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君主论(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力)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美)卡恩斯·洛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主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民是统治者。而现实中,我们有些领导人统治人民的方法却和以往的君王别无二致。这种矛盾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现代选民愉快地接受。然而问题也摆在眼前。今天的政治领导力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美国行政部门的地位居高不下,却与其他政治领导的形态迥然不同,这又该如何解释?在当代民主的框架中,领导力如何获取正当性并顺应时势?最显著的弱点何在?补救又该从何做起?以上疑问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内容推荐

你所需要了解的现代政治的一切,以及现代政治中的前车之鉴,在这部出色的作品中均有涉及。作为前美国总统顾问,卡恩斯·洛德以著名的《君主论》为坐标,针对身处民主社会与全球化时代的领导人的处境与需求,从不同视角来探究打造优质领导力的秘诀。读者不仅可以从中领略政治学家所关注的深层问题,更可窥见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现代领导人所直面的各种挑战和困惑,同时对其所运用的各种高明或平庸的治国之术也会产生全新的认识。

至少这一代的领导人、公民、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仔细研读本书。

目录

绪言

1 为何领导力依然存在

2 为何领导力仍然不可或缺

3 领导力和治国术

4 国家

5 政体

6 精英及精英管理

7 现代奠基人

8 行政权力和民主立宪制

9 没有领导人的民主国家

10 专制民主国家

11 领导人追求的目标

12 领导人拥有的工具

13 行政管理

14 法律

15 教育和文化

16 经济

17 外交

18 武力

19 情报

20 沟通

21 战略

22 危机管理

23 纳言与决策

24 领导力和政治

25 为何时代决定了领导力

26 捍卫民主,谨防破坏

注释

试读章节

领导力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仍有存在可能,这一点并不容易察觉。一般认为,宪政民主的基石是法制而非人治。由于基本法律有明文记载,就算是最伟大的政治家,要实施重大变革,仍然会受到严格的制约。宪政民主基于强大的制度,而非个人,通过互相制衡与约束,既指引方向,又加以节制。但更重要的是,对自由的承诺乃现代民主的核心,有力地制约了政治人物社会影响力的扩散。

在美国历史上,许多总统的表现似乎都认同这个观点:在政策领导力方面顺从国会,对于其他方面,则在政府机器中扮演较为被动或象征性的角色。今天,美国人习惯于认为总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除去君主的头衔,无所不有。如果人民这样想,做总统的当然就轻松多了。但情况确实如此吗?还是说,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民主领导力不过是个幻想,一个由政客玩弄的,以强调自身的重要性与合法性的花招?有没有出现更广泛的趋势,在阻碍有效的领导呢?

这里可以用一个说法来阐明。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并非政治人物,而是生产资料的拥有人。确实,当今民主政治体制下的政治人物,对于大型公司以及其他国民经济机器中关键部分的需求极其敏感。其他的国内利益团体(比如工会或出庭律师),也能掌握相当的权力,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政党和候选人的腰包贡献良多。某些民主政治领导人,每天都在应对政党和政府的挑战,情况之严峻,说起来毫不夸张。现今几乎所有的民主领导人,都必须在不同程度上迎合根深蒂固的官僚机构的愿望。在极端的情形下(最典型的数日本),领导人抗衡国家官僚形成的政治主张的能力微乎其微。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导人抱怨说,如今他们在国内的行动自由越来越受制于国际经济与技术潮流。长久以来谈论的全球依赖已成事实。各种跨国政体与制度的形成,钳制了领导人在国内以及国外的行动自由。联合国对于国家主权的绝对主张不似以往具有耐心,而在欧洲,巨大的官僚决策机构甚至威胁要夺去立法者和政客的传统权力。

此外,在一些民主国家,新闻媒体和政治文化对于领导力的影响已愈演愈烈。极端平等主义的文化席卷所有的英语世界和大多数北欧国家,对于政客的作秀深怀敌意,他们的任何瑕疵和错误都难逃责难。而独立于政府的大众传媒的出现,则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揭露弊病成为评判功过的标准和主要功能之一。这一切导致了西方世界对于政治人物的尊敬不断下滑,而且政治变得越来越孤立——投票率每况愈下,政治领导人的动机和成就也往往遭遇公众的揶揄。面对这样的态度,我们就不难想象,就算最有效率的政治领导人都会发现,他们的计划若要想激发起公众的兴趣和信心,或者动员必要的政治支持以执行这些计划,简直难乎其难。

