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箴言——21世纪的秩序与混乱》是近年来解释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探讨如何实现冷战后和平与秩序的一部力作,对世人认识当今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国际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论断和主张,激发了各种意见的交锋,进而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讨论。这本书对推进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对于普通人,此书也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平箴言(21世纪的秩序与混乱)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英)罗伯特·库珀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和平箴言——21世纪的秩序与混乱》是近年来解释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探讨如何实现冷战后和平与秩序的一部力作,对世人认识当今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国际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论断和主张,激发了各种意见的交锋,进而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讨论。这本书对推进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对于普通人,此书也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是欧洲著名的学者型外交官罗伯特·库珀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本书内容包括旧的世界秩序、新的世界秩序、新世界的安全、和平的条件:21世纪的外交以及欧洲和美国。 目录 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 世界的现状 导言 第一章 旧的世界秩序 冷战秩序 第二章 新的世界秩序 前现代世界 宗教与现代意识的兴起 现代世界 后现代世界 国家利益 谁属于后现代国家? 后现代的霸权? 美国 后现代国家 第三章 新世界的安全 现代世界的战争 安全与前现代世界 结论:安全与后现代世界 第二部分 和平的条件:21世纪的外交 导言 箴言一:外国人与我们不同 箴言二:最终,国内政治起决定作用 箴言三:影响外国人是困难的 箴言四:外交政策不仅涉及利益 箴言五:扩大范围 第三部分 后记:欧洲和美国 欧洲和美国 跋:美国治下的和平? 试读章节 认识现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与我们仍如影随形。国际秩序曾或基于霸权,或均势。首先出现的是霸权。在古代世界,秩序就意味着帝国:亚历山大的帝国、罗马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或中华帝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世界,人们在帝国或混乱之间进行选择。那时,帝国主义还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秩序、文化和文明寓于帝国之中,而野蛮、混乱和无序存在于帝国之外。 此后,单一的霸权性权力中心可以维持和平与秩序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认识首先出现在中世纪晚期恢复基督教世界的梦想中(如但丁等人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或出现在康德、圣西门、维克多。雨果或安德鲁。卡内基等理想主义者提出的世界或欧洲政府的众多构想中。在今天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呼声中,人们仍可看到其影子。将联合国视为世界政府(这从来不是建立联合国的初衷)的看法流传至今;联合国常因未能尽此责任而饱受责难。 然而,在世界上小国而不是帝国被证明是更活跃的力量。帝国不利于推动变革。维系帝国——其本质是将多个不同的群体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通常需要威权政治统治形式;创新尤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会导致不稳定。所以,在中华帝国,各省总督接到的上谕永远是谨防有变。纵观历史,帝国通常是静止的。 欧洲的世界领导地位来自于它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小国。欧洲在不变的帝国和不变的混乱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在中世纪欧洲特定的环境下,帝国松散而分裂。众多相互交织的权力中心如地主、自由城邦、封建领主、行会和国王争权夺势。此外,代表基督教帝国残余势力的教会仍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权威,与世俗权力进行较量。 小国的成功源于成功地将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执法权集中于一点,即确立了主权。与宣称其统治遍及整个世界的教会不同,国家的世俗权力受地域限制。由此,世界秩序的松散体系在欧洲被多个强有力但受地域限制,且没有任何共同法律框架的主权政府构成的格局所取代。因为合法的力量集中到一系列独立点上,防止了霍布斯所担心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发生;但合法性和力量只属于单个的国家。霍布斯首先关心国内秩序,他经历了英格兰的内战。但是,国内权力的集中使国际秩序失去了由教会以法律体系和权威形式提供的、国王都必须遵从的庇护。尽管现在很清楚,这种庇护漏洞百出。为建立国内秩序付出的代价是国际无秩序。 众多欧洲小国互不相同,由此产生竞争。竞争有时以战争的方式出现,是社会、政治和技术进步的源泉。然而,欧洲国家体系面,临的困难是受到两方面的威胁:一方面,存在战争失控、体系重陷混乱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存在单一强权赢得战争并把单一的霸权强加给欧洲的危险。 