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现实主义力作——四卷本长篇小说《同龄子》,以中国北方工业重镇安平城乡两地为经纬,纵横捭阖写下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主人公的历史。新中国的同龄之子祝新华,成为了既是小说中的也是生活中的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以他和他的亲人相关联而勾连起的人物表中,交织起小说错综复杂的情结,也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特别是祝新华的内心世界,他的个人情感和超越个人情感的对这个风云跌宕的国家命运胶黏在一起的爱国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同龄子(共4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魏玉明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代现实主义力作——四卷本长篇小说《同龄子》,以中国北方工业重镇安平城乡两地为经纬,纵横捭阖写下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主人公的历史。新中国的同龄之子祝新华,成为了既是小说中的也是生活中的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以他和他的亲人相关联而勾连起的人物表中,交织起小说错综复杂的情结,也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特别是祝新华的内心世界,他的个人情感和超越个人情感的对这个风云跌宕的国家命运胶黏在一起的爱国情怀。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风雨;第二卷: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生涯;第三卷: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第四卷: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风云变化。半个多世纪共和国激荡的历史,便尽在这四册书中,安平城乡两界,便也咫尺天涯,横竖连通世界的风云万千。 新中国的同龄之子祝新华,在以他和他的亲人相关联而勾连起的人物表中,如森林中盘根错节的根系一样,交织起小说错综复杂的情结,也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特别是祝新华的内心世界,他的个人情感和超越个人情感的对这个风云跌宕的国家命运胶黏在一起的爱国情怀。 小说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尤其注重了人性的刻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无论正面反面人物,无不充满了情感色彩,有血有肉,水乳交融。 小说亦突出反映了各类人物为追求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人生目标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主人公祝新华为了追求正常人的待遇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上海为自己正名。为了摆脱受压迫、受歧视的境地,不惜用一生的努力同陆小牛、李纯忻等人为代表的实力派作斗争;其父祝国栋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狱外生活亦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继母韩月竹为了追求理想的完美的婚姻也几乎耗尽了自己大半生的时光;方佳怡为了追求美满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不惜痛割情爱远居大洋彼岸。就连国民党女特务王芸英之类的女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受压抑的生活和爱情,也几乎背叛自己的主子、以追随祝万成结成百年之好。 目录 第1章 拂晓雨凇浓 第2章 云山雾罩 第3章 难 产 第4章 婴儿坠地 第5章 被爱情点亮的夜晚 第6章 恶梦醒来是早晨 第7章 善恶姻缘 第8章 满月酒 第9章 疑 团 第10章 触钩之鱼 第11章 夜 宴 第12章 心 病 第13章 绝对隐私 第14章 父与子 第15章 日本来信 第16章 桃花溪互助组 第17章 国事家事烦心事 第18章 暗杀令 第19章 墓 铭 第20章 赵媛的爱 第21章 海水与火焰 第22章 流产的婚礼 第23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4章 惊弓之鸟 第25章 敲山震“虎” 第26章 山羊胡子老头 第27章 归去来兮 第28章 弄巧成拙 第29章 较量 第30章 红与黑 第31章 上级来人 第32章 第二个“救命恩人” 第33章 北京来电 第34章 