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国古代礼乐传统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产生的文化语境,将古典诗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与礼乐文化发生、演绎的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古典诗学与礼乐文化之间相因互动的历史过程,梳理礼乐文化和古典诗学知识系统,把握礼乐文化知识系统与古典诗学知识系统诸要素之间传承、演进、变异的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乐文化与诗学话语(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翁礼明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将中国古代礼乐传统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产生的文化语境,将古典诗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与礼乐文化发生、演绎的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古典诗学与礼乐文化之间相因互动的历史过程,梳理礼乐文化和古典诗学知识系统,把握礼乐文化知识系统与古典诗学知识系统诸要素之间传承、演进、变异的关系。 内容推荐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与礼乐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深切的内在关联。礼乐文化对古典诗学的意义生成、知识表述和理论形态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书将中国古代礼乐传统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产生的文化语境,将古典诗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与礼乐文化发生、演绎的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古典诗学与礼乐文化之间相因互动能的历史过程,梳理礼乐文化和古典诗学的知识系统,把握礼乐文化知识系统与古典诗学知识系统诸要素之间承传、演进、变异的关系。 本书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典诗学根植于礼乐文化传统之中,梳理礼乐文化传统与古典诗学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把握古典诗学的异质性和特殊性,也是实现古典诗学价值传承和现当代文论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 第二,礼乐传统经历了从政教到审美的历程。礼乐传统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政教功能是建构等级制度下的和谐社会,审美功能是建构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儒学思想家对士大夫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的整体性概括。 第三,礼学与诗学话语的生成。远古时期的礼典活动将礼、诗、乐、舞融为一体,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生;在礼仪制度中萌生了中国远古时期的文体分类,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大多数文体都与礼仪活动有密切的联系;礼学精神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四,乐论与诗学话语的生成。从诗、乐一体到诗、乐分离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特点,诗、乐分离之后文论史上出现了声律论和文气说来取代音乐理论。天籁之音的音乐思想对自然为文的文论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礼与乐相因互动的价值诉求。这主要体现在:古典诗学的根本诉求是美善统一,审美功能是中和之美,言说方式是诗性话语。 第六,自汉代经学出现之后,礼教和乐教的功能逐渐被诗教所取代。《诗三百》经汉代儒家的权威诠释之后而成为《诗经》,这为后世诗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广义的诗教包括采诗观风、献诗讽谏、赋诗言志等用诗和释诗的方式,狭义的诗教则指利用诗歌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 目录 绪论 古典诗学形成的文化语境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诗学与文化诗学 第二节 儒家传统的形成 第二章 礼乐文化:从政教到审美 第一节 礼乐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节 礼与乐的内在张力 第三节 政教功能:等级和谐 第四节 审美功能’:君子人格 第三章 表意系统:从礼学到文学 第一节 礼学体系与诗学话语 第二节 礼典活动与文学发生 第三节 礼仪制度与文体分类 第四章 诗乐扬镳:从乐论到文论 第一节乐与声律论 第二节 乐与文气说 第三节 天籁之音与自然为文 第五章 礼乐相因:从交融互动到价值诉求 第一节 根本旨归:美善统一 第二节 审美诉求:中和之美 第三节 言说方式:诗性话语 第六章 礼乐归诗:从《诗三百》到《诗经》 第一节采诗观风 第二节 献诗讽谏 第三节 赋诗言志 第四节 温柔敦厚 结语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