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群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年轻人身上的故事。由和韩寒等人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80后男作家陈伟军所作,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鼎力推荐。全球华文地区同步上市,万余家文学杂志和网络同步连载,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射天狼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伟军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该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群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年轻人身上的故事。由和韩寒等人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80后男作家陈伟军所作,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鼎力推荐。全球华文地区同步上市,万余家文学杂志和网络同步连载,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塑造了一群热爱生命的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有些懦弱却满怀梦想,为了现实生活而只能堕入污淖。同时又希冀着爱人的解救;他们有些多情却寂寞伤怀,终于走出醉酒的迷失却已是紫薇花落,葬身香坟;有些任性却痛苦不堪。那个古怪的梦和那匹哀怨的狼在脑海里跳跃不息。 然而他们只是这个世界失败的想象,在命运之下毫无招架之力一那些曾经的梦想,往昔的真情,旧日的誓言,都被抛作他人三两声幸灾乐祸的笑。人啊,人!你不曾知道这世间一切坚固的永恒,也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些可想可回忆的东西…… 目录 阅历是金——序陈伟军长篇小说《射天狼》 第一章 蚀:错愕 第二章 拾:迷失的疯狂 第三章 失:爱的表情 第四章 释:碎月湖 第五章 驶:车轮子上的邂逅 第六章 始:这些生活,那些日子 第七章 矢:那匹狼和那个女孩 第八章 适:我不是男人 第九章 湿:没人懂你的泪 第十章 饰:青衣 第十一章 拭:是什么朦胧了你的眼 第十二章 舐:碎了,融化了 第十三章 誓:被动的温情 第十四章 石:是你的泪还是我的血 第十五章 时:春天撞进了冬天的怀抱 第十六章 视:歪斜的事 第十七章 恃:渎职的南回归线 第十八章 噬:狼再现 第十九章 逝:纷乱的泪,疯狂的世界 拾玖碎月也许是随笔,也许是后记 试读章节 我坐在长途汽车上发呆,漫无边际地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无聊地想捕捉点可想可回忆的东西。然而,我不能解释自己发呆出神的原因,甚至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质,只感到心灵深处有几根细微的神经在时不时地颤动,仿佛有一股奇异无形的力量在故意捉弄我似的。 天有点闷热,让我感到窒息。我的右眼皮莫名地跳得厉害。 正像安史乱说的那样,这个世界真他妈的疯了。 安史乱说这话的时候,把他那张坐了好几年的课桌从五楼摔了下去,差点砸到全校最做作的女生。那女同学夸张地大叫着,而且哭了。安史乱被政教处主任叫了去大声训斥了一顿,我居然傻傻地在旁边陪了他三个小时!而安史乱出来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他脸上带着一种不露声色的满足。这也是他的个性吗?我在心底暗暗地笑了。他就唯恐天下不乱,乱了才有趣。他还发过誓,立志在高中三年里策划发动“安史之乱”,而现在,高考也像一阵风似地过去了,他的伟大抱负还未能实现,于是他便对这个校园忿忿然,看见什么事物都不顺眼,就像当初被韩菲拒绝的时候那样不顺心。 其实,到现在我还疑惑,他父母给他取名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也认为只有乱了才好吗?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再一次暗暗地笑了,笑得有些没有理由。 “如果杀人不犯法的话,我真想一天杀一个!杀手一直是我理想中的职业!”安史乱咬牙切齿地说。 我大笑,笑得喘不过气来。一个怪人,我在心底如此评价他。 这个世界真是疯了,我想。 越晓过光明正大地在校园主干道上抓着昶诚的衣襟,拳打脚踢,把昶诚打得鼻青脸肿,直到韩菲惊慌失措地大声尖叫为止。而换来了越晓过一种劣性本能的满足,一阵隐着邪念的笑。笑够了,他狠狠地捏住韩菲的下巴,眼睛恶狠狠地直盯住她,仿佛要把韩菲整个儿看透似的。