相见又离别 第35章 代表团成员 第36章 分 歧 第37章 韩月竹老师 第38章 初现端倪 第39章 两个普通女人 第40章 江边幽会 第41章 未雨绸缪 第42章 童心无忌 第43章 怨深情浓 第44章 授人以柄 第45章 引蛇出洞 第46章 借风行雨 第47章 陆小牛 第48章 右派分子 第49章 审 讯 第50章 痴情女人 第51章 亲者痛仇者快 第52章 生离死别 第53章 佐木老先生谈及的往事 第54章 释迦牟尼铜佛 第55章 野外临产 第56章 母子情深 第57章 县长金卫国 第58章 桃花溪人 第59章 理想“乌托邦” 第60章 大炼钢铁和大锅饭的诠释 第61章 大跃进年代和吃饭冠军杨食堂 第62章 小麻雀满门抄斩 第63章 世事人情 第64章 精神食粮 第65章 危机前夜 第66章 心系黑林河 第67章 黑林河劳改农场 第68章 新任支书和大食堂 第69章 真 情 第70章 天灾人祸 第71章 心系百姓 第72章 人间冷暖 第73章 福兮祸兮 第74章 列车邂逅 第75章 方佳怡 第76章 亲 情 第77章 雪夜造访 第78章 两位女孩儿 第79章 权 利 第80章 邀 请 第81章 刻骨铭心 第82章 梦 蝶 第83章 “恋人”之间 第84章 各怀心事 第85章 因祸得福 第86章 心怀叵测 第87章 风 暴 第88章 向 往 第89章 才子佳人 第90章 情结难系 第91章 苦海情愫 第92章 初到北京 第93章 幸福时刻 第94章 秘授真谛 第95章 名扬大上海 第96章 东窗事发 第97章 脱 险 第98章 阶段性胜利 第99章 追访赤峰岭 第100章 密 告 第101章 身陷囹圄 第102章 冒险劫狱 第103章 侠女刘文静 第104章 亚当夏娃的榜样 第105章 黄金宝藏 第106章 重返安平 第107章 大闹婚礼 第108章 杨文革 第109章 挟 持 第110章 暗渡陈仓 第111章 逃亡塞北 第112章 天下的爱情啊 第113章 初睡狍子沟 第114章 捉奸捉双 第115章 大礼天成 第116章 亲情、爱情、友情 第117章 刘文静的第三个男人 第118章 宝藏归天 第119章 子嗣之争 第120章 人逢喜事儿 第121章 重 逢 第122章 合家团聚 第123章 随机应变 第124章 波澜初惊 第125章 疯子赵明生和孩子们的疑问 第126章 以人易人 第127章 日本访问团 第128章 预卜吉凶 第129章 金榜题名 第130章 中文系才子 第131章 哀哉闵玉珍 第132章 喜闻春雷 第133章 人心坦荡 第134章 改革之年 第135章 陆家俊出走 第136章 矛 盾 第137章 红颜知己 第138章 刘禹达新遇 第139章 初涉商海 第140章 杨文革其人 第141章 佐木美惠子小姐 第142章 阴差阳错和第一个五十万 第143章 得天独厚和第二个五十万 第144章 市委书记的期望 第145章 刘文静的幼儿园 第146章 一帅二将 第147章 危险的招标会 第148章 精美的龙头十字架项链 第149章 邓阿姨 第150章 谋 算 第151章 石破天惊 第152章 家庭危机 第153章 顺藤摸瓜 第154章 走私行动 第155章 天 阙 尾 声 试读章节 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四野还处在朦胧之中。这时候,清江的涛声里又加入了一片沙沙沙的声响。绵绵细雨如天降游丝,洒落在宽阔的江面上,好似秋蚕在掠食桑叶。 晨风徐徐吹来,宛如一位少女在轻轻抽纱,将笼罩在清江两岸的拂晓前最后的黑暗一点点的剥落,抽走;空中的雨丝伴着清江的涛声潇潇而下,伫立在江两岸的一行行柳树,远处的一顶顶屋脊,还有脚下的路,结满了雾凇,天地间变得白茫茫一片,沉睡了一夜的安平在轻风细雨中苏醒了,这座已经解放一年多的北方工业城市沐浴在洁白的雾霭里,呼吸着清新的晨风,静静地等待着金鸡报晓,等待着被一轮崭新的太阳点亮。 在黎明深邃微白的曙光里,三男一女四位军人也迎着晨风走上了清江大桥。他们如同江畔的柳树一样,头上、眉毛上、肩上结挂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的雨凇。虽然一夜也没有合眼,但游丝般的细雨却给他们提了神,让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是市军管会主任姜明,工商管理处处长赵媛和公安处长肖东及通讯员小刘。 刚刚过去的1949年9月的最后一个夜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夜。这是一个让姜明充满遐想、翘首以盼的夜晚,这个夜晚既让他感到神圣,又让他感到责任重大。今天,中央人民政府将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让姜明感到无比亢奋,但是,想到“三十晚上夜黑头,农人要防贼偷牛”这两句本地谚语,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表情严峻起来。昨天天黑之后,市军管会派出十几支由战士与工人群众组成的巡逻小分队,在市内的各重要场所、铁路大桥、发电厂、矿山等地巡逻守卫,防止这些地方遭到敌人破坏。北方局刚刚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为防止国民党派军队搞突然袭击,党中央破格允许参加阅兵式的受阅飞机带弹飞行。