而在不久的将来,西方世界的这些真实状况可能会遍及世界各地。如果民主制度席卷全球的程度,如同福山(Francis Fukuyama)几年前在一本历史哲学分析的著作中所言,领导力的合法地位将会越来越被置疑。这就是《历史的终结》所表述的,领导力一词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地位,即伟大事业或理想。现代技术对于自然的征服,以及随之而来的空前繁荣,和具有民主意识的中产阶级的成长、大规模战争的消减,都可能使得政治显得无足轻重,领导人显得可有可无。借用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后革命未来的著名预言:人的政府将被事务的机构所取代。但事情还没那么简单:激进平等主义的文化大军正沿着地平线迫近,培养领导人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岌岌可危。

而此中的深意,世人往往还不能充分领略。这种历史终结的远景,在预见政治和国际冲突几乎会消失时,可能显得无关紧要,而在评估至少近期的全球民主繁荣时,又显得过于乐观。但是它在勾勒民主意识形态与文化的轨迹时,则显得更为引人注目。几乎毋庸置疑,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上平等主义的到来,这种转变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世界上许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对社会阶层和政治权威的看法。而民主理念有着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我们这个时代继续发挥着它的功效。美国的黑奴制度证明了这种制度与独立宣言以及宪法的原则不能相容。到了20世纪早期,参议院的间接选举已经失去了民主的合法性。妇女最终赢得了选举权。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随后引起的政治清洗所导致的结果是:“普通人”的利益超越了美国传统精英分子的利益,福利国家随之诞生。今天代表弱势群体与妇女权利的政治运动,沿袭了这种趋势,并且以令人侧目的方式愈演愈烈。P1-3

序言

民主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民是统治者。而现实中,我们有些领导人统治人民的方法却和以往的君王别无二致。这种矛盾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现代选民愉快地接受。然而问题也摆在眼前。今天的政治领导力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美国行政部门的地位居高不下,却与其他政治领导的形态迥然不同,这又该如何解释?在当代民主的框架中,领导力如何获取正当性并顺应时势?最显著的弱点何在?补救又该从何做起?以上疑问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与战争年代相比,民主时代领导力的核心要旨,并没有更加清晰。一名卓越的领导人,其激励全民信心,传达对敌友的决心或意志的能力,从古到今都是战争决胜的要素。不管是精良的军备,还是现代军事的庞杂组织,都没有忽视这样的领导力——这是美国从越南战争中捡回的教训。美国——或者说西方的民主国家——将会在未来面临持久的冲突,而国家领导力将经受巨大考验,这在不久以前,还是不可思议的。全球反恐将迫使我们从基本层面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领导人?

然而,今天的民主政治对于领导力的要求,远远不止外交或军事事务。比如,美国人期望他们的领导人——特别是他们的总统——能够保证国家的经济引擎顺畅运行,利益公允分配。他们还期望总统是法律的捍卫者,是国家价值的象征。从种种方面看,他们期望总统不仅能有效管理国家事务,还能维持正义,激励民心。这就关系到总统的个性。如果以目前西方主流文化的标准来衡量,领导人的个人诚信比以往更脆弱,却也更为必要。

在当今的美国,“领导力”的理念颇为流行。其部分原因是美国商业社会对它的带动,在科技日新月异和全球竞争的时代,它是传统商业“管理”的补充。但是在看待这个问题时,我们似乎还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宽:领导力之所以成为美国人公众话语中的流行语汇,在于(或者可能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中庸的价值观,因此广受欢迎,并培育年轻一代的健全人格和公民责任感,而这些素质正日渐凋零。

