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智与情感(全译本)(精)/经典译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简·奥斯丁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理智与情感》虽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 内容推荐 简·奥斯丁著的《理智与情感》讲述:亨利·达施伍德先生离世后给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达施伍德留下了一笔巨额财产。而他的现任妻子和三个女儿却被他的儿子和儿媳赶出了家门,每年只有500镑的生活费。三个女儿中大女儿埃莉诺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二女儿玛丽安却往往在情感上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姐姐忍辱负重,始终与人为善;妹妹心高气傲,几近崩溃……《理智与情感》以喜剧开头,悲剧发展,终以喜剧收场,是一则以细腻笔触和生动对白见长、讲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的婚恋故事。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达什伍德家在苏塞克斯定居,可有些年代了。家里置下一个偌大的田庄,府第就设在田庄中心的诺兰庄园。祖祖辈辈以来,一家人一直过着体面日子,赢得了四近乡邻的交口称誉。已故庄园主是个单身汉。活到老大年纪。在世时,妹妹长年陪伴他,替他管管家务。不想妹妹早他十年去世,致使府上发生巨变。为了填补妹妹的空缺,他将侄儿亨利·达什伍德一家接到府上。亨利·达什伍德先生是诺兰田庄的法定继承人,老达什伍德打算把家业传给他。这位老绅士有侄儿、侄媳及其子女做伴,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他越来越喜爱他们。亨利·达什伍德夫妇不仅出自利害关系,而且由于心地善良,对他总是百般照应,使他晚年享尽了天伦之乐。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也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亨利·达什伍德先生同前妻生下一个儿子,同现在的太太生了三个女儿。儿子是个踏实体面的青年。当年他母亲留下一大笔遗产.到他成年时有一半交给了他,为他奠定了厚实的家底。此后不久,他成了亲,又增添了一笔财产。所以,对他说来,父亲是不是继承诺兰田庄,远不像对他几个妹妹那样至关紧要。这几个妹妹假若不依赖父亲继承这笔家业可能给她们带来的进益,她们的财产便将微乎其微。她们的母亲一无所有,父亲仅仅掌管着七千镑,而对前妻另一半遗产的所有权只在生前有效,他一去世,这一半财产也归儿子承袭。 老绅士死了,开读遗嘱,发现跟其他遗嘱一样,叫人既高兴,也失望。他并非那样偏颇无情,还是把田庄传给了侄儿。但是,因为附有条件,这份遗产便失去了一半价值。本来,达什伍德先生想要这笔财产,只是顾念妻子和女儿,而不是为自己和儿子着想。但财产却偏偏要世袭给他儿子和四岁的孙子,这样一来,他便无权动用田庄的资财,或者变卖田庄的珍贵林木,来赡养他那些最亲近、最需要赡养的家眷。为了那个孩子,全盘家业都被冻结了。想当初,这孩子只是偶尔随父母亲到诺兰庄园来过几趟,跟其他两三岁娃娃一样,也没有什么异常逗人喜爱的地方,大不过正牙牙学语,禀性倔强,好恶作剧,爱大吵大闹,却博得了老绅士的欢心。相形之下'侄媳母女多年关照的情分,倒变得无足轻重了。不过,老人也不想太苛刻,为了表示他对三个姑娘的一片心意,好歹分给了每人一千镑。 达什伍德先生起初极为失望。他性情开朗,满以为自己能多活些年岁,凭着这么大的一个田庄,只要马上改善经营,省吃俭用,就能从收入中攒下一大笔钱,然而,这笔迟迟到手的财产在他名下只持续了一年工夫,因为叔父死后不久,他也一命归天,给他的遗孀和女儿们留下的财产,包括叔父的遗产在内,总共不过—万镑。 当时,家人看他病危了,便打发人去叫他儿子。达什伍德先生竭尽最后一点气力,向儿子做了紧急交代,嘱托他照应继母和三个妹妹。 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不像家里其他人那样多情善感。可是,此时此刻受到这般嘱托,他也深为感动,答应尽力让她们母女生活得舒舒适适的。父亲听到这番许诺,便也放宽心了。一时间,约翰·达什伍德先生有空算计起来:若是精打细算,他到底能为她们尽多大力量。 这位年轻人心眼并不坏,除非你把冷漠无情和自私自利视为坏心眼。总的说来,他很受人尊敬,因为他平常办起事来,总是十分得体。他若是娶个和蔼—点的女人,也许会更受人尊重,甚至他自己也会和蔼一些。无奈他结婚时太年轻,太偏爱妻子了。不过,约翰·达什伍德夫人倒也活像她丈夫,只是更狭隘,更自私罢了。 他向父亲许诺的时候,心里就在盘算,想给他妹妹每人再补贴一千镑的收入。当时,他确实觉得这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除了目前的收入和母亲的另一半遗产以外,还可望每年再添四千镑。一想到这里,心里不禁热乎乎的,他认为自己可以慷慨一点。“是的,我可以给她们三千镑,这多么慷慨大方啊!