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言草语(旧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鲍尔吉·原野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草言草语(旧时光)》——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语言质朴,文采清新自然,一任笔墨做自然复自由的流淌,并有一种细腻优雅的感觉注入其间,给人一种惬意的感染力。荣获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多篇作品被收入沪教版、冀教版、鄂教版、蒙教版、人教版中学课本。

内容推荐

《草言草语(旧时光)》——一部净化心灵、敬畏自然、洋溢着草原风情的绝妙作品!席慕容、张晓风、腾格尔、王鼎钧等倾情推荐!

《草言草语(旧时光)》是作者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收入“巴甘的蝴蝶”“鸟群飞过峡谷”“沙漠里的流水”“雨中穿越森林”四个小辑共八十九篇作品,突出表现了诗化的审美追求和至美的境界。

目录

巴甘的蝴蝶

阿花蕾

凹地的青草

巴甘的蝴蝶

云沉山麓

勃隆克

草言草语

长城之外的草香

初秋

春天喊我?绿袖子

葱白?豆芽

大地的秩序

大雁幸福

对岸的云彩

干草

甘丹寺的燕子

和梨花一起白头

河对岸的星群

河流的腰

荷花骑马坐轿

黑河白水

红绿蚂蚁

胡杨之地

鸟群飞过峡谷

蝴蝶一如梦游人

花朵从露水里醒来

黄昏无下落

金银花

井:白银的水罐

静默草原

泪水的盐

两辈子一起活

流水

露水的信

芦苇为我指路

路有走不完的路

麻雀

麻雀街

马如白莲花

蜜色黄昏

绵羊似的走马

面包的天堂

鸟的话题

鸟群

鸟群飞过峡谷

鸟天下

鸟投林

鸟像神一样生活

牛比草原更远

葡萄园

沙漠里的流水

荞麦花与月光花

青草和星辰

青草寂静

青海的云

秋叶漫游世界

群星的呼喊

燃灯人

桑园的事情

沙漠里的流水

山菊花

伸手可得的苍茫

石头上漂桃花

石屋是山峰的羊群

树的尽头

树静夜阑

树木有梦

水的身影

水滴没有残缺

苏醒

太阳在冰上取暖

乌鸦站在秋天的大地上

乌云

雨中穿越森林

屋顶的夜

雾散了,树叶滴水

乡村

乡村片断

乡居

身边的秘密

雪地篝火

雪地上的羽毛

雪里的火

燕子

银河的手臂

樱桃花在枝头想念樱桃

雨滴的闹钟

雨中穿越森林

月光手帕

月光下的白马

在水上写字

试读章节

春天喊我·绿袖子

街上有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春雨知道自己金贵,雨点像铜钱一般“啪啪”甩在地上,亦如赌徒出牌。

下班的人谁也不抱怨,这是在漫长的冬天之后的第一场天水;人们不慌张,任雨滴清脆地弹着脑门。在漫长的冬天,谁都盼着探头一望,黄土湿润了,雨丝随风贴在脸上。但是在冬天,即使把一瓢瓢清水泼在街上,也洒不湿世界,请不来春意,除非是天。

然而在雨中,土地委屈着,浮泛腥气,仿佛埋怨雨水来得太晚。土地是任性的情人,情人总认为对方迟到于约会的时间。在犹豫的雨中,土地扭脸赌着气,挣脱雨水的臂膀。那么,在眼前已经清新的时刻,凹地小镜子似的水坑向你眨眼的时刻,天地融为一体。如同夫妻吵架不须别人苦劝,天地亦如此。

在下雨之前,树枝把汁水提到了身边,就像人们把心提到嗓子眼儿,它们扬着脖颈等待与雨水遭逢。我想,它们遭逢时必有神秘的交易,不然叶苞何以密密鼓胀。

路灯下,一位孕妇安然穿越马路。我坐在街心花园的石椅上,周围是恋爱的人。雨后的春花,花园中恋爱的人即使增加十倍也不令人奇怪。我被雨水洗过的黑黝黝的树枝包围了,似乎正准备一场关于春天的谈话。树习惯于默不作声,但我怎能比树和草更有资格谈论春天呢?大家在心里说着话。起身时,我被合欢树的曲枝扯住衣襟。我握着合欢的枝,握着龙爪槐的枝,趴在它们耳边说:“唔,春天喊我!”

