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代表了80年代出生的那群张扬、叛逆、独立、充满激情,甚至有些拜金的年轻人。在这一群小青年中,却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低调,有着超越其年龄的成熟稳重;他们谦虛,有着老道的交际手腕;他们敏锐,有着绝对的经济头脑;他们节俭,有着超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年纪之轻和拥有的财富之重,不由得让人惊呼。社会在前进,而“80后财富新贵”也正在崛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80后财富新贵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永良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80后”,代表了80年代出生的那群张扬、叛逆、独立、充满激情,甚至有些拜金的年轻人。在这一群小青年中,却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低调,有着超越其年龄的成熟稳重;他们谦虛,有着老道的交际手腕;他们敏锐,有着绝对的经济头脑;他们节俭,有着超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年纪之轻和拥有的财富之重,不由得让人惊呼。社会在前进,而“80后财富新贵”也正在崛起。 内容推荐 80后,这是一个听起来就很绚丽的代名词,它代表了80年代出生的那群张扬的、叛逆的、独立的、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拜金的年轻人。在这一群小青年中,却有这样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低调,有着超龄的成熟稳重;他们谦虚,有着老道的交际手腕;他们敏锐,有着绝对的经济头脑;他们节俭,有着超强的自控能力。他们不同于一般的80后,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们人生的与众不同。他们不想被世人太过注目,但是所有人的目光却都聚焦在了他们的身上,他们是80后的引领者,是时代酌弄潮儿,是天之骄子,他们就是80后财富新贵。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80后财富新贵。对于这些80后财富新贵成功的原因、梦想的产生和实现梦想的动力等都做了很详细的解读。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借鉴了一些专业人士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让读者在看过这本书后对80后财富新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于其他的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80后们也能有一些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异军突起——80后财富新贵 第一节 令人难以置信的80后财富新贵 第二节 是什么创造了梦想 是什么实现了财富神话 第二章 财商界的80后神话 第一节 无学历、无资本、无背景的“三无成功者”——李想 第二节 拒绝高薪,自主创业——戴志康 第三节 玩出财富的“混世魔娃”——茅侃侃 第四节 一定要上清华,一定要创业——高燃 第五节 一个弃学从商的哲人——陈曦 第六节 休学创业第一人——赵宁 第七节 不愿被称为“天才”的少年英雄——郑立 第八节 走“兼济天下”的节能之路——谭龙 第九节 我的“海鑫”我做主——李兆会 第三章 文坛中的80后小将 第一节 锐利文字——韩寒 第二节 一抹明媚的忧伤——郭敬明 第三节 难以释怀的爱与哀伤——张悦然 第四章 演艺界先“声”夺人的80后 第一节 选秀之星——李宇春 第二节 海豚公主——张靓颖 第三节 钢琴王子——李云迪 第五章 谁说80后不能吃苦——体育界的80后健儿 第一节 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姚明 第二节 斯诺克之梦——丁俊辉 第三节 就这样去奔跑——刘翔 第六章 80后财富新贵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垮掉”的一代,还是“崛起”的一代? 第一节 难道是“学历主义”的终结者? 试读章节 有这样一则寓言:青蛙们在一锅水里游泳,一开始水是冷的,有些青蛙感觉到锅底在加热,就跳出去了,有些则继续留在温水里享受。到水快开的时候,那些贪图享乐的青蛙大部分死在了水里。 有人把80后财富新贵比喻成那些最先跳出来的青蛙,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迅速的行动力,因此,他们就成了“幸运”的那一小部分。 很多人很好奇,这些年轻的80后财富新贵们,怎么会在那么小的年纪就有了创业的梦想?又是什么在激励他们前进?一位社会学者这样概括:“国家鼓励+就业危机+社会风标”。现在没人能找到可以养自己一辈子的工作了,以前所谓的“铁饭碗”现在也不顶用了。年过五十的美国网迅公司总裁、NEA基金合伙人朱敏,在谈及年轻人创业的话题时,特别感慨时代的不同,国家对待创业的政策也不同了。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安安稳稳等分配就行。可现在不一样了,学生一毕业就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熔炉。在过去的年代,私人开店、办企业是不被鼓励的,弄不好就整出“政治问题”来。但是,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出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公司都在一夜之间突然崛起,而这些企业的年轻创始人也就一跃成为社会风标,成很多年轻人的偶像。加之年轻人自主创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有好处的,所以政府一直也非常支持。因此在如此宽松的政策以及政府本身的大力支持下,年轻人创业也就了一件简单的事。加之,各个大学都一直在扩招大学生,“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在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到了每年的六七月份,人才市场都是人头攒动,往往供大于求。因此,很多大学生中都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因此就业难,以及不想为别人打工,都成为80后一代创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这些年轻的创业群体与父辈相比,他们不仅更加具有拼劲闯劲,也具有更高的知识修养、更宽阔的眼光,因而也能产生更多新思路、新模式、新奇迹,也就更加具有创业的冲劲和激情。 总而言之,很多80后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创业,但是在他们已经有了创业条件的情况下,再加之时代大环境以及自己本身的激情,在这一切都到位的条件下,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创业的梦想。或许做有些事情只会是因为某一个单纯的原因,但创业不是。那些80后财富新贵们,他们在创业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不同的原因激励着自己一直坚持创业的梦想。 比如说李想。对于李想的异军突起,有些人认为纯粹是运气,而事实上,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种必然。 第一次接触电脑,李想还是初一学生,到了高一那年,他按自己的要求配了一台价值八千多元的电脑,当肘每月的上网费将近七八百元,而他上网的费用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得的稿费。1999年,念高三的李想办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那个时候,他每天早晨四点钟起来。一直做到七点钟,然后才去学校。 