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栀子花开/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董宏猷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宏猷所著的《栀子花开(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是作家自己选出的作品集,母语阅读最佳文本,精选短篇,更适合9~12岁小读者,全彩印刷,40余幅精美插图,纯文学阅读,培养孩子的审美力,朗读提示,便于开展课前阅读、班级阅读会,作品经典、形式典雅,具有收藏品质。

内容推荐

董宏猷所著的《栀子花开(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西瓜、码头、老船长,油灯、蜡烛、粉笔头,深巷里的童年、长江边的故事,乡村教师的理想、热血男儿的执著……《栀子花开(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中胡子叔叔把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的回忆和传奇经历,讲得时而幽默生动,时而温情流淌,时而豪情满怀。

目录

散文卷

 呼唤

 白蛇娘娘

 红苕

 进山

 深巷花香

 捞虾记

 窗台上的湖

 灯

 舂蚕、蝌蚪和孩子们的梦

 红麦田

 风雪中的六师

 寂寞与永恒

 一裸树也是一片风景

 我属于你

 三峡畅想曲

 寻源

小说卷

 西瓜的敌事

 还有一位老船长

 长江的童话

 走向长江

 大江魂

 玻璃窗像冰块一样融化

 秋夜

 战争在晚自习后爆发

 “条长”波波

 清香清香的栀子花

后记

试读章节

呼唤

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却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的悠悠的牛铃。

一辈子忘却不了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暗绿的塘水,摇曳着一点一点晕黄的灯光。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布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贴着湿漉漉的石板路,穿过茅草覆盖的山间小径,掠过梦幻般响着蛙声的水田,飘过挂满丝瓜藤的皂荚树,缠绕着满山青黑的松柏,挟带着沾满晨露的乌鸣,又汇聚到那浓密的竹林里去了。

就在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那是一头小牛。牛脖子上挂着一个铜铃。带我放牛的是群英嫂子,她是我的堂嫂。她的娘家在离董家不远的“黄志成”。她常常带我到后山去,站在山坡上,可以望见白壁黑瓦的黄家大院,以及宅前石砌的水塘。

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忪的,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母亲便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点了。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我小的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母亲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的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猷宝,猷猷宝,喝茶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地轻轻呼唤。

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如何和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我也不知道害怕。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我还记得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猷宝……回来呀……猷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青翠的竹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深山了,在那静静的山区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儿子的灵魂啊。

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是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猷宝……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哇……”

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而我那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么?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哦,永远的故乡。

哦,永远的呼唤。

白蛇娘娘

我的童年是在山区度过的。我对大山,对山里的父老乡亲,对森林,对森林里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深的情感。我的老家藏在鄂南山区中,我还记得,那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大宅院,一进大门,就是一层层的天井,一层层的台阶,天井和台阶的两边,是一排排依山而上的房子,用我们今天习惯的词汇来说,这样的大宅院,其实就是一个建筑群,一个“小区”,一个“组团”,或者一个什么“花园”。这样的大宅院里,几乎都是一个姓氏,一个家族。那所大宅院给我的印象是阴森森的,我唯一的温暖和希望,就是母亲的怀抱,就是母亲在房间里燃起的金色的火塘:

“一声鸡鸣,又一声鸡呜。火塘里,干柴、竹筒噼噼啵啵地响。微薄的晨曦,已经悄悄沁进这所依山而建的大宅院里,东西两边一排排的厢房里,闪起煤油灯晕黄的光圈……”

这是我在小说《深情》里对大宅院的印象。那时候乡村里没有电灯,当然也没有路灯。山区里天黑得特别的早,阳光在大宅院里停留的时间特别的短暂,一擦黑,家家户户就亮起了煤油灯。有的人家连煤油灯也不点,就靠着火塘里的火光照明,或者在墙上插一支火把,或是松树,或是竹子,一边烧着,一边滋滋地滴油。一到晚上,整个大宅院里烟雾弥漫,火光闪闪,到处飘散着木柴燃烧时的芳香。

我现在还依稀地记得,我们一家住在这个大宅院的最后也是最高的一层。屋后,便是后山,是青青的竹林和苍翠的松林。那个时候,森林还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山里的林子非常的深,野生动物包括老虎等猛兽经常在大宅院周围出没。常常会听说这样的事情:谁谁谁家把柜子一打开,发现柜子里赫然躺着一条大蟒蛇;谁谁谁家的屋顶上,突然爬上了一只老虎,咆哮着不肯离去。山民们便拆房去打老虎,结果老虎一巴掌将一个人的半边脸给抓没了。

更有甚者,说是有一支军队,黑夜行军穿过山林,发现有一座滑溜溜的小山丘挡住了去路,翻过小山丘,好费劲好费劲,行军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天亮的时候,前进的军队才发现,那座小山丘,原来是一条横卧在山林中的大蟒蛇!