屋檐下的簇簇青草,是一个家族。最高的草,是草妈妈,草芽——她的孩子们围着母亲探头探脑,如同家属院里小兰、二刚和小丽这些滴里嘟噜的兄弟姊妹。草妈妈腰身挺拔,像跳舞的维吾尔女人那样举臂,草孩子一看,心想,哎呀,快长吧!阳光真好。

对春天的到来,草们兴奋了一个多月。它们听远处含糊不清的广播,也挤在一起阅读人们扔在地上的旧报纸。草家族感到人们对春天没有特别的看法。报上是中东和北美的选举,还有广告。

“我们尊重春天。”草妈妈在说话的时候,手臂也不肯放下,怕错过每一道阳光,“也尊重人们,他们看到草会高兴的。就是说,咱们全家都要穿上绿绸子衣裳,不穿就不许出门,然后,伸开双臂,像献哈达一样,表达对太阳和人群的好意。”

“可我们没哈达。”草孩子说。

“那不要紧,”草妈妈安慰它们,“太阳已从我们的姿势上看出来了,用喜悦感恩。尽管我们卑下。”

它们准备着,每天都在练习迎接春天的礼节。草没有钱,它们原本想买一些贵重的礼物给太阳、春天和土地上的人们。

不过,草家族的孩子对自己的绿袖子特别自信,练习的时候,它们并拢手指,尖尖地伸出去,不断伸出……

葱白·豆芽

北方秋季晾葱,供一冬食用。葱茎高而粗的较好,当然要实成。人们晾葱,蒸发水气,三五个聚成一束,将叶子挽成一个结。结也如髻,吾乡叫抓髻,是老妇人脑后的疙瘩鬏。葱们一束一束列于檐下。

我想起刚洗完澡的女人。她们在腋间端着塑料脸盆,里面有拖鞋、洗发膏等,脸面红润光洁,头发在额上挽一个髻,如秋天的葱。

葱与女人还有某些联系,这种联系是文人造的。十指如葱,是夸赞女人的一双美手。葱白使人想起大姑娘的胳膊,光洁与凝脂感,水分盎然。  桑园的草被机器芟过,如剪平头的士兵列队坐在广场上,等待一位大人物演说。最明显的是,它们竟长得一模一样,失去各式的发式与姿态,看着安静。

在靠近回廊的草地上,几棵豆芽长出来,真是可喜。豆芽长在绵密偃伏的杂草间,伸出两瓣叶子,只两瓣,像婴童举起的两只手掌。豆芽的叶,厚而长圆,像裂开的豆瓣。黄豆在潮而黑的地下呆得太闷,钻出来把身子晾干。然而,它们打开身体后就合不上了,只好生长。

不知是谁把豆子遗落在桑园,总之他是可敬的。而豆芽出土的姿态比草感人,胳膊拢在一起,手掌伸出,对阳光和明亮的世界祈祷。它不像草那样漫不经心、像树那样世故。当然,这种生长姿势在草坪上有些矫情,如表演,用港台话说是“秀一下”。但为什么不秀呢?这是诞生,虽然是无人理会的诞生,也该是隆重的。豆芽儿们还很幼稚,当太阳升起来,把昨天露水的寒气都驱走时,它们身上暖洋洋的,便以为太阳特地为自己散发光芒。于是,豆芽张开手掌,互相勉励:别浪费阳光,难道你不知道它是为我们发出的吗?

就这样,它们捧着阳光,怕这些明亮的东西洒出来。除阳光外,豆芽好像还在等待什么。什么,是月光吗?我很想把兜里的什物掏出来,送给它们。喔,这是你的,给你,还有你。但我只有钥匙或月卡之类的东西,它们不需要。我在桑园找到了几粒浆果,像枸杞大小,有红的和黄的。把它们一粒一粒放在豆芽的手掌里,浆呆成了它们的脸。捧着这么鲜艳的面庞沉思,不也很好吗?

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瞅,豆芽好看极了。我觉得它们也满意极了,就是这样。

P38-43

序言

在原野的原野上

张晓风

做席慕蓉女士的朋友,想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奇遇吧?不过,嗯,你也要经得起两项考验,第一,如果半夜三更有声自电话中传来,说:“喂,你的耳朵借我一下,我要念一首诗给你听,刚写好的喔!”

这时,你得学会洗耳恭听。

另外一件事更麻烦,大约从十五年前开始,她忽然变成蒙古人了。她以前当然就是,不过她自己模模糊糊,我们做她朋友的也模模糊糊。可是两岸忽然通了,她一旦跑到草原上,就像“胡马依北风”,找到了依傍,一时之间连身体都要去转骨了!

这个新归化的蒙古人跟你提起蒙古简直是没完没了,作为朋友,你必须忍受她的蒙古,或者,享受她的蒙古。

有一天,慕蓉拿了本书给我,说,写得好。我当时也没在意,等回家一看,哎呀,忽然觉得麻烦来了。我把书细细看了,击节赞叹之余,却不知道怎么告诉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何半夜一人灯下忽而掩面哀哭忽而仰天大笑,如同中邪。

一个礼拜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

慕蓉很有风度,没有过问我什么读后心得。

然后两个月也过去了,我硬着头皮打电话,心里想,好吧,得罪人就得罪人,朋友之间,不讲实话怎么成!

