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每一个领域,对文学的影响尤其深远。西方文学作品的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文学家置身其中的基督教文化决定的。本书通过对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的梳理,探讨前者对西方文学创造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东方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及主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莫运平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渗透到了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每一个领域,对文学的影响尤其深远。西方文学作品的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文学家置身其中的基督教文化决定的。本书通过对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的梳理,探讨前者对西方文学创造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东方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及主题。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神性与诗性 一、神性世界观 1.第五维度 避免生存的失望的方式的宗教根源,并不依个体是否承认 为标准,它本身就是一个事实,是一种生存的态度。 2.正当地享有世界 神性世界现是有限个体生命努力观照和把握无限宇宙与生 命的有限方式,是身处深渊的个体生命对神的呼告方式。 二、诗性:神性的莅临 1.诗性智慧 在推理力最薄弱的人们那里,我们才发现了真正诗性的 词句。 2.诗性必有上帝的在场 神性之屉尊于诗性中并不是一种诗性的外在之物,而是神 性驻足于诗性之中。 三、《圣经》与诗学追问 1.创世与创造 艺术创造是对物质材料的征服,是把先存于艺术家心里的理 念贯注到物质材料上去。 2.象征与闸释 《圣经》是布满上帝象征意义的一本书,里面的象征既是宗教 的象征,又是诗的象征。 第二章 存在与救赎 一、“时”与“赎” 1.基督宗教的时间观 我们所言的现在、过去、将来只能是在上帝的“永在”中对于世 俗时间的一种度量。 2.从“时”中获救 创作本身是无法将人从“时”中拯救出来的。如果没有超出创 作的超验价值,创作本身将变得虚空和无所依赖。 二、“死”与“赎” 1.基督宗教的“死观” 耶稣做了他们竭力避免做的那种人:牺牲品!在死难面前,耶 稣并非没有颤栗,没有悲哀,然而他无声地牺牲了。 2.从“在死”中赎回 那朵永恒的、自由的、不受现实生活束缚的爱之花开放了,他 不再怕死,也不再想别死。 三、“爱”与“赎” 1.欲爱与死亡 , 西方文学描写的世俗爱情往往与死关联,几平达到了凡有爱 的地方,就有死亡的阴影的地步。 2.挚爱之本性 人之爱只是上帝之爱在人身上的显露,是生命的珍贵和标志, 其根源在上帝。 3.在挚爱中复活 爱上帝及爱人如已就是背上十字架的重负跟随上帝.只不过 十字架上的再不是罪而是爱。 第三章 西方文学中的基督、恶魔与人 一、文学中的基督形象 1.《圣经》中的耶稣基督 耶稣在十宇架上受苦的意义并不在于受苦本身,并不在于认 可受苦的合理性。 2.隐喻的基督形象 耶稣形象原型有三种变体:救世者基督、历(罹)难者基督和真 纯者基督。 二、恶魔 1.恶之根源与本质 宽泛来说,恶有两重含义:一是人所造成的邪恶或罪恶;二是 自然造成的灾害或苦难。 2.恶魔形象 对独立于人的恶魔形象的描写只是为探讨人作恶或人性中的 恶做准备而已。 三、人 1.人:最脆弱的东西 在不幸中.人全渴求佶仰并获得信仰,并不意味着信仰就是由 不幸中来。 2.人心:上帝与魔鬼的交战 人身上永远具有的“情欲与圣灵的相争”使文学中的人物在性 格形态上总是表现为双重人格。 3.文学中“人”的自主与作者的退场 人是上帝所遣,但居于现世使有了个我的独立性;文学人物是 作家所创作出来,但在作品中也获得了自己的客观性。 第四章 宗教与审美 一、十字架上的真与俗世的美 1.十字架上的启示之真 上帝之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并不因耻辱而感羞愧;上帝之 子死了,虽荒谬却因此而可信。 2.审美与超越 以审美求解放、达自由,是美学之上众多美学家作为有限的个 体生命在面临身心困境时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意向。 3.恩典,抑或自救:与尼采的一个对比 没有价值先验的根,人的反抗依据何在?超越依据何在?超 越如何完成? 二、皈依:宗教与审美体验的合一 1.宗教体验:爱之福乐 当人在深渊中呼告上帝祈求赐福,而上帝又亲临人之现时存 在的时候,人除了绝对服从,还有什么其它的选择呢? 2.神是至美:人生与创作的皈依 在基督信仰里,神是至美至善至真的统一体.美即由神而来。 第五章 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 一、哈姆雷特:现代化进程的祭品 1.延宕是一种价值现象 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性事件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 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 2.哈姆雷特的心性气质 哈姆雷特的个体心性并非是把重整乾坤当作最优先解决的问 题。但是,却身不由已地要担当这一责任。 3.哈姆雷特悲剧的现代性意义 现代人的感性冲动恰恰对哈姆雷特的形而上学精神气质形成 了一种威胁,莱阿替斯身上所具有的任意而为的气质正是哈姆雷 特所缺乏的。 二、《麦克白》:试探未来的英雄悲剧 1.罪落到麦克白身上 从表面上看,是麦克白个体的自由选择了罪.但实际上却是三 女巫所预言的“将来”牵扯着麦克白进入了罪之中。 2.麦克白的恐惧 他想达到的目的无非是想否定人与人之间所应有的爱的关 系,将杀人视为人类普遍性的类行为。 3.麦克白的懊悔 对于麦克白,我们如果有怜悯的话,我们怜悯的是他的毁灭 吗? 三、《奥瑟罗》:叙事英雄的爱情悲剧 1.叙事高手奥瑟罗 两人的爱情是一件“语言事件”:既是叙事对心灵的挑逗和捕 捉,同时也是心灵对语言的投降和臣服。 2.奥瑟罗的自我神化 在基督教看来,“谎言”是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夏娃之所以 会堕落原因在于她接受了撒旦关于伊甸园果树的谎言。 3.伊阿古诡诈的舌头 有一种人,他们表面上尽管装出一副鞠躬如也的样子,骨予里 却是为他们自已打算。 4.爱情需要解毒剂 在他看来,文宇这贴药会使人们“不再用心回忆,而是借助于 外来的符号来回想”。 四、《李尔王》:形上正义与自撼正义的较量/232 1.两个开场 与其说李尔的开场是李尔要摆脱一切公务和操心事的牵累, 不如说是莎士比亚要借李尔的划分国土对分配正义进行考量。 2.正义的放逐 不正义的人就是人的灵魂的三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争斗 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 3.《李尔王》的政治学意义 在好日子已经过去的大趋势下,在背信弃义已经完全取代传 统美德的语境中,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将会被视为疯颠。 参考文献 后 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