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类进化了,离那个幻想丰富、绚丽多彩
的神话时代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仍旧能搅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幻想。在今天印度的许多节日集会上,人们仍然满怀喜悦地表
演神话故事,演唱神话歌曲,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十几天,有的长达一个月左右。神话故事影响着当今亿万群众的思想、生活和道德规范。
产生神话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了,这些故事本来是民间口头创作的,后来经过编纂加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用现代语言写成的。故事中提到的情况虽然是古代的,但同现代印度社会生活又是息息相通的。
王树英、雷东平、张光璘、臧峻编译的这本《印度神话与民间故事选》是从印度出版的十几种神话故事集中翻译、选编而成的,其中主要有《印度神话集》《印度神话》《摩诃婆罗多故事集》《罗摩衍那故事》《奥义书故事集》《世世代代故事集》等。
印度神话的影响,不只限于印度。在国外,例如对南亚、东南亚、阿拉伯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少印度神话故事早已译成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印度神话极其丰富,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有着深刻的哲理。有的反映原始人类战天斗地的生动场面;有的反映神与人、神与魔鬼之间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或善美是非的斗争;有的则反映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乃至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等等。印度神话宗教色彩很浓厚,不少神话故事反映出“轮回转生”思想,恐怕这是与别国神话的显著区别之一。
王树英、雷东平、张光璘、臧峻编译的这本《印度神话与民间故事选》共选150多个印度民间故事,系编译者从印地语、英语的几十种版本中精选汇集而成。
《印度神话与民间故事选》里这些故事构思巧妙、含义深邃、短小精悍、发人深省。既可供广大青年儿童、一般读者欣赏阅读,又可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
十首王的悲剧
楞伽国的十首王,自从战胜了各国国王以后,他的权势便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他的生活非常奢侈豪华,可是他还不满足,因为天神王因陀罗比他更富有,生活更豪华。十首王对此总是耿耿于怀,他总想寻找机会同因陀罗打一仗,比个高低输赢。
一天,十首王把儿子麦克那德叫到面前说:“麦克那德,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你的名声传扬五湖四海,可是多日来你一直闲暇无事,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使你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你的武艺和勇气。”
十首王继续说:“你知道我已经打败了我的所有敌人,现在只剩下因陀罗还没有较量过,因陀罗十分嫉妒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教训教训他,我们应当同他打一仗,我们的胜利是肯定的。”
同因陀罗打仗,这是麦克那德盼望已久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做战争的准备。过了不久,十首王便和麦克那德率领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楞伽出发了。
队伍来到因陀罗的城堡门前,十首王大声地向因陀罗挑战,激因陀罗打开城门,出来同他们较量。
因陀罗也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很快,两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因陀罗全军覆没,因陀罗自己也战败被俘。
麦克那德俘虏了因陀罗以后,十首王和他的军队把因陀罗的王宫洗劫一空,然后敲锣打鼓,庆祝自己的胜利,带着因陀罗班师回到了楞伽。
返回楞伽以后,十首王把因陀罗绑在一根大柱子上。可怜的因陀罗成了十首王王宫里大小人物戏弄和嘲笑的玩物。
因陀罗受了长时间的屈辱和折磨,最后他看到实在无法逃脱,便暗暗向天上的男女天神们祈祷,请他们前来救援,大神毗湿奴听到因陀罗的呼救,他立刻派梵天前去帮助因陀罗。
梵天来到楞伽国,十首王隆重地欢迎了他,梵天对十首王说:“我听说你俘虏了因陀罗,并且把他捆绑在一根柱子上,你不知道这事你做得多么愚蠢,对你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赶快去给因陀罗松绑,再向他赔礼道歉,请他饶恕你。”
梵天是十首王最崇敬的大神之一,他不愿惹梵天生气,便立即放了因陀罗。
在打败因陀罗之后,十首王下令召开全国祝捷大会,各地同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音乐会、舞蹈演出、游行集会,王宫里还召开了全体大臣会议,会上授予麦克那德“因陀罗·吉德”(战胜因陀罗)的称号。
正当他们庆祝胜利的时候,那罗陀来到了楞伽国,十首王恭恭敬敬地迎接了他。那罗陀仙人对十首王说:“我是专程来祝贺你这次取得的伟大胜利的。”
十首王听了那罗陀的话满心欢喜,说道:“哈哈,你也听到了我的胜利喜讯,这可真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我不但打败了因陀罗的军队,还叫他做了我的阶下囚。麦克那德俘获了他,把他捆绑在一根大柱子上,要是你能早点来,你就可以看到因陀罗像只猴子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了。”
十首王继续大吹大擂地说:“让我怎么说呢,可惜没能多捆绑他几天,因为梵天可怜他。梵天来到我面前,含着眼泪,求我放了因陀罗。你知道,梵天多尊重我呀,我只好答应他的请求,把因陀罗放了。”
那罗陀说:“是啊,是啊,现在全世界除了一个人以外,所有的人都在颂扬你。”
十首王大声问道:“除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那罗陀说:“嘿,什么谁不谁的,不过是一只极其普通的猴子罢了。不过是个大个儿的猴子,名叫巴里。他是个猴王,叫我怎么说呢,这个猴子说了你许多不三不四的坏话,说真的,我都不敢说给你听。”
十首王听了那罗陀的一番话,气得怒火中烧,他急切地问道:“大仙,请你立刻告诉我,到底那猴子都说了些什么。”
那罗陀笑了笑说道:“既然你一定要叫我说,那我就只好都说了吧。那个叫巴里的猴子说:你这个十首王根本就比不过他,还说你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没有胆量和他较量。我认为你应该教训教训那只猴子,不要轻易放过他,你应该打断他的肋骨,用绳子套着他的脖子牵回来,让小孩们把他当玩意儿耍弄。”
十首王肺都快气炸了,他把儿子麦克那德叫到面前,吩咐他马上集合队伍。
那罗陀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同一只猴子打仗还需要动用军队?真丢人。让人听到了,准笑掉大牙。真遗憾,原来你还不了解你自己有多大力量,收拾一只猴子,根本用不着调动军队和使用武器,只要你有决心,一个人就能制伏他。我愿意和你一块去。” 十首王稍稍考虑了一会儿,便同意只身和那罗陀一同前往。
两人当时就出发了,不久便来到了巴里的住地。
那罗陀说:“瞧,那就是巴里。”
十首王问:“他在哪儿?那是一座山呀,怎么,他在山后?”
