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柯建刚所著的《大藏家张伯驹》中穿插了张伯驹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书后附有张伯驹捐献的二十六幅书画照片、以及他为这些书画所作的鉴定。本书已改编为多集电视连续剧。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藏家张伯驹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军//柯建刚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军、柯建刚所著的《大藏家张伯驹》中穿插了张伯驹丰富的艺术活动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书后附有张伯驹捐献的二十六幅书画照片、以及他为这些书画所作的鉴定。本书已改编为多集电视连续剧。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刘军、柯建刚所著的《大藏家张伯驹》张伯驹是我国现代最着名的收藏家,他一生收藏了百馀件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画作品,如西晋陆机《平复帖》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解放後将其捐献给了国家。《大藏家张伯驹》作者是张伯驹的老朋友,他根据回忆和采访,以真实的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了张伯驹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致流失,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收藏这些文物珍品的传奇经历。 试读章节 一九一四年,初春,薄暮时分。 天津至北京的官道上,马蹄声声。二百名北洋军的骑兵,簇拥着三辆油漆光鲜的大马车,直奔京师而来,旌旗猎猎,尘沙滚滚。领头的,是一名统带,年近三十,生得孔武有力,脸上棱角分明,一副自负自信的样子。袁世凯小站练新军,连兵制都改了。这统带管着一团的人马,相当于过去的标统。二十多岁便已当上了统带,称得上是少年得志,年轻有为了。 统带姓谭名得侃,字坤仪,江西宜黄人,为明代兵部尚书谭纶的后人。他生性倨傲,且治军严谨过人,深得东北总督赵尔巽的赏识。此番远赴关外,往返月余,风尘仆仆。所幸一路平安,再有几个时辰,便可抵达京师了。东北之行,事关重大,临行前,赵大帅(人们对赵尔巽的尊称)亲自送行,千叮万嘱,甚为托重。正因如此,谭得侃此时才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他的旁边,是一个英俊干练的年轻人,十六七岁,穿着军服,也骑在马上。他叫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这次出来,是受袁世凯委托,前来迎接客人的。 车中,坐着名震东北三省的神枪巨盗,人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车轮辘辘,车身轻摇,三十九岁的张作霖靠在丝织的软榻上,双目紧闭,似睡似醒。他此番北京之行,是赵大帅专门下了请帖的。赵尔巽做东北王五年,励精图治,颇有几分人望。一连七天,奉天海城的张家宅中,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光是贺礼,便摆了十间屋子。然而,在这些贺礼贺帖之中,张作霖最重视的,却是东北王赵尔巽的一封词意恳切的信。 古来,兵匪是不同流的。张作霖是东北的大匪,手下有几万人马,名气大,实力雄厚。关于他的传说,要多少有多少。清政府垮台之后,各路英雄揭竿而起,拥兵自重,国内一片混乱。富有心计的张作霖再三读了赵尔巽的信后,回了一封信,并附了一份重礼,派人暗中送到京师。因此,才有了此番北京之行。 因为他已经当腻了土匪。 也因为赵大帅许诺重用他。 张作霖在海城启程前,许多人前来相劝。几名亲信甚至以血相谏,力阻他来京,认定这是赵尔巽设下的一个圈套。可是,他三思又再,决心闯了。 焉知是凶是吉? 他没什么文化,却有着商人与政客一般的精明。这几十年来,仅凭直觉,他便多少次化险为夷。东北人野蛮成性,放浪不羁,杀气极重。辛亥之时,三省之内,乱匪蜂起,大小“杆子”几十伙,少则几十人上百人,多则几千几万人,也杀富济贫,也打家劫舍,也巧取豪夺,也杀人越货。能在这几十条“杆子”之中越战越壮,成了霸主,光凭力气是不行的。他以双手神枪、百步穿杨成名。然而,真正创下这片局面的,还是靠了他的胆大、精明。 前面灯火依稀,眼看车子快要到通州了。这时,张作霖的心中泛起了一丝隐隐的不安。 他开始后悔,不该带小六子来。 小六子是他的爱子,聪颖可爱。才十四岁,却已像个小大人一般了。张作霖出身草莽,杀人无算,却每每总有一种意气难伸的抑郁。儿子刚出生时,正是义和团在河北、山东闹得最凶的时候。张作霖身为土匪,却为此深恶痛绝,亲自给爱子取名学良,表字汉卿——大文人关汉卿不也名汉卿么——于中,约略可见一二心迹。学良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文质彬彬,全然无半点“土匪之后”的样子。可以说,在张学良身上,张作霖寄托了深深的希望。 故此,这次来京,张作霖一定要把他带上。 讲白了,他这次是受招安而来的。学良年已十四,张作霖打算让他在北京读书,离土匪远一点,或可更少一点“匪气”。近墨者黑,张作霖不希望儿子将来也是一个土匪。 小六子蜷在车厢的一角,已经睡着了。 张作霖看了看窗外马上那位身材中等的年轻人。只见此人一身斯文,双目炯炯。据介绍,他是赵大帅派到天津迎接张作霖的。从相貌上看,看不出任何来历。初见之时,年轻人报了名字,张作霖只记住了他也姓张,一口河南口音。打发这么一个黄口小儿前来接他,张作霖心中甚为不满,离京师越近,这种顾虑便更深重了。 一路上,他没有同这个年轻人讲一句话。 多疑是他这种成功者最起码的才能。 