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基于一个共识,即人性的最大公约数,但对人性最大公约数践行的程度则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控程度。
吴光胜著的《观念的价值》讲述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家人及亲爱的伙伴们,并谨以此纪念团队创业十五周年与华讯方舟成立十周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观念的价值(寻求最大公约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光胜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类的发展基于一个共识,即人性的最大公约数,但对人性最大公约数践行的程度则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控程度。 吴光胜著的《观念的价值》讲述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家人及亲爱的伙伴们,并谨以此纪念团队创业十五周年与华讯方舟成立十周年。 内容推荐 吴光胜著的《观念的价值》一书,讲述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的心路历程。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走向都与对信息的获取有关。越是开放、越是拥有强大的信息量,那么文明程度也就越高。这是除了历史角度、政治维度外,从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文明的演进,很有新意。 目录 第一章 文明的最大公约数 01 新文明的思索 人性最大公约数 文明围绕资源展开 全球开放的海洋文明 小族群的以色列文明 02 文明中的中国族群 从孔子说到哲学与科学 开放的汉唐与闭关的明清 两次睁眼看世界 没有开放,何来文明发展 什么都不缺,但又什么都缺 “修身治国平天下”新解 中国社会何处去 03 族群间的文明激荡 东西文明差异 历史的终结? 特朗普崛起与英国脱欧 04 科技革命引导文明 科学技术带来文明曙光 工业史也是文明史 05 宇宙是由波传递的文明 宇宙通过波传递 平衡体被打破的可能 第二章 让中国人看到全世界 01 中国经济的变与不变 做企业要看经济大势 凝聚动力发展经济 坚持市场经济的法治精神 民营企业家应走向贵族 解题产能过剩 中美共赢 华为印象 02 以洪荒之力发展制造业 新型制造产业 创造性 互联网+? 人工智能 数字鸿沟 03 空间通信托起未来 让带宽像空气一样弥漫 军民融合助力军事信息化 第三章 伟大企业的味道 01 坚守 火凤凰与中国梦 曾经风雨 选择坚守 生命共同体 自我反省 02 专注 信息之路 中国天谷 技术认定 变革创新 简单管理 精英人才 03 经营 寻找客户平衡点 北京与深圳 政企双赢 天然全球化 资本市场 04 担当 科学家与企业 哲学家与企业 企业家精神 企业的责任 谷歌榜样 05 使命 认可基于人性的普世价值 构建企业信仰 企业必须有哲学与文化 企业文化程序化 探索本质规律 建立管控系统 如何成为伟大的企业? 第四章 仰望星空的人 01 反观自我 自我 人格 信仰 02 经风历雨 阅读体验 大学生涯 立志实业 人体认识 本命自画 03 生活感悟 幸福 情感沟通 交友识人 家庭生活 诗人和哲学家 04 仰望星空 理想主义 侠义精神 爱国情怀 仰望星空 语录 试读章节 01/新文明的思索 不妨假设,整个人类就是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又划分了很多种类。从肤色上说,有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等;从区域上看,又可分成很多小的族群。我们作为个体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首先要顺应所在族群的生活方式。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其生存模式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要共同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人类的生存?人们都在思索,我们人类该以怎样的文明方式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目前美国还是全球最领先的国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依然是现代文明的标杆。所以,一个族群要领先于这个世界,未必取决于国家的大小,或者对资源的掌控,而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是否更适合人类。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不管是以前对资源的争夺,还是现在对全球商业链的争夺,核心在于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文明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哪个族群的文明领先于世界,哪个族群就会领先于世界。其实,不管是战争的形态,还是经过全球商业链的重新组合,最终的形态都会朝着最先进的文明靠拢。即使落后的文明用武力征服了先进文明,但是最终也会被先进文明所突破。社会主义走到今天,也是如此。 每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上,首先顺应了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要思索,能够为这个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做点什么? 回到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中国改革开放也已经38年了,有没有可能产生新的哲学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模式进行新的思索?而这种新的模式,是否会融合东西方之大成,是否会逐步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就算不是革命性的进展,是否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亮点?