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家教智慧全集/教子经典珍藏文库
分类
作者 杨旭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运用全球家教智慧,培养你家一个宝贝。本书为您精介了美国、日本、犹太、德国、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等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家教理念和方法,相信必将对包括您在内的所有中国家长的家教实践,起到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为您培养出符合世界潮流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内容推荐

爱孩子,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如高乐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

在全球化时代该怎样教育子女,才能助其在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时局中脱颖而出呢?最佳选择就是放宽视野,在全世界范围里汲取与时俱进的家教智慧!

这是一部献给天下所有父母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乎孩子命运的书。书中精选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犹太等多个国家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其中,西方家长运用“放手而不放任”的方式,着意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备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假如我们能将这种智慧与本土的家教经验相结合,必将培养出既有中国气质,又有世界风范的优秀人才。

目录

1美国家庭的教育特征

2从倒数第一到倒数第二的成功

3美国巨富如何教子理财

4美国儿童教育的特殊营养——尊重

5处罚孩子的法宝——计时隔离

6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7美国家长的四十条教子清单

8引导方向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9德商高的孩子前途更光明

10寓家教于参观、旅游和野营之中

11巧妙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放任法

12训练孩子“一心两用”,有效分配注意力

13测试孩子的社交能力,予以正确引导

14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

15美国家庭的教育风俗

16美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7爱孩子但不要为孩子牺牲一切

18父母到底欠儿女什么

19“双性化教育”使孩子兼有两性之长

20弗莱格儿童科学天赋表

21孩子也需要一些“清规戒律”

22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新概念

23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24美国家长教子的4W法则

25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26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27雪球越滚越大,胆子越吓越大

28一旦长大成人,就应学会独自生活

29理财教育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

30美国父母如是说:孩子,我是多么地爱你

31与孩子一起参与社团活动

32教育孩子有经济头脑的六种方

33提倡节欲,但提供全面的性知识

34美国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家教

35解读美国父母的教子法则

36中美对孩子的同工异曲之爱

37巧妙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关

38美国家庭重视礼貌和道德教育

39根据孩子的气质选择教养方式

40学会为人父母之道,做更完美的家长

41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42美国父母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1日本家庭的教育特征

2在厨房里培养孩子

3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

5食也是一种教育

6呵护孩子的个性与理想

7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8与其整天唠叨,不如以身作则

9父母也需要提高家教水平

10日本独特的家庭传统教育

11让孩子自己上学去

12如何培养孩子具有人情味

13教育孩子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14培养孩子毅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5智慧是发动机,品德是方向盘

16家长与幼儿园保持密切的联系

17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8孩子需要关爱,也需要规矩

19双职工家庭的家庭教育

20工作中的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良药

21让孩子身体的残疾不向心灵延伸

22安宁、愉快的家庭生活是孩子的最大期望

23平民皇后正田美智子的家庭教育

24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1犹太人家庭的教育特征

2告诫孩子要善于学习、观察和思考

3学习知识应“宗一而蓄百”

4孩子的游戏是未来生存的准备

5你唯一可以信赖的只有自己

6重要的是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

7犹太人认为怀疑能开启智慧的大门

8尊师重教,因为上帝奖赏有知识的人

9犹太人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乐

10控制饮食,孩子也将成为有节制的人

11劳动使人光荣,也使人智慧

12利用苦难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性

13犹太人认为惩罚孩子是必要的

14父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良方

15犹太人把批评孩子当作学问和技巧

16犹太人能够合理地惩罚孩子

17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18爱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19孩子健康成长的十四要素

20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1德国家庭的教育特征

2世界百年家教经典:德国卡尔·威特的教子理论

3鼓励孩子从小练习抽象思维

4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提供尝试机会

5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6德国权威专家对家教的四大高见

7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8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9德国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10孩子最好从两岁开始学习外语

11鼓励孩子与父母争辩

12孩子本身比成绩更重要

13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1法国家庭的教育特征

2好环境成就孩子,坏环境毁掉孩子

3法国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4法国重视儿童的素质教育

5孩子不应成为“守财奴”

6从不怀疑自己孩子的能力

7法国家庭盛行体罚孩子

8在贫穷中磨砺,保持高贵人格

9培养孩子勇敢而有主见的独立人格

1英国家庭的教育特征

2英国的家庭教育始于餐桌

3英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4绅士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5三岁幼童的言行预示成年后的性格

6英国教育有新招:奖孩子,罚父母

7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8重视体罚的意义而非追求其程度

9挑亮孩子自信的灯芯

1韩国家庭的教育特征

2韩国人的“狮子型育儿法”

3一位韩国家长的家教观

4韩国对重母轻父问题进行全民族反思

5一切教育从礼仪教育开始

6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

7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8韩国父母“放牧式”育子良方

9韩国妈妈“心太狠”

1俄罗斯家庭的教育特征

2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

3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敬老”

4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

5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强精神

6从7岁起进行青少年性教育

7俄国诗人幽默教子

8托尔斯温情教子

9巴甫洛夫从一个破书架起步

10列宁母亲润物无声的暗示教育

1丹麦人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人生

2瑞士人的家教别具特色

3奥地利人注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4澳大利亚注重没有代沟的家庭教育

5巴西人认为苦孩子更有竞争力

6挪威家长反对别人夸其孩子漂亮

7意大利人给予儿童智能和道德方面的自由

8捷克家长注重对孩子进行音乐熏陶

9荷兰人注重孩子的营养及交流

10比利时家长给早慧子女开“小灶”