接着,越晓过骤然松了手,韩菲没能站稳,“呀”地叫了一声摔在了地上,委屈地啜泣着。 我出校门的时候,听两个不认识的女生说,这简直是毕业之前最精彩的一场戏了,以这么精彩的情节结束,这个高中生活肯定是值得怀念的!我诧异地望着她们,脑袋里装满了一大堆符号。 安史乱对我说:“昶诚本来就该打,长了张丑脸,单凭那几首谁都看不懂的情诗就把韩菲给勾走了。昶诚真是个傻瓜,他明知韩菲是越晓过的女朋友,而越晓过本来就是一个不好惹的家伙!” 安史乱说这些话的时候,意外地没有笑。我在想,要是当初韩菲没有拒绝安史乱,那么挨打的将会是安史乱了吧? 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世界是不是原本就是疯了的? 安史乱最后告诉我说,沈落薇被强奸了!而且昨天的晚报用整个版面报道了此事!我的心被震动了一下,脑袋哄地炸开了,直觉得浑身发热。如火焚一般难受。安史乱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就像一句魔鬼的咒语一样怪异,我好像一点儿也搞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它们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向我聚拢来,一下一下紧凑而有力地捶打在我的心上,发出了许多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回响。我被震慑在这种回响里。可是我听得明明白白!我皱了皱眉,没有说任何话。 我是在三年前认识沈落薇的。我一直都认为我和她的相识有些俗气,就像琼瑶小说中的情节一样,连安史乱也是这么说的。那一年冬天,学校补课,放假回家的时候已经快到春节了,纷纷扬扬地下过了好几场大雪。冬天的夜总是来得那么快,那么安静,让人不知不觉。吃罢晚饭,我坐在窗前百无聊赖地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偶然地一抬眼睛,我望见了窗前的那个美丽的女孩,她简直是冬天的女儿!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只看见她安静地站着,站在我家前面的那片芦苇塘边。她并没有发现我,就这样安静地站着。天,飘起了雪;她,离开了。第二天她没有出现,第三天也没有。可是意外地,我在大年三十那晚又见到了她。我解释不清楚当时是一股怎样的力量使我走下楼去,慢慢地靠近芦苇塘。她对我的出现很惊讶,但她并不排斥我的出现。 她说她叫沈落薇,被风吹落的紫薇花。听她如此解释自己的名字,我感到可笑,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笑出来。那一晚,她告诉我说,她从小就害怕寂寞和孤独,喜欢人多的地方,但是到了人多的地方,却又有种莫名其妙的想逃避的感觉。我问她为什么。她没有回答。她还说,她一向不怎么喜欢晴天,嫌阳光太刺眼,总觉得好像明媚得要划伤自己,所以总把小屋的窗帘拉紧,即使是白天。因此她更喜欢在夜晚出来,她喜欢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她谈得很多,我总在想方设法地寻找一系列适合我和她谈的话题,而她好几次都是不说话,或者笑笑,或者耸耸肩,或者毫无表情。后来,她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我妈特别喜欢她,喜欢这么一个忧郁的女孩。她比我小三岁。 沈落薇和我一样,没有父亲。她父亲是在她十五岁那年去世的,是在林子里锯树时被大树砸死的。而我妈告诉我说,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确实,我的脑海里很少有父亲完整的形象,只依稀地记得,我小时候从不喜欢让爸爸亲我的脸,因为生硬的胡子总会扎得我生疼。可是尽管每当爸爸亲我的时候我总会大哭,但爸爸还是时不时地想亲我,这是妈后来告诉我的。妈还说,在三个孩子里面,爸爸最喜欢我,姐姐若雯虽然长得标致可是不爱说话,弟弟若现打出生那一天起就调皮,整天大喊大叫,让人不得安宁,只有我最好,有时活泼可爱,有时安静沉默。妈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弟弟若现总是不服气。 其实,我比沈落薇幸福多了。因为她妈妈很少呆在家里,连晚上的时间都很少在。沈落薇的妈比她爸足足小了十岁,自从沈落薇的爸爸去世后,她妈就和镇上一家小工厂的老板好上了。沈落薇说,她很感谢她妈妈对她生命的赐予,可是她现在很讨厌她妈。 沈落薇和我一样痴迷于文学,只是她从不自己提笔写东西——除了日记。她说,她只想站在文学的边缘。我一直对她的这种想法表示奇怪。实际上,她身上不止这一点让我很奇怪,她有太多太多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她一直渴望自己是嫦娥,但又怕太寂寞;比如她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紫色的蝴蝶,在梁祝墓启开的一瞬间翩翩起舞;比如她梦想自己是来人间寻找真爱的织女;比如她总喜欢把玻璃上缓缓流下的雨滴比做情人的眼泪……每当她认真地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都会笑得厉害。