张作霖想起了临行前人们的种种劝告,皱着眉头,开始细细盘算起来。 车外,猛听得两个兵士指着前面的灯火,大声地喊了一句:“通州到了!” 立时,张作霖的嘴角绷得更紧了。 这时,谭统带纵马过来,似乎故意大声对赶车的人道:“紧着点儿,赶两步儿,赵大帅还在府里等着客人呢。” 赶车人狠狠地在马背上抽了一鞭子。马车的车身猛的一震,速度明显地加快了。 车里,在暗淡的灯光映照下,张作霖的面色显得更加阴郁了。他看了看外边,正好看见“通州界”石碑上的字样在灯光下映现。他脸上的肌肉一阵阵滚动。眼睛中,闪动起一抹冷漠的光来。 大道边的一个小饭馆里,暗淡的灯下,一对老年夫妇在给过往的客人端饭。几个正在吃饭的乡下人边吃边低声议论着。 一个戴着破毡帽的大胡子乡民声音闷浊,喝了一口酒道:“说是这袁大总统要登基,当皇上。连大龙袍都做得了。” 他旁边一个瘦小的年轻人接口道:“没错,听说还定了个什么《约法二十一条》,连东洋人都帮着他呢!” 正端着碗的老年男人不耐烦地说道:“怎么就占不住你的嘴!吃就吃你的。不占闲的勾当,少扯。” 这时,一队人马从远处奔来,渐渐驰近小饭馆。突然,从马车的车篷后面滚下一个人来。 正是张作霖! 只见张作霖拽着方才挂在车后面的帘子,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显得十分痛苦。这么一滚,立时周身全是土了。 谭统带一声冷哼,一伸手对着队伍大声喝道:“停!” 马队停下了,兵丁们围拢了过来。P1-3 序言 若干年前,有一次,席间一个朋友偶然对史树青先生说及我在写一部书,书名叫《大收藏家》时,史先生听了不以为然地一哼,道:“叫藏家、收藏家,都可以。大收藏家?除了前朝的米芾、项子京,当代何人敢如此标榜?”及至见到我,知道我所写的大收藏家指的即是张伯驹先生时,史先生沉吟良久,叹道:“当代能够堪当如此称呼的,恐怕也就只有张伯老一人无愧。其气节之高古,胸襟之坦荡,足为世人所景仰!” 张伯驹先生大我五十三岁,称得上是忘年交。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张伯驹先生。偏巧,当时我正在中央党校读书,学的又是党史专业,而党史专业无疑和中国的近代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而我的老师、中央党校的教育长宋振庭和张伯驹先生又有着数十年的交往,感情甚笃。于是,我便有了和张伯驹先生深入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于是,写好张伯驹夫妇,成了我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近我到网上查了一下,写张伯驹先生的专著除了我十多年前写的一部《大收藏家》之外,尚没有别的长篇作品,有的只是一些短篇之作。由于老人家生于清朝末世,如果活到现在,应当已经一百一十多岁。时光荏苒,于今认识张伯驹先生,并与之有过比较亲近交往的人多已作古。前书出版后,最近许多朋友打电话给我,认为我应当把原书重新整理一下再行出版。这些年,我也有目的地陆续收集了一些过去没掌握的材料。于是,我在重新改定这部书时把这些材料加了进去,把一些原来明显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改正。 现在,正值全国一片收藏的热潮,我更觉得,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就应该像张伯驹夫妇那样,把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当做一份珍贵的遗产,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裨益,而不能一上来便计较能够从中赚取多少钱。如果那样,就把收藏的真正意义糟蹋了。 二0一一年六月四日,在北京保利公司的春季夜场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以东晋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故事为主题创作的《稚川移居图》,以四亿零二百五十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0一0年六月三日晚十一时,经过四十分钟的激烈争夺,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砥柱铭》法帖,在北京保利公司春拍夜场上,以四亿三千六百八十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该作品是20世纪初从广东被商人贩卖到日本,为日本人藤井齐成的有邻馆收藏。 二0一一年五月十九日,现代画家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四千七百七十二点五万元由北京翰海拍出。 同日,齐白石的《山水册》以七千一百三十万元的价格成交。八大山人的书画以六千三百二十五万元的价格拍出。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晚八点,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四亿二千五百五十万元拍出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 沉重的历史宛若大波奔涌的江河,在无声地日夜诉说。就在这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中间,曾经上演过多少令人回味不已的故事。近代世界性的文化掠夺,使得多少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多少稀世之珍流落海外不归,使人徒呼负负,引为千古恨事。 就在这卷帙浩繁的书卷中,或君子,或小人,或英雄,或败类,写下了让后人永远记住的一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