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明著的《独龙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独龙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独龙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独龙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龙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金明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金明著的《独龙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独龙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独龙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独龙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走进独龙江,认识独龙族,了解独龙族。独龙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只要你来到独龙族人家,家里有什么,他们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你奉上。你去过独龙江吗?认识独龙族朋友吗?没有去过?没关系,李金明著的《独龙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引你走进独龙族的内心深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族公社”与经济生活 氏族家族 新中国成立后的独龙族 独龙族语言与文字 原始的“物易物”交换 独龙族的路桥 第二章 古朴的原始生活爿俗 起居 文面 自然而朴素的穿戴 独具自然野趣的饮食 香浓醇厚的酒和茶 第三章 粗放而原始的生产活动 生产节气 采集 昔日的狩猎活动及禁忌 江边捕鱼与禁忌 渐渐远离我们的 “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第四章 原始信仰 游荡不羁的灵魂 出没不定的鬼神 美丽如画的天庭 通向灵界的巫师 自然崇拜 形形色色的祭祀活动 基督教的传入与信仰 第五章 人生礼仪 奇特的婚恋与遗风 妇女怀孕生产 取名 葬礼 第六章 节日与竞技 节日 其乐无穷的传统娱乐竞技 第七章 精美的家庭手工制品 精致的竹藤编制品 色彩斑斓的独龙毯 打铁人 第八章 丰富的民间文学 民间歌谣 民间神话 民间故事与传说 民间谜语和谚语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家族长和家长的职责是:对内公断事务,排解纠纷,组织生产活动,主持祭祀仪式,处理娶嫁事宜,划分家族地界,领导围猎活动等。对外缔结盟约,指挥作战,承担并带头向土司纳贡,向设治局纳款,轮派夫役及办理与其他家族公社之间的各种事项,各家庭或家族之间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各个近亲关系的家庭或家族则以“阿欧”互相称呼即亲戚之意。也有相距较远的各家庭或家族以“巴娜”相称,即彭友的意思。 在家庭中,家长或家族长一般都只能由男子担任,但妇女在家庭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妇女在家庭中负责管理粮仓、主持家务、接待亲友、煮饭分饭等事宜。独龙族的男子一般不干涉妇女的家务活动,妇女煮什么饭,分给多少就吃多少,从不说这不行那不准之类的话语。 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妻子是家长的助手,妻子不仅要协助家长领导生产,处理日常家务,分配产品和食物,保管粮食和种子,还要负责教育和抚养家中的子女成人。家庭中家长的权力虽大些,但还保存原始的民主传统,凡是全家性的重大事务,都在家长的主持下召开火塘成员会议,经共同商量和讨论后才做出决定,这正验证了恩格斯所说的“一父所生的数代后裔以及他们的妻子,他们一同住在一所住宅里面,共同耕种自己的田地……党一个家长管理,家长对外界代表公社……妇女与她们的工作受主妇领导,主妇通常是家长之妻”。 在包括双亲和几个儿女、媳妇的大家庭里,除全家集体劳动按火塘、按人均分配粮食外,还有“火塘分居”,“主妇管仓”“丰妇分食”和“轮流煮饭”的习俗。 若双亲还有料理家务的能力,粮仓由母亲管理,掌握粮食的分配。若母亲年迈无法料理家务事宜时由大儿媳来管理,负责煮饭分食。按照习惯,儿子娶妻,最初要住在父母的火塘边,待一段时间或有孩子以后,家长要在房屋内又增添一个火塘,新婚夫妇便围火塘而居,一般大家庭中有几个火塘便象征着有几个小家庭,也就有几个小家长,但最多不超过两个或三个大火塘。若随后次子又娶媳,大儿子就要另盖新房而居,独龙语称这种火塘分居制为“卡尔休”(即分开之意)。 小家庭不论有几个孩子,按习惯一般随父母围火塘而居。独龙族的火塘便成了维系小家庭的主要纽带,大家庭内分配粮食、野兽肉和生产分工都按火塘分摊,每个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共耕土地,独龙语称为“马卡阿麻”即集体的土地之意,这部分土地归大家庭长期占有和使用,大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劳动,收获粮食归大家庭成员集体所有。大家庭内部的各火塘成员也有自己的少量自营土地,独龙语称为“阿投阿麻”即自己的土地,耕作时由在家庭全体成员协作共耕,收获物归各个小家庭所有。