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她没有上学,所以才无聊地为自己编织一些五彩但又不现实的梦?我有些同情这个整天做梦的女孩,但有时候又毫无理由地羡慕她! “你真是个女诗人!想象力那么丰富!”有一次我带了笑意未尽的语气对她说。 “诗人?我可不是!但我虽不是诗人,却总愿保守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疯狂地幻想。”她幽幽地回答,“但幻想的破灭就注定诗人总是可怜的。” 可是,那么一个诗一般的女孩居然被强奸了!我晃了晃头,脑袋里晕晕乎乎的。这个世界真疯了!可是到底是世界上的人疯了,还是这个世界本身疯了?我不能再想下去。是啊,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也许,世界是没有疯的,其他人也没有疯,只不过是我一个人疯了而已。我意外地感到有些疲倦了,脑子里木胀胀的像是塞满了东西。 我在镇口下了车,镇上已经没有去村里的汽车了,我不得不走十里路回去。此时,夜已经默默地展开了它那黑色的羽翼,遮住了西边天最后一缕落日的余晖。天边,挂起了一弯下弦月,疏疏落落的几颗星星,缀在广漠无边的苍穹里。我就在小路上踽踽独行,踏碎了一路的月光。虽然有月光,但路两边的树影精灵般还是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甚至连夜色、夜空和夜月都是陌生的。其实,除了我们家和沈落薇外,我对村子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从来没惹过张三,也没恼过李四,可村子里的人总喜欢说三道四,仿佛我们家养了个魔法师,总会有看不见的魔力从我家抛出似的。村子里的人有事没事总爱往村口的小杂货店挤,男人们或像端痰盂似的捧个茶杯,或吆喝着玩几圈扑克;那女人们或嗑着瓜子,或唧唧喳喳传说着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我很奇怪,难道他们天生就那么清闲吗?中国的相对落后源于一些中国人的无聊,而这些中国人的无聊又源于中国人的密集。无事可做的人们只好以无聊打发着无聊的时光。所以,他们的话无聊,他们的人无聊,整个村子也无聊。我也常常想,为何他们那么喜欢道我们家的长短。大概是因为我们家穷的缘故吧!人哪,或许都如此,瞧不起穷的人,但又莫名其妙地嫉妒富的人,真是可笑。 P2-6 序言 阅历是金 ——序陈伟军长篇小说《射天狼》 陈建功 我认识陈伟军的时间不长,迄今也只是见过几面。为他的新作写这篇序,是因为他的请求使我感动。我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最近接连遭遇感动——先是台湾的一位文场前辈请我为他在大陆出版的小说集作序,让我受宠若惊,感动了一场,随后就是陈伟军了。陈伟军恰相反,他是文场新秀,与同龄人相比,虽已相当不错——这已经是他的第二部长篇了,然而新秀毕竟还是新秀,他的请求居然也使你感动吗?是的,前辈的抬爱,固然使我感动,但陈伟军,他的谦逊,他的好学,他的诚恳,他对自己的清醒、对歧路的警惕和对文学的执着,等等,给我带来的感动甚有过之。或许,这是因为当下之中国文场,新军迭起,睥睨万物,“老”而不“迈”的我辈,早已走出了青年的视野,一不留神,还会招来臭骂,恰恰这位陈伟军满足了你的虚荣?我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期待得到敬重乃至于有一点虚荣心的人,或许我之所为也的确难免有人性的弱点作祟,然而我更坚定地认为,我之所以喜欢陈伟军,主要原因还是在他自己。 这是一个出身寒微却很有一点阅历的青年。 阅历这个词,在当今的文场上已经大不时髦了。现在时髦的词汇是“想象”和“幽默”。“想象”和“幽默”当然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此二者尤应振臂呼吁之。然而我却以为,“阅历”,要比此二者更为重要。没有阅历,所谓的“想象”不过是苍白的向壁编造,所谓的“幽默”也不过就是语言的游戏而已,哪里有沧桑者的精神优势和直抵世事本质的深邃? 我并不是说陈伟军已经是一个“沧桑者”,已经具有如上所说的“深邃”了。但陈伟军步人人生的二十几年至少比他的同龄人道遇了更多的贫寒、困苦,也领教了发生在身旁的人生沉浮,因此他势必过早地从内心深处升华起社会担当的渴望和勇气。正应了那句现代京剧唱词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这位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青年作家,他的作品尽管不能说非常的完美和成熟,但其中难以遏止的对健康、美好人生的渴求,对正义、公平社会的呼唤,在所谓“80后”的作家中应该显得格外挺拔而峻峭了,这已经足以让我们为之倍感欣慰。 有了这种“早当家”的社会担当精神,这位作家的视野就不会狭窄,趣味就不会低俗。