山里有蛇、有虎,倒是真的,我就曾经见过。

有一天,小姐姐带着我到后山去捡柴火,猛然就看见山下梯田的角落里有一个斑斓大物在走动,小姐姐吓坏了,说了声“老虎”,拉着我的手就跑。小姐姐怕老虎追过来,就叫我在前面跑,她在后面挡着。噢,我的善良的小姐姐,如果老虎真的跑过来了,你是否还要和老虎打架来掩护你的弟弟呢?P3-8

后记

要一个作家挑选自选集,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就像一个人舍不得自己的每一根手指头,虽然有长有短,但毕竟都是自己的血肉。于是,挑来挑去,才挑了一批作品,当然,还挑选了一大批割舍不掉的回忆。

这些短篇作品,我说的是短篇小说和散文,大部分是写作在一个文学时代。而且,几乎都发表在文学期刊上。我感到温暖的是,幸亏我们这一代儿童文学作家,还赶上了那样一个文学时代。即面对一篇文学作品,或者一本文学书籍,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文学”。当然,作为儿童文学,是一直有着这样的争论的,即“儿童文学”将谁放在前面?是“儿童”,还是“文学”?那时我还年轻,听着许多我尊敬的师长们在台上一板正经地非常严肃地谈论这样的问题,总是觉得很滑稽,好像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让我觉得头晕。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尽情地抒发着自己,自由地创作,自由地飞翔,不受任何的限制与羁绊。独特,个性,与众不同,这是我至今仍然坚持的创作原则,哪怕它曾经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哪怕有“成人化”或者其他什么化的帽子总是在恭候着渴望创新的年轻的飞翔者。

许多年过去了。回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日子,我唯一聊以自慰的,就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一直坚持在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线。我清醒地知道,我常常是一个不合时宜者,常常不安分地游离于主流或者潮流之外。造成这样或者那样遗憾的原因,只有一个:我喜欢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去写,我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我对生活敏感,对艺术敏感,但是,我对什么时候该写什么,写什么才能实现现实利益的最大化,恰恰极其不敏感。就像我写的散文《红苕》一样,我喜欢栽种的,是埋在土里的,实实在在的那些红薯,或者红苕。它们曾经被欣赏者欣赏,被喜爱者喜爱,现在,它们再次出土,以自选集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不会显得过时,是因为它们是文学,是表达人类普遍情感,表现人性的文学,是希望抵达人的心灵深处的文学。没有粉刷那些曾经时髦的标语或者“牛皮癣”,倒使它们显得干净和纯粹。就像红薯,它们既是果实,又是种子。

在此,我要感谢出版者,在一个以畅销和码洋论英雄的时代,为儿童文学作家们出版这样一套自选集。当然,在挑选的过程中,我仍然尊重出版者的意愿,照顾到了自选集的读者对象,也许小个子的红薯和土豆,更好吃一些呢。

我还想表达的,是对于颜小鹂女士的感谢。她曾经义无反顾地为我出版过一本大书:《三峡绝唱》。我曾经在千古三峡即将蓄水成为一个“库区”的前夕,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三峡,去拍摄了那些即将永远沉入水下的城镇、村庄,美丽的经典的景点,以及大量的废墟,采访了三峡的移民,以独特的方式,向三峡作了告别。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小鹂尽了最大的努力,将此书出版,虽然书稿最后删减了一大半,但毕竟美丽的出版了。为此,我一直心存感激。因此,当小鹂向我约稿,我也是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我还固执地认为,在这样一个作家与出版家共谋的时代,一个潜心创造文学和真善美的作家,是不会孤独的。就像那些实实在在的红薯和土豆,哪怕它埋在土里,哪怕它生长在宁静的深山。

董宏猷

2011年5月4日

于汉口 白壁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