大家庭中储备粮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整个大家庭的大仓房,称为“斯膀”,凡是大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劳动而获得的粮食先都储存在大仓房内,由年长的主妇管理、分配。另一种是以各火塘为单位的小家庭自己的小仓房,称为“膀门”,这是小家庭分配给自己的粮食及物件的私人储备小仓库,由小家庭的主妇管理,他人不得取用,甚至不能往里窥探。独龙族严禁外人人任何仓库内,否则认为粮食会不够吃或吃不到来年收获时。若大家庭内的几个小家庭已另建新房分离出去,储存于大仓房的粮食到时要分给各小家庭,让其存于自己的小仓库里。若还没有完全分离,仍居住在一个大房屋内,粮食仍储存在一起。这种家庭内部各个火塘小家庭的主妇要轮流煮饭,粮食先由大仓房内取用,用尽后便由小仓库内取用,各个以火塘为单位的小家庭都不能拒绝拿出,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和义务,大家庭吃饭时一般由年长的主妇分配食物,分食时一般干重活的男劳动力要多给些,年纪较大的要给好的,数量比其他人都要多一点,以表尊敬,年纪小的按其在家庭中的作用来分配食物,但人人都得一份。独龙族称这种分饭的习俗为“阿扎朵尼”。 个体小家庭是由大家庭中分离出来的。大家庭中若系多子者,大儿子婚后要在房屋内新设一火塘,与父母分居。若家中二儿子结婚,大儿子夫妇则另盖房分家,二儿子夫妇则居住在父母房里,依此类推,分离出许多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到1949年时,独龙族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已从氏族或家族发展为一夫一妻的个体小家庭。小家庭的人口多者十来人,少者五六人不等,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儿女两代人。个体小家庭是独龙族社会内部的基本细胞,它是独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但这些个体小家庭并没有完全脱离于大家庭,在生产劳动时与大家庭成员共同耕作,有伙耕的土地,独龙语称“木我”,收获的粮食分配给个体家庭储存,有送饭的习惯,若吃好的食物要分送给各火塘,大家共同享受。 独龙族的家庭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在父系氏族家庭内又包含着家族公社、大家庭、小家族、已脱离大家庭的个体小家庭,以及还未分离出去的大家庭内的火塘小家庭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小家庭陆陆续续地从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家族公社已处于解体的边缘。有的家族公社成员与其他家族公社成员建立土地共耕关系,突破了家族及村寨界限。有的家族公社已允许其他家族成员迁入本公社内居住。例如:孔当木公社内已迁入木切旺家族5户,弄拉家族1户;学哇当公社内已迁入布卡旺家族4户。独龙族的家族公社已经由单一的血缘关系构成的家族公社逐渐发展成为以地域为联系的农村公社了。 1953年10月,随着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成立,独龙族家族氏族组织逐渐解体,独龙族逐步形成现代的乡村组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P13-16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关于这本书的撰写,经历了很多事情。最初,本人是不太愿意写的。因为,一是有关独龙族文化方面的书籍,本人已经撰写出版了很多,再写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二是考虑到手中承担未完成的项目很多,担心无法如期完稿。但李璜编辑反反复复给我解释,讲解这套丛书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最后,我才答应撰写了。但在撰写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时间紧迫,而且手中还有其他很多项目要完成,并且经常外出下乡作田野调查,因此,完成此书稿成了一个沉重的压力;二是书稿没有统一的框架结构,各民族的文化丰富程度又不一,写法上又不同于以往的手法。所以,这几点确实难住了我,幸好,本人拥有多年积累的很深厚的素材,才得以完成了书稿。书稿框架结构的调整和修改及图片的选择,还得要谢谢李璜编辑了,是她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调整修改,耐心的邮箱往来,才最终得以成书,十分感激!此书与其说是本人的个人专著,还不如说是我俩共同完成了此书的书稿和出皈。 关于此书的质量方面,再说一点。本书中用的素材均为作者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资料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资料翔实,很多素材是第一次呈现,当然,有些部分是以前出版过的素材,但无论如何,此书真实地体现了独龙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读者可以放心使用文本中的资料和解读文中的内涵。但由于水平有限,在文学艺术、文字表达、字句润色方面尚有改进的地方,望读者批评指正和谅解。 书中的图片,大多数是本人拍照的,其余部分由李德明、陈永华提供,再次向为此书提供照片的同志表示由衷的谢意! 李金明 2015年6月17日于昆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