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骝编著的《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依据历史记载,叙述了北魏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170余年历史,对一个马背民族鲜卑族从塞外一步步入主中原的过程一一展现,同时也对百余年间中华大地起伏跌宕的历史变局进行了重点落笔。
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阜帝——孝文帝拓跋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袁玉骝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玉骝编著的《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依据历史记载,叙述了北魏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170余年历史,对一个马背民族鲜卑族从塞外一步步入主中原的过程一一展现,同时也对百余年间中华大地起伏跌宕的历史变局进行了重点落笔。 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阜帝——孝文帝拓跋宏! 内容推荐 《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叙述了北魏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一百七十余年历史,对马背民族——鲜卑族从塞外一步步入主中原的过程一一展现,同时也对百余年间中华大地起伏跌宕的历史变局进行了重点落笔。全书以史为鉴,引人入胜。 《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由袁玉骝编著。 目录 自序 01大鲜卑山在哪儿? 02拓跋鲜卑有神仙血统 03卫瓘犯了大错 04十六国外的编外小国 05鲜卑克星是苻坚 06拓跋珪一路顺风顺水 07参合陂一战定乾坤 08拓跋攻慕容 09流浪的皇帝 10磨刀霍霍向后秦 11百年基业,始于平城 12英雄老爹PK流氓儿子 13黄河两岸和亲第一 14昙花一现却月阵 15为于什门而战 16千军万马困虎牢 17北魏进取中原 18卧榻之侧,有大夏国 19拓跋焘横扫统万城 20赫连氏最后一局烂棋 21北燕政变连续剧 22一定要知道天高地厚 23沮渠氏自作孽不可活 24给刘义隆的当头一棒 25盖吴起义是导火索 26杨难当事件引爆南北战争 27王玄谟吃梨的教训 28西线争夺战 29南北辩士唇枪舌剑 30北朝打到了长江 31天师出世 32中国第一次灭佛运动 33神仙死于大脑短路 34世间再无拓跋焘 35刘宋王朝大屠杀 36宋明帝大输特输 37杀一个回马枪 38魏马饮的是淮河水 39皇帝的寿命在缩短 40母亲倾国倾城 41太上皇18岁 42多余的田地都分了 43—切服从中央政府 44鲜卑族第一次发工资 451500年前推广普通话 46恋爱需要有规矩 47迁都洛阳,继续改革 48南朝人轮流坐龙椅 49华夏正统不祭神 50彻底改革,就得改名换姓 51太子叛乱,死罪难逃 52南朝也有硬骨头 53高允的唠叨千古流芳 54皇帝被绿帽子击倒 55最后的念想:赐死皇后 56北魏南征,兵来将挡 57南梁北伐,水来土掩 58王肃是个被緬怀的人 59北魏开始江河日下 60佛寺比宫殿更华丽 61国库属于有力气的人 62老百姓星火燎原 63朝官赴死,太后捉鳖 64天下英雄竞折腰 65偏偏遇见二楞子皇帝 66雄起一回的下场 67东边出了个高欢 68西边出了个宇文泰 69向左走?向右走? 70天下谁敢硬碰硬? 71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 72“狗脚朕”的最后一瞥 73魏国的太阳落山了 74北魏的歌唱到今天 75皇帝的脸刻在云冈石窟 试读章节 01 大鲜卑山在哪儿?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传颂至今的民歌就是鲜卑族留下的佳作,并由鲜卑话译成了汉语。“穹庐”指蒙古包式的帐篷。“敕勒川”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一带的土默川。这首民歌宛如一幅优美的草原油画,使人浮想联翩。 《魏书》序记述: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有25个儿子,被分封到华夏各地。他最小的儿子名昌意,被分封到北方。昌意的封国内有一座大鲜卑山,因而以山名为族号,称为鲜卑族。黄帝以土德为王,北方习俗以土为托,谓后为跋,所以就以“拓跋”为氏,称为“拓跋氏”。 鲜卑拓跋氏族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以畜牧业为主,射猎为业。民风淳朴,没有文字,刻木结绳以记事。有关本族的历史,都是代代相传,口头流传下来的。 到了尧帝的时候,拓跋氏族的首领始均,被尧封为田祖,以后三代都担任此官职。 后来,中原战乱,列国纷争,拓跋族和中原断绝了联系,所以,中原的史籍上几乎没有鲜卑族的记载。 拓跋氏族在大鲜卑山繁衍生息,传到第69代,这时的部族首领叫“拓跋毛”。这个首领威武英明,深受喜爱和拥护。他威震北土,统治下的鲜卑族有99个大姓,36个小国(部落)。然而,大鲜卑山究竟在什么地方?史书上没有记载,在相当长的时期这是个谜。 1980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的嗄仙洞内发现了鲜卑族古代的石室。石室内刻有祝文,其内容是:“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立官中书侍郎李敞、傅尧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丑,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石室祝文和《魏书·礼志》中记述的太武帝拓跋焘在平城派遣中书侍郎李敞到祖宗发祥地宗庙祭祖的内容相符。 考古发现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族最古老的宗庙所在。该庙位于现在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的顶峰东麓。至此,历史之谜终于破解,大鲜卑山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山脉,只是因时代的变迁而称呼不同。 