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的行走》由巴门·桑赞著,王大荣译:配是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记述了作者在真实生活中,为了探求真实人生而徒步行走的切身经历。作者在他的书中讲述的这个故事饱含朴素和挚诚,折射出他在旅行当中遇到的每个人内心美好的一面。那些他偶遇的极好的人,供他吃住,支持他的远行,且不为自己的善行求取任何回报。他能够看到不同人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因此,此书有助于加深对精神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它唤起思想并增强精神力量,帮助读者认识到“世人在身心上还有充足的慈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门的行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泰国)巴门·潘赞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巴门的行走》由巴门·桑赞著,王大荣译:配是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记述了作者在真实生活中,为了探求真实人生而徒步行走的切身经历。作者在他的书中讲述的这个故事饱含朴素和挚诚,折射出他在旅行当中遇到的每个人内心美好的一面。那些他偶遇的极好的人,供他吃住,支持他的远行,且不为自己的善行求取任何回报。他能够看到不同人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因此,此书有助于加深对精神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它唤起思想并增强精神力量,帮助读者认识到“世人在身心上还有充足的慈善”。 内容推荐 《巴门的行走》由巴门·桑赞著,王大荣译: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位哲学教授的精神解脱之旅! 五十岁,历六十六天,徒步行走一千多公里。没有确定路线,身无分文,没找熟人,也没乞讨,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选择行走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听到了心底的声音。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在行走中会越发坚强。 只要行走,就可以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 身体迈出一步是我行走回家,精神迈出一步是走向更完美的人性。 九死一生,走向自由! 《巴门的行走》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译者的话 作者心声 出版心声 学生心声 最后一课 担忧 鼓励 练习行走 爱的力量 佛陀的足迹 第一顿饭 仁慈的温暖 饥饿 父亲 高处 美好的生命 山顶上的友谊 执著 神圣的友谊 仁慈的溪流 因遗失而高兴 和谐统一 惶恐 完善的社区,美好的人生 慈善仁爱 金钱的威力 施与受 本能与智慧 轮渡与渡河 佛法的魅力 艾诺 对人性的崇尚 癞皮狗 影像 圣餐 丕甲森路 出行以来的回顾 海中水滴 仁慈的主 老尼 汶亚力 爱就是答案 友谊就是桥梁 暮年僧人 行走之美与快乐 山洞并不可怕 佛使比丘 生命是无价之宝 到家了 附录:行走答问 试读章节 最后一课 “我作为老师的职责至此结束。即刻起我只想成为各位的 老朋友,让我们走出教室进入广阔的世界一同学习。” 这是佛历2548年(公元2005年)9月25日,我在清迈大学法欣寺结束本学年最后一课时的讲话。 这最后一课是应学习哲学、佛学方面的学士、硕士们的共同请求而定下来的。 通常,按规定每个学时为90分钟,教室里有30—40个座位。但是学生们想要一个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教室,我们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上课,最后就找到了法欣寺的佛堂作为最后一课的教室。 九点钟教室开门,而关门的时间没有限制。后来得知一起来听课的学生很多,法欣寺的佛堂就显得窄小了些。来的除了本学期入学的学生外,还有未入学的学生,包括过去的学生、在读的学生和一些过去听过我讲课的人。而令人惊奇的是,还有正在上中学的学生们。经询问得知,他们都想听我的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 我现在在教室里应尽的最后一次职责就是分别总结哲学和佛学的课程。我先给学哲学的同学们做个总结: 哲学是一门论述理性思维的科学,它从怀疑矛盾的对立面,即真与伪、知与无知、好与坏、关与丑开始。哲学是综合思考、分析、评判、估价各种思想系统,这些思想是人类竭力对什么是真、知、善、美做的解释。