可以确保她们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啦。三千镑呀!我可以毫不费劲地省出这么一笔巨款。”他整天这么想着,接连想了好多天,一点也没反悔。 父亲的丧事刚办完,约翰·达什伍德夫人也不打个招呼,就带着孩子、仆人来到婆婆家里。谁也无法怀疑她有权来这里,因为从她公公死去的时刻起,这房子就属于她丈夫了。不过,她的行为实在太不文雅,按照人之常情,任何一个女人处在达什伍德太太当婆母的位置上,都会感到很不愉快。何况,达什伍德太太是个自尊心很强、慷慨大方、落拓不羁的女人,对这种唐突无礼的事情,无论是谁干的或者对准干的,她都会感到深恶痛绝。约翰·达什伍德夫人在婆家从未受过任何人的喜爱,可是直到今天她才有机会向她们摆明:在必要时,她为人行事可以全然不顾别人的痛痒。 达什伍德太太厌恶这种蛮横无礼的行径.并因此而鄙视她的儿媳。一见儿媳进门,她就恨不得永远离开这个家。怎奈大女儿一再恳求,她开始考虑一走了之是否妥当。后来硬是出自对三个女儿的爱怜,她才决定留下来。看在女儿们的分上,还是不跟那个做哥哥的闹翻为好。 大女儿埃丽诺的劝解奏效了。埃丽诺思想敏锐,头脑冷静,虽然年仅十九岁,却能为母亲出谋划策。达什伍德太太性情急躁,做事总是冒冒失失。埃丽诺为大家着想,经常出来劝阻劝阻。她心地善良,性格温柔,感情强烈,然而她会克制自己——对于这一一手,她母亲还有待学习,不过她有个妹妹决计一辈子也不要学。 玛丽安各方面的才干都堪与埃丽诺相媲美。她聪慧善感,只是做什么事情都心急火燎的。她伤心也罢,高兴也罢,都没有个节制。她为人慷慨,和蔼可亲,也很有趣,可就是一点也不谨慎,与她母亲一模一样。 埃丽诺见妹妹过于感情用事,不免有些担心,可达什伍德太太却觉得这很难能可贵。现在,她们两人极度悲痛的情绪,互相感染,互相助长。最初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情状,一触即发,说来就来,反反复复地没完没了。她们完全沉湎于悲恸之中,真是哪里伤心往哪里想,越想越痛不欲生,认定这辈子就这么了结啦,谁来解劝也无济于事。埃丽诺也很悲痛,不过她尚能顶得住,尽量克制自己。她遇事能同哥哥商量着办,嫂子来了能以礼相待。她还能劝说母亲也这样做,请她多加忍让。 P1-4 序言 简·奥斯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而作者将《埃丽诺与玛丽安》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此后十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一位女士著/1811年”。10月31日的《记事晨报》上发布了该书的第一个广告,称其为“某女士的一部新小说”。11月7日,该书被誉为“一部杰出的小说”。11月28日,该书变成“A女士的一部有趣的小说”——比“某女士”进了一步,该广告亮出了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A。这似乎是《理智与情感》的最后一个广告。 当时《理智与情感》定价为十五先令一册,虽然印数不是很多(一说七百五十册,一说一千册),但是作者于1813年7月3日写道:“《理智与情感》每一册都卖出去了,除版权之外(如果那还有什么价值的话),给我带来一百四十镑收人。”同年10月,《理智与情感》出了第二版。 从写作和出版年代来看,《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是一前一后创作、一前一后发表的,因而在格调上十分接近,很像一对孪生姐妹,几乎同样富于幽默情趣。两者不同的是,《傲慢与偏见》只有一个女主角,《理智与情感》却有两个女主角,小说以那姐妹俩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姐姐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她尽管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丽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终于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埃丽诺适成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三十五岁的布兰登上校对她表示好感时,她觉得他太老了,因而不屑一顾。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被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丢掉性命。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显然,作者通过这般对照描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如果说玛丽安是吃了“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亏,那么,书中还有一伙人则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这伙人在感情上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在“理智”上却相当“富有”。