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记忆1865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曹路宝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秦淮河从古城南京的东南绕城而过,折向西北汇入长江。在这河曲三折的青青驳岸之上,与古老的明城墙遥遥相望的,是一片绿树掩映的工业建筑群。一百四十多年前,中国近代民族军事工业从这里发祥。金陵机器制造局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图强、富国、开放、变革”的声音汇成了洋务运动的一声呐喊。从那时起,这里便一直是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准的军事科研及生产的重地,也因此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更令人惊叹的是,之后,这里又一次次铸造出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最高工艺水准的铜像、大佛、宝鼎,把艺术与科技融合得完美无缺。

当世纪的变迁让这个园区终于打开大门时,迎来的是追求科学技术力量与艺术创意灵感完美结合的睿智的人们。我们给了它一个全新的名字“1865科技创意产业因”,以纪念1865年9月在这里建造了南京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工业后房,掀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内容推荐

2000年北京,中华世纪坛。在记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重大事件的铜板甬道上,“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南京设金陵机器局的字样清晰可见。

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记载了金陵机器局的诞生,代表着曾经的一段光辉岁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还将高擎在这里研制的祥云火炬、历史注定了这个园区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记忆片断。

目录

历史

金陵机器局简史

金陵机器制造局遗址溯源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

第六十兵工厂

兵工学校

抗日战争中金陵兵工厂的变迁

人物

李鸿章与近代兵器工业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洋厂长——马格里

近代科学家徐寿生平事略

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曾祖父徐建寅生平事略

从金陵机器局学徒到“一代匠王一余庆鳌”

李承干传略

金陵兵工厂制弹厂主任虞绍唐

李承干的好助手俞濯之

从童工到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的孙津川烈士

武器·科技

金陵机器局枪械与火炮制造

中国第一挺重机枪出自金陵机器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与德国克虏伯

徐寿与中国自制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中国铸钢炼钢起始于金陵机器局

铸鼎·铸像

从“孝经宝鼎”到“天坛大佛”

建筑·文物

“南京1865”的建筑及其历史

作为近代工业遗产的“南京1865”

记一把百年前的铜锁

“吴观察监泉去思碑”发现记

唐玄奘法师顶骨一四十年代轰动中外的历史悬案

附录:APPENDIX

1、金陵机器局大事年表(1865—1949) 江洪撰杨献文选辑

2、“南京1865”沿革图杨献文周传睿

3、历届企业负责人名录

4、历史文献

 金陵机器局公文档案

 金陵火药局公文档案

 《金陵通纪》及《续纂江宁府志》记载

 《清史稿·徐寿传》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轮船一黄鹊号

后记

试读章节

金陵制造局工人的劳动条件极差,没有劳动保护,生产极不安全,爆炸事故经常发生,工人时有伤亡。工人如对总办或其他官员稍有触犯,即按军法从事。金陵机器局工人受到种种非人待遇,但他们并不屈服,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和斗争。除了经常性的怠工外,到了忍无可忍时,也举行过集体罢工,给金陵机器局的官僚以有力的打击。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间,金陵机器局工人由于不堪忍受深重的压迫和剥削,举行过一次酝酿已久的大罢工。过去,局里有一项规定,每年二月十四日下午歇工。而在这一年,不但不让休息,还要强迫工人加夜班。工人们横了心,在当天下午就有七八百人停止了工作,把总办的洋楼包围起来,同总办郭道直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郭道直暗地调来军队镇压罢工群众,清军用洋枪和大刀驱散了罢工群众,工人稍有反抗即遭毒打。领头罢工的两名工人被军队逮捕,当即被重打100军棍,并带上头号枷锁关进了监狱。这场罢工虽以失败告终,但在南京和江苏的近代兵工史上留下了斗争的业绩。至今在金陵兵工厂和后来的六十兵工厂老工人口中,仍然传颂着他们的斗争故事。

民国以后,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金陵机器局工人继继反抗军阀和官僚督办的压榨,多次进行罢工斗争。

经过“五卅运动”的考验和锻炼,金陵机器局在1926年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工人运动有了领导核心,反对北洋军阀卖国的斗争更有力量。这时,局内已有了共产党员梁文志、梁义国、杜瑞和鲁志亮等人。中共南京地委曾派梁永、文化震等人,领导金陵机器局工人的斗争。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江右军打败军阀孙传芳、张宗昌的七省联军,光复南京。在光复前一天,金陵机器局局长李斐然企图将工人工资13000块银元拐带而逃,被总监工钱文富和工头程绍文截住,这笔款子落入钱程二人手中,他俩私分,钱得一万元,程分三千元。这件事被工人侦知后,共产党员梁文志立即到市里报告,党组织随即派梁永到金陵机器局相机行事。

梁永组织和率领机器局工人,由梁文志带路,赶到工头程绍文家,喝令程绍文交出私吞的款子。程绍文见状大惊,被迫拿出他私分的三千元,工人们追问其余一万元的下落,程绍文只得招供在钱文富家。

在初战胜利的当天,梁永带领机器局工人在老君庙前召开大会,宣讲成立工会的意义。在党组织领导下,金陵机器局工人选举产生了工会领导成员,一致推荐姜金生为金陵机器局工会会长,梁永为工会秘书。接着,又组织了工人纠察队,浩浩荡荡地奔向总监工钱文富的家里,钱文富闻讯躲藏起来。四月初,北伐军六军政治部派成桄到金陵机器局担任局长,成桄是共产党员,在他的支持下,用计逮捕钱文富,追回了被其私吞的一万元。随即将索还的13000元,按工人工资多少发给大家。因此,工人们的斗志更高,从心里感激北伐军和共产党,积极投入了大革命的洪流。