作为哲学老师,我想方设法督促、激发我的学生们从因果关系中去思考,以便从真实中分离出虚伪、从真知中分离出无知、从美中分离出丑、从优中分离出劣来。这是出于一个愿望,即对真、知、善、美的清楚认识。这样一个哲学家就能对别人说什么是真,什么是伪;什么是真知,什么是疑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哲学家的作用在于给社会指明真、知、善、美的意义。而今天的社会不同于过去,因为真、知、善、美的含义有别于过去,真、知、善、美的含义的改变就等于把生命一社会一世界一宇宙的含义全都改变了。 请学哲学的同学们认清,确立真知善美的含义与价值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每个思索、寻觅我们自己生活的真知善美的人,一旦发现我们生活的意义有了变化,那么社会、世界和万物的意义也就变了。 至于我自己,到即将结束哲学课的教学工作的今天,我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已经十分虚弱了,我几乎无力以理性思维确立什么意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吧,我应该结束哲学教学工作。按我现在的悟性,我不能分辨真与伪,知与无知成了一个东西,善与恶结为一体,美与丑也是同一种状态。没有什么能力将这两种状态区分开来。 真知善美的含义仅在心中想到的那一刹那出现。请转过头来看看身边的朋友,注视着他(她)的眼睛。 看见了什么? 看见了笑容。 他先向你微笑,还是你先向他微笑? 不知道。 谁先笑并不重要,而真知善美的伟大意义就从你选择笑还是不笑开始了。刚才你没想到更多,对吧?只觉得挨着你坐的人是朋友,你就不假思索地向他笑一笑。我想告诉在座的每个人,这种感觉的重要性不亚于理性思维。 现在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我能感触到的真知善美,而不必启用复杂的理性思维;而且谁都有这样的感觉,不必一定是我这样的哲学老师。 下面我来对学佛学的同学们讲一讲: 过去我用头脑学习佛学以至能熟记很多关于佛学的东西,而用心学习佛学却很不够。我学佛学就像我学英语,学英语要记忆,要记住英语语法,记住很多英语词汇,但仍不能说流利的英语。因为每次说话要想出记得的词,造出要说的句子。最后想了很多以至说不出来,说不流畅,不像说泰语,不用想、不用记很多东西,想说什么就说出来了,不用想语法,不必想用什么字、什么词才好。 我的佛学方面的知识就像英语知识,记住了很多,一旦要按记住的去实践,反而困难得不能实践。知道要爱别人(对人要慈悲)是好事,是佛陀的途径,但真要去爱某个人,就好像有阻碍、有困难,以致过了很长时间还在厌恶这个人。像我这样的老师明明知道厌恶、恼怒是卑劣,仁慈、关照是善良,知道什么是恶劣的路径,什么是善良的路径,却仍然误行在恶劣的路上,这还怎么能讲授佛学,然后我还怎么说我是已知之人,是讲授佛学的人。所以我谨此结束讲授佛学,今后只愿做个与大家共同学习佛学的朋友。 共同学习以愉悦的心情施与别人,学习无条件地爱别人,学习以清白纯净的心情度过此生。 应大家要求,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同时请求大家把我当做朋友: “从现在起,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老师,而是你们的朋友。以后让我们像朋友一样交谈,烦请大家对我这个老年朋友给些劝告。” 当我对青年朋友们讲述他的梦想的时候,一个叫“宽”的女学生起身离开她在朋友当中的座位,到我近旁时,用双手合十①礼拜,哽咽地说道:“我可以拥抱您吗?” “可以。”我微笑着回答。 “我想和您一起去走。”宽说着,同时在大家的目光注视下拥抱了我。 宽的行动和她的话使很多人感到惊奇。当宽回到自己的座位后,出现了片刻寂静。她的一个朋友说道:“最初得知巴门老师要辞职,我们都不赞成。今天我是专门来请求老师留下来同我们在一起的,不要抛下我们。但听了老师的话之后,我们改变了主意,我们不再挽留老师,而是请求与老师同行。” P1-5 序言 译者的话 朋友送来一本泰文版的《巴门的行走》。看了前言和各篇文字,我很好奇。一个大学教师辞退公职,只身一人,分文不带,怎能徒步行走1000多公里的路回家?他要达到什么目的?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一一克服?信手翻看几页后,觉得有趣,不知不觉地跟着他往前走,直到走完全程。 合起书来,仿佛看见一位黑瘦的老者神采奕奕地笑着对我们说:放下一切吧!让我们生活得轻松、幸福,让我们爱亲人,爱学生,爱朋友,爱一切人,爱众生,爱大自然…… 是的,巴门老师把自己曾拥有的一切放下了。他作为人类中普通的一员,去接触大千世界。他不只是传播、讲解佛法而已,还要身体力行,在步行中自觉地去实践佛祖的教导,不贪,不嗔,不痴。他一无所有,但他快乐、幸福。行走中他体会到人生的美好,生命的价值…… 在今天这个知识是商品、时间是金钱、金钱是上帝的时代,人们在痛苦地做奴隶,做钱的奴隶,做时间的奴隶,做房奴,做车奴……我们能不能放下一切羁绊,跟随巴门老师的脚步,走向自由呢? 为此,我把它介绍给中文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