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知识分子”?大学教师果真是“知识分子”吗?
在系统梳理中外知识分子概念基础上,本书从“具有社会公共关怀意识,并运用智识进行社会批判的人”这一狭义界定出发,探讨了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20世纪中叶以降,自由漂浮的知识人越来越建制化与学院化,大学俨然已成为,“知识分子”最后的“飞地”;而与此同时,在专业化时代,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精神日渐式微。本书采取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大视角揭示了大学教师批判精神式微与被消解的内在根源,并从消极自由视角论证了学术自由传统与终身教职(Tenure)制度对于批判精神复归的意义。我们期待着火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的“魂兮归来”。
从“知识分子”视角研究大学教师命题,本书填补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空白。
总序
序
引 言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动态
三、研究目标定位与研究路径设计
四、主要研究方法尝试
五、研究内容提要
六、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七、有关的补充说明
第一章 何谓“知识分子”
第一节西文“知识分子”一词的三大源头
一、俄语词“иHтeллиreдия”
二、法语词“intellectuel”
三、英语词“intelligentsia”与“intellectual”
四、对知识分子西文用法的几点小结
第二节中文“知识分子”歧义探析
一、汉语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分子”叙事
二、历史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及其相关叙事
三、“知识”与“理智”:中西“知识分子”叙事的两种逻辑七点
四、一点小结
第三节 “知识分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谁才是“知识分子”
二、经典理想化的“知识分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二章 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吗
第一节 教师是“知识分子”吗
一、教师究竟是谁
二、教师是“知识分子”吗
第二节 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吗
一、大学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吗
第三章 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式微的政治视角分析
第一节 社会意义的分析
一、意识形态话语转型的影响
二、阶级基础的变化与知识阶层的尴尬身份所致
三、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知识人与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一、直接从政:体制身份限制
二、参政:有机化知识分子的党同伐异
三、议政:民间批判立场
四、避政:追求纯学术与纯技术
第三节 大学层面的分析
一、大学教师队伍的阶层化:三种“种姓”等级制度的影响
二、大学教师管理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式微的经济(市场)视角分析
第一节“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力量
一、学术、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导向
二、接受各种资助的影响
三、以“市场”的名义“消解”批判精神
第二节 学术细分市场定位——学术生产专业化的影响
一、专业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二、高风险与零或负市场回报率:专业化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
内在影响
第三节“文化工业”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影响
一、“文化工业”概述
二、“文化工业”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集体无意识影响
第五章 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式微的文化视角分析
第一节 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一、后现代文化略论
二、后现代文化对大学教师社会批判精神的影响
第二节“两种文化”及其分裂的影响
一、何谓“两种文化”及其分裂
二、“两种文化”及其分裂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影响
三、大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影响——大学理念的视角
四、“两种文化”分裂基础上的文化裂变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
影响
五、学科“割据”文化对大学教师批判精神的影响
第三节 大学“文化共同体”内诸亚文化间的冲突与分裂的影响
一、大学校园文化果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吗?
二、大学“文化共同体”内诸亚文化问的冲突与分裂对大学教师
批判精神的影响
第六章 消极自由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复归
第一节 两种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问题
一、何谓“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二、“两种自由”间的关系略论
第二节 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问题——消极自由的视角
一、消极自由乃学术自由题中固有之义
二、西方学术自由的历史发展史实乃一部消极自由的成长史
第三节 终身教职——大学教师消极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
一、Tenure制度的缘起
二、从一系列原则声明看Tenure制度对消极学术自由的程序保护
三、大学教师消极学术自由的保护机制一瞥——主要以“谴责名单”
制度为例
第四节 一点余论
一、Tenure制度的未来命运问题
二、消极自由、Tenure制度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关系管见
结语:对中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复归的断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