把魏、蜀、吴三组人马其中之一,放在其他时代,都足以开创统一王朝”而除了征战杀伐的英雄豪杰,三国还有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他们都是正史与小说所歌颂的对象。当然,在阅读这段历史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里,还有成千上万没有留下姓名,或是被战争波及或是为生活挣扎奋斗的平民百姓。 第2问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 《三国志》是中国二十五史当中的一部,记载由东汉末年起,到西晋统一中国之间的历史,是一部正史;《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其余三本是《金瓶梅》、《水浒传》与《西游记》),是一百二十回的长篇章回历史小说。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人,年轻时在蜀汉担任观阁令史(约等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员),蜀汉灭亡之后在晋朝为官。陈寿私自写作三国的历史,共六十五卷,后来被合称为《三国志》。当时许多人也同时在撰述三国历史,但陈寿的版本取材审慎、文笔简洁,得到的评价最高。据说夏侯湛在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叹不如,就把自己正在撰写的《魏书》毁去,封笔不写。陈寿的《三国志》以曹丕所创建的魏国为正统,只有魏国皇帝的传记叫做“纪”,蜀、吴皇帝都称“传”;也都采用魏国年号纪年。 但是《三国志》并非没有缺点,由于叙事太过简略,以及尊魏国为正统的做法,引起后世许多议论和补充,于是一百多年后,当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公元372年—451年)校注《三国志》。裴松之搜集各种史料,以补《三国志》之不足,或者引用与《三国志》说法不同的记载,互相比对;根据大陆历史学家杨耀坤的统计,裴松之引用了229种当时的书籍,对《三国志》正文的注释及补充多达2066处裴松之替《三国志》注解,保留了许多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资料,补充了许多在陈寿原书上没有记载的人、事,这都是裴注的贡献。所以,后世印刊《三国志》时,都合“陈志”和“裴注”为一本。 《三国演义》的作者,现代学者都公认是罗贯中。据说罗贯中是山西太原府祁县人,他的生平,只见于他朋友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里。罗贯中早年曾经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元代末年天下大乱,他投身在割据一方的张士诚麾下担任幕僚。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罗贯中就隐居起来,搜集、整理隋唐以来的民间三国故事与说书版本。明朝建立后,罗贯中在朝廷的默许下,撰写成《三国演义》一书。《三国演义》后来又有毛宗岗父子校注、修正,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卷首词,就是毛氏父子加上去的。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差别很大。虽然小说以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作为主要取材对象,罗贯中却把他一生没办法完成的志向和抱负,都写进《三国演义》的英雄争霸里。所以,《三国演义》以刘备建立的蜀汉为正统,也是故事的主线。小说前半部的主角是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中后期则是诸葛亮、姜维;在正史里是正面人物、篇幅最多的曹操、司马懿等人,在小说里担任反派,形象很差;至于东吴的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戏份儿最少。罗贯中另外也掺杂了很多“天命不可知”的观念在小说当中,比如诸葛孔明虽然神鬼莫测,可最后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似乎是罗贯中对自己壮志未酬的一种影射。 P3-7 序言 从“小说三国”到“历史三国” 能够写一本以三国时代历史为主题的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借着正史和小说的对话,让大家更进一步认识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时至今日,三国人物及其谋略,都还是商业策略、政治权谋学习的最佳范本,很多词汇比如“三顾茅庐”、“苦肉计”、“说曹操,曹操到”还被现代人频繁使用。问题是,我们脑海中的“三国”印象,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刘皇叔爱哭、诸葛孔明可以呼风唤雨、曹操被困华容道的那个“小说三国”,还是正史里面,刘备不但不哭,还很坚强,曹操发明锦囊妙计,“草船借箭”的主角其实是孙权的“正史三国”?除了小说里虚构的三国,我们也应该知道真正的三国,还有小说和历史之间的差异,把文学想象的“小说三国”还原、丰富成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国”,这是我写这本书,想要抛砖引玉的一点小动机。 在比较小说和历史的差别时,主要的根据是《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另外,我还借鉴和参考了许多当代台湾与大陆学者的看法,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因为这本书的读者对象,不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学者,而是对三国有兴趣的大众,所以没有采用学术规格标出引用来源,但是在提到他们独到的见解时,都会在行文中注明。 因为小说形象和正史形象的不同,我在提到某些人物比如诸葛亮和关羽时,作了一些区分:凡是以“孔明”来称呼的,指的是小说里的诸葛军师;而当我说“关羽”而非“关公”时,我指的是三国历史上的大将关羽,而不是民间信仰里义薄云天的关圣帝君。 这本书是在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小女、应付学校功课、校对上一本书的三重夹击下,熬夜赶稿三个月写出来的。所以,如果书里有任何论点或是史料引用的谬误,都是我的责任,也欢迎读者给我批评指教 廖彦博 二0一0年三月二十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