“你借我的书,我其实老早就看完了……”我说得吞吞吐吐。

“怎么样?怎么样?写得好吧?”

“哎,哎,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我不能给你打电话的原因了。你看,你写了十年蒙古,我什么也没说,但一读这个人,我忍不住要掉泪,我对着你读他,简直令我处境尴尬,本来想不说,可是却知道终究是抵赖不过去的……”

“哎呀,哎呀,太好了,你以为我会生气,不会啊,我太高兴了!”

其实,慕蓉写蒙古,也写得好,但她的作品比较接近抒情,鲍尔吉。原野的作品却倾向叙事。抒情的手法写出的文章高华优美,令人悠然意远;但叙述的故事却往往令人如一箭中心,痛不可支。

例如他写小学校长,在那场愚蠢的政治浩劫里,小孩子都发现校长“消形”了。而后来,他在教室壁炉旁看见软软腻腻的脑浆,故事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又例如他为了要领大约30元台币的稿费,不断为自己的姓氏向办事员解释。汉族的办事员实在不能原谅一个人的名字居然可以长达五个字,叫鲍尔吉·原野。害得他不得不去抓个人来当鲍尔吉,而他自己当原野。这样,才算把那笔钱领了出来……

而当他这样悠然自道身世之际,没有抢天呼地,没有涕泪横流,只有悯然的笑纹,出示无限的沧桑。

我读其文,如入其乡,如登其堂,和每一个居民把臂交谈,看见他们的泪痕,辨听他们的低喟,并且感知草原一路吹来的万里长风。

我曾去过两次蒙古,我指的是蒙古国(早几年,他们的名字是蒙古人民共和国)。

在那样广袤的土地上,连天空也大起来了,阳光下成千上万的野生的黄羊飞跃如电闪,冰岩渐渐溶为欢愉的溪流。蓝天如草场,一球一球的白云被放牧着,一团团的帐篷则像雨后的小蘑菇般从草缝里纷纷挺冒出来。

对我而言,这个民族和他们的文化是物欲横流的开发城市的一线救赎。当清晨,你行过草原,忽然发现小树下有人端着马奶酒和蓝莓果在等你,因为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才惊觉,原来相遇是可以这么浪漫这么慎重的。

看到那样的民族,才发觉自己的族群在彼此较劲中比冷静、比理智、比斩然绝情之余已让生命陷入失温失忆的惨境,想来真是一件近乎恐怖而令人觳觫的事情。

原野,或者也等于孔老夫子说的:“礼失而求诸(之于)野”的那个野,它是个承载着礼俗和仪式的原野。是人类因为某种极大的幸运而得以保留下的那个共同的记忆,以及,那个可以归去的故园。

没有一次看着蒙古草原,我不心存感恩,没有一次望着马群,我不怀着庆幸的想法。啊!幸而上天赐给我们一脉如此矫健的手足,他们为大地守护了一角清净,让我可以含情回顾,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多么富有(对,我说的是富有,不是贫穷)!

鲍尔吉·原野写活了他所身属的原野,我向他致敬。而我在阅读中也偷偷享用了他所记录的原野,我会悄悄抱起那个想开火车的小男孩阿拉木斯(他正挣扎着不屑被我抱),静静聆听小女孩萨如拉的歌声(她浑然不知遭人窥听),并且偷偷站在黑暗的雪原上,看燃烧的篝火。我甚至会在闲逛中站在院子里,傻傻地看着斯琴的狗和格日勒的狗在打架。山川静好,岁月不惊,人生原来并不需要转生投胎也自可以另找一个空间去活它一活。

祝福那遥远的原野,以及原野中的原野先生。

补记

序写完了,写序的时候其实是有些紧张的,因为等于是在替别人带孩子,作品是作者最心爱的孩子,我如果让这孩子受了委屈,那就不好了。

不过,等序写完了,我闲闲走开,远远的再回望这孩子一眼,才发现,有一句话,我形容得不够正确,特为补述如下:

初读鲍尔吉·原野,会为他所描述的蒙古惊心动魄,会为那个人跟人的关系全然不疏离的族群流泪。因此,很容易把他说成一个“优秀的蒙古题材作家”。但事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鲍尔吉·原野是一个好的散文家,而好的散文家是敏于观察、敏于剖析且敏于文字的(这三个“敏于”说来好像稀松平常,不过,要同时兼得,恐怕在一百个作者中也难遇其一)。当然,还外带几分于世的悲悯和于己的自嘲。他的“咏物散文”如《刀》如《风》如《棉花》诸篇,就算放在康熙王朝所编的历代咏物诗选里也是毫无愧色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