李想的这些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由于网站发展迅速,不久,日访问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次,加之用户的口碑相传,很快,广告商开始给李想的网站投钱,每个月有六千多元。对他而言一方面自己喜欢媒体,自己做一个网站,就是经营自己的媒体;另一方面这个媒体当时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李想当时就选择了做网站这条路。高考前夕,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全力以赴做网站。对儿子的这种选择,李想的父母显得相当开明,并没有过多干涉。 泡泡网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当盈利不成问题时,李想又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算是李想闭门造车的时候,当时他自己懂技术,办网站也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可在泡泡网正式商业化后,李想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且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多。前不久,李想在北京“新东方”对面的中国电子大厦租下1400平方米的办公楼。在李想脑子里没有“成功”这个概念,只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李想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创一次业,做一次并购,实现一次上市”,这几个目标。 从因为兴趣而做网站,到因为赚钱而放弃学业坚持创业,再到因为兴趣也继续创业,李想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由于一个不同的原因激励着自己坚持着创业的梦想。 再来看看戴志康。2000年,成绩一直很差的戴志康竟然经过高考前一个月的突击准备考进一所知名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然而进入大学一年级后,戴志康便很少在学校,而是自己在外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戴志康去了某电影论坛,当他发现那里拥有10万注册用户时,一个创意诞生了: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在社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一个,光一个用户就带来10万人,100个是1000万,1000个就是1亿。戴志康决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软件的开发。与此同时,他的课程也亮起了红灯,大学四年,他得到的是三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但戴志康认为他是真正把时间花在了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但同时他也认为,如果某个时候需要某方面的系统学习,他也会寻找合适的深造机会。 在开发Discuz!软件的初期,戴志康在外面租了个月租300块钱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闷头开发Discuz!。Discuz,是一套能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能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管理自己设计的网络社区。当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的事东奔西走时,勉强毕业的戴志康却成了抢手人才,有一家公司甚至提出以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而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 对于戴志康而言赚钱一直都不是大问题,就算不念大学,凭着他的技术出去打工,也会有不错的收入。所以戴志康一直认为自己应该从事能承载得起自己未来的工作。于是,大学毕业后戴志康揣着自己读大学时赚的50万块钱,来到北京,开办自己的公司。其实在刚开始研发Discuz!时,戴志康并没打算以此创业,研发Discuz!只是兴趣,就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在研发过程中,当戴志康产生以此挣钱的念头时,就不再想找工作了。现在,Discuz!已经是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戴志康也开始进行公司的转型,把产品免费供应给客户,转而从为客户提供服务中获取收入。P6-9 序言 80后,这是一个听起来就很绚丽的代名词,它代表了80年代出生的那群张扬的、叛逆的、独立的、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拜金的年轻人。在这一群小青年中,却有这样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低调,有着超龄的成熟稳重;他们谦虚,有着老道的交际手腕;他们敏锐,有着绝对的经济头脑;他们节俭,有着超强的自控能力。他们不同于一般的80后,因此也就注定了他们人生的与众不同。他们不想被世人太过注目,但是所有人的目光却都聚焦在了他们的身上,他们是80后的引领者,是时代酌弄潮儿,是天之骄子,他们就是80后财富新贵。 80后财富新贵的出现,激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年纪之轻和他们所拥有的财富之重是绝对的不成正比,但是更加令人侧目的是他们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于是乎,他们成了明星——气那些羡慕他们成功的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偶像;他们也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些鄙视他们低学历的批判家们把他们当成了攻击的箭靶。 但不管怎么样,80后财富新贵们确实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关注、争议也就多了。首先,对于他们成功的原因,人们一直争论休,见仁见智;其次,因为他们的学历,人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教育反思。曾经的80后给社会留下的印象是不乏消极和负面的,但是因为80后财富新贵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定位80后到底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崛起”的一代。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80后财富新贵。对于这些80后财富新贵成功的原因、梦想的产生和实现梦想的动力等都做了很详细的解读。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借鉴了一些专业人士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让读者在看过这本书后对80后财富新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于其他的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80后们也能有一些帮助。 另外,本书的编写要特别感谢范博涛先生,是他的创意与智慧为本书增色不少。本书的参编人员还有陈伯军、郭小霞、刘爽、段红梅、常建英、崔国平、白凤敏、戴亮、何峰、马章民、王建红、范杰、马崧、王颖、李文彬、王建平、陈焕、刘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因本书编写时间比较紧张,书中内容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见谅并提出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