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探险经典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选奖!
本书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在热带雨林中寻觅魔鹿;在山野观看激烈的鸟战;发现老虎的野性魅力;探索海雕行猎的曲折历程;在沙漠中的大河上漂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野寻趣/大自然在召唤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刘先平 |
出版社 | 安徽少儿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自然探险经典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选奖! 本书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在热带雨林中寻觅魔鹿;在山野观看激烈的鸟战;发现老虎的野性魅力;探索海雕行猎的曲折历程;在沙漠中的大河上漂流……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作者多年来探险生活的奇闻奇遇: 在热带雨林中寻觅魔鹿; 在山野观看激烈的鸟战; 发现老虎的野性魅力; 探索海雕行猎的曲折历程; 在沙漠中的大河上漂流; 揭开大熊猫的神秘面纱; 寻访南海金丝燕的踪迹; …… 当你随着作者那充满艰辛的步伐,揭开大自然的一个个神奇奥秘时,心中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魅力,倾听到人与大自然的对话。 目录 序 呼唤生态道德——我想将大自然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作家简介 魔鹿 南海花 孤岛猿影 黄山山乐鸟 流乳的神树奇木——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院橡胶研究基地 金丝燕,你在哪里 燕喃空谷 高高的红楠 漂浮在零丁洋上的猴岛 鸟战风云录 黄山绿珠——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考察散记 为虎添翼的人 捕鸟时节 清清回水湾 叽里咕,叽里咕——童年片断 赞美水和森林的节日——泼水节散记 结在树干上的果 海雕行猎 高山营地 寻踪觅迹 杜鹃花下的爱 蓝色的蜂桶寨 初探邓池沟 塔里木河漂流记 热爱祖国的每一片绿叶 后记 我的30年——跋涉在大自然文学 试读章节 很难想象,魔与鹿竟然浑然一体——充满魅力的新的生命。 然而,我们确实是在寻觅,就在它生活的这片热带雨林——充满诗意和危险中追逐。衣袋里还揣着它的照片,虽是一张黑白的影像,但那迷人的风姿,已撩拨得我从万里之遥、冰封雪裹的北国,赶到这骄阳灿烂、绿树成荫的海岛。 离开营地时,晨曦已漫过中天,疏星仍在天陲闪烁。一踏人森林,却如跌回梦中,宇宙陡然缩小,诡谲、变形景物编织成恐怖的厚茧。 高空的树冠上,雨点般的露珠敲击着野蕉、野芋,微风中透出颤颤的呻吟。野兽嗥叫残忍,昆虫呜叫潇洒。 乳白的地气在林间飘逸,在耳边、身旁缠绵。 花的幽香、叶的温馨中,又夹着刺鼻的兽尿腥臊、腐叶的霉涩。 攀登尖峰岭,唯有沿溪一条小路,灌木、野葵热情好客,藤蔓荆棘却拖衣拽腿。植物繁荣,极珍贵的花梨、母生、青梅、坡垒会挤在三四平方米内猛蹿,挺拔成参天大树。难I圣植物学家说,随手可捡来一个博士生的课题,一屁股坐下能压住两三个尚未发现的新种。高空中有寄生在树干上的热带兰花,地面树根上也是繁花似锦。然而,繁荣中却藏着巨蟒、毒蛇、驴蜂、山蚂蟥的阴险,处处是不和谐的对立,对立的碰撞,又焕发出热带雨林的光彩…… 突然,呼呼声从远处高空飞来,滚过头顶转为汹涌怒涛,磅磅礴礴,枝叶狂暴地拍打,震慑得我们紧紧抱住大树。等到感觉微微凉风拂来,声浪已远去,竟是如此有惊无险! 等到全身都被打湿,我们也到达峰顶。啊,半轮旭日刚探出海面。在对面山岭上,在万千金线霞光的背景中,一只巨鹿正举蹄昂头,跃出林海,似欲驾霞而去。 “是它,就是它,金鹿!” 是的,朝阳被它衬得金灿灿,光芒四射。 “魇鹿!魇屁!” “多美的茸角!” 发现的喜悦,辛劳的甜果,使我们一群探险者欢呼雀跃,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奇的造化。 随着海上日出光彩的变化,那魔鹿忽而显出哲人的凝神沉思,忽而又激越豪放,引颈长鸣,或摇角,或顾盼……神韵百般,姿态万千! 人,总是不满足已得到的,对美的渴求,总如江水般滔滔不绝。我们哪里还管撞了可怕的蚂蚁窝、横卧的大蟒、挡路的有毒藤蔓,一路小跑向魔鹿屹立的山峰奔去。 谁也没顾得上清除吸血的旱蚂蟥、啃肉的黄蚂蚁,就连忙抓住魔鹿的腿,生怕它一■尾花,箭出而去。 这是一株奇特而又神化的高山榕树,三根巨大的气根,支撑着它粗壮的树身。是的,那倾斜向上的树身构成了鹿的躯干,后面的气根其上如板块,整根如鹿后肢,前面两根犹如腾空的前蹄,妙在树身端部如颈细长,三丫横枝分向如角。 它是榕树气根的杰作!气根和板根,是热带雨林的特征。气根粗可环抱,板根上铺顶可作屋,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快速成长,榕树需要生出气根、板根来汲取水分和营养! 为何树干是被气根撑在空中?难道它的种子和苗,能如直升机,或如翠鸟一样悬浮在空中,然后扎下根来,再去生长? 在它身下,是一棵已枯死、腐朽的青梅。不难看出,当年它曾是一株挺拔英俊、生气勃勃的大树。我曾在万宁礼纪海滩上,瞻仰过青梅林的风姿。它是珍贵的热带树种,材质优良,备受人们的保护。可是,它的生命之花是怎样凋萎的呢? 不知是哪一天,一只小鸟站在它的枝头歌唱。 临飞离时,在树上留下了一撮鸟粪。 鸟粪中有一颗种子。 种子在雨中苏醒,在青梅树上发芽,生根,抽叶。 雨季到了。狂暴的雨,唤醒了热带森林,注入了充沛的生命之泉,奏起了狂热的生命之歌。 森林喧嚣了,树木呼啸着生长。 小鸟带来的种子已抽叶。气根、板根迅速地沿着青梅树干往下长,疯狂地吸取养料和水分,疯狂地生长,疯狂地用发育起的根严实地包裹青梅,对青梅的抗议、痛苦毫不怜悯,直至把它捆紧绑牢,收缩绞索,使它得不到阳光和水分…… 青梅死去了。鸟儿留下的那颗种子,长成了粗壮的高山榕。高山榕夺取了青梅占据的土地、空间、阳光、水分,就这样…… 一个生命扼杀了另一个生命。高山榕的成长是建立在青梅树的死亡上的! 高山榕的木材低劣,青梅树的价值较高,人们对高山榕咬牙切齿,称之为“残酷的刽子手”! 鹿是善良的、美丽的化身。 然而,被人们喜爱、令人叹为观止的鹿树——高山榕却是残忍、丑恶如魔鬼一般。高山榕如何能将善和美、恶和丑集为一身? ——这是人类的眼睛。 可是,如果允许高山榕申辩呢?它不是也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吗?它不去争夺一块宝贵的热带土地,又该于何处立身? 