解决小国体系的这一关键问题靠均势。均势体系并不能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或自动地运行。但是,历史上支配人们想象力的一直是:欧洲国家可以靠某些半自动的牛顿定律实现均衡,防止任何一国独霸欧洲大陆。一百多年来,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的原则被写入英国议会每年的《叛变法令》中。然而,不论均势的概念多么混乱(《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到的“为和平的均势”加剧了这种混乱,其意等同于美国主导),当建立帝国的野心威胁到欧洲的国家体系时,不管这种野心来自西班牙、法国或德国,联盟就会建立,并挫败这种野心。这符合这种体系的本质。主权国家自然倾向保护其主权。由于政治家们意识到保持平衡的必要性,因此这个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在三十年战争后的几十年间,欧洲各国政府和精英们逐渐形成了共识,即欧洲国家的多样性应该保持下去。许多人视其为保持欧洲自由的条件。P7-10 序言 我希望,本书有助于中国人民对新世界的思考。他们将在新世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个世界将部分地由中国塑造。我们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做出的决策、中国实施的政策以及中国决定成为何种强国。 历史就是大国崛起和衰落的故事。当明朝的中国还是一个目光向外的强国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是西班牙。此后,法国、瑞典、荷兰、英国、俄国和德国都曾或长或短地成为欧洲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主导的强国。不论情况如何,表达权力的基本方式是在欧洲之内或特别是法国和英国在欧洲之外征服领土。强国据其定义必是帝国强国。 所有强国均部分依靠暴力。各国的土壤因洒满了鲜血而变得“肥沃”。莫斯科的统治扩展到整个俄国领土,美国从最初的殖民地扩大到整个大陆,英国或法国任一国王的即位都是以数以千计的生命为代价的。帝国也莫不如此。欧洲国家或许宣扬过它们的开化使命,某些帝国也许确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们几乎都是为暴力所建立,由武力所维系。帝国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尽管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殖民霸权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打了几场大仗,但被殖民者的死亡人数是在一个全然不同的、巨大的数量级上。 到19世纪末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都被欧洲列强或美国所统治。当日本作为强国崛起时,也企图模仿已存在列强的做法,于是就先同中国、后同俄国围绕着谁控制高丽发生了冲突。在欧洲,德国的崛起也诱发了相似的暴力。由于德国和日本力图再次扩张,扩张最终升级为全球冲突,导致各列强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相互厮杀。新列强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变得愈加惨烈。因此,中国作为大国重新崛起引起了现有强国的关切,是毫不令人惊讶的。 中国崛起的世界是一个新世界。使新世界成为新世界的最重要标志是帝国主义已经死亡。帝国主义是在20世纪逐渐走向死亡的,其原因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已进行了讨论。冷战也许是第一场非帝国之间的大战,因为它是为思想而非为领土而战,也许一些人称之为思想和制度的帝国主义。但是由于获胜的意识形态是自决和民主的意识形态,所以再使用与控制领土和人口相关联的字眼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今天即使美国在军事和意识形态上均居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地位在历史上首次没有采取殖民统治的形式。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发生在欧洲。一千多年以来,欧洲各国相互厮杀,现在它们找到了替代霸权和均势的方法,以维护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中国人民可能对此没有直接的兴趣,但这种模式被若干小国和世界某些地区广为深入研究,而且也出现了模仿这种模式的尝试。欧洲成功故事的核心是在各国和各国人民中间建立了法治共同体。 第三个重大变化是全球化,即世界范围内便捷的交通及商务和投资的国际化。中国在历史的某个关头做出了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决定,并从外国投资和专业知识上获益巨大,一如其他国家从中国的活力和生产能力中的获益。全球化也带来了黑暗的一面,技术和便捷的交通也可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所用。地区问题可能导致全世界局促不安,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本身也具有新颖之处。它是历史上第一个融强国与欠发达国家为一体的国家。它是第一个发展程度超过了过去某些帝国主义列强的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如何作为将对我们能否在新世界上形成新秩序具有决定性影响。如果我们希望在和平中生活,我们就需要规则。但谁将制订规则?这些规则又是什么规则?这些都是重大的问题,属于未来几十年中最为重大的问题。本书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我希望它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行动。 后记 突然之间,每个人都在谈论美国是帝国强权。罗马治下的和平是帝国,英国治下的和平以帝国为基础。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认定美国治下的和平也是如此。帝国可以带来和平的想法由来已久。罗马帝国、中华帝国和奧斯曼帝国都井然有序、和平安定,是避免其疆域之外天下大乱的另一种选择。与欧洲体系内各民族国家相互混战相比,这些帝国都处于和平之中。