党中央要求各解放区及所属部队严阵以待,防止国民党的大规模袭击,警惕国民党残余、潜伏特务及各种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捍卫人民民主政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平已经解放一年多了,经过军管会几次大规模的清查、镇压,国民党残余分子及各种反动势力基本上已经退出安平的政治舞台,但暗地里的破坏活动仍然猖獗。前天夜里,有人纵火烧毀了江北一家刚刚恢复生产的被服厂仓库,江南一家商店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洗劫。事实一再提醒姜明,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敌对势力和黑帮残余虽然转入地下,但仍未死心,他们的破坏活动将更隐蔽,手段更毒辣,日后的斗争形势将更复杂。对此,姜明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他带领赵媛、肖东、通讯员小刘在这座城市里四处巡查,通宵未睡。 拂晓来了,姜明有些激动,他于是提议到清江大桥上去迎接历史新纪元的到来,看1949年10月1日的东方日出。就这样,四位军人迎着1949年10月1曰的晨风走上了清江大桥。 透过蒙蒙雨凇,姜明看见一男一女站在大桥上,再仔细一看,男的竟是自己的老朋友,市工商联副主席、万成百货商店的老板祝万成,与此同时,祝万成也认出了姜明、赵媛,另外两位军人他并不认得。 “祝老板,今儿个怎么起得这么早?”姜明迎上来,与祝万成握手。 祝万成分别与姜明、赵媛握手:“姜主任,赵处长,也不瞒你们,今天是国家大喜的日子,我兴奋得睡不着了,就和表妹一道来江边转转。” “这位是祝老板的表妹?”姜明看着王芸英问道。 祝万成连忙介绍说:“我表妹王芸英。芸英啊,这是市军管会的姜主任,赵处长。” 王芸英大方地走上前与姜明、赵媛握手:“姜主任,赵处长,你们真不愧是这座城市的保卫者,一大早就出来巡逻。” 赵媛说:“不,我们是来清江大桥上看日出的,看新中国的日出!” 雨丝绵延不断。王芸英仰脸看看天空,打哈哈道:“姜主任,你看,雨神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胆敢司雨?您应该把高射炮部队调过来,给天上的雨神一点颜色看看!” 王芸英的幽默逗得祝万成大笑起来,也让姜明、赵媛等人对她刮目相看。 姜明笑了笑说:“王女士,雨神司的这是喜雨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天公喜极而泣!或者说是‘一别如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王芸英称赞道:“姜主任,您说得太好了!” 姜明转向祝万成说:“祝老板,昨天的《安平日报》我看过了,您是市工商联的副主席,您带头在全市商家中实行商品让利大减价,我代表全市的老百姓感谢您啊!” 祝万成喜笑颜开,“姜主任,为迎接建国大典、答谢安平各界人士以及父老乡亲多年来对祝家的厚爱,我带头实行商品让利大减价、酬谢父老乡亲,这是应该的。今天,新国家就要诞生了,这也算我祝万成对新国家献上的一份心意。” “好,好,今天我要是能抽出时间,一定到你的店里去祝贺!”姜明说。 “那可要谢谢姜主任!”祝万成喜不自禁。 这时,王芸英向祝万成提议道:“表哥,我们也留下来和姜主任他们一起看日出吧。” “好好,”祝万成立刻表示同意。姜明也连道:“欢迎,欢迎!” 王芸英用手接着从天而降的蒙蒙细雨,对姜明说:“姜主任,您看,天马上就要亮了,这雨怎么还下个不停呢?雨不停,今儿个还会出太阳吗?” 赵媛接过话说:“王女士,看来你不是安平本地人吧?” 王芸英一愣,“噢,赵处长,我是天津人。” “怪不得!”赵媛说,“安平有句谚语你没听说过吧?” “什么谚语?我真没听说过。”王芸英看看祝万成。 赵媛与姜明对视了一下,转向祝万成说:“祝老板,安平不是有这样一句谚语嘛,‘拂晓雨凇浓,早晨太阳红’。对吧?” “对,对。”祝万成附和道。转身对王芸英说:“表妹啊,这句谚语说得可准呢,你等着看吧,待雨凇散去,天马上就会放晴,太阳就要出来了!” “那可太好了!”王芸英兴奋地说,“我们一定能看见日出啦。” 几个人在大桥栏杆前站定,将脸转向东方。 姜明仰望着东方,静静地等待着。昨夜,他带队从清江边巡逻而过,坐落在沿江两岸的城市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化成绵延江南江北的十里灯火,辉映着一江秋水。清江上的夜色不禁让他怦然心动。奔腾的清江仿佛从一条悬灯结彩的街市里穿过,江面上波光流莹,斑驳陆离,宛若一个美好的梦境倏忽闪烁在浩瀚的银波之上。而他心中的那个梦也呼之欲出——这个梦就是他抵达延安那一天如日月人怀的“新中国之梦”!这个梦历经烽烟淬砺,血与火洗礼,伴随着战马的嘶鸣,轮廓越来越清晰。今年2月3曰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进入北平。从这一天起,来自北平的每一条消息都让他无比振奋,都让他感到自己离新中国又近了一步。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作出一项令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三山五岳振臂欢呼的历史性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将于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9月9日,毛泽东主席进驻了中南海,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将新中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他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里噙满了泪花。