当时的南京斗争形势复杂,以蒋介石为代表国民党右派,排挤支持大革命的江右军,把矛头指向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四月初,国共合作的江苏省党部、南京市党部和市总工会,先后被蒋介石支持的劳工总会暴徒捣毁,斗争日趋紧张。四月九日,蒋介石从上海到达南京。在蒋的策划下,右派势力四处活动。大打出手,气焰特别嚣张。当天下午,金陵机器局工人七八百人参加了在秀山公园召开的全市群众大会,声讨右派势力的罪行。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并向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请愿,遭到军警和暴徒的镇压。第二天,市里又连续召开肃清反革命大会,金陵机器局工人继续投入斗争的行列。10日夜间,梁永和文化震、谢文锦、陈君起、刘少猷等10余名共产党员参加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的秘密会议,由于会议地点(今大纱帽巷10号)被便衣特务侦知,午夜一时许,蒋介石亲信一市警察局长温建刚率领50余人,包围了会址,除刘少猷一人跳墙逃脱外,梁永等10人逮捕,数日之后惨遭杀害,尸体被装入麻袋运到通济门外,投入九龙桥下的秦淮河中。

4月12日,金陵机器局又有一些党员和工人群众被捕,多数党员和积极分子离厂出走,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4月18日,成桄被调离金陵机器局,蒋介石指派陈钦任局长。这时,金陵机器局改名为上海兵工厂南京分厂。上海兵工厂总厂厂长为张群。

陈钦上任不久,就克扣工人半月工资,马上遭到几百名工人的包围,陈被迫收回成命。他还陷害工会会长姜金生和工会其他干部,大部分工会干部被陈钦开除,红色工会被解散,代之而起的是黄色工会一“工人自治会”。

P14-16

序言

钟山风雨,石城沧桑。

秦淮河从古城南京的东南绕城而过,折向西北汇入长江。在这河曲三折的青青驳岸之上,与古老的明城墙遥遥相望的,是一片绿树掩映的工业建筑群。一百四十多年前,中国近代民族军事工业从这里发祥。金陵机器制造局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图强、富国、开放、变革”的声音汇成了洋务运动的一声呐喊。从那时起,这里便一直是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准的军事科研及生产的重地,也因此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更令人惊叹的是,之后,这里又一次次铸造出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最高工艺水准的铜像、大佛、宝鼎,把艺术与科技融合得完美无缺。

当世纪的变迁让这个园区终于打开大门时,迎来的是追求科学技术力量与艺术创意灵感完美结合的睿智的人们。我们给了它一个全新的名字“1865科技创意产业因”,以纪念1865年9月在这里建造了南京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工业后房,掀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走进园区,我们可以看到从清代末年到上个世纪中后期百余年间陆续建成的近百座厂房。这些建筑形态各异、个性独特,是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优秀样本。每一座建筑都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当我们细数机器大厂巨大的柱粱。轻抚卷铜厂、炎铜厂斑驳的青砖,近观锯齿形厂房尖顶上暂栖的喜鹊,谁都无法忘怀曾经的一幕幕记忆。我们仿佛能看到: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为筹建制造局灶灯烛下起草奏折的身影、近代军事科学家徐建寅成功研制武器后的微笑、当年的兵工厂厂长李承干西迁前发出的“我们一定会回来”的誓言、为祖国军事工业默默无闻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专注的眼神、成为国家航天技术前沿的晨光人自信的步伐。这一切,我们努力地记载在这本书里,为的是在“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追求新的光荣与梦想时,更多地记住那昔日的辉煌,承担起历史的重托。

走进园区,我们已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些都已成为不可缺失的记忆标本,取而代之的,将是科研人员深夜不息的明灯、设计师们艺术灵感的火花,还有时尚生活的惬意和探寻历史与未来的眼神。

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记载了金陵机器局的诞生,代表着曾经的一段光辉岁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还将高擎在这里研制的祥云火炬、历史注定了这个园区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记忆片断。我们今天的努力也必将成为明天难以忘却的历史,因为,我们一直在前行。

曹路宝

后记

2006年下半年开始,区地志办为了编纂《秦淮军事志》,着手挖掘和整理关于晨光集团的前身一金陵机器局和金陵兵工厂的有关史料。2007年6月,恰逢“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筹建之中,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来自秦淮区和晨光集团两个方面领导的肯定。为了让人们了解“南京晨光1865”的历史文化,也为了进一步彰显“南京晨光1865”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从9月份开始筹划篇目,到11月份出样稿,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组稿、编辑、校对等工作。

在编辑过程中,除了有专人到图书馆查资料、在办公室整理《史料汇编》,我们还派人去上海找寻我国第一代技术专家徐建寅的第四代孙一上海电力学校的研究员徐泓老先生,赴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找文献、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近代史研究专家,到天津南开大学向国内知名的近代军事工业研究学者求教;我们还向建筑学专家了解现存建筑的历史及其建筑风格。

在史料征集和文稿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晨光集团的厂史研究者赵志中和宋建中先生、上海徐泓先生、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李喜所教授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上人手少、时间仓促,现在拿出来的这部文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2007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8: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