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崴先生的爱人蒋好书女士花费近2年的心血,编纂成上下两册约100余万字的《王崴文集》。
本书是中国民间影评人王崴生前的影评、文学作品、相片合集,分为《渐隱》、《渐显》两个部分,本册为《渐显》,收录了王崴先生随笔、小说、剧本等。本书让您找到另一个活着的“王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渐显(随笔小说剧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王崴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崴先生的爱人蒋好书女士花费近2年的心血,编纂成上下两册约100余万字的《王崴文集》。 本书是中国民间影评人王崴生前的影评、文学作品、相片合集,分为《渐隱》、《渐显》两个部分,本册为《渐显》,收录了王崴先生随笔、小说、剧本等。本书让您找到另一个活着的“王崴”。 内容推荐 王崴(1975-2005),民间影评人,青年作家。《王崴文集》分为《渐隐》、《渐显》上下两卷,包括作者照片、手迹、影评、剧本、杂文、小说等珍贵资料,共103.9万字。该书在王崴不幸逝世后由其妻子蒋好书搜集整理,在好友帮助下于2007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 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代自序) 序王崴文集王小山 一代人的肖像许许 错肩而过——怀念王崴 萨苏 涂鸦人生 涂鸦人生 插图 童话的经济学 谈一谈吃饭时候看书的问题 我憎恨那些残肢 母亲语录 心情不好的时候 转盘上的童年 我和监狱有个约会 午后的琴声 我是怎样掉进冰窟窿的 谈一谈写检查的经验 十年丢车纪实 钥匙 站票的救赎 穿还是不穿裤子,这是一个问题 别有事没事的来吓唬我 我怎样帮助别人相亲 爱情、书信、文字和饼干 初恋——MISSION IMPOSSIBLE 101次相亲 女人最美的地方 爱情就是请客吃饭 萧索于十字路口 让你的铃声伴我人梦 风一样的温柔是因为爱 飞一样的登记结婚 家庭攻略 保持家庭整洁的若干原则 骑士风度 卖不掉的洗衣机 五一干活篇 家庭生活 捡到一只小麻雀 独自去偷欢 老婆罚讲笑话 LP出去开会 写给一个在这个日子里消逝的灵魂 死·期待来生 关于黑猫GOOGLE的通信 梦话的世界 梦话的世界 眨眼-短笺一束·诗歌 梦日记(四篇) 梦信件(三篇) LP驾车历险记 清晨套牢 体验阿富汗 昨夜和电影电视有关的一个梦 做梦梦见一特出色的男孩 短篇小说 我所听过的最真实的爱情故事 梯子人生 骷髅之恋 老婆不在家之午夜怪谈 错觉 真假美猴王 无所不知的阿凯多 埃厄之战始末 剧本 影子青春 日落仙岛 渐显(早期作品) 无根草 食魇 后记 后记微风 试读章节 以前有一段盛产英雄的时候,比较多的是救火以及与阶级敌人做斗争,再就是从冰窟窿里救人。从这些故事里我得知从冰窟窿里救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冰下的水流仍然是流动的,人掉进去后被水再一冲,冲离了原来的冰洞所在,头顶上覆着厚厚的冰层,极难再爬出来,因此危险之极。以前读者文摘上登过一篇文章,就是这样一位倒霉蛋,她掉进去之后,因为冰面与水之间还有一些空气,所以还支撑了一段时间,最后来到岸边冰薄的地方,踹开了冰面,像小鸡出壳一样爬出来。 我掉进冰窟窿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大概不会超过六岁,那时候家里还住着平房,小院的后面就是一条河,该河流今天已经被严重污染,上面漂着厚厚的油污和垃圾,但在当时还没有污染得这样厉害——当然,即使是一条没有污染的河,掉在里面也绝不会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是那年我就掉进去了,而且还是在冬天掉进去的——真会找时候呀。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年冬天正好小院里有户人修小厨房,有些个没用的半头砖,就顺着河岸扔在冰面上。那是二十年前,小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滑板车和呼拉圈,如果有,我也不会在大冬天跑到冰上去疯。好像那天我是去抽冰猴的,但是冰面上疙疙瘩瘩的,冰猴转两下就卧倒,转两下就卧倒,玩了一会儿就兴味索然。这时候我就看见那些砖了,东一块西一块,百无聊赖之中我开始把它们在冰上滑着玩,两只脚各踩住一块,做风火轮。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巧,几米开外的地方正好有一个很大的冰窟窿,于是我就把这些砖一块一块地往那个冰窟窿里填,窟窿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砖头击碎这层薄冰,就沉下去了。这个游戏让我玩得开心之极,与此同时我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离窟窿越来越近。最后,当我去踢一块新的受害者的时候,发现它已经结结实实地和冰面冻在了一起,踢了几下都纹丝不动,于是我使尽全身力气给了最后一脚,咔嚓,砖头与冰面脱离了,以极高的速度向窟窿飞去,随之而来的是两下“扑通”的落水声,一下是砖,一下是我。 