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以家具设计的某一思维线条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其它思维线条,实现完整家具设计意义在不同思维方式上的”殊途同归”。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家具设计,可以得到不同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的侧重点,即不同的家具设计思维线条:基于适应和引导生活方式的家具设计、作为艺术载体之一的家具设计、作为工业产品的家具设计、为实现空间环境意义的家具设计。
1 家具与家具设计
1.1 家具
1.2 家具设计
2 家具文化论
2.1 文化、家具文化
2.2 家具文化的特征
2.3 家具设计的文化特征
2.4 家具文化学建构
2.5 传统家具文化
2.6 工业化时代的家具文化
2.7 信息时代家具设计文化的基本意义
2.8 生态家具文化
3 家具审美
3.1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社会文化基础与审美文化基础
3.2 当代家具审美的文化意义
3.3 家具美——造物之美
3.4 家具的功能美
3.5 家具的艺术美
3.6 中国当代家具审美文化的特征
3.7 家具审美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4 现代家具设计思想
4.1 以自然为本的归宿
4.2 对待传统与现代的态度
4.3 对待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态度
4.4 系统设计思想与家具设计
4.5 融入商品属性的家具产品设计
4.6 “以人为本”的阐释
4.7 源于生活的家具设计
4.8 国际化与本土化
5 家具设计方法论
5.1 家具设计方法论概述
5.2 企业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家具设计系统论
5.3 设计的意义在于设计信息的传达
——家具设计符号论
5.4 设计的价值在于创新——家具设计创新论
5.5 以功能为基础的设计——家具设计功能论
5.6 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家具设计艺术论
5.7 以材料、结构、工艺为出发点
——家具设计技术论
5.8 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家具设计商品论
5.9 扎根于生活——家具设计体验论
6 家具设计批评
6.1 设计批评概述
6.2 家具设计批评的含义
6.3 家具设计批评的对象和批评者
6.4 家具设计批评的媒介与方式
6.5 家具设计批评的思维与意识
6.6 家具设计批评的价值体系与标准
6.7 家具设计批评的意义
7 家具设计教育
7.1 设计·设计教育
7.2 家具·家具设计·家具设计教育
7.3 现代设计教育与家具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思想
7.4 家具设计本质与家具设计教育本质
7.5 当代中国家具产业对家具设计人才的需求
7.6 工业设计教育基础与家具设计专业
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附录:中国家具设计历史扫描
1 历史篇
1.1 曾经的辉煌
1.2 长期的失落
1.3 迟来的觉醒
2 当代篇
2.1 被动的适应
2.2 模仿中发展
2.3 探索中前进
3 反思篇
3.1 对设计意义的理解
3.2 崇高的理想与浮躁的心态
3.3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失衡
4 展望篇
4.1 理论为先导的设计
4.2 变被动为主动
4.3 国际级家具设计大师的诞生与成长
4.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