他怎能不激动呢,为了实现这个梦,中华民族已经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勇斗争;为了实现这个梦,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漫漫二十八年的前仆后继、浴血奋斗;这个梦即将沿着一百级古砖道楼梯登顶北京天安门城楼,呈现给全世界!炎黄子孙望眼欲穿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就在今天!P14-19(第一部) 序言 小说有一个“小”字,当然可以写小,洞幽烛微,精雕细刻微观世界,咀嚼个人内心隐秘一隅。但小说中的小字,也可以是见微知著,一粒米见大千世界,一滴水映照太阳光辉,写出时代写出民族更为博大的气势和精神来。两样的小说,都可以写出好作品来,前者如象牙雕刻或双面苏绣、内画鼻烟壶,后者如青铜或花岗岩的雕塑。 魏玉明的当代现实主义力作——四卷本长篇小说《同龄子》,显然是属于后者黄钟大吕式样的作品。他似乎不屑于小桥流水,而渴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注定这部作品笔走龙蛇,浓墨重彩,吞吐时代风云,镌刻历史足迹,为读者预设下阅读的悬念,也给作者自己铺设下创作的困难。 这部作品以中国北方工业重镇安平城乡两地为经纬,纵横捭阖写下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主人公的历史。《同龄子》的书名,强烈地道出了作者的这一番心意。小说一开始,从新中国成立写起,天安门前五十四门礼炮鸣毕二十八响之际,正是安平万成百货商店老板祝万成喜得爱孙之时,如此巧合的安排,先情不自禁地倾泻出作者的这一番殷殷心意。 这是作者有意的笔墨安排,纵使巧合,也要让孩子生命落地的啼哭声和上时代转折点的节拍,便使得人物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历史剥离不开。孩子的接生人袁结草充满激情的信语以及老祖父祝万成的附和,其实也是作者极其想表露的一番心思:“巧啊,国喜家喜,会聚一时,中华古国,重获新生,小儿此时出世,我看叫新华是最好不过。”小说从此掀开了帷幕,小说的主人公祝新华,便开始了和共和国一起命运浮沉跌宕,一起走过了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是作者寄予小说也是寄予主人公祝新华的凝重情怀。而对于祝新华的描摹,则寄托着作者对于历史的敬意,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理想。 于是,作者不惜泼洒上百万字的篇幅,铺排下浩轶四卷长著,统统是按照共和国历史的脉络进行书写的。第一卷: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风雨;第二卷: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生涯;第三卷: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第四卷: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风云变化。半个多世纪共和国激荡的历史,便尽在这四册书中,安平城乡两界,便也咫尺天涯,横竖连通世界的风云万千。写史已经成为了目前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趋势,追求长篇小说的史诗性,便也是作者的一种理想。 在这部小说中,新中国的同龄之子祝新华,成为了既是小说中的也是生活中的当仁不让的主角。在以他和他的亲人相关联而勾连起的人物表中,如森林中盘根错节的根系一样,交织起小说错综复杂的情结,也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特别是祝新华的内心世界,他的个人情感和超越个人情感的对这个风云跌宕的国家命运胶黏在一起的爱国情怀。 在这位小说主人公祝新华的身上,明显地可以看出有作者魏玉明自己的影子。每一部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都会深刻地烙印下作者的林路历程,因此可以说,每一部长篇小说都酷似作者的自传。 小说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尤其注重了人性的刻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无论正面反面人物,无不充满了情感色彩,有血有肉,水乳交融。 小说亦突出反映了各类人物为追求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人生目标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主人公祝新华为了追求正常人的待遇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上海为自己正名。