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精)/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朱成山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简直不敢相信上次给你们写信只是两个星期之前的事,但这两个星期内真的发生了太多的事件,使人觉得仿佛过了很长的时间。首先,我去了一趟上海,这是一次奇特的经历,而且有时令人激动。去时的旅途平静无事——天气晴朗,田野一派丰收喜悦,民众和士兵们始终愉快而谦恭。很难想象,就在这美丽的云彩之上,死亡和毁灭随时都可能来临。我的一位朋友的汽车(车上飘扬着英国国旗)此前一两天就在这条路上遭到了日机的机枪扫射,一个星期后在他返回的途中又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所幸的是他钻进了稻田躲过一劫。而另一位朋友的汽车则在杭州平静的西湖边因受到机枪射击而焚毁了。

当我们开着车灯临近上海的时候,看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防空火力和探照灯,是日军在搜寻到达他们所在位置的中国飞机。与此同时,日本飞机也正在轰炸南京。我们因为在路上,所以两头都躲过了。

这些夜间空袭是极为壮观的、第一流的焰火表演。几十盏日军探照灯持续照射夜空,但它们似乎找不到目标,他们在陆地上和江中战舰上的防空火力朝各个方向射击,唯一伤害到的是那些不幸被霰弹击中的无辜平民。日本人是声名狼藉的拙劣射击手。四个星期前当我在上海的时候,他们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试图炸毁铁路局大楼。日复一日,他们的飞机每天很多次飞临并投弹。我们从海员基青会的屋顶这个绝佳位置看到了这一幕。三架日机同时投下三枚巨型炸弹,你可以看到它们下落2000英尺,然后迅速消失在视野中。忽然传来一声可怕的爆炸声,碎片抛向数百英尺的空中,一阵黑烟腾起,高达1000英尺以上。那个区域的人似乎是生存希望渺茫了。然而中国士兵们依然坚守着车站,其中50人就住在那座建筑的地下室里。它早已被从军舰射出的炮弹打得千疮百孔,但是直到此时日本人才最终成功地用飞机投弹直接击中了它。

日本人向铁路和桥梁倾泻炸弹,但是上海、南京和杭州之间的铁路依然完好无损,甚至连一座桥梁都没有被炸毁。不过,一些未设防区域的工厂、火车站和仓库就成了日机低空飞行攻击的良好目标,它们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上海和南京之间没有一座火车站未遭到日军摧毁。

在上星期六返回南京的途中,我被一些在田野里呼喊“飞机,飞机”的孩子们阻止了前行。右侧远方低空飞行的三架日机投下了炸弹。巨大的烟柱在北方腾空而起,后来我们得知那是无锡的一个货运站。无锡是上海和南京之间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那里曾经为成千上万人提供就业和生计的所有的工厂如今都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另外三架歼击机为了躲避中国人的攻击而在高空飞行。我们停下车来工5分钟,直到确信他们不会朝我们这里飞来才继续前行。

三架轰炸机在距这里不远的地方迫降,它们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受到了中国农民的攻击。假如他们是落到士兵手里的话可能已经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工6个人一样受到了保护和优待。但是我们能责备这些农民的报复吗?这是一群轰炸他们不设防的家园、朝着在田野中的他们进行机枪扫射的敌人。

你们可能已经听说了所有的暴行,并且在银幕上看到了这场战争的一些恐怖的镜头。一家新闻通讯社称日本人的攻击限定在军事目标。照此说法,那些为士兵提供食物的农民和那些救助伤员的医院就都属于“军事目标”了,而中小学和大学则是在培养“反日”情绪了。截至目前已经有工9所医院整体或部分被摧毁,仅在上海和南京就有42所大中院校被毁坏。随着日本人向这个国家投入越来越多的飞机和建设越来越多的机场,这种凶暴的轰炸和空中机枪扫射日益惨烈。作为一群发誓帮助中国捍卫领土完整的友善邻人,我们为自己能送出同情的信息以及一些医疗服务和钱款并且得到了真诚的感激而感到满意。不能说我们卷入了一场与我们无关的战争,等我们最终醒悟过来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那就太晚了——对中国和对我们自己都是如此。

