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曾发表文章将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群体细分为“70年代人”、“80后”和“90后”。他评价,90后尚处于文学爱好者的习作阶段。从创作来看,青年作家普遍对重大历史事件有所忽视,对重要的社会问题明显疏离,这使他们的作品在具有生活底气的同时,缺少精神上的大气。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年刚刚崭露头角的90后有着不输于80后的巨大潜力。(转引自《南国都市报》2012年9月18日
但不管怎样,成长是他们的方向,成长是他们的必然结果。
这次选编这套书,就意在为90后作家的茁壮成长播撒阳光,集中展示90后作家的创作实力。黄宇的《野地上的行走》就是其中一本。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曾发表文章将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群体细分为“70年代人”、“80后”和“90后”。他评价,90后尚处于文学爱好者的习作阶段。从创作来看,青年作家普遍对重大历史事件有所忽视,对重要的社会问题明显疏离,这使他们的作品在具有生活底气的同时,缺少精神上的大气。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年刚刚崭露头角的90后有着不输于80后的巨大潜力。(转引自《南国都市报》2012年9月18日)
但不管怎样,成长是他们的方向,成长是他们的必然结果。
这次选编这套书,就意在为90后作家的茁壮成长播撒阳光,集中展示90后作家的创作实力。黄宇的《野地上的行走》我们相信,只要90后的小作家们能沉下心来,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以及丰富自己的社会积累,努力提升自己写作的内涵,未来的文学世界必然会有他们矫健的身影和丰硕的成果。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在《野地上的行走》里阅读他们的作品吧!
边城
一座三千京逝水的边城寂寞且孤独地存在于世,犹如伫立
梦境中的可人儿飘荡徘徊着我手不到归路,却为守候一份清灵
情愿只身走过了一辈子。
——题记
是这样一座边城,没有大都市繁华喧闹的人群,没有大都市蜿蜒回旋的立交桥,没有大都市灯红酒绿的亢奋夜景,亦没有大都市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却依旧独守着一段源自南国的古老传说,静静地伫立在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的辽阔大地边缘,没有怨言,没有抱怨,没有失望,独自在编制着一个南国人的梦,而我就在诞生在这样一座边城里。
边城是寂静的,边城是清灵的,边城是幽深的,随着历史潮流缓缓而下,不管五代十国,不管大汉盛唐,不管宋元明清,边城从不向底蕴丰厚古老与满怀才气的史册或诉说或炫耀自身曾经的光辉的一页,更不向曾经屈辱的古老故事低头下跪,犹如黛玉般在戏台一般的浮华大观园中依旧独守一分清灵,以最纯真的一面与世俗生活相抗衡,似是一株幽然独放的绿荷,“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即便痛吟《葬花吟》亦是只身孤影,孤雁独飞。边城亦在花开花落间执着紧握一份信念,唯任凭双眸流露出的波痕,永是清澈甘甜的,滋润哺育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走进边城的小巷,我于十九岁如梦如诗的年华踱步来到边城那幽深且散发着古老气息的小巷,边城的天犹如一个在水一方苦待伊人的少女,轻柔的乌丝中包裹着清灵碧玉般的脸蛋,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泛着好淡好淡的清愁,苍天亦是怜惜可怜的美人儿,于是一场如牛毛般的绵雨由天缓缓而降,沾湿了我的三干青丝,沐浴着古老的巷子,那历经岁月沧桑的由青石砌成的石板道的边缘爬满见证岁月痕迹的青苔,在绵雨滋润中更显苍绿,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者倚石而坐,沏上一壶家乡的上好龙井,抿一口,以那爬满岁月遗留下的皱纹脸颊向我诉说着边城悠久的历史,绵雨顺着布满青苔的瓦檐,化作一条条断开的水帘垂挂而下,随着凹凸的石板路或流向另一个世界,或汇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洼清澈映出小巷那充满古韵的倒影。
这绵雨如同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般温柔敦厚,如同辛弃疾的“两三点雨山前”般稀疏况味,如同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般繁密景观,如同苏轼的“白雨跳珠乱入船”般热情奔放,如同张志和的“斜风细风不须归”般飘逸韵致,只因边城小巷的修饰,汇成一股股清凉的甘泉,流走在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来自历史悠久文明古国的边城小巷里的碉楼和村落的绵雨向世界倾诉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结晶。于是,我停驻在巷口,看着这悠长小巷,不禁忆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幽怨的姑娘。”
可此景此情,我依旧不希望边城小巷是那般冷绵衰怨,只想于绵雨中倾听一个古老的心语。抚摸一个时代的印记。
走进边城的碧湖,我伫立湖边凝视,那荡漾的碧绿湖水。似杭州西湖般柔美清雅,湖面上铺满了浮萍伴随着波纹的漂动而荡漾着,酝酿着一个西窗女子的鸳鸯梦,于是从中传出令人心醉的忧伤,边城的湖诞生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际,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岁月的洗礼,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边城的人们。于是今天的边城碧湖越发显得柔美自然。自古文人墨客都曾以笔颂湖,或清柔或豪迈,但边城的湖却为笔墨所形容不完美的。边城的湖或是一幅明致的山水画,或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细密或寥寥几笔,却有道不完的古韵。
湖边居住着一户户水上人家,在天窗边还可见一妇人在织布编花,几名孩童于湖边嬉戏玩耍,纯真的银铃般的笑声飘荡在柔软的柳梢上,尔后沉入幽深的湖底。一位略显沧桑的渔翁于一叶扁舟上,点着一支长烟斗,戴一顶大蓑笠,身边放一张银渔网,手握一根渔竿,席坐于渔舟船头,浑浊却明亮的双眼注视着湖面轻荡的浮萍,等待着夕阳西下标杆晃动后的收获,于是我吟起柳宗元的《江雪》:“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渔翁将毕生都献给了边城的湖,因为这里倾注着渔翁的心血与精神寄托,而渔翁将一个个老去的故事都记载在一圈圈波纹里,永远回荡在清风中。向后人传达着一个古老的誓言。