为了摆脱受压迫、受歧视的境地,不惜用一生的努力同陆小牛、李纯忻等人为代表的实力派作斗争;其父祝国栋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狱外生活亦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继母韩月竹为了追求理想的完美的婚姻也几乎耗尽了自己大半生的时光;方佳怡为了追求美满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不惜痛割情蒂远居大洋彼岸。就连国民党女特务王芸英之类的女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受压抑的生活和爱情,也几乎背叛自己的主子、以追随祝万成结成百年之好。 同时,拔出萝卜带出泥,从祝新华身边所勾连出的众多纷繁人物,让我想起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主人公贵安娜所勾连出的人物关系,在城里,有安娜和她的丈夫卡列宁、及其情人渥伦斯基,构成了一条线;在外省的乡下,有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构成另一条线;两条线既平行又交织,带出了地主、农奴、商人和新兴资产者一系列纷纭人物,不仅使得小说耐读好看,也将那个农奴制在变革时代的风云勾勒了出来。虽然,从功力上说,《同龄子》还远远比不上《安娜·卡列尼娜》,但作者的追求却是明显的。在这部小说中,同样在安平城里和乡间,构成两条线;在主人公祝新华周围,连带出商人、工人、农民、县委书记、抗美援朝的军人、梦想变天的特务……各色人等,林林总总,方法是一样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期冀舒卷时代风云,勾勒出历史的脉络。这样的追求,值得肯定。而这样的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架,也是聪明的方法,往往可以起到驾轻就熟、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艺术构架,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有好处的。美国作家奥茨曾经说过,在长篇小说中,人物只有放在历史的长度之中,才能够在历史变迁和动荡的时刻显现出性格的光彩和内心的魅力来。在《同龄子》中,第一卷,祝新华只是一个在共和国摇篮里成长的孩子,但在后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他的故事、命运和性格一步步地展开。到了小说的第四部,他的女儿祝婷婷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陆家俊之间,又繁衍出了新的故事,两个孩子从相识到近亲恋爱,一直到被强行拆散,使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遭继母虐待后离家出走;加入黑社会团伙,伤人致死,在法庭上被迫揭出生父祝新华的隐私;最后到家庭解体、刘文静为救祝婷婷用身体挡住子弹,以生命补过。情节环环紧扣,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上一代的矛盾纠葛延伸到了下一代,而时代毕竟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全新时期,面临新的时代观念和八面来风,他们会和他们的前辈做出怎样的命运选择和应对?人物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摇曳生姿。 当然,这样铺排下的长篇小说,对于写作的利弊是互现的。有足够的时间流淌,有足够的框架支撑,笔墨的书写肯定会云舒云卷,但也肯定会使得篇幅加长。不过,作家莫言曾经就长篇小说的长度专门有过这样的陈述,他认为长篇小说的长度是长篇小说的尊严,他说:“长篇就是要长,不长算什么长篇?……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新”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他是同时把长篇小说的长度和密度、难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一点而言,《同龄子》还远未成熟得无可挑剔,如何将长篇小说的长度和密度和创作时的难度结合在一起,写出大气象来,还是需要作者继续努力的。好在,作者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已经做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便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部当代现实主义的文学力作一定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也期盼在他的下一部作品中更上层楼,为我们展现新的篇章。 肖复兴 2007年元月9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