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新视界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宇秀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喝下午茶,一道都市风景,感性时尚,考究优雅,仿佛女人深夜在煲电话粥,那份心情,那份心事,那超乎寻常的观察,出人意料的感悟,悄悄的私房话,亮出女人美丽的底牌,男人翻开此书,就不小心窥到了女人的秘密,还有女人永远不会亲口告诉你,却是你应明了的事。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中的许多篇章,就是在喝下午茶时得来的。书中叙述了许多心情上的和生活方式的东西,其实”下午茶“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心情?一种生活方式?这本“下午茶”里的许多感觉就是在十年前就有的,只是那时没什么市场,而如今时尚杂志的编辑们催讨的正是那些归不到既定文体的文字。如果这本书徒然占用了你一些时间和金钱,先别说浪费,至少你可以从中领略一下上海的各色咖啡馆、茶坊。

目录

A卷 两性破译

  第一次亲密接触与床无关

  细节男女

  宠爱,是女人的羊胎素

  女人一生能否身兼两朵玫瑰花

  非内裤非束裤的新男女情

  “花心”也是好男人

  留几个傻瓜谈恋爱

  两个好人的离婚

  一个情人节的九个细节

B卷 心情故事

  E时代手写的情书

  移民官先生,请把情书原件还给我

  咖啡与伴侣

  雨天,听说“结婚真快乐”

  与总领事夫人喝杯下午茶

  娶只柴猫

  最后的星期六

  黑白照片后面的男人

  两个女人的情人节

C卷 雅致生活

  虚度,职业女子养颜术

  喝卡布基诺的女人

  咖啡馆午餐

  时尚年代的新吝啬小姐

  在无处可去的时候

  男女相处在买单的当口

  女人,请把镜子放在你的背后

  小女人的配来配去

  用买房省下的钱支付优雅

  尴尬的连裤袜

  邂逅免费美容院

  如果不是only one

  D卷 时尚觉悟

  邮包里的时装

  兰蔻的蓝紫色下午

  今夜,谁最金色?

  女人流行发夹的诡计

  内衣,看不见的化妆

  短发

  街上流行彩色面孔

  时尚女人与小姑娘的丁字皮鞋

  吃五谷杂粮的巩俐

  谁决定女人的美丽与性感

原初的记忆和私性的体验(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次亲密接触”,我见过封面上有这几个字样的书,但我没有翻,不知道里面说了些什么,只觉得这句话不错,给人比较诗意的联想,因此也就不去翻它了,给自己留点想象。也许我想的跟人家的文本风马牛不相及,也无妨。

在我想来,第一次亲密接触与性有关,但与床无关。尽管爱情最终总是要发展到床上的,但如果一个女孩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展开在床上的运动,该是一种不幸。尽管那样够刺激,但也很可能如同酗酒,事后如梦方醒,而那轻易就留下的血迹将提醒你身体与心灵的隐痛。因为那一刻肉欲超过了其他,两情相悦在那一层纸捅破之前的诸多微妙和美妙的感觉瞬间逝去,你将少了多少风花雪月的浪漫,少了多少月朦胧鸟朦胧的遐想,少了多少丰富而流水不再的心理体验。就好比一篇文章上来就开宗明义,固然痛快直接,可以是一篇一目了然的说明文或报告,但绝对不会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如同去看山上的风景,坐着缆车一步到位,你如何赏看那一路平仄?

我不知道男人怎么样,反正以女人的经验,如果回忆起自己生命中第一次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往往是比较风花雪月的,这种在一开始的两性接触之间远离了床的亲密,会使敏感的、精神世界丰富的女人感到安全与温暖,使她们更愿意去回想,并在回想中得到再一次的满足;而那种径直“破题”的第一次总是带着几分恐惧与疼痛,也就抵消了应该包容着依恋与信赖的亲密。在男女相处中,女人比较喜欢峰回路转的过程,种种感觉便在其中。我一直以为,一个男人如果和一个女人一开始就上床,他对她并没有多少欣赏与尊重,暂不去论男人的品行如何,至少他对于这个女人没多少怜香惜玉的柔情,基本上不会对她去考虑El后的承担。即使他们之间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做了夫妻,大多也是鸡犬不宁。一个已过三十对婚姻如饥似渴的白领女性,经人介绍和一个各方面硬件条件都不错的男人相识,基本上算是一见倾心,但当一杯咖啡还没喝完,男人的求婚立刻使女方内心的热情降到了冰点。女的后来说,他的求婚简直比电报还要迅速直白,我立刻就没感觉了。男的则说,如今已是E—mil的年代当然是超越了电报的速度,他希望速战速决。可惜人家白领丽人不愿奉陪,她认定那男人只要跟她一亲密,就逃不掉床上的事儿,她觉得这样太委屈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想,断然跟他拜拜。