那罗陀说:“不,老兄,不,那不是一座山,那就是巴里。你忘了我曾告诉过你他是一只大猴子吗?不过你不必害怕,他再大也只不过是一只猴子而已。他要发现了你,就会一跃跳到别的山顶上去,所以你要先下手,抓住他,你没看见他后边拖着一条长尾巴吗?你赶快去抓住他的尾巴,否则他就会逃掉了。”
十首王从头到脚把巴里打量了一番,当他看到如此巨大的一只猴子之后,……
P92-91
神话与文学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世界上一些古老民族都曾产生过丰富的神话与传说,印度即是其中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说明从希腊神话中产生出希腊艺术。希腊艺术是吸取了希腊神话的营养而产生的。何止希腊,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神话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发展也起过重大作用。若没有中国的神话,恐怕也难以产生像屈原、李白那样的伟大诗人,也不会出现像后来的《西游记》一类的不朽作品。印度神话对印度后世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就更大了。印度人民很富于想象。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神话,“吠陀本集”、“两大史诗”就是其代表。这些神话传说,不仅是具有“永久的魅力”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本百科全书。没有这些,就无法知道印度的过去,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印度的现在;没有这些,印度的历史、文学、宗教和艺术等就无从谈起,就是对今天印度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也无从了解。今天,人类进化了,离那个幻想丰富、绚丽多彩的神话时代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仍旧能搅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幻想。在今天印度的许多节日集会上,人们仍然满怀喜悦地表演神话故事,演唱神话歌曲,通宵达旦,一连几天,十几天,有的长达一个月左右。神话故事影响着当今亿万群众的思想、生活和道德规范。
印度神话的影响,不只限于印度。在国外,例如对南亚、东南亚、阿拉伯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少印度神话故事早已译成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印度神话极其丰富,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有着深刻的哲理。有的反映原始人类战天斗地的生动场面;有的反映神与人、神与魔鬼之间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或善美是非的斗争;有的则反映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乃至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等等。印度神话宗教色彩很浓厚,不少神话故事反映出“轮回转生”思想,恐怕这是与别国神话的显著区别之一。
印度神话中的神很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吠陀时代的神,二是后来印度教中的大神。吠陀时代的神中有因陀罗、火神、风神、太阳神等,最主要的是因陀罗,他被称为天神之王,但是他对其他神没有什么统治之权。天神的敌人是阿修罗,当然这是个总称,阿修罗是很多的。天神与阿修罗之间时常打仗,而且非常激烈。这是对印度古代氏族的神化,反映了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中人类的想象。
印度教中的大神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梵天,他长有四头,骑一只天鹅,掌管创造,他被认为是创造之神,是世界万物(包括人和神)的创造者。二是湿婆,据说他爱哭,因此他的名字很多,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他有三只眼睛,骑一头白牛,手持一柄三叉戟,颈上围着一条蛇,头上有一弯新月做装饰。他有强大的降魔威力,额上第三只眼的神火能烧毁一切,他是个毁灭之神。他又是个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修行。他还是舞蹈之神,善于跳舞,据说他是刚柔两种舞蹈的创造者,有舞王之称。他的妻子是雪山神女,她有两个化身,一是难近母,二是迦利女神,印度教徒非常崇拜这位女神的降魔本领,印度一年一度的杜尔迦节就是拜这位女神的节日。三是大神毗湿奴,他有四只手,是保护之神,他多次下凡救世。他的妻子是罗其密,是财富的象征,人们称她为财神,印度教徒对她非常崇拜,希望丰衣足食,过好日子。商人为了发财致富更是如此。
以上是一些大神,还有不少小神,这里不一一列举。
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仙人。他们苦行修炼后能得到法力,法力很厉害,人和神都惧怕。仙人运用法力能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例如那罗陀大仙,神通广大,来往于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通风报信,爱传话,有时说话添油加醋,既做好事,也有拨弄是非之嫌。他们居住在森林或高山上,靠吃野菜、野果和牛奶为生,每天念经、传教,有的还著书立说。这样的人,在印度社会中真有,至今并未绝迹。
产生神话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了,这些故事本来是民间口头创作的,后来经过编纂加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用现代语言写成的。故事中提到的情况虽然是古代的,但同现代印度社会生活又是息息相通的。
这本《印度神话与民间故事选》是从印度出版的十几种神话故事集中翻译、选编而成的,其中主要有《印度神话集》《印度神话》《摩诃婆罗多故事集》《罗摩衍那故事》《奥义书故事集》《世世代代故事集》等。
在编译过程中,得到了我国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教授的鼓励和指导,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能力所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