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津西第一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晓珍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津西第一宅》是天津作协签约作家刘晓珍的2001年度倾情力作。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乾隆至民初,一个沉浮兴衰的望族往事,揭露了官场与商家的百年链接,也公开了一个家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秘籍。喜欢看历史小说、财富小说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

内容推荐

刘晓珍的《津西第一宅》讲述的是乾隆至民初天津杨柳青一个漕运大家族的故事。

乾隆年末,负责给皇家贩运漕粮的韩士成,在京偶遇遭难出逃的和珅家婢女白月娥,把她收房做了妾。从此,韩家祖孙三代薪火相传,直至民国初年,家族由起家、兴旺、鼎盛,而至衰败。其间,韩士成被诬私卖漕粮入狱,白月娥利用皇族关系打点和珅旧人,韩家有了官场背景;韩献林建大宅遭对手发难,负气从军后的第一次出征,与身为“匪”军女首领的意中人对阵,后在庚子之乱中保一方平安,得李鸿章赏识,受慈禧嘉奖;韩宝丰娶了曹锟的女儿为妻,却又遭受日本人百般欺辱,宝丰万般无奈之下,含泪炸掉老宅……

《津西第一宅》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真实生动,语言清新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勾勒了一幅名门望族的兴衰长卷。

目录

第一章 捡来了个大姑娘

第二章 旗奶奶的威力

第三章 私卖漕粮引来钦差

第四章 儿子博取功名

第五章 丢了漕船反祸为福

第六章 津西第一的大宅子

第七章 娶进了知县家的千金

第八章 韩献林爱上了三不管的姑娘

第九章 韩献林参军剿匪

第十章 攀上了南皮张家

第十一章 旗奶奶完业故去

第十二章 妓女大闹寿宴

第十三章 韩献琛金屋藏娇

第十四章 支应义和团出大名

第十五章 受到慈禧褒奖

第十六章 韩献林过六十大寿

第十七章 韩献林再出山

第十八章 韩献林故去

第十九章 宝丰躲进了英租界

第二十章 日本人占领了杨柳青

后记

试读章节

正是年根儿底下,一年里最忙的时候,京杭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大小船只,满载着漕粮、丝绸、茶叶、炮仗、坛酒及各种年货,你来我往,匆忙穿梭,把条还算宽阔的运河挤得似下饺子一般,好不热闹。通州地段的河面里有一只明显比别家壮阔气派的大对槽船,船主是韩士成夫妇。他们十月初从江苏徐州加运了一船给官家的小麦,原指望年底前运到京城,趁着年下京城粮荒,朝廷多给结算点工钱,过个肥年,谁知天不遂人愿,刚返到通州就赶上北风大起,河水结冰,船不能行,夫妇二人只得把长短船工暂时遣散回家,只留长随刘升和他们夫妻在船上厮守着姑且过年。

转年初,正月十八,日头刚落西山,黑压压的云就一阵紧着一阵漫卷上来,天也一阵冷过一阵,嗖嗖的北风似刀子一般,割得人脸上生疼。韩士成抱着膀子,仰着冻得酱紫的脸,望着黑得越来越紧的坏天气,担忧地对夫人说:“我看这天要下雪,还扯扯漫漫小不了,下个满天满宿咱就更动弹不得了,趁着天没黑透我到岸上买点老酒卤货,好在船上无事磨牙,打发时辰。”夫人郭氏也抬头看看一阵比一阵黑的天,又打量着丈夫,不放心道:“这寒天冻地的,不如让老刘随便去买些吃食算了,你就别挪窝了。”韩士成故意伸展了下胳膊,不以为然微微一笑:“在船上闷了这些天了,上岸透透风也好,不妨事的。才二十啷当岁的人,身子骨壮得跟铁打似的,哪里就到了受不了寒的地步?”大年节的,放着天津杨柳青的老宅回不去,他们三人在船上窝缩着过了个没情没绪的年,这些天没下到岸上,韩士成着实腻歪透了,巴不得到岸上换换空气,也好听听市面上的新鲜话题,这点坏天气算什么。韩郭氏见劝不住丈夫,只得拿件猞猁皮坎肩来,给他套在棉袍子外。韩士成是个苦出身的,珍惜地摩挲着簇新的大毛衣服,不舍道:“只是到岸上买点吃食,有身上这件棉袍子就成了,哪里就用得着穿成这样了。”郭氏见他疼惜衣服,娇嗔地看他一眼,不由分说把扣子给他一一系上,嗔怪道:“按说你也是个出头露脸惯了的,衣服是给人穿的,难不成还捧着衣服人受罪?你是家里的掌柜,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可都指靠你呢,把你冻出个好歹来算怎么着?没见过你这号的,那么大的买卖做着,一件衣服就心疼了。”又不放心地叮嘱,“天黑的紧了,快去快回啊。”