冰水从领子和裤管、衣袖里灌进来,棉袄里面是两件极厚的毛衣,所以一时半会还没有被浸透,六岁的人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所以只觉得自己落到了一个十分怪异的境地。水把眼睛糊住了,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扭曲得像失了焦的黑白照片,同时我看见岸上站了一个人,像是一位中年妇女的样子,该妇女正在大叫“救人啊,救人啊”,根据我从英雄故事里得到的经验,此时应该有若干人跑拢过来,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层里(在那些故事里他们一般连鞋都来不及脱),我感到水流很缓,并没有要把我冲走的危险,所以我就继续等下去,在冰窟窿里载浮载沉。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分多钟,然后我就感觉到冷,当时正好是春节前后,我给自己找理由:那些准英雄们大概都在家里过年呢,因此这件事情的责任在我,我应该在掉进冰窟窿里之前给他们事先发一个预告——这样想了之后我感到释然,于是我用两只手撑住冰面,一个曲臂支撑便爬出了冰窟窿,站在冰面上。我走回到岸边,对那个妇女说:别喊了,人在这儿呢。 按照我们家的传统,把衣服弄脏了是多多少少要挨打的,记忆中好像只有这一次例外,虽然全身上下的衣服被我弄得其脏无比(当时河水虽然还没有被污染成可口可乐的颜色,但已经很够呛),棉袄里絮的棉花完全湿透了,要拆开来一点一点洗净晒干——但是竟没有挨打。回到家之后,我记得母亲的脸都白了,一个劲儿地问是谁把我救上来的。我说没有人救,我自己爬上来的,她表示坚决不信,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由此可见被英雄故事毒害的人不止我一个。后来因为要赶紧把我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关于英雄的讨论就只好暂时告一段落。我被裹进了一个由两条大棉被组成的被窝里,煤炉的火调到了最大程度。没有人追究我把衣服弄脏的事情——后来读到某政治家的名言“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人是英雄”,感觉非常心有戚戚焉。当然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对于英雄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我是自己从冰窟窿里爬出来的,因此就剥夺了某一位公民成为英雄的机会和权利。众所周知,在我们这里,见义勇为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如果歹徒闯进了你的家,你为了维护自己财产与他们英雄搏斗,最后勇擒歹徒——你仍然算不上见义勇为,甚至算不上英雄,如果在搏斗中你受了伤,那么你也无法领到政府颁发的见义勇为奖金。同理,你把自己从冰窟窿里救出来,就既没有成全一个英雄,同时自己也算不上英雄——不过是一个倒霉蛋罢咧。这件事情也不证明任何与聪明人或不聪明人有关的事情。整件事情只说明了一件事——如果一个人掉进冰窟窿这种行为既没有造就英雄又没有造就烈士,那么这事情对于社会来讲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属于毫无意义之类,所幸的是——我从来没有因此感到任何遗憾。 P26-28 序言 十年前我的姥爷去世了,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失去一位直系亲属。由于从小和姥姥姥爷一起长大,因此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一般的隔代血亲。火化的前一天,我和父亲母亲去告别遗体,那条路很难走,要倒两次车,路过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还要经过一条铁路。那时候我穿了一双硬底的塑料凉鞋,建筑工地上的石子一直在硌我的脚,很疼。经过铁路的时候,有很大的风沿着铁轨吹过来,光滑的铁轨踩在上面像一条鱼的脊骨。姥爷身上盖着一条白色的被单,两颊深深地陷下去,除此之外他的样子与熟睡无异。鞠躬的时候,我想我真的是应该哭,应该悲痛欲绝才对——当时既有悲痛欲绝的理由也有悲痛欲绝的氛围。然而结果是一滴泪也没有落下来,虽然心已经有一种枯萎的感觉。我只是默默地鞠完了最后一个躬,然后退下。 六年前,奶奶在北京病得很重,正好那年夏天我随校队到北京参加一项比赛,校队的纪律很严,绝不许随便离开住地。幸好我们在初赛中就被淘汰,因此一切的纪律都烟消云散。预赛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去了奶奶家,我们住的地方在紫竹桥,要到公主坟去转地铁。那时候西三环还是一片新开发的景象,到处都是空空的楼房和尘土飞扬的工地,南北向的公交车许多都只开到晚上八点九点。总之我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敲开奶奶家的门,意外地看见屋子里居然坐满了人。然后母亲说:“你来得正好,来和奶奶见一面吧。”她领着我走进里屋,我就看见一幅很大很大的照片,奶奶的面容周围镶着黑框。 那天晚上我还要连夜赶回住地,地铁到了公主坟,我没有心情也没有愿望去寻找任何一辆公共汽车。