他们一个个不是冷漠自私,便是冷酷无情,为人行事总是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实则满脑子歪门邪道,往往搞得自相矛盾,荒诞至极。约翰·达什伍德与埃丽诺姊妹本是同父异母兄妹,父亲临终时把全部家产都交给了他,嘱托他好生照应继母和三个妹妹。他当场也满口应承,并且慨然决定给每个妹妹再补贴一千镑收入。可是一回到家,经过比他“更狭隘、更自私”的妻子以“理”相劝,他又变了卦,对寡母和妹妹不但分文不给,还把她们挤出她们长期居住的诺兰庄园。约翰的岳母费拉斯太太为长子爱德华物色了一门贵亲,爱德华不从,偏要与出身低贱的露西结婚。费拉斯太太气急败坏,剥夺了他的财产继承权,并且把他撵出了家门,扬言一辈子不让他有出头之日。约翰·达什伍德和费拉斯太太,一个要财产不要兄妹情,一个要门第不要母子情,同是利令智昏,令人鄙夷。 威洛比和露西是两个无独有偶的反派角色。从表面上看,他们两人都有强烈的“情感”,不过他们的情感是虚假的,内心极度冷酷与自私。威洛比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恶习。他先是玩弄了布兰登上校的养女伊丽莎,等她怀孕后又无情地将她遗弃。后来,他抱着同样的目的,恋上了玛丽安,与她卷入了一场“真正的爱情”。然而,一想到玛丽安没有财产供他挥霍,便又同样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与一位富家小姐结了婚。婚后得不到应有的幸福,他又可怜巴巴地企图再找玛丽安重温旧情。露西是个自私、狡诈的女人,她先是与爱德华订婚,爱德华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她转而去勾引爱德华的弟弟罗伯特·费拉斯。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而结婚之后,她又在费拉斯太太面前“装作低三下四的样子,一再对罗伯特的罪过引咎自责,对她自己受到的苛刻待遇表示感激,最后终于受到费拉斯太太的赏识”。显而易见,简·奥斯丁塑造威洛比和露西这样两个典型,是想告诫无辜的世人,不要误上那些貌似多情、实则多诈的小人的当。 在简·奥斯丁看来,感情用事的人尽管显得十分滑稽可笑,但只要心地善良,待人热诚,总比机关算尽的势利之徒要强百倍。这可以詹宁斯太太为例。作为书中最滑稽可笑的一个角色,她最初给人的印象是缺乏教养,粗俗不堪。她自恃嗅觉灵敏,“善于发现儿女私情”,其实是满脑子错觉,为此曾引起埃丽诺和玛丽安的反感。可是,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发现:詹宁斯太太不仅热情无私,而且具有强烈的是非感。别看她平时有口无心,尽闹笑话,但是到了节骨眼上,她却丝毫也不糊涂。她见到费拉斯太太母女为金钱和门第而歇斯底里大发作时,颇为愤慨,毅然说道:“她们俩人我一个也不可怜。”最后,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埃丽诺姐妹俩的信任和尊重。 简·奥斯丁写喜剧从不做正面说教。她的拿手好戏是讽刺。综观《理智与情感》全书,她的讽刺主要采取了两种艺术手法,一是滑稽模仿,二是反讽,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经常使读者发出“启人深思的笑”①。在小说的前半部,作者以略带夸张的讽刺笔调,对玛丽安的伤感作了多次滑稽描写,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次,玛丽安听爱德华吟诵考柏的诗,事后她对母亲说:“我要是爱他的话,听他那样索然乏味地念书,我的心都要碎成八瓣了。妈妈,我世面见得越多,越觉得我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我会真心爱恋的男人。”离别诺兰庄园的头天夜里,她一边在房前独自徘徊,一边向那“幸福的家园”和“熟悉的树木”挥泪“话别”。后来,她来到了克利夫兰,独自登高远眺,“在这极其难得而又无比痛苦的时刻,她不禁悲喜交集,热泪夺眶而出。”吟诗时“激动得发狂”,赏景时达到“如醉如痴”,开心时能够得意忘形,悲伤时可以肝肠寸断,这既是对玛丽安的辛辣讽刺,也是对感伤派小说的无情嘲弄,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容。 反讽的笔墨,小说里更是俯拾即是。这不仅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融汇在故事的整个构思里。玛丽安最早断定,布兰登上校“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资格考虑结婚”,可后来的事实却恰恰是她自己做了布兰登太太。再看露西,她先前是那样鄙夷罗伯特·费拉斯,说他“傻乎乎的,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可是她最后又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而费拉斯太太呢,她一听说爱德华要娶露西为妻,便勃然大怒,立即导演了一场剥夺财产继承权的闹剧。