《魏书》记述:拓跋焘时,有一个乌洛侯国派使者到平城朝献,并向拓跋焘说:“石室如故,民常祈请,有神灵焉。”历史学家据此考证:乌洛侯国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以西,大兴安岭一带,而不是前苏联有人认为的在贝加尔湖一带的说法。 《魏书》记述:从平城到石室有4000多里,这基本上符合现在的实际距离。 02 拓跋鲜卑有神仙血统 鲜卑族在大鲜卑山一带以畜牧和射猎为生,繁衍生息。从拓跋毛以后,部族的首领依次是(魏书记述的是皇帝名)节皇帝讳贷,庄皇帝讳观,明皇帝讳楼,安皇帝讳越,宣皇帝讳推寅,景皇帝讳利,元皇帝讳俟,和皇帝讳肆,定皇帝讳机,僖皇帝讳盖,威皇帝讳侩,献皇帝讳邻。圣武皇帝讳诘汾。以上共计13代,每代按30年计算,约400年。 在此期间,拓跋族发生了两次有关生死存亡的大迁移。 拓跋推寅当首领时,决定率领全族向南方迁移。在鲜卑语中,称善于思考和聪明的人为“推寅”,可见他在族人心目中的地位。鲜卑族男女老少长途奔波,终于走到一个“大泽”,这个“大泽’’方圆千余里,据学者考证,就是现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湖。当全族准备继续迁移时,拓跋推寅死去,于是部族在这里居住下来,这一住就是6代,约200年左右。到拓跋邻当首领时,他说天神告诉他,这个地方太荒凉,不能建立都城,必须迁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拓跋邻年纪大了,不能带领部族完成大规模的迁移,于是就把王位传给了儿子拓跋诘汾。P1-3 序言 1995年春,我应《中国人口报》杨泉福主任之约为该报写了《姓氏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作为讨论的主题,发表于该报当年5月17日第一版,由此引发一年多的大辩论,影响波及国内外。 谈到姓氏改革,我自然想到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那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于是,我就查资料。我住在县城,连一部《魏书》也找不到。从一些零星资料中。我写了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的历史意义”发表在《中国人口报》大讨论专栏。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对孝文帝的评价是: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空前绝后的改革皇帝。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一写北魏和孝文帝。于是,我按照写《中国姓名学》的方法收集资料,从点点滴滴到只言片语,到有关文章。兴趣来了,就写成小片段,小卡片存放在那里,从几十字到几百字不等。我相信,上天不负苦心人、有心人。没有想法,就没有希望,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就这样,几年下来,积累了上千个小片断。 从2003年起,我逐步整理、归纳这些片断,于是就有了这部几十万字的书。在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主题:第一个是伟大的鲜卑族;第二个是伟大的改革皇帝拓跋宏。 历史学家把鲜卑族列为“五胡”之一,往往把南北朝时期说成“五胡乱中华”。这一影响可谓大矣!在初中上历史课时,第一次听到老师讲“五胡乱中华”,至今难忘。现在,连一般的老百姓,也往往从说书唱戏中,知道“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的故事。因此,从青少年起,‘t五胡,,在我心目中是外族,是敌人,是“祸乱中华”的罪魁祸首。 通过这几年对鲜卑族的研究,我的思想来了180度的大转变。其实,现在的许多人,都是鲜卑族的后代,至少流淌着鲜卑族的血脉,留存着他们的基因。如果汉族以10亿人口计算,那么至少有4亿人口是鲜卑族的后代! 历史上真正称得起伟大的人物并不多,北魏孝文帝是其中之一。他推动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汉化改革,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只有他提出把自己的民族,通过思想、文化、习俗、语言、姓氏、发型、服饰等等方面,彻底“汉化”到汉族之中。事隔1500多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鲜卑族虽然在历史上消失了,但是,鲜卑族的基因却留在了我们的血脉中。 自秦汉以来,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立国达100年以上的只有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12个朝代。如果将标准提高到150年,那么就只剩下西汉、东汉、北魏(包括西魏、东魏),唐、宋(包括北宋、南宋)、明、清共7个朝代。在这7个长命的王朝中,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是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建国,达170年;第二个是满族人人关后建立的清王朝,达295年。 鲜卑族在历史上立国达170余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在56个民族的名字中,也没有这个民族,鲜卑族哪里去了?答案是明确的,鲜卑族已经彻底汉化,成为汉族中的一分子。鲜卑族的汉化过程大约用了300年的时间。 鲜卑族的汉化改革是大张旗鼓,通过行政的手段,以皇帝的诏令推动的。这位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把皇族姓——拓跋氏——改成元姓。所以说,现在的元姓,尤其是洛阳附近的元姓,如果家谱保存完好,那么追根溯源,他们应该是真正的鲜卑族的后代。 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仅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阜帝——孝文帝拓跋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