但是,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和平就是帝国的和平。 然而,美国治下的和平却是对目前世界体系最恰当的描述。无论讨论何种外交政策议题,问题最终将是:美国政府在这个议题上立场如何?无论提出何种外交政策,只要美国政府反对,该政策就要被重新审议甚至被放弃。与此相反,那些把美国政府拉到自己一方的人,都会感到如释重负,如1941年美国参战后丘吉尔的感觉:“我们终于成功了。”当挪威政府在促进斯里兰卡的和平谈判、法国政府在科特迪瓦寻求解决方案、欧盟考虑改变对巴尔干或摩尔多瓦的政策时,他们都会确保美国政府了解事情的进展并力争美国的支持。英国实现与利比亚的关系突破后,是向美国寻求帮助,以落实利比亚决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当台湾海峡发生危机,抵达那里的是美国舰队;当克什米尔局势出现紧张状态,匆匆赶来的是美国大使或副国务卿。 罗马治下的和平与英国治下的和平都有地理局限性。罗马帝国覆盖了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但不是所有地区。罗马军团的任务是戍守罗马帝国的疆域。英国治下的和平是确保英国皇家海军确立的海上航行自由。英国不会花费气力去制止发生在面积仅占世界领土三分之一的大英帝国疆域之外的战争。在边界已不复存在的全球化的世界上,不能对他人的战争置之不理。因此,美国治下的和平必须覆盖整个世界。这使美国治下的和平的主张既令人感到恐惧,又不可能实现。 任何一个帝国都依靠军事力量。对某些帝国而言,确保军事安全是推动其扩张的主要动力。大英帝国、罗马帝国、中华帝国及奥斯曼帝国政府不仅建有军事基地,而且还利用领地总督和殖民总督进行统治。但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也在寻求类似的安排。恰恰相反,美国政府急于将伊拉克从类似总督的保罗·布雷默手中移交给伊拉克政府。这项政策是正确的。我们现在生活在后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时代由威尔逊总统开启,基础由罗斯福总统奠定。这个时代产生的实际后果是,即使是短暂的帝国主义政权也会很快丧失合法性。这种现象在科索沃(而不是波斯尼亚)和伊拉克都出现过。失去了合法性,占领者就会面临如下的困境:是对反对者使用武力从而疏远广大的民众;还是袖手旁观,从而鼓励当地人反对占领而不受任何惩罚?摆脱这个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建立合法的即非帝国主义的政权,而且要宜早不宜晚。…… 但是现在,这个任务甚至对美国也过于艰巨了。一个国家即使如美国一样强大和有效,也无法照顾整个世界。在全球的尺度上,美国只是上中等规模的国家。美国的防务开支可能相当于其下面的20个国家的防务开支之和,但这也意味着如果这20个国家进行动员和组织,也是有力可使的。而且有些防务开支不高的国家如印度也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善意。将它们包括在联盟之内有助于赢得信任。在诸如非洲和中东等这些棘手的地区保持长期的承诺需要最为广泛的联盟:致力于安全和民主的全球联盟。 安全与民主一样,无法强加于人。这项工作中最繁重和最艰巨的部分永远是如何使之地方化。欧洲的经验是区域组织作为提供安全和繁荣的方式取得了成功,如北约和欧盟;在非洲,任何前进的方案都需要以与非洲联盟建立伙伴关系为基础;而在中东,是以与阿拉伯联盟建立伙伴关系为基础。美国治下的和平依旧是起点,但同时还需要更广泛和更具包容性的某种安排,以解决下一代的问题。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美国治下的和平治理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美国成功地建立了和平的环境,实现了世界的全球化;同时也使世界面临的威胁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美国治下的和平也无法妥善应对。大战略要求制定致力于发展和安全的全球战略。全球治下的和平将是各大洲达成契约的新形式,如同以前各国就旧的世界安全结构达成的契约。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许多空话也会充斥其间。但是,现在是奠基的时候了。 书评(媒体评论) 罗伯特·库珀是欧洲杰出的学者型外交官。他对欧洲和美国未来的大胆设想充满了智慧和令人钦佩的现实主义。这本杰出的著作将欧美对话带入下一个阶段。 ——罗伯特·卡根,《天堂与权力》作者 罗伯特·库珀是世界最有思想的外交官之一,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以任何一位读者都会感到的可读性,富有启发的方式影响“9·11”之后我们面对的困境。 ——约瑟夫·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 一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你所处的世界,这是非常罕见的……罗伯特·库珀篇幅不长的册子《和平箴言》对自己着墨很少,但对我们的世界却着墨甚多。 ——马尔科姆·里夫金德,英国外交大臣(1995—1997)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重要著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分析国际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论断和主张,激发了各种意见的交锋,进而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大讨论。应该说,这本书对推进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做出了有益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此书的中文译本集信、达、雅于一身,生动而流畅,非语言和知识功底深厚者不能为之,亦应一井表示祝贺。 ——关呈远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团长 一个寻找新秩序的世界,总会让我们有惶恐不安的感觉,但对于少数有着深邃目光的学者来说,这或许正是一个能够发挥出想象力与思想力的机会。罗伯特·库珀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前面充满了混乱与迷茫,我们也必须往前走,只是不要忘记他说的话:“把世界交给美国是远远不够的。” ——丁刚,《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