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本奇怪的书,他的行文是极尽荒唐奇诡之能事,用意就是要打破你心中一切成见框框。但也因此是最富有文学性的一部经典,书中有丰富的象征、隐喻,也产生许多文学趣味。因此,读《庄子》最好直接去读原文,而且最好心中不要存着读懂的要求,就只管轻松地读,到读出趣味、读出感觉,也许反而会自然而然好像就懂了!原来懂不是头脑理解的意思,而是尝到味道的意思。
要人读懂《庄子》,对现代人而言真是太苛求了!本书大胆把《庄子》拆了,只集中力量告诉你这近百句《庄子》的含义与趣味。正所谓“尝鼎一脔”,也许从这些小趣味中,就会激发你对整部《庄子》那神秘大趣味的好奇,而忍不住进一步去读《庄子》原典罢!
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以外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著痕跡。
《庄子》是最富有文学性的一部经典,书中有丰富的象征、隐喻,也产生许多文学趣味。
本书大胆把《庄子》拆了,只集中力量告诉你这近百句《庄子》的含义与趣味。还教我们怎样来读《庄子》:最好直接去读原文,而且最好心中不要存着读懂的要求,就只管轻松地读,到读出趣味、读出感觉,也许反而会自然而然好像就懂了!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
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螳娘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大块载我以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伯乐善治马,陶匠善治埴木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盗亦有道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相啕以湿,相濡以沫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自埋于民,自藏于畔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
唇竭则齿寒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钩绳规矩,绳约胶漆
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裒,因其固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赚,大勇不忮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抟扶摇而上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不辩牛马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名句的诞生
吾生也有涯1,而知2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3;已而4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5以为经6,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7,可以尽年。——养生主
1.涯:原作“崖”,有边界、界线之意。 2.知:通“智”,心智、智识。 3.殆已,疲困貌。 4.已而:既然如此。 5.缘督:顺着自然之道。 6.经:经纬、常法。 7.养亲:亲又作身,即养生之意。
◆完全读懂名句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知识,会让人疲惫。既然如此还要汲汲追求知识,就只会让自己更疲困不堪罢了。做世俗上所谓的善事,不要只是为了牟取声名;做世俗上所谓的坏事,也不要只是为了想要遭受刑罚。顺着自然之道为常法,可以用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生,可以享年。
名句的故事
《养生主》篇目的在于阐明修养精神的重要,而养神最好的方法即是顺任自然。庄子在这篇名句中开宗明义提出“缘督以为经”,即为全篇之纲领。缘督者,循虚而行也,即是指凡事当处之以虚,顺化应然,以作为养生之常法。因此,人生一切有限、有涯的事物不应强求,要处顺安然,对于生命也是如此,安时处顺,不为哀乐之情所扰才是养神要道。
反观孔子对于追求学问十分热络,“朝闻道,夕死可以”之精神仿佛飞蛾扑火般强烈,又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可见儒家对于“学”特别重视,对“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人则强烈地鄙弃。对道家来说,人生最终的意义在于养精、养神、养生,至于智识方面,若能有所助益最好,若否也不强求,顺化安养才是正确之道。
◆历久弥新说名句