可是,当后来罗伯特秘密娶了露西时,她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对他慷慨资助,甚至把露西视为“掌上明珠”,而把财产和出身都胜她一筹的大儿媳埃丽诺当作“不速之客”。在简·奥斯丁的笔下,现实就是这么恶作剧,喜欢对世人的判断、愿望和行动进行嘲讽。 《理智与情感》里有几个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被称为简·奥斯丁绝妙的讽刺章节。第一卷第二章,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在谈论要不要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时,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计从,短短一席对话,两个冷漠自私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卷第十二章,这对夫妇破例宴请约翰·米德尔顿夫妇,“这里没有出现别的贫乏,唯有言谈是贫乏的”,作者仅仅抓住区区两个小话题,便把书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简·奥斯丁写小说,她的最大乐趣或许是创造人物。她塑造人物形象,一不靠抽象的外貌描写,二不靠精细的内心刻画,她只是借助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就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因此,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称简·奥斯丁的人物是“圆的”立体,而不是“扃的”平面①。《理智与情感》里塑造了近二十个有闲阶级的男士、夫人和小姐,且不说前面提到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莫不是精雕细刻,活灵活现,即使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写得有血有肉。露西的姐姐斯蒂尔小姐,长到二十九岁还没找到婆家,于是只好从别人的取笑中寻求点精神安慰。一次,人们拿戴维斯博士开她的玩笑,她一时得意忘形,“装出认真的样子”求詹宁斯太太替她“辟谣”,而詹宁斯太太完全理解她的心意,“当即向她保证说,她当然不会辟谣。斯蒂尔小姐听了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寥寥数语,活现出一个单相思小姐的可怜形象。有时,简·奥斯丁喜欢在对话和情节之外,加上几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詹宁斯太太的二女儿夏洛特,她凭着自己的美貌,嫁给了一心向上爬的帕尔默先生。有好多次,她当着众人主动同丈夫搭话,丈夫全然不理睬她,她也毫不介意,只道是丈夫“真滑稽”。接着,作者写道:“谁也不可能像帕尔默夫人那样绝对和和气气,始终欢欢乐乐。她丈夫故意冷落她,傲视她,嫌弃她,都不曾给她带来任何痛苦;他申斥她、辱骂她的时候,她反而感到其乐无穷。”在帕尔默夫人看来,女子嫁人,不过是为了归宿和衣食之计,至于丈夫是否把她当人看待,那是无关紧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的可悲命运。 从布局上看,《理智与情感》包含着两个“三角”关系,故事可谓错综复杂,但作者始终能妥帖安排,作品看起来浑然一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个偶然的举动,都寓有一定的含意,引起读者的关注。例如第一卷第十三章,布兰登上校正打算带领众人到惠特韦尔游览,突然,他收到一封信,“一看姓名地址,脸色刷地变了”。随即,他也不肯道明缘由,便匆匆赶到伦敦。又如第十五章,本来同玛丽安打得火热的威洛比,突然一反常态,冷冰冰地来向玛丽安一家道别,只说是“到伦敦去出差”。作者利用偶发事件制造悬念,使读者急欲看个究竟。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简·奥斯丁的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在《理智与情感》中,露西听说埃丽诺把爱德华视为“心上人”,赶忙告诉埃丽诺:她自己早已与爱德华订了婚。尽管她是打着向“知心朋友”讲“私房话”的幌子,但是透过她那矫揉造作和扬扬得意的语调,读者可以直窥她那自私、狡诈的心灵:原来,她对埃丽诺信任是假,刺激是真。再看约翰·达什伍德,他张口是钱,闭口是钱,就连向妹妹们告别,也“祝贺”她们“不费分文就能朝巴顿方向做这么远的旅行”,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他那吝啬、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简·奥斯丁的小说,确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鲁迅语)。 简·奥斯丁的小说取材于一个“三四户人家的乡村”,天地虽然狭小了些,但却是个森罗万象、意味无穷的世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