这些特质毫无疑问会受到欢迎,但是认真分析领导力的政治角色时,却仍需谨慎。在这样的脉络下,领导力似乎是战无不胜的。它被视为一种高度民主的活动,领袖的利益和追随者的利益彼此重合。领袖对于追随者的呼声感同身受,决策带有高度的共识。如此一来,这个概念与政治毫无关系,权力和权威这样的政治领导力核心问题也忽略不计。就算够不上“政治正确”,领导力依然赢得了尊重,然而其代价却是:我们无法拨开领导力的疑云,不管是在民主国家还是其他社会。

大约25年前,伯恩斯(James MacGreor Bums)在他的先锋作品中这样写道:“今天的领导力危机,在于那些当权人士均为平庸之辈或不负责任的人,却罕见这些领袖追求领导力。平庸主要体现在知识领域。如果了解这些领导人,就会发现我们对于‘领导力’知之甚少。我们未能抓住当今时代领导力的精髓,就算在衡量、录用、淘汰标;隹上也无法达成一致。”这番话到今天仍然适用。几乎可以断言,现代社会严重缺乏领导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领导人欠缺足够藉以在政治领域内展示才能的知识储备。在此,我丝毫不否认领导力的心理及道德尺度的重要性,但我还是想把探讨的重点集中在基本——也是鲜为触及——的问题:为了有效执政,今日的政治人物必须了解哪些事物?赢得选举或维持民意支持度的战术和技巧是当今大多数领导人的首要关注,但我的答案却和这些问题无甚关系。与之相关的,是一个老调重弹却颠扑不破的词语——“治国之术”(Statecraft)。

若是国泰民安的盛世,领导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当经济形势繁荣,世界局势稳定,领导力的问题就会淡出公众的注意力范围。因此可以合理地假定,当今西方的民主国家对于强势领导的需求,便不如那些新兴民主国家来得迫切。然而就算是西方的民主国家,说到这个问题也不必沾沾自喜。尤其是对于美国,鉴于她扮演的重要国际角色(特别是在全球反恐的背景下),近来数位国家领导人的表现,却是公认的不敢恭维。基于上述原因,再加上美国的民主模式在全球竭力推行,以及美国的治国历史特别清晰且文献详尽,我的讨论将以美国为中心。

然而,领导力和治国之术的舞台并不局限于此。我将采用当代及历史上不同社会的例子来阐明美国以及其他民主宪政体制的独特性。在当代世界部分,将主要讨论有指导意义的日本(第9章),以及法国与新加坡(第10章)。在现代领导力的研究中,会偶尔借用古代的例子,这一点可能会显得突兀;但理由很简单:只有站在超然的位置,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现代领导力的特质。无论如何,忽略或漠视领导力的古老模式都是错误的,正如现今作家们对这个主题所一致认同的——“仿若天际、太阳、物质、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和力量,都与过去不尽相同。”

显然这项王作需要很大的胆略,而采用的比较标准则使得大胆程度越发提高。马基雅弗利(Niccolò Macichiavelli)在1513年出版的《君主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领导力文本。一本500年前的典籍,对于今人的参考价值,似乎不太明晰。尽管如此,《君主论》仍被广为传播,即便它提供给君主或准君主的是十足的现实主义和可疑的道德准绳,却也在政治或商业领导力领域激发了众多文本的诞生。读者将会发现,本书并不一定支持所有马基雅弗利的观点,也无意为当代读者提供系统化的新版诠释。对于这位充满争议且被频频误解的作者,本书也不试图进行辩驳。反之,本书将选择性地采用《君主论》,一方面作为参考资料,增进对当今领导力特性和局限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工具,塑造符合当代领袖需求的政治艺术元素。我将以此角度,证明马基雅弗利的观点对于有志从政者仍有裨益,其威力甚至凌驾于学院常规教诲或主流政论之上。《君主论》还是一类文体的代表,其辛辣、口语化、嘲讽的文风,旨在打压知识分子的自命不凡,吸引忙碌人士的眼光。

本书如《君主论》,意在针砭当代领导力,而非鼓吹之作。书中最为关切的,是行政权力的扩张,先进民主国家的公投潮流,以及弱化党派、侵蚀宪政与法制的相关现象。同时,直指当代领导人对于强势制度(如司法、官僚、媒体),以及幕后的精英分子的制衡不力。我认为,当代领导人以特殊而令人不满的方式,集优势与弱点于一身,不利于打造宪政民主,也让我们对其未来感到担忧。

