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筑慧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筑慧著的这本《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侗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侗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侗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在“楚天极地”“百越禁喉”的武陵山区和云贵高原东缘,溪峒之间、河坝之中,坐落着一个个山水环绕、草木相连的村落一一侗寨,这里是侗族人的栖息处,也是民族文化创造之所。这里鼓楼耸立、花桥横卧,天籁之音飞越灵山秀水,侗族的历史文化犹如美丽的侗锦在这里书写。由杨筑慧著的这本《侗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溪峒之民 百越苗裔

 侗族族称

 起源传说

 祖公迁徙

 百越之后

第二章 反抗斗争 风云人物

 吴勉之歌

 姜映芳之歌

 革命烈士龙大道

 共和国大将——粟裕

 上将杨至成

第三章 水稻农耕 林渔兼作

 精细的稻作农耕

 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种养

 糯禾飘香

 杉林连绵

 河溪捕鱼

 精于纺织

第四章 村落图景 民俗风习

 山水村落

 鼓楼·风雨桥

 多彩服饰

 喜食糯酸

 干栏木楼

第五章 说款道规 婚恋家庭

 侗款

 村规民约

 坐夜·赶坳

 不落夫家

 婚姻家庭

 房族·家族

第六章 能歌善唱 舞蹈戏曲

 琵琶歌

 礼俗歌

 芦笙·箫笛·牛腿琴

 多耶

 侗戏·傩戏

第七章 社交娱乐 节庆礼仪

 开秧门

 月也

 拦路迎宾

 斗牛

 抢花炮

 歌会·歌场

第八章 敬萨崇祖 信仰多神

 “萨”崇拜

 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佛道信仰

第九章 文化异彩 非遗保护

 大歌

 侗年

 侗医药

 《珠郎娘美》

第十章 热心公益 和谐生态

 热心公益

 团结互助

 尊老爱幼

 生态理念

第十一章 区域自治 侗乡新貌

 自治地方

 民族教育发展

 文学创作

 网站建设

 立体交通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粟裕,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一个侗族家庭。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少年时代的粟裕同情劳苦大众,痛恨军阀蹂躏百姓的暴行。1918年人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4年3月,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和平民中学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被安排到叶挺二十四师教导大队,任学员班长。1926年11月,粟裕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白色恐怖、革命低潮时期,1927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地走上了革命军队的行列。同年8月1日,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1928年后,他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参加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因屡立战功,从基层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1934年7月,粟裕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率部转战于闽、浙、赣、皖,孤军作战,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935年1月,粟裕任新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开创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多次打破敌人的“围剿”。三年多的游击战,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北上的行动,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支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并执行中央关于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毅然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韦岗告捷及黄桥一役,奠定了新四军苏北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领导苏中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的“扫荡”“清剿”“清乡”,歼敌数千人,把苏中建成了华中地区一块坚强的革命根据地。1944年底,他奉命率部挺进江南,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执行向苏浙皖敌后发展的任务,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自卫战,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在全军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我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是粟裕作为军事家的辉煌时期。1945年11月,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此后,他与陈毅相配合,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担,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等著名战役。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1948年11月,粟裕作为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并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继又参加指挥了京沪杭战役,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光辉战绩,粟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粟裕大将戎马一生,搏击沙场,雄才大略,战功显赫,建树了伟大的功勋。刘伯承赞扬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陈毅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处处表现出为革命事业勇挑重担、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在残酷的战场上,粟裕先后6次负伤,有三块弹片在他的头颅中留存长达54年之久。为缅怀这位为革命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军事家,1987年于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陵园北部建立了“粟裕纪念堂”、于湖南省会同县城南郊粟裕公园建“粟裕纪念馆”,纪念馆(堂)保留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供后人参观、缅怀,以及研究其卓越的军事思想。

P28-30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加之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繁,生计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侗族社会文化的快速变迁。30多年来,我目睹了自己的家乡从一个阡陌田野、山水环绕、守望相助,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乡村向城镇化的转变,以及在此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日益消逝,也体悟到了乡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和无助。尽管在一些偏僻的侗族地区仍保留着一些传统文化因素,但面对汹涌的现代化、城镇化浪潮,谁也不能避之于外,变迁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民族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一名侗家人,我自豪且自信于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示于世人,让更多的“他者”认识、理解和欣赏它。同时也期冀人们能够在了解之时反思当下许多急功近利的行为和认识,并从一些本土知识中吸取养料,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持永续的碧水蓝天,与自然和谐共存。感谢辽宁民族出版社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虽然这已是我第三本有关侗族的专门书籍,但于我而言,每一次撰写都是对本民族社会文化的一次梳理并受其洗礼,在此过程中内心充盈着浓厚的温情。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民族,有的文化事项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自己民族社会文化的精髓与深厚的意涵,不仅颇费心思,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囿于阅历、知识结构以及时间匆忙,在书写之时总有难以企及和差强人意之处,且留下诸多的遗憾!而文中错漏、表述不到位之处亦在所难免,还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需提及的是,原稿有脚注,对所引观点和引文均有出处,但因丛书统一版式需要而未列出,对相关作者在此表示歉意!

与以往我所作侗族书籍不同,该书图文并茂,需要大量图片作铺垫,我的乡人、同胞、学生贡献了他们以及他们朋友的作品,使书稿得以完成,在此深表谢意!

在撰写本书期间,我的老父亲不幸因病驾鹤西去,我不仅失去了至爱的亲人,也失去了一位极佳的报道人。父亲不仅使我流淌着侗家人的血脉,也让我浸润着侗家文化的滋养,引导我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我的许多有关侗族研究论著凝结着他的辛劳与期待。我想,此书的付梓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愿天堂里的父亲安好!

杨筑慧

2015年6月25日于中央民族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