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古人常用“人则孔孟。出则老庄”来自处和处世。与儒家强调积极人世并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庄子/国学书院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战国)庄周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古人常用“人则孔孟。出则老庄”来自处和处世。与儒家强调积极人世并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内容推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笔,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秦诸子的独特思想世界。庄子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超过孔子的,被尊为“神人”“圣人”。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本书根据权威版本核校、翻译,引领读者品读《庄子》的无穷魅力。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第一 齐物论 第二 养生主 第三 人间世 第四 德充符 第五 大宗师 第六 应帝王 第七 外篇 骈拇 第八 马蹄 第九 胠箧 第十 在宥 第十一 天地 第十二 天道 第十三 天运 第十四 刻意 第十五 缮性 第十六 秋水 第十七 至乐 第十八 达生 第十九 山木 第二十 田子方 第二十一 知北游 第二十二 杂篇 庚桑楚 第二十三 徐无鬼 第二十四 则阳 第二十五 外物 第二十六 寓言 第二十七 让王 第二十八 盗跖 第二十九 说剑 第三十 渔父 第三十一 列御寇 第三十二 天下 第三十三 试读章节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题解]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窗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有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住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力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鹏程万里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奠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目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鹦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身体,大到几千里;它变化成为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时,展开的双翅就像遮天蔽日的云。这只鹏鸟会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书。这本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鹏鸟迁往南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波涛达三千里;它乘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到达南海花了六个月的时间。” 奔马似的雾气,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各种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苍茫,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从而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尽头呢?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的吧。 积水不深,就无力浮载大船。倒杯水在厅堂的低洼处,那就只能放棵小草当船i如果搁上杯子就会粘住不动,因为水太浅而杯子太大。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便没有足够的力量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直至飞到狂风的上方,才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阻遏,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鸟看到鹏鸟高飞,讥笑说:“我们一展翅就飞起来,碰到榆树和檀树就歇息下来,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向南飞去呢?” 到近郊去,只要带上三餐就可以了,归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就要带上过夜的粮食;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小聪明不如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会知道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明白什么是春秋,这些是短寿。楚国南边的冥灵大龟,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棵大椿古树,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些是长寿。彭祖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相比,难道不是很悲哀吗? 商汤询问棘:“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片很深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那里有一种鱼,脊背宽达几千里,没人知道鱼身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名字叫做鹏,它的脊背像泰山一般,展开的双翅像那天边的云。鹏鸟振翅奋起而飞,盘旋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飞向南方,打算飞到南海去。斥鷃讥笑它说:‘它要飞往哪儿去呢?我奋力而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要飞往哪儿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P2-5 序言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古人常用“人则孔孟。出则老庄”来自处和处世。与儒家强调积极人世并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布衣草鞋,糁汤野菜,隐居著述,虽物质贫乏,但精神自由。由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庄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构成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庄子》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宋代思想家叶适评价庄子道:“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行云流水一般逍遥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 ——宋·叶适 《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 ——明·吴世尚 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塾弟子。 ——鲁迅 读《庄子》,本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型与本质的极端的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 ——闻一多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李泽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