南朝梁撰写《文心雕龙》的刘勰,曾在书中的序中谦虚说道:“赞曰: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作者承袭着庄子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论调,客气地为自己识见不足之处稍做诠解。但若从后见之明而言,《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批评史,刘勰不仅文学造诣高,评论也恰如其分,其卓越贡献处莫过于体现当时人对文章分类的认识。诸如《原道》、《宗经》等篇都具体呈现古代对“文以载道”的看法,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所谓的“文”。这种文学并非我们现今所谓的纯文学,而是能够承载天地万物之道,能够兴邦经世之理,才是古代所谓的文章。
西方谚哲苏格拉底曾说道:“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是面对浩瀚知识时的谦卑态度。雷同孔子对子由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告诉我们自己识见的有限,不能骄傲处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自己的渺小之后,才能虚怀若谷、客气待人,足见人对知识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待人接物的想法,故不可不慎也!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名句的诞生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1,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2言若哇3。其耆欲4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1.踵:脚跟。这里有根本之意。 2.嗌:喉咙。3.哇:呕吐。 4.耆欲:耳目口鼻之欲。
◆完全读懂名句
古代的真人,睡觉时安适无梦,醒时无忧无虑,饮食不求甘美,呼吸甚深。真人呼吸下通至脚跟(根本),一般人呼吸仅通到喉咙。这些呼吸不畅者(言论为人所屈服者),他的喉声有如呕吐。嗜欲深多的人,他的精神智能也就非常浅钝。
◆名句的故事
周穆王当政时,西胡国有个会幻化之术(魔术)的人前来。这人能够进入水火,贯穿金石,倒转山河,挪移城邦,飞空不坠。不只改变物貌,还能改变人的思虑。周穆王把他奉为神,侍候他犹如君王。不过这个化人却嫌王宫简陋不堪,食物腥臭,嫔妃侍女膻气过重。于是穆王另建巧妙无瑕的宫室“中天台”,耗尽国库,又选出温柔貌美的女郎,脂粉佩玉,奏古乐供化人欣赏,但仍无法满足他。
有一天化人邀穆王共游。两人腾空而飞,来到化人的宫殿。这宫殿用金银打造而成,以珠玉做装饰,美不胜收,眼观耳闻,皆非人间所有,穆王认为这应是天帝的居处。俯瞰下界,见自己所造的宫殿犹如乱草堆般。两人继续游历,所到之处光影幻化,迷音乱耳,穆王被迷诱到精神颓靡,不得不请化人带他回返人间。化人推他一把,穆王感觉自己犹如从空中坠落F来。醒后,发现一切依旧,甚至连他的坐姿都没有改变,他连忙问一旁的侍者,侍者答道,他不过只是稍稍静默一会儿。
穆王因此失魂落魄长达三个月之久,愈后,找了化人问话,化人说他与穆王不过是以精神外游而已,形体不需移动。又说他们所到的宫殿与穆王宫殿并无不同,只是穆王习惯常态,却怀疑变化。其实变化急速神妙,非言语能言。从此周穆王不问国事终日驾车游历,活得犹如仙人到百岁才寿终。
◆历久弥新说名句
德国哲学家尼采借着智者查拉图斯特拉呈现西方“真人”追求至道的历程,尽管过程同样充满吊诡,《夜游者之歌》中却以热情、真挚的言语形式来呈现:“痛楚就是一种欢乐,诅咒就是一种祝祷,夜晚就是一种阳光,离开吧!要不你会了解:智者就是愚人。”
在文学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开头就要读者思索人间如梦的玄机:“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石头记》一书也。故云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故云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主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或许人生真谛在此,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一番梦幻,只有智能高超者能参透人生一团情迷。书中三番两次借着谜题似的对话暗示人物的未来,却又说不能“泄漏天机”,正为巧妙之处!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名句的诞生
指1穷2于为3薪4,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1.指:指当为脂,即脂膏,古人取用动物脂肪以作为助燃剂。 2.穷:尽,在此当动词。 3.为:取也。4.薪:指柴薪,木柴。
完全读懂名句
涂了油脂的干柴被烧尽,但是火种还是流传下去,不知有穷尽的时候。
◆名句的故事
庄子以柴薪来比喻人的形体,以火比喻人的精神,当柴薪被点燃的时候,每一根木柴、柴薪没多久就会燃烧殆尽。虽然柴薪被烧完即将化为灰烬。但是,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仍然继续地燃烧,人的精神也可以像火种的一样传续下去而没有穷尽的时候。