所以我就一直走下去,从公主坟走回紫竹桥。公主坟的立交桥有一点复杂,在夜色里我大概绕了许多冤枉路。然后我就看着北极星向前走。夏天的夜里没有风,空气中湿度极大,汗水一阵一阵地往外渗,和尘土混在一起,白衫衣很快变成了灰鼠皮的颜色。那是一个悲哀的夏天。 去年深秋,我坐了三十四个小时的硬座到成都去,预定来接站的网友迟迟没有出现。我给她打电话,她在线路的另一端说:“我父亲今天早晨去世了。” 我说:“你别管我了,忙你的去吧,我很好,我有办法。” 放下电话我才想起应该加一句安慰的话,然而想了半天,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种时候所有熟悉的应时语言都来自于各种艺术作品,我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情境,一个心与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断的世界。这个世界顽强而矜持地拒绝一切语言,或者说它通行的是另外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传送。 因此一个多星期之后我不再使用电话了,那一天我从雪山上下来折返成都,直接拿着一束花去了那个网友家。我不太懂花,是另一个网友帮忙挑的。其中有两支硕大的百合,从它们的花瓣中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做怒放。我们两个走到她的楼下,打手机告诉她我要回北京了,现在正在火车站。然后我们上楼,一边走一边在手机里和她说着一些再见的话。当十秒钟后我们走进她家的客厅,把花束伸到她眼前的时候,她眼睛里的惊喜把悲哀击碎了。 那两支百合在花瓶里灿烂地开放着,普普通通的洁白。然而如果是安徒生,他会看见有戴着蓝色无檐帽的小人,在花心里一边流泪一边笑着跳舞。 《圣经·新约全书》上有一句话:你们不是都要死,而是——都要改变。 有一天你和我都会改变 岁月里会遗忘掉许多悲欢 也许不经意时偶然唤醒记忆 会想起曾有段日子彩霞满天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在喜悦中行走也在忧伤中行走。生之灿烂和死之哀荣,缠绕在一起就是这个世界的旋律所在。然而记忆最深刻的却似乎永远是一些眼泪的集合,一些哭泣的场面。这个世界上的哭泣太多了,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呱呱坠地,然后又在别人的哭声中撒手人寰。 我们的一生都在死亡中徘徊,我们的年龄使我们已经接近一个与亲爱的人永远离别的时期。我们已经习惯于他们的存在,像习惯自己的一部分肢体一样,所以永诀时的痛苦也会撕心裂肺。在痛苦中我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有一天,太阳下面的所有人都会离开,和亲爱的人离开,和熟悉的生活离开,和自己的记忆离开。同样的,有一天,我们都会在一个地方相聚。离开与相聚之间的时间间隔,在那个世界里或许只是一瞬。悲哀是一种植物,一种在此世播种在彼世收获的作物。而就在两个季节之间,我们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行走、并且感动。 血液停止的地方,思念开始了; 脉搏停止的地方,灵魂开始了; 生命停止的地方,希望开始了。 后记 拖了漫长的一年多,厚厚的两本《王崴文集》终于可以出版了。但我的心,却没有因此而更轻松些。 如果王崴自己在,他会怎样来看这些编选的文章呢?他会喜欢这样的设计和编排吗? 他会不会觉得,还有更好的作品,依然藏在我们家里或网络上的某个角落,没有被我发现呢? 他会不会责怪我未经他同意,把他那些成长中的作品、私密的文字图片,也公开给大家了呢? 他会不会说,这些编选的文章只能代表他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东西没能充分展示呢? 如果王崴能从天界神游而归,翻到这两本书,他会不会想:到目前为止他写的一切都还只是一种游戏,一种练笔,而更加宏大、更受欢迎和富有想像力的作品还等在后面? 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这样的野心。写作于他,只像生活中一盘菜、一次聚会一样好玩,是精神上的舒经活络,是读书间隙的余墨挥洒,是朋友交流的自在发挥,随走随停,无所用心? ——如果王崴曾经在文学和生活中选择,那么我的出现对他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夫妻之缘只有5年,而在这5年中,因为我的出现,直接推向他离开公职、走向电影和写作;因为我的出现,改变了他悠闲独处的习惯;因为我的出现和或许过分简单的激情与自信,过早提升了生活的速度,以至于当死亡之神出现在身边时,我竟然未能伸出手去,保护他脆弱的生命。 在我看来,王崴的离去虽然是他人的责任,却是我对忙碌工作中忽略生活安全的最深懊悔。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喜爱做梦的他,这样的告别似乎更像是某种精神的召唤。他弥留之际的语言,除了对爱的呼唤之外,还夹杂着许多数字与情节,似乎他正沉浸在某个巨大的梦境中,看到了某种急需表达的景象,而在这震撼中,他难以辨明此世和彼世的距离,便因好奇而急急追赶,随风升去。 