但是我必须回上海去,我有很多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代表一些个人邀请上海国际礼拜堂的埃莫瑞·鲁考克(Emory Luccock)牧师赴美国为中国作巡回演讲。很高兴地告诉你们,他已经接受了邀请,现在正和我一起。他要赶在启程之前会见几位领导人。我希望你们所有的人都能有机会听到他在美国的演讲,因为我想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阐述这里的状况了。

当我在上海找到我的弟弟罗伯特和他的夫人以及我的妹妹开普勒夫人和她的丈夫时,你们可以想象我有多高兴。前者从青岛来,正在去杭州的路上;后者从日本来,他们在日本看望了暑假结束后返校的儿子。我的弟弟和我一起以我所得到的商界领袖们和传教士们的联合署名向即将出席布鲁塞尔九国会议的国务院远东司司长斯坦利。霍恩贝克(Stanley Hornbeck)发出了一封电报。我们在这封电报里声明,我们对于罗斯福坚定地承担维护中国行政完整性的责任这一态度感到欣慰,我们希望在会议上能达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中国民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团结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的政府。“在这个遭受凶暴侵略的黑暗时刻,他们将对合众国的友好支持由衷地深表感激。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决不会辜负中国。”

我的妹夫也和我一起草拟了一封发给联邦基督教会联合会的电报,很多传教士代表署了名。在此我引用如下:

对于有组织的西方基督教力量来说,沉默的政策和自私消极的和平主义并不能促进实现永久的世界和平与最终消弭战争的事业。难道我们在华的美国传教士不应当呼吁我们美国教会通过联邦基督教会联合会以及其他机构表达他们对日本方面的非正义战争的憎恶和抗议吗?难道我们美国教会不可以将一个特殊的礼拜天奉献出来,祈祷即将到来的布鲁塞尔会议能够通过无畏、无私和有效的合作获得公正持久的和平吗?因为只有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和平才可以持久。我们呼吁美国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正直的和负责任的措施。

我想我已经告诉你们关于我发送给各大学和文化机构的由立法院院长、大学协会主席孙科博士署名的电报了,这份电报也是对国际扶轮社和共济会发出的呼吁。上个星期四在上海,我非常欣慰地从我参加的扶轮社会议上听说,已经有几千美元从世界各地汇来。我也已经代表南京基督教战时救济委员会向金律基金会(Golden Rule Foundation)发出了呼吁。

接下来我必须代表黄上校就加入战区服务团工作的事宜会见许多人;选取大量照片供宣传之用;代表大元帅与红十字会首脑颜福庆(F·C·Yen)博士商谈关于向伤员分发犒劳品的事宜;看望一些希望去首都的新闻影片摄影师;连续几天与中国联青社(这个团体的大多数成员都在两个月前日军对先施百货公司的轰炸中受伤,他们中的两个人在上个星期才出院)、国际联青社和扶轮社的人士一起进餐,最后作为军事委员会发言人董显光(Hollington Tong)的客人与各家新闻通讯社的负责人一起进餐;以及在基督教女青年会的会议上致词;参加两个生日宴会,其中一个正好是我姐夫的;买一些咖啡和黄油这样的“奢侈品”。所以我这六天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昨天早晨我设法去看了我们在虹桥路的家,我们去南京之前曾住在那里。日军试图炸毁附近的铁路,但是却一如既往地远远偏离目标,炸毁了一些房屋,其中一座是在我们家马路对面的我的一位英国朋友的家。所幸我们家只是震碎了一些窗格玻璃,但是房客已经离开,他们感觉无法继续在那里住下去了。P35-38

后记

7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随即开始了有计划、有预谋的时间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昔日美丽的古都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尸山之中。这起惨绝人寰的浩劫在日军蓄意制造假新闻、毁尸灭迹等种种掩盖暴行的手段之下,还原历史真相显得困难重重。然而,历史事件终究会有历史遗迹来印证,针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而言,这种遗迹可能是侵华日军加害者的战时书信、日记与留下的文物史料,也可能是大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受害者、目睹者口述资料以及当年留守在南京的第三国人士书信笔记等。所幸的是,在海内外各研究者及相关机构的努力下,近20年来,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日趋深入,历史的真相也愈见清晰。

