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周弘继《换种方式做父母》后又一最新力作!孩子面临着影响一生的四大成长困惑:您是否教导有方?周弘老师育女成凤的四把金钥匙,将解除您的教子困惑,助您的孩子自信成长!
周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让女儿走上了一条超越身边所有健全同龄人的辉煌道路。奇迹出现后,他用这套方法培养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接着他改变了成千上万健全孩子的命运。这套方法就是本书讲的“赏识教育”和“混沌灵性教育”,近年来,他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了一千余场报告和讲座,均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普通的父亲,用20年的时间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也曾优秀过
提起我的小时候,认识我的人都会夸我是“小神童”。那时家里对我进行的教育比较早。记得每天晚饭后不久,爸爸就拿着“小教棍”喊“上课了,上课了”,然后我就会乖乖地搬着小凳子坐在小黑板前听爸爸讲课。我喜欢看唐诗画册,刚会说话不久我就可以把爸爸教的唐诗倒背如流;别的孩子还不能数到10时我就可以数到100了,他们连“1”都写不好时我就可以从“1”写到“9”,甚至还会歪歪扭扭地学爸爸写我的名字;幼儿园组织的算数比赛、画画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我每次都会得到糖果或手帕作为奖励……(当然,我小时候不只会学习,还有许多出众的方面,在这里我就只拿学习为例。)
妈妈从我很小时就开始给我订儿童画报,爸爸下班时常会给我带来一本童话或寓言。那时候。边看边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有时我还会和堂妹一起围在爷爷身旁听爷爷给我们讲他过去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家访时吃惊的表情——小小年纪的藏书已经可以摆满一个小书橱。上面的每一本书我都翻来覆去看过无数遍,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本书中的故事我都可以脱口而出,每一本书中的图片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我都是班中公认的“故事大王”,这也曾让我骄傲了很长一段时间。
别的孩子拿到书总爱撕着玩,而我的每本书都保存得很完好。有的书翻烂了,我总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把它粘好。直到两年前我才舍得把我心爱的“老古董”送给小表妹,但没过多长时间就全被她撕得支离破碎,真让我又气又恼。其实小时候我也不一定懂得书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和美感,这么好的东西破坏了多可惜。我到现在仍保持着爱护书本的好习惯,上学期我还当了学校的图书管理员。
小时候,我还总爱听爸爸买的《燕子姐姐讲故事》、《鞠萍姐姐讲故事》、《哆来咪童谣》和一些儿童歌曲磁带等等;我还总爱看《七巧板》、《同一片蓝天》、《月亮船》、《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大风车》等等一些少儿节目,直到小学三年级,我几乎是每天必看,一集不少。那时候,我的头脑中总是充满着天真无邪,充满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幻想,我的思想总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真善美,邪恶丑似乎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很遥远,我信任并依赖我周围的每一个人。我热爱生活,有远大的抱负,总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对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希望。
啊!我的童年,我美好而充实的童年!
童话和寓言对我的影响实在很大很大。它教给我许许多多做人的美德和处事的原则,并且我一直都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不允许自己有丁点马虎。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才发现有些道理在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有些事情根本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身边的人也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大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开始感到失落,变得不敢跟别人交往,用厚厚的茧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再也不敢展现真正的自我。
P6-7
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通过赏识教育“伴我雄心”训练营,我们加深了对孩子的认识,因为在那里孩子完全向我们敞开心扉。从画盾牌形图案中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盾牌隐喻了孩子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离不开父母的滋润;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脱离父母的庇护。
大多数的孩子把爸爸妈妈想象成大树,自己像一片片的树叶,根深叶茂;或把爸爸妈妈比喻成太阳或月亮,自己是一颗星星,水乳交融的画中幸福、和谐扑面而来。
也有几幅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南昌的孩子,把爸爸妈妈画得大大的,自己小小的,爸爸用大手压着妈妈,而妈妈又压着他,愁眉苦脸的神情,真实地表露了孩子在家里的地位。旁边还配了一段文字:那有五颗扣子的人是谁?那梳长发的人是谁?那我到哪里去?
在这幅画的下面,他还画了一个摇篮,本来他在摇篮里画了一个孩子,但后来被他用改写纸贴住了,那个孩子被画在了摇篮外。这一改动说明孩子的内心很痛苦,他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一个来自上海的孩子画了三个人,爸爸、妈妈画在上面,把自己画在下面。爸爸说:你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妈妈叮嘱道:你一定要注意安全;而自己从心里面发出了呐喊:我一长一大一了!
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过度的呵护。
一个徐州的孩子画了爸爸看报,妈妈打电脑,而自己在偷偷掉眼泪,满脸痛苦,令人心酸。
有一个南京的孩子在日记里写道:在训练营里我真的觉得很苦,但还有教官跟我们一起玩,在家里我感到舒服,但没有人跟我玩,在训练营我不感到苦。
父母经常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其实,孩子非常渴望父母能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能懂他们,能像一座大山一样给予他们力量,支撑起他们脆弱的天空。
我曾做过一次亲子调查:父母认为的好孩子和孩子认为的好孩子有什么不同?结果很有意思。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标准:学习好放在第一位;而孩子却认为:除了学习好,还有兴趣广泛,懂礼貌,为他人着想,有个性,懂事等等。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父母将学习作为衡量孩子的主要标尺,而孩子却对理想的成长有多种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
生命如水,十多年的时光似水流过,婷婷已由少女成长为青年。从女儿身上我读懂了一个生命,从此我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我在全国与许多孩子成为好朋友,在我面前,他们愿意倾诉心中的秘密,把心里话说出来。在同他们的交流沟通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充分享受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期盼有时也会转化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我给孩子作报告的主题就是消除孩子的恐惧感,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孩子。
让父母懂孩子,让孩子懂父母,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