当然,既然是“亲密接触”,关系到触觉,肯定是比眉目传情要进一步了,总得有肌肤之亲;但也不乏那种未曾眉目传情就肌肤之亲了的故事,那就应了一句俗话:不打不相识。你可能在某一场景里与某人冷不防相撞,或一个趔趄正好倒在某人身上,定睛一看竟怦然心动,或许就此成全了一段爱情。电影里有不少这样的镜头,令想入非非的女子走出影院恨不得就撞上一个。这种完全陌生的意外接触擦出的火花,却很可能迅疾燎原。我听过不少男女讲到他们当初的戏剧性,也是一种美丽的感觉。

无论如何,关于第一次亲密接触,我坚持唯美主义倾向。当然一个人一生可能不止一次恋爱,也就会有不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要是执著于爱情的人,每一个“第一次”都会不失微妙与美妙的感觉。那种轻触于指尖、撩拨于发丝、香吻于耳畔的浪漫,带着不可言传的神秘,令你回味无穷;那份期待着心上人的脚步声。敲门声韵惴惴不安的幸福感,是不可彩排和复制的,那一刻,一个电话骤然响起,也会令你惊心动魄。如果男女之情在一开始就完成了床上的故事,那本应有的种种妙不可言的美丽与痴迷,便荡然无存了,岂不是人生历程中无可挽回的损失吗?

(昨夜,此文已近尾声,突然断电。今早打开电脑,天哪!后半部分的文字不翼而飞了。我在“无可挽回的损失”之下的一片空白前发呆,极力搜寻着昨夜的记忆,却已不能恢复原来。于是想到人生的故事可以复述,心情却无以复制;生命中的美丽一如流水落红,即使有机会从头再来也已事过境迁。)

咖啡馆,一对男女。他们可能是第一次,也可能是许多次了。在昏黄的灯光和浓香的氛围里相约。突然的某一次,男的手越过了自己面前的杯具,抓住了对方的手,女的下意识地抽回自己;当男的再接再厉,女的便定格了。这一刻熟悉的陌生,最易令女人怦然心动。这看似并不强烈的外部动作却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郊野,春暖花开时节,一树梨花下。清风吹来,他轻轻拂去飘落在她额头的一片花瓣儿,她第一次体验到来自他的触觉。这个似乎风轻云淡的动作,却使她感觉到了自己的被怜惜,少女的心扉或许就由此向另一个世界敞开。在情窦初开的年龄,这份来自异性的初次有明显情感意向的轻触,可能比将来婚姻中的耳鬓厮磨更令她陶醉。若干年后,某一个时刻某—个空间,她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次”,便是那个假借梨花瓣的动作。

当然,两性之间初次亲密的最为通俗的镜头,当数接吻。这是既隐私又公开的接触。如果一个女人接受了一位异性在自己的唇上登陆,那就昭示着一段情缘的明确开端,或“顶点”前的激情铺垫,是彼此关系不言而喻的告白。

P1-3

序言

        比茶本身更多一点(序二)

                   宇秀

茶,差不多该是中国的国粹了,但“下午茶”就有点舶来的意思了。说到下午茶,我眼前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温暖的壁炉旁,一位优雅的少妇,她穿着那种显示酥胸纤腰的泡泡袖曳地长裙,领口、袖口缀着蕾丝花边;她的身旁是一位吸着烟斗的绅士,膝下有三两可爱的孩子;少妇捧着一本书在朗读里面的篇章。台几上有精致的茶具和点心,空间里弥漫着英式红茶的浓香……

我从小觉得这是一幅真正文明的图画。

美国作家约翰·奈斯比特谈到他女儿为了和父亲完成《高科技高思维》一书,特地搬走了家里的电视机,结果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情景:原来总是待在电视前的外孙现在把看电视的时间用于读书,晚饭后全家人像从前一样围坐在一起聊天,读一些有趣的文章。没有了电视,家人又聚拢到了餐桌上,用奈斯比特的话说就是,文明又回来了。

虽然进入了E时代,屏幕大篇幅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但以上所述画面中的情调、感觉,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怀恋。那是一种经典,也是一种时髦。不然上海的角角落落,在这个讲究节奏的年代怎开出了那么多让人驻足甚至“时光倒流”的咖啡馆、茶坊?常常是一条熙熙攘攘的马路,路边有一个精致的门面,一门之隔,就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心境。

上海的咖啡馆和茶坊可以说是当今都市人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许多青春男女喜欢在里面泡到深夜,而三十多岁的女人则更喜欢选择下午到那里去约会或独坐。下午的咖啡馆或茶坊通常比晚上的要来得安静、悠闲,一个人在优雅的背景音乐中临窗坐下,会有许多想法翩翩而至,不管这些想法具体是什么,但在那样的空间氛围里总是带着某种情调,超出庸碌,比日常更细腻一点,也更宽容一点。

这本书中的许多篇章,就是在喝下午茶时得来的。书中叙述了许多心情上的和生活方式的东西,其实“下午茶”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心情?一种生活方式?