人性最大公约数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但自然属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表现不同,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我们人性表现是按照需求的层次论,从低等再到高等。而人性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并且保证生命能在自由、平等、幸福的状态下而存在。 一个以权力和金钱为尊严的社会,人是不可能有平等的尊严的,也违背了尊重生命这一基本的人性。 人性最大的公约数其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低底线,也是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保障每个个体自由鲜活的存在后,才能推动族群文明的发展,也才能保证地球文明的平衡发展。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依然可以推及到整个宇宙。 人性的最大公约数是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每个人生命存在的形态不太一样。如果你的生命始终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那你的生命存在是单一的,也是艰辛的。我们可以用科技、知识等让生命存在更有尊严、更自由、更平等、更精彩。要让人们不只为了活着而奔波一生,要用科技、知识等改变这种状态,要让人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思想创造、去自由幸福地生活。总之,让活着成为一个最不耗时、最简单的事。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必为衣食住行发愁,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个体,我们要改变自己生命的状态,就要靠知识、靠信息的获取,这也可以理解为“知识改变命运”或者“信息改变命运”。当年,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可能就在家里放牛,种几亩地,永远走不出那个小山村。观看同时代的小伙伴,他们出来打工,但打工永远只在流水线,极少有人从流水线上最终跳出来。能跳出来的,都是通过自学掌控了更多信息,通过更多信息又接触更多人,通过更多人又掌握了更多信息,最终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在历史发展中,人类的平衡发展靠战争,但现在可以靠科技文明解决。有开放的精神,有足够的信息,这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重要原因,也印证了个人成长之路。P3-5 序言 开悟者的经验 ——从《观念的价值》说起 文/余世存(诗人、思想家、学者、自由作家) 前几年,何忠洲先生南下创业,一度引起朋友们的伤感。忠洲是苦行僧式的义士,他从多个角度致力于社会重建并小有成就。他决定到南方工作,朋友们既有失落也有期待,朋友们相信他仍能担负起一个有志者的重任。 我很快发现忠洲的思路发生了变化,他能接受市场法则了。一个人懂得自己的思维与市场法则的差异不太容易,懂得知识人思维与商人思维的差异,不太容易,这需要阅历。我经常发现一个知识人轻易地拜倒在商人脚下,认可后者想法的合理性可行性;我也经常看到一个商人“成功”之后舞文弄墨,以为自己是儒商,或身兼商人文人两种志业。对忠洲,我是希望他能够在不同身份中寻找到平衡,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更切实地服务于社会。 忠洲向我推荐过他的同学及同事吴光胜先生,说是在通信领域极有功业。时隔数年,我收到了吴光胜先生的书稿《观念的价值》,意外的是,跟一般企业家谈经商理念的书不同,这本书是吴先生对他所理解的文明世界的一次全面总结,其中涉及文明观、企业观、生活观。一个企业家能够对世界进行总体性解释,无论他的解释如何,这样的成绩本身都值得重视。在吴先生的书里,我读到了跟何忠洲相近的东西,读到了青春思考的气息。很少称道人的王俊秀先生说吴先生代表了新一代中国企业家们的思考,他们有“文明关怀”。 吴先生重视观念,这一重视跟一般人的学舌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最流行的话语之一就是“转变观念”,但观念怎么转变,转变后有什么效应,人们几乎没有追索。实际上,观念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PK,甚至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信奉“精神原子弹”;是的,精神、意识、观念可以改变环境、物质、人生社会。中国的现代化史、当代的改革开放史,都可以说是观念导向的。直到今天,我们社会的上层精英、下层民众,“砸锅卖铁”也要出国,更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原因就是我们认定国外有好生活,这一观念引导了我们的行为。莫之许先生曾把这一后发国家的历史归纳为:“观念先导,协同进化。” 但如前说,观念流行极容易让人学舌,人们对观念只具“简单的拥有感”,人们是活在观念或所谓的真理之中,而非真实之中。中国文明的转型艰难,原因多多,其中之一即是这种简单的拥有。这样的观念转变,在上层精英那里,不过是从唯心论转向拜物教,从辩证法转向立宪主义,从自由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这样的观念转变,导致文化界以引进国外的大师为时髦,跟着大师们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来,修成正果的少,野狐禅的多,能做到鹦鹉学舌的就能在汉语学界扬名立万了。这样的观念转变,在一般民众那里,则是认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样的转型结果,在今天,让我们真地看到了“国外的空气和水比这里的干净”“外国的牛羊肉比这里的安全放心”。 在历史上,对观念的重视产生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孙文革命,屡战屡败,但他一旦扔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观念,汉人的东南半壁就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光复”了,他争取到了中国社会的最大多数。