他的笔触跨越了乡间和城市,穿插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于低层,停留于普通的、却又遭遇坎坷的青年人身上。难为他小小年纪,为我们演示了如此惨烈如此痛切的青春场面。支撑这一切的,当然有想象,有技巧,但惟有阅历,才能赋予他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铭心刻骨的感悟。 对于一个青年作家来说,阅历,固然主要指个人的遭际,但向民间学习,向社会学习,向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学习,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而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我以为,比之同龄的文学写作者,陈伟军还有一点是可贵的,那就是他不轻视民间,不轻慢传统,他对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居然还有所尝试,这实在令人感到惊喜。据我所知,他写过越剧剧本,而且还被排演过、拍摄过。我曾经看过他写的越剧剧本《南唐一梦》,写得声情并茂古韵绵长。据说这剧本已经被当地的越剧团采用,正在排演当中。当今青年,看得起传统艺术者已是凤毛麟角,而陈伟军,虚心向学,大胆尝试,向着“于学无所不窥”的方向努力,转益多师、熔铸百家,其卓然而立、自成一家的前景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吧? 我愿他继续不懈地努力。 是为序。 后记 拾玖碎月 也许是随笔,也许是后记 一不小心,我已十九岁了。我认为十九岁是十分尴尬的年龄,却又道不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感。总之,我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记录这个尴尬时期的部分情感和思想。于是,在酝酿和徘徊了许久之后,结合当时写《射天狼》之时的情感,便写下这样一篇小文,权作《射天狼》的后记。 仰头:昨夜星辰没有我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习惯于静静地思索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是构想一些可怜生生的梦。我喜欢每一天的生活,喜欢早晨,喜欢黄昏,更喜欢夜晚。有人说,我很成熟。但我认为有时候我幼稚得像一个三岁的小孩,就像我可爱的小外甥那样。我常常想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然后泡在水里将它融化,我还会无聊地仰望夜空数星星。 人们常说,一颗星就寄托着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我时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着,那就是:哪颗星代表着我的存在呢?这原本是一个无聊且可笑的问题,但我依然认真、一本正经地探求着,找寻着。我敢说,自我出生那天起,我就已经开始这个无聊的找寻了。 昨夜,我茫茫然地望着,无法找到自己的所在,我闭起眼,感慨:昨夜星辰没有我。 今夜,我在一个被遗忘的不起眼的天角里发现了一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心里某根细微的神经颤动了一下。 明夜,斗转星移,我是否能再度找到那颗星?我不可自释地晃了晃头。 怪圈:爱做梦的我和一群爱做梦的人 人,是最爱做梦的动物,这就注定人比所有的生物都来得矛盾。爱做梦的人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富有才情的诗人,而另一种则是悲观的寄托者。当然世界上又有许多自称“从不做梦”的现实主义者。 在这里应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然后为何又想到将这个“梦”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浪漫,但他(她)的思想里滋长的却是传统,所以,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我固执地认为,梦即是矛盾的产物。而且这样的人更容易多愁善感。 我时常在恍惚的梦境之中,看见一个赤着脚在空旷的田野上踽踽独行的少年,背着一样乐器,或是二胡,或是吉他,也或是笛子,匆匆行走的脚步声把河沟里的鱼和停留在树权上的鸟给吓跑了。但我总不搞不清自己是那个少年呢,还是树上的鸟,或者是河沟里的鱼……于是我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特别爱做梦的人,也好事地将别人也圈定在梦的圈子里边。《射天狼》中的所有人物就是这样一个下场,被我毫无理由地划分在梦的范畴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一个爱做梦的人写一群爱做梦的人,就是那么简单。 