《寓言》篇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禅是替代,万物都是由种变化而来的,以不同的形态互相代替,就像前柴的火苗传至后柴,“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每一次开始和结束就像圆一样,无法得知它的规则,只知道在这个宇宙,这种演变的规律不断地进行着。
所以庄子借着“薪传”的比喻,来说明人的身体虽死,但精神可以继续存在,只不过变成另一种形状。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我们习称一个文化或技艺的传承延续,称为“薪火相传”,简称为“薪传”。
◆历久弥新说名句
火,象征着光明与神圣,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在希腊神话的传说中,普罗米修斯怜悯人类生活在饥寒交迫的阴暗世界,向天上盗取了火种带到凡问,从此人类开始懂得用火,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将人类带进了文明的时代。
每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大会,开场最重要的仪式,便是传递与点燃圣火的仪式,圣火的起源便是源于希腊神话的传说,当普罗米修斯将火种传播到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天神只好规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先祭祀他,根据这个神话,古奥运会在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燃取奥林匹亚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后来奥林匹克运动大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圣火传递每个参与国家的领土,象征着不分种族、国家、文化、地域,圣火的点燃仪式更象征着奥运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佛教文化,则以“传灯”来表示薪火相传之意,记载佛教师承次第传授的著作,便称为《传灯录》。灯代表佛法、光明,佛法代表智能,所以智能之光明能破除愚昧之黑暗。因此,传灯便有薪火相传、光明不断的含义。P99-107
用小花样去引你参观大花样
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
在中国的传统经典中,《庄子》可能是最难懂的一部。原因倒不在他的道理艰深(要说深刻,儒家的论孟才真是博大精深),而在他的吊诡。这意思也就是说:庄子不要你读懂他,因为那样反而有害。所以,读了《庄子》之后自以为懂或者有点懂,都很可疑;反而是觉得一头雾水的会好一些,因为他至少还保留了懂的机会(而那些自以为懂的人反而是把懂的可能给堵塞了)。
打破心中的成见
《庄子》为什么这么奇怪?就因为道家的功能不是帮助你增加知识以便为人民服务(为学日益),而在帮你清除堵塞以恢复生命的清通(为道日损)。是什么东西阻塞了生命?就是知识。原来当知识有用该用时是爱人的助力,但当知识无用或还用不着时却是生命的阻塞。所以任何知识用完之后都该在第一时间归档,不该残留在心中构成对生命的妨害。《庄子》一书的所有行文因此都是在测试你心中是否有残留的知识,其表征或迹象就是你心中是否存有执著知识的成见、依赖知识的惯性、炫耀知识的傲慢等等。如果有,你就会在读《庄子》时明明不懂还不免装懂,还自以为懂,结果当然比诚实承认不懂的人更糟。
正因为《庄子》是这么一本奇怪的书,所以他的行文是极尽荒唐奇诡之能事,用意就是要打破你心中一切成见框框。但也因此是最富有文学性的一部经典,书中有丰富的象征、隐喻,也产生许多文学趣味。因此,读《庄子》最好直接去读原文(甚至批注都该少碰,白话翻译更是最好别看),而且最好心中不要存着读懂的要求(要如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就只管轻松地读,到读出趣味、读出感觉,也许反而会自然而然好像就懂了!原来懂不是头脑理解的意思,而是尝到味道的意思。
《庄子》的入门书
但要人这样渐渐浸淫而读懂《庄子》,对现代人而言真是太苛求了!多半人恐怕会望而却步,连门都不敢进罢!所以,安排设计一点诱人进门的噱头花样也是未尝不可的。就像这本《中文经典100句——庄子》,大胆把《庄子》拆了,只集中力量告诉你这近百句《庄子》的含义与趣味。正所谓“尝鼎一脔”,也许从这些小趣味中,就会激发你对整部《庄子》那神秘大趣味的好奇,而忍不住进一步去读《庄子》原典罢!
也许你会有一些疑惑:我用玩噱头花样来说本书,是否存有不正经的贬意?不但没有,还正相反。因为整部《庄子》,精彩处就在他的噱头花样。本书不过是用一些小花样去引见《庄子》的大花样罢了!总之,不要对噱头花样心存成见,你就会懂得噱头花样中自有庄严。
就像这本《中文经典100句——庄子》,大胆把《庄子》拆了,只集中力量告诉你这近百句《庄子》的含义与趣味。正所谓“尝鼎一脔”,也许从这些小趣味中,就会激发你对整部《庄子》那神秘大趣味的好奇,而忍不住进一步去读《庄子》原典罢!
——浙江大学中文系 曾昭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