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天生会下意识地集中注意自己的缺点,而非自己的成就的现象叫做奖杯效应。结果是我们更多的时候会持有怀疑的消极态度,而非积极的抱有希望的想法,这样我们遇事就会更容易放弃,而不是坚持下去。奖杯效应与我们的生存本能(我们“反动的思想”)直接紧密相关,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发生,因此,我们就无法意识到奖杯效应其实是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控的。
迈克尔·尼蒂编写的这本《奖杯效应(改变一生的负面情绪消除术)》就将告诉你如何掌控奖杯效应,改变自己消极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以更强大的正能量面对工作和生活。
你知道吗?你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给自己颁发着奖杯,因为每个人给自己颁发的奖杯不同,这才导致了有一小部分人总能轻而易举地成功,而大多数人却似乎一辈子都在苦苦奋斗。
迈克尔·尼蒂,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生活导师及心理导师,利用他首创的奖杯效应课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体验过“奖杯效应”的人都表示,体验了“奖杯效应”,它马上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看待自己碰到的所有事情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从那一刻起,改变一直在继续。
《奖杯效应(改变一生的负面情绪消除术)》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一神奇的“奖杯效应”。
“我真是个蠢货。”
“我多傻呀?”
“我不敢相信居然又犯了同样的错!!”
听着耳熟吗?如果是,那就坦白吧——你是否因为做了错事或傻事,抑或只是犯了个小错,就发现自己经常产生以上想法呢?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手头的特殊工作而怀疑自己不够优秀呢?你是否因为几天前、几个礼拜前甚至几年前做的错事而自责不已呢?实际上,你有没有注意到,无论你我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当情况变糟时,我们还是极有可能自我打击,而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却很少鼓励自己!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有人可能会问,那又怎样?
有人可能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我认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并因此变成了那句俗话中的金鱼(指本章题目所说的“鱼缸中的生活”),完全不知道自己周围都是水;金鱼认为自己会在水里度过一生,仅仅把水看作水。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意味……
虽然有些残忍,但多数人都会老老实实地承认,不管我们多聪明,能力多强,或有多成功,我们还是会相当频繁地质疑自己的能力或自我价值,或是只要一出现问题就质疑自己,也会轻而易举地出现以前也曾有过的诸如“该死,我真傻”之类的想法。
实际上,观察我们周围就会发现,这种不能为自己加油打气的倾向非常严重,即便你刚从名牌大学毕业,和梦中情人结了婚,或是被同事们的交口称赞环绕,你也很有可能不会让自己感觉太心安理得,也不会完全沉浸在赞扬之中。那么,是哪种“潜意识力量”让我们在做错事时自责,而在表现不错时却抵触积极的评价呢?
换句话说,你我不是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能让事情按照预期发展。你看,就算是依靠“吸引力法则”或众多鼓励我们积极思考的书籍,我们也无法达到上文中所提及的目标。事实上,我们更容易担心失败,而不是期待成功。
当然,总有一些人每天都能达成目标,做着了不起的事,因为所有人只要能集中精力、目标明确并坚定信心,都能取得自己渴望的成就。然而,由于大多数人没有类似的目标,当然也不会产生同样程度的决心,那么找出我们做不到的“原因”是否有助于改善以上情况呢?它是否会帮我们意识到令自己犹豫或退缩的恶性循环呢?只要我们一采取行动去追求某些渴望的东西时,自我怀疑就会不请自来,难道我们不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此外,发现我们的思想如何真正地运作,从而保证我们准确地调控生活的“齿轮”,难道这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吗?最后,理解这些自然习惯和冲动,从而让我们能道高一尺,而不是它们魔高一丈,难道这不会让我们受益吗? 当然可以。既然你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肯定答复,那么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你,以上问题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根本问题,而答案也非常简单——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阻碍着我们达成这些目标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以至于你可能会在获知答案时又一次觉得自己有点“笨”,因为你本该自己就能想到答案。一如既往,不管你搞清楚答案与否,我们之所以面对困难时力不从心,而一切顺利时却不感到高兴,是因为:忧虑。是的,忧虑。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忧虑萦绕着你,而是一种强大的忧虑,它激起你所有的自我怀疑和犹豫,为我们提供放弃的种种借口,而不是让我们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么,我们到底害怕什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质疑自己做的几乎每件事呢?
我的朋友兼导师托尼·罗宾斯曾在其著作《唤醒心中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及其多本著作中解释了忧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尽管他不是唯一一个提出该观点的人,但是他却区分了人类两种基本的忧虑:1)担心自己不够优秀,2)担心自己不再被爱。这是这位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导师经过观察研究得出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托尼认为,不管我们去向何方,或是我们将要达成什么目标,这些忧虑会与我们同行。当然,我们鲜少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忧虑,就像那些在水中生活却看不见水的鱼儿一样(再一次提起这些在水中度过一生的鱼,却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而体验到水之为水)。即便如此,这些忧虑也显而易见——潜伏在暗处,耐心地等待你宣布自己的下一个伟大梦想或目标,从而能够干预你的决定并让你重新思考一切。你要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忧虑呢?
正如你想的那样,这个问题不存在简单的答案。然而,我们将从两个主要方面讨论这个问题,我的目的是让你读完此书时,能掌握从“传统的”和“变化的”两种角度来摆脱忧虑之道。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摆脱忧虑,取得每次突破的先决条件是你要充分理解奖杯效应。由于这也是本书的主题,因此你将要开启一次充满希望的旅程——让我们从一个相对传统的分析开始吧!