目前,国内学者对海外南京大屠杀史料也有所涉足,如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曾多次赴美查档,并写出《从耶鲁到东京》专著,重点对耶鲁大学的传教士资料进行了疏理、总结。事实上,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资料不仅见诸于传教士的日记、书信、报告,而且也包括美、英、德外交档案和当时的新闻报道以及当年在南京的德国、丹麦等人士处,此外,还包括日本方面的档案、新闻报道、原士兵证言等加害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对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反击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在中央外宣办及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本馆将海外史料的征集作为主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最早于2003年就分两批赴日本、美国进行了资料征集,产生了一定的实质性成果。之后的每一年,均安排人员赴美国、欧洲、日本等地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疏理,最终形成成果。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还将“海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列为江苏省2004年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指定由笔者负责,带领一个团队想方设法去完成。

从内容上来说,征集资料组成员从美国征集到了有传教士的日记、书信、报告,征集到了原国民党政府颁发给约翰·马吉的勋章证书,还有大量美国出版的记载有南京大屠杀的书籍等资料。征集到了约翰·马吉之子大卫·马吉、原南京国际安全区副主席米尔斯的女儿哈瑞特·米尔斯、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代理院长明妮·魏特林的曾孙女辛迪·魏特琳的很有价值的证言资料。从欧洲征集有英国、德国外交档案复印件以及德国报刊相关内容的微缩胶片,以及在丹麦联系上了当时的组建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辛德贝格后代,并建立了联系。还挖掘到了寻找新史料的线索,在日本征集到了东史郎的一批证物,以及散见于日本各地旧书店等处的相关文史资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的“国史馆”“军史馆”以及有关的档案馆与图书馆中,有很多抗战史料未能为我们利用。为数不少的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见证人在台湾依然活着,其中一些人的回忆录如纽先铭的《还俗记》《空门行脚》等,已由有关杂志披露出版,但还有大量珍贵的口述史料亟需调查采访。南京大屠杀中有近1/3的南京遇难者是原国民政府的军人,与他们相关的资料目前大陆只能查到很少的一部分,到台湾也许能查找一些,但遗憾的是,本馆历经三年的赴台申请,台湾当局均以种种原因拒绝,笔者希望台湾有关方面能在拯救历史方面尽早达成共识,让尘封于台湾的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早日重见天日。

时至暴行发生后的70周年之际,本馆汇集多年来的征集成果付梓出版,也以此告慰当年的30多万遇难者及为保护南京难民而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的外籍证人。

是为后记。

朱成山

2007年11月22日

目录

贝德士通信和报告

 贝德士致儿子们

 贝德士致家人

 关于金陵大学当下局势的照会

 金陵大学与美国使馆通信

 贝德士保存的中文资料

柏睿德载于《读者文摘》上的文章

我们在南京

费奇书信和电报

 费奇致友人

 费奇致伯奈特

 费奇夫人致友人

 费奇夫人致索科尔斯基

 《我在中国八十年》节录

 费奇致斯坦利·K·霍恩贝克

 费奇就远东局势致罗斯福总统

 [附]约翰逊致国务卿的电报

 费奇致斯坦利·K·霍恩贝克的电报

考维尔东京—上海—南京旅行笔记

霍恩贝克书信

 斯坦利·K·霍恩贝克致费奇

 [附]费奇致斯坦利·K·震恩贝克

 斯坦利·K·霍恩贝克致亚历山大·V·戴

 [附]于连·阿诺德致斯坦利·K·霍恩贝克的电报

 斯坦利·K·霍恩贝克致于连·阿诺德

 斯坦利·K·霍恩贝克致国务卿

 斯坦利·K·霍恩贝克致费奇

S·T简书信

詹姆斯叙事诗

拉贝收录的有关报道

 拉贝日记中收录的有关形势的新闻报道

 拉贝收录的其他新闻报道

韩德尔·李有关金陵神学院报告

 金陵神学院成员报告

洛有关重建委员会报告

 1938年2月、3月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重建委员会报告

米尔斯和米尔斯夫人书信

 米尔斯致日本驻南京领事馆

 米尔斯致妮娜

 米尔斯致女儿

 米尔斯致哈瑞特

 米尔斯夫人致家人

 米尔斯夫人致哈瑞特与玛丽

 米尔斯夫人信件

 米尔斯夫人致玛丽

尼尔森书信

 尼尔森·约翰逊与斯坦利·霍恩贝克的通信

辛德贝格记录的难民营案例

斯迈思致友人

 斯迈思致友人

 斯迈思致谢尔顿

 斯迈思致伯因顿

 斯迈思致今井博士

魏特琳笔记和书信

 魏特琳《基督徒在行动——展示中国的记录》(节录)