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就像发现了那艳丽妖冶的花,原来是罂粟(鸦片)一样。对鹿树的美的印象,却被高山榕的丑恶破坏殆尽,后悔不该对鹿树寻根刨底。 可是,大自然就是如此。 远远离去后,我仍是满腹懊丧。 要下山了,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 云花如莲,从林问、山谷飘起,在森林绿冠上空汇成云流。啊,那头俊鹿正在云际间奔突,它昂扬,它奋发,那刚与柔凝成的美,洋溢的神韵,似是在艳阳下,在天宇中歌唱! 是的,魔一般的鹿树,魔一般的美! 美是有距离的! “我愿意保持这种距离,为了欣赏美!” 是谁这样宣言?P1-3 序言 我想将大自然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大自然在呼唤——呼唤生态道德,呼唤我们回归,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的召唤130多年在山野的跋涉中,她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在撰写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时,还是在描写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中,都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拯救的办法。环境危机实际上是生态危机,是我们生存的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生态法律的完善,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但人们似乎愈来愈忘记了这一事实。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法律、道德.却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按《辞海》中“道德”的释文:“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失;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忽视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一事实,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200多年的历史,而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长期以来,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没有树立道德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人类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滥用没有预后评估和监测的新科技,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后果,从而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到自身的生存时,人类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他道德的鲜明特点。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应有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 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但却违背了道德。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甚至是终生的。 30多年来对大自然的考察,60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0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干涸。 记得1981年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和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现在,滇池已被污染,水变臭。2007年10月,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拦江垒坝。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诉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利益,无序、愚蠢地改造自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显示。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我国最美的湿地之一),泥炭层最深处曾达9米,它在雨季吸水,在旱季溢水,1千克干泥炭可吸蓄8~12千克的水。它是黄河上游的蓄水库,蓄水量相当于3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30%(另说40%)是由这里补给的。但从上个世纪开始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发人深省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影时,竟然无法找到深陷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不足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号称“鱼米之乡”,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20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他的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被污染等生态恶化的局面。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失了感恩之心,缺失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以10倍的惩罚! 