韩士成曼声地应了,上得岸来,伸展了下筋骨,信步走了几步,见路上少有的几个行人也都缩着脖子,行色匆匆。他兀自笑笑,又往前走了一段,想找烧饼摊和酒铺,远远地,就见一个姑娘胳臂上挎着个小包袱,衣着单薄,神情焦虑,独自在岸边低头啜泣,像有满腹惆怅,模样很可怜。韩士成别看常年在河上跑船,经见的人事多了,却心软好善,他紧走几步过去细看,姑娘年纪约摸十七八岁,底下是一双未经缠裹的大脚片子,模样聪明伶俐,只是面带忧戚,紧紧护着怀中的小包袱。看着姑娘的可怜样,他动了侧隐之心,心说这么一个惹人爱怜的女子,在这样时辰一个人独自在河边哭泣,准是遇上什么难处了。他观察周围行人,没谁驻足停留,有的就是匆匆看一眼又忙着赶路了,自己有心上前搭讪’,又怕姑娘多心,就站在离她一丈开外处观望。他观察了片刻,并不见有人来找姑娘,姑娘显见得也没有去处,只是急得原地打转转。他打定主意,紧走几步,上前关切而不失礼地搭话道:“冒昧问一句姑娘,大冷的天,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家人呢?”

姑娘停止啜泣,抬头打量着眼前问话的人,见年约二十五六,模样沉稳忠厚,不像是歹人,嘴角扯了扯,再也憋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道:“我是京城自家的,叫月娥,随着家人到天津走亲戚,哪知大正月节里,到处是走亲访友的,我和家人倒走散了。我沿着这运河岸边已经走了一天了,连家人的影儿都没见,眼见着天要黑透了,我又一天水米没打牙,我……我……”说着,两只秀肩一抽一耸,哭得越发伤心了。

韩士成看姑娘冻得红中透紫的粉脸,知道在河边徘徊的时间不短了,心里不落忍,关切地问:“我是行船的,家在天津,京城里我不大熟,帮着找你家人恐怕不大容易;你知道天津的亲戚姓甚名谁,住在哪里吗?要是知道,我就是天津杨柳青人氏,天津地面很熟的,等天暖了,河开了,可以带你回天津找亲戚。”

听了这话,姑娘抬眼看看眼前这位好心人,先是喜了一喜,后又眉尖蹙在一起,又轻轻啜泣起来:“我只听家人说天津有亲戚,,至于姓啥名谁,住在哪里,先前也没料到会和家人走失,也没详细打听,可叫我怎么找啊?”

韩士成听了,踱着步子搓着手,不由得也犯了难。天眼看要黑透了,已经开始飘洒零星小雪,冷风似刀子,嗖嗖地往肉里钻,路上的行人越见稀少。韩士成穿着个从头裹到脚的大棉袍子,外面罩件大毛坎肩,还冻得直跺脚;再看姑娘身上只一件小薄棉袄,连件带毛的都没有,牙齿磕着对儿地直打颤,万一再遇上歹人——把她一个人丢在这也实在不放心。韩士成动了恻隐之心,试探地问:“这么冷的天,天色又不早了,我在河里有条船,船上只我妻子和一个老船工,姑娘要不嫌弃,先等我去买些吃食,再带你到我们船上委屈一晚上,等天明咱们再做打算,你看如何?”

