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你征服人心的先遣队!好口才是你阔步成功的彩虹桥!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好口才能使人出类拨萃,显赫有加。能言善辩的人,更容易赢得人们的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口才能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成就非凡,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缔造的。”
在人生成功的旅途中,好口才、会说话的人会处处逢源,而不善言辞、笨嘴笨舌的人却注定困难重重。本书介绍了谈话口才、交际口才、辩论口才、办事口才、说服口才、谈判口才、演讲口才、职场口才、推销口才、幽默口才、情爱口才等你最需要掌握的11种经典口才。让口才成为你人生奇迹的闪亮法宝!
好口才可以带给你成功与幸运,带给你各种左右逢源的交际关系。凭着出色的语言表达,陌生人之间可以相互产生好感、结成友谊;意见有分歧的人之间可以相互融合,让矛盾烟消云散;熟知的人之间可以产生更多包容,让彼此情更深、爱更浓;仇恨的人之间也会因为坦诚的交流,最后,友好相处、和谐和睦。
好口才总会带给你更多财气与运气:拥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就等于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成功的机会,就等于使自己拥有了一个美好非凡的前程。
好口才都是靠磨炼出来的
当你终于等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机会,准备一展鸿鹄之志时,却在把握它时拙于言辞,空有抱负以至于无法适当表达,甚至最后使自己满腔热血化作一盆冷水。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你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欠佳。所以,我们应随时随地加强自己对“口才”的修炼,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完美的语言、得体的姿势充分地表现出来,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中的强者。
说话的能力并非天生。这一点从我们牙牙学语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即使自己的口才欠佳,只要有毅力、勤锻炼,一样可以拥有漂亮的口才。
口才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演说家、辩论家,一个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好的口才,无一不是刻苦训练的结果。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因为在他的任上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以被人们称为和平的使者,在中国具有很好的声誉。他少年时代曾患有口吃,可是他不怕困难,勤学苦练,不仅克服了口吃,还能言善辩。他练习口才的方法主要是经常朗诵或慢读文章。为了能够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肖楚女是一位有名的演讲家,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他除了认真备课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三十,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宣传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具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靠背诵文章来锻炼口才。他能够背诵唐诗四五百首,他的口才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是一个不甘平庸之辈、欲图大事的人,不妨从现在开始练习说话的本事,为将来的事业打造基础。只要你多听多说,勤学苦练,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做到从容不迫、潇洒自如地侃侃而谈了。怎么用好这个工具,就是一个技术性或者说技巧性的问题了。
1.要善于克服心理障碍
表达的成败与否,关键是自身的心理因素,其次,是有博学的知识,善辩的口才。
怯场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
怯场是一种心理障碍。要么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的气氛、形势所压迫;要么顾虑自己说得不好或说错;要么担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对手,因而畏首畏尾、诚惶诚恐。
其实,这种心理障碍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一与外人交谈,他就难以启齿;有的人平时在两三个人的场合可以口若悬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一上台,就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说明他不是不能说,而是有心理障碍。只要消除这种障碍,怯场也就会消失。
消除怯场的心理障碍可参考以下方法:
(1)平时加强训练
平时可通过诸如朗诵、自言自语、多同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交谈等方式来改善、提高自己。
(2)每次发言前做必要的准备
这在单向交流时容易做到,如果双向交流,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也不致不敢说或说不下去。
(3)临场抱定豁出去的心态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地能在公众场合自如地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个不停;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面孔朝天。
(4)“忘记”听众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2.有话要敢说
有话敢说,建立在有话要说和有话能说的基础之上。敢说来自于两方面的信心,一是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是客观的、正确的;二是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会产生预期的影响。
吕布被曹操所擒,正是因为刘备的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而促使曹操下定决心杀了吕布。之所以刘备的这句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因为吕布确实曾认丁建阳、董卓为义父,又确实杀了他们,客观事实不容否认,曹操也心知肚明;另外,刘备相信以曹操奸诈多疑,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自己的这句话足以送掉吕布的性命。可见刘备不仅是一代枭雄,更是一位深谙语言奥妙的高手。
如果自己本身就认为自己所说的话不妥或不对,怎有勇气出口?如果觉得自己说了也是白说,根本没有用,那还不如不说,即使说,也是底气不足,难以服人。
首先,要对所说的话有信心。自己确实有话要说,事情本身确实有让人说话的地方。有话能说,自己能正确而得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另外,所处的环境必须适宜说自己要说的话,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