正是大自然的呼唤,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和“老照片”。 正是大自然的呼唤,让我冒着种种危险,艰难跋涉在野生动植物世界中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是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目睹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就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还有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以及在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恶化,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30多年来,我响应了大自然的召唤。她以真挚、纯朴、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现在我将这些朋友介绍给读者,热切地希望大家都能倾听到它们的呼唤——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这也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纪之说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来看,对于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和资源等。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所有人一个真实的大自然,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智慧的成长。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中,科学技术才发展得辉煌灿烂。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因此,这套书取名为:大自然在召唤。 2008年4月2日 后记 1978年已载入史册,闪耀着划时代的光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新篇章。 1978年对我来说,也是人生新的一页。这年7月,我带着一包稿纸,捡起已搁置了15年的笔,悄悄地来到大别山的佛子岭水库,开始了艰难的文学之路和大自然探险之路,30年来一直在天地之间跋涉。 父母早逝,我的求学道路充满了坎坷。为了找到一个端饭碗的地方,12岁时我只得辍学,离家到三河当学徒,受尽屈辱,是大哥刘先紫帮助我脱离了学徒生活。考取中学后,依靠人民助学金完成了学业。 1957年高考时,我报的是理工科,这不仅是因为数理化成绩好,更重要的是没饭吃饿怕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我热爱文学,思想上很矛盾。高考前一个多月,我去李淑德老师家中,她快人快语:“不能从事热爱的工作,那是一生的苦恼。”真是一语点破了朦胧。回到学校,不管班主任如何规劝,我还是改学文科,后来考进了浙江大学中文系。 …… 2001年,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走进“东方之子”栏目,讲述了我在大自然中的欢乐与忧虑,讲述了大自然文学的主旨。 我国的大自然文学,经历了30年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作家和优秀作品,已成为一面美学的旗帜。著名文学评论家束沛德先生在2001年写道:“时代呼唤着大自然文学。新时代赋予大自然文学以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当代大自然文学蕴含的保护地球的意识,在审美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而吸取最新的科学成果,从新的角度观望自然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审视自然的关、生命的美,又使它在审美视角、审美意识上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使大自然文学这面绿色文学旗帜在新世纪闪耀着绚丽的美学光辉。”(《新景观大趋势——世纪之交儿童文学扫描》) 2007年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备受鼓舞。这份划时代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将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奔小康的任务。在面对环境危机的各国政府中,中国政府树立了榜样,对于建设和谐富强的中国、振兴中华民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将加快生态道德的构建。 我突然明白了,30年来,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启蒙和宣扬生态道德、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从1956年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之后,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停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已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00O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多处。已制定、实施了保护自然和野生动物的一系列法规,已就天然林的保护、大江大河水源的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作为陆地主要生态体系的森林面积正在稳步扩大。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赋予了大自然文学崇高的使命,大自然文学定将有更大的繁荣,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