现代民主制度中的行政权,通常可以被理解为力量与软弱的古怪结合。这个观点源出何处?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它来自16世纪的一位古人,他从基本层面对政治领导力进行了反思,他便是马基雅弗利。如果诸位同我一样认为这个说法成立,就无需再费力证明为何把马基雅弗利放在这本讨论现代领导力的书中的核心地位(见第8章)。这样也有助于解释,为何旨在指引实用治国之术的本书,会对政治哲学史大费笔墨。本书坚守的前提是,理念对于现实世界有着重大影响。

本书的目的之一在于揭示:由于欠缺学理基础,今日的治国之术在实践领域受到束缚。如同我在第3章所述,美国大学里研究的政治科学,既非治国理论,又无法提供领导人所需。我认为,传统的政治科学,特别体现在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思想的源头中,即使未能提供成熟的治国理论,也起码在重要的方面给出了更加令人满意及符合当代需求的理念基础。基于这一点,我以有限的能力,不断发掘先人在政治和治国之术方面的种种观点,其中既有知名的[如《联邦论》(The Federalist)的作者群,托克维尔(Alexis deTocqueville)],也有较鲜为人知的[如19世纪英国记者巴各赫特(Walter Bagehot)]。

希望读者能够接受我写作的初衷。对于当代政治科学,我不过浅尝辄止,因为真要大加评论的话,恐怕再长的篇幅也难以尽述。我参考的著作,大致是因为我在里面发现了有趣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拘泥于学术规矩。其中某些观点的强调是为了明辨(或智力挑战),无疑需要更为传统学术式的答辩或认定。另外,书中对于领导人、国家、政体的讨论未趋完善。最重要的是,我没有去尝试对特定的政治领导人作出完整的评价。本书的主体是领导力和治国之术,而非领导人。对某些当代领导人的论述,必须结合上下文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如果有读者认为我对某些政治人物的处理不够清楚(或过度吹捧),就会在阅读时造成偏差。

今天的领导人需要知道什么呢?首先,是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国家、政体或政府形式,以及那些相助或限制他们权力的国家精英。令人惊讶的是,就算老于世故的现代政客,也未能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现状(讨论见第4章至第6章)。其次,是国家和领导人追求的目标——对于那些狭隘的现代政治科学理论教育出来的领导人,同样显得含混不清(第11章)。进而,是追求目标时可以采用的工具或手段。这些治国之术涵盖甚广,从内政到外交无所不包,与构成现代行政国家的种种制度,以及塑造它们的官僚体制的次文化密不可分。这些制度和一般人甚至政客的观点相左,缺乏弹性与回应。它们更倾向于抗拒国策制定者的战略方向,而遵从内在的制度或畸形的专业见解(治国工具在第12章到第20章中讨论)。部分出于这个原因,但也部分因为牵涉到特有的概念性考验,今天的领导人在决策时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比想像的更为苛刻。政治领导人常常需要独自捍卫国家策略,并在危急时刻直面令人生畏的责任,肩负战略行动(第21、22章)。在构建咨询和决策机制时,在塑造政治环境支持政策目标时,他们面对困惑艰险(第23、24章)。基于上述所有原因,他们必须披荆斩棘,才能出人头地。

书评(媒体评论)

读完此书,我们的思想会得到升华,对于政治的前途和风险会有更充分的认识,井有可能成为更富智慧的公民。

——《纽约太阳报》

如果政治家能读一下这本洞察入微的书,政治风气将会好得多。即便政治家不把它放在心上,我们也应该读一下,以学习如何选择更好的领导人。

——《标准周刊》

发人深思地阐述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失灵的……和马基雅弗利一样,洛德颇有把握地提出了他的观点,他的自信将引起一些读者的思想碰撞,井引发辩论。这正是他的意图所在,也是《新君主论》成功的原因。

——《达拉斯早报》

将学院式研究与政府高层共事的经历相融合,大胆而细致地探讨了领导人的性质及其与当代民主的关系。它对于在位的领导人或希望成为领导的人,以及将他们推上领导职位的公民,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读经典。

——芝加哥大学Nathan Tarcov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