白月娥又仔细打量了韩士成,见他面目和善,不像是歹人,又思忖自己已经到了这一步,天马上黑了,自己一个年轻姑娘,再在这河边游荡下去,终究不是个事,犹豫了一下,轻轻点头应了。韩士成带着姑娘,去烧饼铺子买烧饼。

摊主是个矮冬瓜样的粗胖子,虽是大冷的天,一张紫胖脸却被旺盛的炉火烤得通红,性情极随和,爱搭话,边用铲子翻烤着炉上的面饼,边和主顾搭讪着:“——京城出大事了,晓得么?”韩士成看他十指翻飞地边揉面团,边还顾得上翻烙烧饼,间或还往炉子里添煤,动作极娴熟洒脱,不由看得入了神,揣着袖子跺跺脚说:“我在河里跑船,有日子没到市面上来了,刚上岸——怎么,起反了么?市面上很安宁,不像啊。”

摊主冲他一笑,神秘地眨眨眼,看看左右没人,把嘴附在他耳上悄声道:“比起反还厉害——乾隆万岁爷归了西,刘墉密奏了和珅大学士一本,参的苦,听说足足有二十条!和相爷十天前被捕,家也被抄了,昨儿人就被斩了。听说抄出的家底合银子九万万两。啧啧,比大清国都富有啊,真正的富可敌国呀。唉,和相爷也是忒贪了些——现今京城里都传着:和王申跌倒,全国吃饱呢。听说他全府上下老少都要咔嚓——”摊主在自己脖子上比画了一下。

“啊——”韩士成猛然听了这么个惊天霹雳的消息也着实吃了一惊,头皮倏地一下子,浑身一凛,后退了一步方稳住了神,半晌,无奈地摇摇头:“这是怎么说的,要说和相爷,多么红火的人哪,怎么说倒就倒了?”

P1-3

后记

此书的写作过程颇经历了一番周折。起因是我原来工作的武警部队在天津杨柳青,2000年时,当时我们部队首长尚立峰告诉我,杨柳青是百年历史名镇,有许多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他们随着动荡不安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很经历了一番兴衰起伏,你如果把他们的历史写出来,会是很有价值的。我既跃跃欲试又心怀忐忑,想的是自己虽然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中短篇小说,长篇这样的大部头却还从未敢触碰过,尤其是历史题材,自己能把握得了吗?费尽心血写出来的东西万一啥都不是,只是一堆废纸垃圾该咋办?领导鼓励我说没事,别怕失败,即使失败了就当练笔好了。再说我相信你的文学功底,你会写好的。部队为此还给我提供了很优厚的写作条件,那段日子,我每天只上半天班,上午在我工作的卫生队坐班给官兵看病,下午就出去去杨柳青镇上采访,找知道历史的老人搜集资料。过了几个月,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我依然没有动笔,觉得自己还不行,恐怕把握不了这样的题材,我又开始拼命看书,政治的、历史的、美学的、文学的,从前辈那里学习写作经验。

2003年的非典对部队的冲击也很大,一向紧张有序的我们整个部队陷入了半休整的闲散状态中,我想这么好的大块时间浪费掉可惜了,我开始拿起笔来触摸那段历史。写了有5万多字,我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写好的几万字拿给我当时所在天津市区部队的领导赵继东看,他看了还不成型的片段给予了很大鼓励,让我把它写完,说期待看到完整的书稿。到了2008年底,书稿写了17万多字的时候,武警部队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办文学创作班,我把尚未完成的书稿带去了,鼓起勇气拿给文学系教长篇写作的张志强老师看,张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了一些中肯的宝贵意见。我又把书稿拿给时任学院副院长的全国著名评论家朱先前老师看,他在百忙之中看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了宝贵意见。时武警总部宣传部的领导邹建雄听说了我长篇的写作情况,也给予了我很大鼓励,说希望早日看到书。领导和老师们的鼓励和关心鼓起了我完成书稿的勇气,终于在2009年6月完成了全书终稿。

在此书的写作出版过程中,要感谢漓江出版社的庞俭克老师、武警政治部创作室主任王树增老师、中国武警创作室王霞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还要感谢我现在所在的天津武警8630部队首长赵继东及其他首长战友、福建8710部队的首长尚立峰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鼓励、关心、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这本书的面世。

2011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3: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