11瑞典人让孩子参加较多的户外活动

12阿根廷的祖父母成为家教支柱

13新加坡对低龄獐的性别教育

14泰国人把责任感列为家教内容之首

附录 世界上最实用的教子语录

跋 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子女

试读章节

十九、“双性化教育”使孩子兼有两性之长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干余名儿童做过调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缺少主见或固执己见,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变化。

但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咴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己i据优势地位。

这个发现印证了美国流行的教育模式——双性化教育。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

研究者认为,教育幼儿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

男孩无法学会关心体岵他人,不能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女孩缺乏竞争心态及坚强的心理素质,最终在适应社会、调控情绪、化解压力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逊色于“双性化”的孩子。

女孩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难以成才;男:陔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欢迎。

美国专家就”双性化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如下建议:

1.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应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例如,男孩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3.不宜将性别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或行为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忍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两性均须具备的,不宜被视为某种性别专有。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宜区分过清,而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的重要内涵。

4.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5.避免走向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显然不是“双性化教育”的初衷。

二十、弗莱格儿童科学天赋表

孩子是否具有科学天赋,是所有家长共同关注的。近几年在美国流行一种鉴别儿童科学天赋的弗莱格检查表,为家长提供了判断依据,衡量的标准如下:

1.喜爱收集东西。

2.劲头十足——面对某些疑虑和问题,愿意长时间地进行探索。

3.阅读和数学方面的能力超常。  4.对事物发生的前前后后感到好奇。

5.趋向于定量思维,常借助数学表达自己的意思。

6.愿意掌握某种事物和科学的正式名称。

7.对其他儿童容易接受的事物,表示明显的不满足。

8.对事物的细微之处有特殊记忆。

9.愿意较长时间独自工作。

10.有对貌似无关的细节进行概括的能力。

11.具有发现在特定情景中事物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P40-43

序言

在全球化时代该怎样教育子女,才能助其在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时局中脱颖而出呢?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拥有一套科学、智慧、切实可行的家教方法。家庭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家庭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精神,要有预见性、前瞻性,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

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没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各有各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

所谓不放任,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宁苦而不娇。欧美儿童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是一种对自身吃苦精神的磨炼。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是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难以接受的,甚至认为是“残忍”的。

二是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的均收入比中国高许多,但家长绝不把零用钱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三是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使孩子学会知错改错。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向朋友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由于育儿观、育儿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少年儿童从小就表现出一些良好的品质:

一是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从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读大学的女儿,每周都在一家餐馆做兼职服务生。

二是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有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英国一对住在约克郡的少年兄弟,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成立了“洗车公司”。兄弟两人干活认真,收费低廉,宁可多走路,也要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三是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不怕累,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生存的信心和勇气。

本书介绍了美国、日本、犹太、德国、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丹麦、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巴西、挪威、意大利、捷克、荷兰、比利时、瑞典、新西兰、阿根廷、新加坡和泰国等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家教智慧和经验。其中,欧美及日韩等先进国家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尤其引人注目,也是中国家长参考和学习的重点。

相信本书必将对所有中国家长的家教实践,起到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为培养出符合世界潮流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后记

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子女

本书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世界上二十三个国家的家庭教育经验,其中欧美日韩等先进国家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可以作为我们参考和学习的重点。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借鉴他们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改善和提高我们的家庭教育。

那么,我们从学习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呢?或者说我们在取来真经之后应当考虑采取怎样的家教方略呢?

1.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主要目标是教孩子由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学会负责。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为基础,以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培养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

 其目标在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习、劳动等,使其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质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它不仅是一种教育质量观,而且是一种人才观、价值观。

 家长只有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并以此来指导家庭教育,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2.变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我国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

另外,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数量的增加,教给青少年一些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智力的发展。

3.变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

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将培养能力提高到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而言,它要求家长不但要给孩子“干粮”,还要给孩子“猎枪”。我们应改变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实现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变。能力是个人完成任务或实现目的的智力,是心理和体力条件的总和。它包括智力技能系统、动力结构系统、操作技能系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能力结构系统,制约并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水平。

4.采用科学的教育模式,推进家教转型

(1)创造型教育模式。该模式关注孩子潜能的开发,着眼于智力条件的利用与培养,主张让孩子在主动探索、积极发展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其基本教育过程为:认知——探索——创造——应用,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所表现的智慧。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要素。这些智能要素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它们常作为统一的整体发挥作用。因此科学的智力教育应该是围绕诸智能因素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

(2)成功教育模式。它旨在创造成功的条件,使孩子把握成功的契机,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强化动机,增强信心,使其在成功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基本素质。其基本的程式为:目标——成功——新的目标。

(3)愉快教育模式。该模式主张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育人活动,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使孩子生动活泼、自由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其素质。其基本教育程式为:活动——掌握——活动中运用。

(4)合格加特色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基本素质的一般要求为整体把握,在基础性统一要求上,充分利用孩子的自身优势,促进孩子的多向发展。其基本教育程式为:基础——多向活动——多向发展。

以上各种模式均有不同的适用性。由于创造性教育模式具有整合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培养的特点——进行创造需要丰富的知识,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且受兴趣、爱好、情绪、意志等制约极大。

因此,我们主张以创造型教育模式为重点,兼用适合孩子特征的其他模式,并充分发挥多种模式的整合效应,提高孩子的素质,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