 魏特琳致友人

 魏特琳致瑟斯顿夫人和丽贝卡

 魏特琳书信

 魏特琳致金陵女子大学上海分部的书信

 [附]程瑞芳夫人书信

威尔逊日记和家书

 威尔逊日记

 《南京梦魇之文献: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家书》

附录

 日本人进入南京时在宁外籍人士名录

 日本外务省电文

后记

序言

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在南京制造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诸多暴行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暴行之一。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对战争罪犯进行了严惩,为中国人民和被侵略的世界各国人民伸张了正义,使被侵略的受害者,特别是南京被屠杀的30万亡灵得以瞑目和慰藉。

南京大屠杀事件距今已70年,早已是历史的铁案。然而,至今日本当局在对待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上,一直采取暧昧或含糊其词的态度,致使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嚣张,一再出现否认侵华战争性质,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不断散布美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言论。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竟把“侵略”改为“进入”中国,意欲达到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目的。这些卑劣行径,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的愤慨。他们纷纷要求编写侵华曰军南京大屠杀史,并为遇难同胞建馆立碑,藉以铁的事实来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论,并昭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屈辱的历史,激励大家树立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的决心。1983年1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组织力量对南京大屠杀史开展研究。

1983年至1985年,随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筹建和建成,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向国内外的档案馆、博物馆、影片资料馆、史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中外人士广泛地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征集工作,收集到一批当年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纪实、日记以及“两个法庭”审判的档案资料等。与此同时,还于1984年在10个城区和郊区范围内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普查,发现仍健在的幸存者、目睹者、受害者1756人,并专访了参与“两个法庭”审判的重要历史见证人。在此基础上,组织南京地区的专家、学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除陈列展示外,还编辑出版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等书籍,拍摄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录片。这些资料集和专著的出版时间较早,影响较大,对推动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内外一批新的史料的发现和公布,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内容逐步深化,其研究形式、方法、机构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适应研究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于1995年率先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民间学术性研究机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该研究会的成立,在国内外反响很大,团结了一大批中外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学者,并多次召开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先后编辑出版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南京大屠杀暴行日志》《南京大屠杀与国际大救援图集》等20多本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专著。与此同时,有关研究人员还先后赴美、德、英、曰、丹麦及中国台湾地区收集到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史的新资料,随即出版了一批新的史料集和专著以及南京大屠杀的音像制品。2005年以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宪文教授主编的28册《南京大屠杀史料》最具有代表性,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依据,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上述这些史料的出版,大多偏重于史料性,其研究性,特别是对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留下的证物证据相对比较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该研究会经多年的广泛征集,收集到数万件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物和资料。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关心、资助下,该研究会拟组织专家对这些文物、史料进行鉴定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出版一套系列专史研究与文献丛书,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印记(手印篇、脚印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像》《南京大屠杀历史报刊集》《南京大屠杀文物史话(纸质类、铁质类)》《南京保卫战阵亡将士档案》等。这些图书的编撰与出版,将填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在实证性研究方面的空白,使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更具全面性和完整性。  由于文物类、名录类、档案类等类别史料内容广泛,征集与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将按类别陆续以分册形式整理出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永久的中日友好关系和世界和平,我们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该研究会为平台,团结海内外有志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把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7年5月

(作者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征集资料组成员从美国、欧洲等各国收集到的报纸刊物相关报道、当时亲历者书信、外交档案、书籍,以及散见于日本各地旧书店等处的相关文史资料,从侧面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进一步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成为解读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

编辑推荐

7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随即开始了有计划、有预谋的时间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昔日美丽的古都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尸山之中。这起惨绝人寰的浩劫在日军蓄意制造假新闻、毁尸灭迹等种种掩盖暴行的手段之下,还原历史真相显得困难重重。本书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之地10册《海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根据众多海外收集的南京大屠杀真实史料,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进一步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成为解读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