洪杨之乱,为祸大半个中国,而曾国藩在讨伐中指责并呼吁说:“士不能颂孔子之经,而又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岂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一观念之辨,一下子抽掉了洪杨立足的根基,使其得不到士绅的支持,洪杨的失败就此注定……当然,我们还可以举毛泽东的例子,青年毛泽东面对“留学热”,当时的有志青年纷纷到海外寻求真理,毛泽东也有四次做“海龟”的机会,但他对“留学”的观念反复思索,加上他的老师胡适之先生有《非留学篇》,如此从一观念出发,在清末民初的救国路上,毛泽东反而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尽管人们有争议,但毛泽东确实比“海龟”们更切合了中国社会的某种实际。 在历史上,中国的上层精英和下层民众都曾热烈地追求过观念。春秋战国不用说,那是一个观念层出不穷的大市场。到了秦汉年间,华夏文化的观念不够用了,连皇帝都梦见“西方有圣人”,从上到下,中国的有识之士都要向西求法。苻坚在淝水大战前夕,还派一支部队西行,希望以征伐乃至灭国的战争来迎取一位拥有正法观念的高僧鸠摩罗什。二祖慧可本来出身富家,为求正法能雪中立侍良久,并自断一臂向达摩表示决心。后来的禅宗大德们都是人群中了不起的天才,他们没有自作聪明,而是真心皈依正法,并从中明心见性,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禅宗中的“参话头”即是一种精神思维层面的观念辨析。禅宗公案中有大量从一个观念出发,而获得开悟的经验。后来者多不明白那种“开悟”的瞬间,其实就是观念的革命,是观念穷尽到极处的反身加持,无论是虚云大师因茶杯落地的瞬间开悟,还是太虚大师读佛经时的开悟,都是观念的“瓜熟蒂落”。现代史上,有“儒家慧能”之称的王凤仪先生也是从参话头来直取无上正法的。借王凤仪先生的分享,我们可以知道参话头的意义: 我在锦州城西十里台张表兄家扛活(作长工),离家一百三十多里地,连做了四年。上工后,张家表侄,叫我吃饭时喊道:“做活的,吃饭了!”我听了心里不高兴。(因为以往都是叫表叔,才一上工就换了称呼)暗想,谁给起的这个名?怎么这么难听?总是想不通。我便一面做活,一面问天:“怎么叫做活的呢?”耕地时,便问牛:“怎么叫做活的呢?”问来问去,因为心念专一了,连对面的人大声说话,我听到的声音都很小,像听电话似的(当时科技没现在的水准,电话中声音不清)。问到九十多天,对面的人说话,只看见嘴动,连声音都听不见了。问了一百多天,才问明白了,这是“天命”啊!人做活,要“做活了”,不可“做死了”。在东家方面,因为有做活的,园子、地里的菜蔬粮食才能种起来,一家人才能生活;在做活的这一面,因为有活做,才能挣到钱,养家活口,活己又活人。不只这样,做活的若是能把东家的事事物物,尽心竭力地做好,叫东家佩服了,一旦遇着急难,东家准能帮忙,这就是“主有仁,仆有义”。虽是东伙(雇主和工人),无异至亲好友,一心一德,相爱相助,这才叫“做活了”。若是只顾多挣工钱,少做活计,又挑剔吃喝,身是东伙,心似路人,做活再马马虎虎,走一处弃一处,这就叫“做死了”。我自从向天问明白“做活的道”以后,又明白东伙就是君臣,必须君敬臣忠,才合道理。我是由忠字门进来的。又问父道、子道、兄弟道、朋友道、姑娘道、媳妇道、老太太道,我才知道,人要享谁的福,必得明白谁的道。比方说当父亲的,不明白当儿子的道,不但享不着儿子的福,反而生气惹恼地受罪。所以《中庸》上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我虽是个极愚笨的人,没念过书,可是听人讲一个字,我就行一个字,再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贯通了的。 王凤仪先生的观念辨析经验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案例。这个没念过书的人由“参话头”而成圣成贤,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有些学富五车的人眼里,王凤仪的人生或不入流,或不具有知识谱系演进的意义。但王凤仪的功德言行却是文明的典范,一如同样文盲的穆圣、慧能、武训,他们都是从观念出发,获得开悟,获得明心见性的成就。 说到观念的参悟,中国人每以禅宗公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遗憾,因为其中的经验没能留下来。理性主义者对这类不做思辨、不做论证的话题敬而远之,甚至斥为野狐禅。理性主义者习惯于思辨逻辑的周密展开,那种展开论证的过程即是开悟、脑洞大开的享受。我至今记得德国人莱辛在此事上的骄傲,他说过,从一观念出发,思辨出一部或几部巨著一样规模的精神世界是极为受用的,而在这方面,他们德意志民族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优秀得多。但禅宗参禅模式比逻辑思辨模式更为丰富,也更益于个人;它们的指归都在于个人的精神革命。 无疑,吴光胜先生是一个观念的辨析者、思索者、开悟者,他能把企业做好,得益于他的参悟。现在他把开悟的经验写出来跟读者分享,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功德。在光胜先生的思辨里,不仅有文明、企业、科学这类宏大的观念,也有“大学生活”“人体认识”“阅读体验”“婚姻”“情感”“交友”“幸福”等普通人能引起共鸣的观念。 吴先生的专长领域是通信,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使得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遇到挑战。据说我们生产信息的速度是我们消化处理信息速度的1.5倍以上,我们在电脑、手机里收藏存储的大量图文,因为再没有打开而成为信息垃圾。吴先生感慨中国人在处理信息方面不及外人,我们确实需要提高我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认同吴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明传承要突破,要具有获取全球信息的能力。”当然,更重要的,如吴先生所说,寻求最大公约数;在这个观念、信息天文数字般的世界上,自处并与他人相处,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观念共识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此时,观念于己于人的价值才会真正得到体现。吴先生说:“人性的最大公约数是对生命的尊重!”这话在被技术、资本等挟持的当代生活里更是可圈可点的。 读吴先生的书让我对观念现象有了如上的感悟,谢谢忠洲让我结识了吴先生,谢谢吴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他的思考。我相信吴先生在事业上不仅有成绩,而且在人生上也获得了开悟。这就是中国人说的福慧双修。 2016年11月立冬节气日写于北京青年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