边城的湖那此情此景让我的意象浮现一幅画,苍绿的湖边,如幕般的朦胧烟雨中,嫩柳飘摇,碧波荡漾,一女子撑着一把蜡黄的油纸伞,纤细瘦弱的娇躯徘徊在湖边,及地的雪白长裙,不带一丝脂粉装饰,雪白如同轻纱般的长袖小衫,梳一古典式披肩长发,如瀑布般的三干乌丝随风轻飘,吹弹即破的肌肤蒙咙披纱,纤细的手腕上,轻垂着青玉镯,清灵水汪低垂的眸子里透着诉不尽的忧愁,令人捉摸不透,她在湖边走来又走过,走在青石路上,走在碧湖边,最后消失在蒙咙的薄雾里。
此情此景的边城之湖,令我吟起《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P2-4
小荷已露尖尖角(代序)
高长梅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也是文学发展的期待。
80后作家曾风光无限——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大批80后作家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力军,他们全新的写作方式、独特的语言叙述,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追捧。
几年前,随着90后一代的成长,他们在文学上的探索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6年,《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校园作家版)创办时,我在学校调研,中学生纷纷表示,希望报社多关注90后作者,多培养90后作家。那年年底,我在南昌参加中国小说学会小小说年度排行榜评选时,与学会领导和专家聊起90后作者的事,副会长兼秘书长汤吉夫教授对我说:看现在的小说创作,80后势头很猛,起点也高,正成为我国小说创作的生力军,越来越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视。你有阵地,就要多给现在的90后机会,文学的天下必定是属于新一代的。副会长、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雷达博导,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编审都高兴地表示,今后会逐渐关注这些90后的孩子,还表示可以为他们写评论。2007年年底,中国小说学会在报社召开中国小小说年度排行榜评选会议,几位领导还专门询问90后作者的创作情况。
2009年,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主任周大新到报社指导,听到我们介绍报社非常重视90后作者的培养,而90后作者也正展现他们的文学天分,报社准备出版一套90后作者的作品选时,周主任静下心来仔细翻阅那套书的部分选文,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并表示有什么需要他做的他一定尽力。周主任的赞赏让我们备受鼓舞,专门在报上开设了《90先锋》栏目。这个栏目一推出,就受到90后作者、读者的欢迎。
2010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学者,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宏甲到报社指导,见到报社出版的《青春的记忆·90后校园文学精选》及报上的《90先锋》专栏文章,大为赞赏,并称他们将前程无量。之后不久,我们决定出版《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这套书收入18个活跃的90后作者的个人专集,也是90后第一次盛大亮相。曹文轩、雷达等为高璨作序,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少君、张立群为原筱菲作序,著名评论家胡平为王立衡作序。此外,还有一大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刘建超、蔡楠、宗利华、唐朝晖、陈力娇、陈永林、邢庆杰、袁炳发、唐哲(亦农)、孟翔勇、倪树根、李迎兵、杨克等都热情地为90后作者作序推荐。他们在序中都高度评价了这些90后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成绩。当然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90后作者的成长也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尤其是天津的张牧笛还于2010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们以自己的灵气、勤奋,正逐渐走向中国文学的前台。
张牧笛、张悉妮、原筱菲、高璨、苏笑嫣、王立衡、李军洋、孟祥宁、厉嘉威、李唐、楼屹、张元、林卓宇、韩雨、辛晓阳、潘云贵、王黎冰、李泽凯等无疑是这一代的代表。这其中我特别欣赏原筱菲。她不仅诗歌、散文等写得棒,美术作品别有特色,摄影作品清新可人。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2700多篇(首、件)。还有苏笑嫣。不仅诗歌写得好,小说也受评论家的好评。尤为可贵的是,她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行走文学,却不去借助自己父母的关系走丁点捷径。还有张元。一个西北小子,完全凭自己对文学的执着,硬是趟出自己未来的文学之路。还有韩雨。学科公主,加上文学特长,使得她如鱼得水。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曾发表文章将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群体细分为“70年代人”、“80后”和“90后”。他评价,90后尚处于文学爱好者的习作阶段。从创作来看,青年作家普遍对重大历史事件有所忽视,对重要的社会问题明显疏离,这使他们的作品在具有生活底气的同时,缺少精神上的大气。不过,在他看来,这些年刚刚崭露头角的90后有着不输于80后的巨大潜力。(转引自《南国都市报》2012年9月18日)
但不管怎样,成长是他们的方向,成长是他们的必然结果。
这次选编这套书,就意在为90后作家的茁壮成长播撒阳光,集中展示90后作家的创作实力。我们相信,只要90后的小作家们能沉下心来,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以及丰富自己的社会积累,努力提升自己写作的内涵,未来的文学世界必然会有他们矫健的身影和丰硕的成果。
我们期待着,读者也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