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处在悲剧之中,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我失败的想象,在命运的打击下毫无招架能力的弱者。可是我为什么要写他们?写这些失败的想象?哈,可笑,我居然从没想过塑造这些人物的具体理由。我只知道,我要表达压抑在内心的一种思想,同时我也在描述曾经燃烧过的记忆。 笔耕:流浪在自己的小说世界 我始终认为,写作是生命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且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才会真正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我爱这个故事,也深爱着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我好几次神经质般地将自己当作若隐,若隐这个形象其实表达了我的爱憎和对这个世界丑恶美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洞察。我感到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的朋友,真实地生活在我的周围,和我共同演绎一出青春的梦幻故事,自编自演,又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甚至在写某个细节的时候我会哭得一塌糊涂,像一个小傻瓜。 这是一个适合哪些人群看的故事?我无法很好的定位,因为这种划分确实有些难度,或是说我懒得去想。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是一个很适合我的小说故事,深情、细腻而美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感触。我好几次阅读自己的小说,每一次都会被感动,我可以清晰地读出自己的思想和心情,然后总跟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哭哭笑笑,像一个小女生,即使这故事是虚构的。 这就是属于我的小说世界,我就在这样一个生动又无聊的世界里笔耕和感动。但我相信这同样也是适合所有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阅读,但愿通过这个故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在我的心里,从没有渎者的概念,凡是看我作品的人,不管支持或否定,都是我的朋友。 梦的内容:跌碎在眼睛里的朦胧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故事。在我提笔的时候,我根本没有预先设计过要把这个故事写成喜剧或悲剧,这故事的最终悲剧只是受我灵感和文思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我曾多次被这个带有悲伤色彩的故事感动得流泪。我一直这样解释“泪”这种液体:那是在心里循环了无数次的情感流体,是跌碎在眼睛里的朦胧。 这个梦的内容来自何处?是否是我的情感经历?也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我是没有爱的经历的,因此这个故事并不源于我的亲身经历。就像我刚才定义的那样,这只是个虚无的梦,仅此而已。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对“爱”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直就是。我就是想借这个梦,借这个故事,借这一群做梦的少男少女,来表达自己对“爱”的看法。说实话,什么是爱?这是谁都无法回答和定义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表现,但故事也不能起到解释的效果。当然,书中关于“爱”的论述只是我现在的看法,可能随着我的长大,或者等我经历爱情之后,我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和想法。我想,这些变化可能会在我以后的作品中体现。 准备入睡:期待下一场梦 这个梦应该完了,我也已经醒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我准备再一次入睡,做另外一场梦。虽然对这个梦还是有些依依不舍,因为里面有我的一些燃烧过的记忆,但我相信自己会从这个梦里出来,以最好的状态开始另一个梦!也许,下一场梦里,有一个你。爱做梦的我和你一起演绎另外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在下一次梦里再见! 2006年4月 浙江·奉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