生活的王崴、文学的王崴、电影的王崴,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更幸运?如果生命之外还有生命,那么它会是以什么形式呢?如果命运本身竞充满了那么多不可预测,那么我们的短暂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果说王崴的很多创作灵感本来似乎就来自天界,那么他这次的离去,是一次告别,还是一种回归?或者,当初他的出现就是为了某种启示? 一年多了。一年多以来我一直在质问生命的本质问题,一次次在情感和理性、语言和虚无之间追寻。一年多了。王崴的生命、文字、影像和梦想,在我头脑中时而混沌、时而清晰,让我在所有与他相关的事情上都反复修改。一年多了,那么多朋友都在关心王崴,关心《王崴文集》,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在流动,期待着重构一个他们心中王崴的完整形象。而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处于旋涡中心的我,却一次次地因自己而跌倒、反复,一次次跟自己的情感、无知、执着和妄念搏斗,直到现在,才能一点点超越自己,看到王崴身后那个清晰宽阔的世界。 和王崴在一起的感觉,曾经像无忧无虑的伊甸园。我曾经忘情地享受着他那极其丰富敏锐的内心,观看他头脑中每天上演的一幕幕精彩戏剧。我曾无数次地听他眉飞色舞地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神怪、有侦探、有历史、有童话、有爱情、有梦境;而还有更多时候,当王崴静坐着阅读或思索的时候,我知道还有更多深沉的主题在他心中涌动。我相信即使在最后一刻,他的心中也还在酝酿着这样那样的故事——如果不是命运让他在加班途中遭遇这偶然的一击,让他的生命之弦突兀地终止在三十岁,那么可以想见的是,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意象,以及未来更多的启发和碰撞,都将成为他妙笔之下的角色、结构、元素和境界,继续给更多的读者带来充沛的想象和丰富的乐趣。 这样的机会现在却再也没有了。随着王崴过早飞向我们所有人最终都将归去的地方,现在的我,也已经从嬉戏玩耍的伊甸园回到劳作耕耘的人间。如果说和王崴在一起的生活曾让我忘了自己、忘了世界,那么当现在我重新回到自己、单独面对世界之时,我不得不换一种新的角度。我已经从天使之国坠落,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许多苦难和真实,并且开始像人类一样劳动,学习人间情感的各种复杂变化。我一天比一天更懂得独立和隐忍,并从中更加彻底地懂得了我们生活中的纯真和信仰。当我在忏悔中、在学习中、在来自人类智慧和信仰的精神营养中重新站起来时,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王崴,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犹豫、有忧伤、有敏感、有偏执的王崴,一个试图用文字接近理想、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王崴,一个对爱人、对朋友、对世界毫无保留付出的王崴。生活、文学、电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王崴生命中内在的矛盾和力量。当我在朋友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开始攻读电影学博士时,我更加懂得了王崴所热爱的事业的来龙去脉,也明白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文化和电影事业上的价值和意义;当我在父母和亲人的关心下学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和料理生活时,我更加明白了王崴对包括父母亲人和我在内的深沉而细腻的爱,也明白他的思念将陪伴我,让我也学着去营造更美好的心灵境界。 当我走出一年多的茫然和悲痛,在各种讨论和交流中逐渐澄清思路,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编辑过程,将这两本可能仍然不算完美的书奉献给王崴时,我心里充满的,全是真诚的感谢: 感谢王崴在世和离去时帮助过他的所有朋友,特别是新浪、泡网、大杂院、清韵等论坛的朋友。感谢我的朋友和同事们的慷慨捐助、深情纪念和陪伴我度过困难的时光。感谢参与《王崴文集》的指导、编辑、修改、作序、评论的每一位老师和朋友,以及电影出版社同事们耐心的调整和校对。 特别感谢毕淑敏老师、陆川导演对文集的推荐。 衷心祈祷王崴在永恒的世界里离苦得乐、自由自在。 真诚祝愿我们的父母健康长寿,心灵创伤得到痊愈。 衷心希望这套文集能为每位读者带来充实和收获,也希望那些和我命运相似的朋友,都能在亲友的离别面前,用坚强、隐忍、爱和希望,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愿大家在王崴丰富的文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温暖,更加珍爱我们这个如梦幻泡影般渐隐渐显的世界。 微风依旧/爱王崴 2007年5月1 5日初稿 2007年8月1 8日定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