首先,我们的主要忧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就这个问题而言,我发现,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是我们最主要的忧虑,这种忧虑像个病原体,引发了更多的忧虑。在过去的25年中,我有幸能与1000多名客户一对一接触(在其中的7年中,我还有幸目睹托尼与成千上万的客户沟通),我可以向你保证,我遇到过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忧虑的困扰,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最大的忧虑就是害怕自己不够优秀。
对于那些漠视这个微不足道的讯息的人来说(要么因为你不相信自己有这些忧虑,要么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会让它们妨碍你),请理解,虽然存在这些忧虑,但是很多人已塑造了“精神力量”,他们不顾忧虑,依然能够照常生活——至少有时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尽管所有人确实都拥有这些忧虑,但是很多人依然能够取得进展,并最终在生活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我们将要探索的——并最终达到的目标——是这些忧虑如何严重地限制了你的视野,阻挠了你的决心,抢夺了你的自尊和激情,并抑制了你的成就感。
尽管如此,了解我们如何受到这些忧虑的影响仅仅是第一步,我写作此书的首要目的是让每个读者能够完全有能力拥抱更大的梦想,并充满崭新的自信和激情,逐步实现梦想!
P1-4
没错,你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读这本书。不管你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奖杯效应》,你会很快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
我的朋友蒂姆·泰勒是位房地产导师。他刚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当他告诉我说这是由于他参加过叫做“奖杯效应”活动时,我想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个人成长研讨会罢了。
然而,他紧接着详细讲述了自己被这一体验所彻底改变的过程,此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与此书的作者兼生活导师迈克尔·尼蒂(Michael Nitti)仅仅相处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而迈克尔·尼蒂通过电话就将他引领上“奖杯效应”之路了。虽然我也为朋友的进展感到欣慰,但是我也好奇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如此神奇,在“不足一小时”的时间里就发挥了作用,因此,我向蒂姆提出了疑问。
“你很快就会找到答案。”他笑着说,看样子他已经说服迈克尔下周带我体验“奖杯效应”了。他补充道:“其实,我早知道你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发誓你会帮他推荐这本书!”
如果你熟悉我的书《成功密码》(The Secret Code of Success),你就知道我总是醉心于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一小部分人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而大多数人却似乎一辈子都在苦苦奋斗呢?”
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很荣幸地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客户及读者分享了自己所学。我已将这看做自己的使命,即区分只是“有意思”的东西和“真正深刻”的东西——这是为什么我能保证你将要体验到的东西极其深刻。
你知道吗?最终通过电话,迈克尔终于陪我体验了“奖杯效应”,它马上就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我看待自己碰到的所有事情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从那一刻起,改变一直在继续,因为我总是想起“奖杯效应”的力量。
实际上,“奖杯效应”最强大的地方之一是体验奖杯效应的过程本身,它由迈克尔为你量身打造,使你去体验你正在阅读的东西,而不仅仅“理解”它,以保证你尽最可能地完全接受每个观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当你看到这些观点时,你会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你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并能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不是对这些环境做出被动的反映。最终,你会超越“奖杯效应”,进入一个更高水平的意识层面中,我相信你会发现这是个极具启发性的转折点,引领你走向辉煌之路!
就像我朋友保证的那样,我确实对《奖杯效应》印象深刻,同时也受到了它的启发——你也看到了,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助迈克尔推荐此书!
衷心祝愿你能得到爱与幸福,《奖杯效应》送给大家!我也把《奖杯效应》送给你……
好好享受吧! 《成功密码》的作者:诺亚·圣约翰
有学者说,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时代。一方面,我们背负着现代生活衍生出来的重重压力,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忙碌。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由于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而焦虑、自卑,甚至陷入严重的抑郁。在翻译这本书之前,我发现周围有不少人虽看起来学业有成,工作顺心,家庭幸福,但却常常不够自信,总是怀疑自己不够优秀,一次次在心里否定自己。相信有时你也会面对同样的困境,不管别人觉得你多么优秀,你心中总有一个角落装满了你自认为只有自己才看得清楚的缺点和不足,总有一个声音在质疑你。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仅是认清自己的缺点以避免自满,而且是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肯定自己的优秀之处。本书作者以奖杯为喻,用更通俗的方式把上面的道理解释给读者。翻译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当下被消极情绪困扰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自卑和拖延成了现代人难以痊愈的心理疾病。那是因为我们居然每时每刻都在“积极主动”地给自己的失误颁发着一座座的耻辱奖杯,却完全忽略了每一次成功,没有能力用优秀奖杯激励自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追求幸福。本书原作者旨在帮助那些“自省过头”的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视野,让你能更清晰又不失偏颇地看待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获得积极生活的正能量。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董瑾、刘烨、吕彦泽、孙海礁、薛宏山、平婉菁、关哲、张海川、焦瑞青、魏红艳、赵建荣、李树强、孙微石、陶弘伟的帮助,他们帮忙查找资料、编校译稿,没有他们的协作,就没有这版译稿的面世,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他们。
最终通过电话,迈克尔终于陪我体验了“奖杯效应”,它马上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我看待自己碰到的所有事情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从那一刻起,改变一直在继续,因为我总是想起”奖杯效应“的力量。
——《成功密码》作者诺亚·圣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