十多年前,我写了一篇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应该算是小说,还是散文或其他什么,反正就是怎么感觉的就怎么写的。当时拿到一家文学杂志社,编辑是我的一位关系不错的朋友,可人家一看皱皱眉头说,不知道你是当小说写的还是当散文写的,两类都有点归不进去,更成问题的是你很小资情调,内容没什么现实意义,也可以说就没什么内容。我虽然心里不服,但也无以理论。一个女人在纸婚那天幻想另一个男人,而想将这种暧昧的念头诉诸眼前的丈夫,并希望他告诉她该怎么办。这样的心情故事和当时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实在是很不搭调;再看看外面杂志上的文章,我的话语方式好像都不是发表的那种。

我承认自己肯定是不深刻的,但我总觉得除了深刻还应该有别的。周围有一群朋友,他们都不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他们喜欢我写的东西,甚至把我文章里的某些话语搬到生活里。有个建筑系的男友说他平常几乎不读文学或生活杂志上的文章,却讨了我的东西去看,说是离自己特近,不累,而且说我没发表的东西比发表的好看。  .

十多年后,当“时尚”成了当下社会生活出场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十几年前的那篇东西被我从箱底翻出,在编辑的催稿下,便成了彩色铜板纸上的“后现代爱情”。需要说明的是,两位文学编辑的年龄相差近三十岁。

其实,这本“下午茶”里的许多感觉是在十多年前就有的,只是那时没什么市场,而如今时尚杂志的编辑们催讨的正是那些归不到既定文体的文字。我想,时代真是不同了。

随着社会生活愈来愈趋于多元化、精致化,不那么“深刻”的东西受到欢迎。但不深刻并不等于简单、幼稚,人们喜欢有点品位,有点情调,有点时尚,还有点私化,一言以蔽之——好看。

如果这本书徒然占用了你一些时间和金钱,先别说浪费,至少你可以从中领略一下上海的各色咖啡馆、茶坊。对于一个对都市生活有热情的人,那里还是值得一去的,那里的茶让你所想到的、感觉到的肯定要比茶本身更多一点。

后记

        原初的记忆和私性的体验(代后记)

                      宇秀

本书里面的文字多多少少和遍布上海各个角落的咖啡馆、酒吧、茶肆有关,我便把相关的介绍和自己对那些场所的独特感觉附在文章的后面。没想到书出版后,竟然不少的读者对这部分附加的文字感兴趣呢。撇开心情等务虚的意义,想来是实用方面的吸引了。

在一本自以为最讲感觉和心情的书里面,那极小部分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字却也是产生销售量的一个因素。这令我欢喜之余又有几分惆怅,至少不敢自诩纯粹的文字的魅力。

近年来,不时有读者告诉我,你“下午茶”里的某某咖啡馆已经不存在了,改作别的什么了。这倒并不意外。现今的中国,特别是上海,就是变变变,何止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或餐厅什么的。去年秋天回上海探亲,看到淮海中路近黄陂南路地铁站天桥边上原先的那家“尚豪庭园餐厅”已经变成了“屋企靓汤”,取名直接来自粤语,“屋企”就等于沪语中的“屋里厢”。一面是明显地感觉到沪语在当下上海市面上的式微,比如咖啡馆或饭店点菜用上海话,外地服务员居然义正词严地要求你“请讲普通话”,弄得上海人在上海讲上海话倒是有点兜不转了。

后来又去了淮海路上的香港广场,正好肚皮也空了,就到地下大食代广场的“小沪人家”吃点什么。来到这里,难免有点怀旧。我在《男女相处在买单的当口》中提到的那位点菜善于“纲举目张”的先生,就曾在这里点过清蒸甲鱼。至今还记得镜片后面不温不火的目光。不料‘‘/J、沪人家”不知何时已经改作了台北楚楚园粥饼店。坐下来,听得见边上那个桌子旁的喝粥声夹杂着北方口音。再环顾周围,这里用餐的人不似以往“小沪人家”里的客人那样细细品尝慢慢叙谈,“小沪人家”毕竟是安安定定围桌坐下来,来吃粥饼的就有点匆匆过路歇脚的意思了。

不过这次回国,无论是在上海还是中国其他什么地方,感觉人人似乎都有点行色匆匆坐不定,各个好像都有要事在身。连出租车司机也不像从前有心情跟客人聊上一聊,而将车里的广播开得光光响,也不管客人的耳朵吃不吃得消,只顾自己听股市行情,还时不时掏出手机买进抛出的。让我觉得跟上这般节奏有点喘不过气的紧张。难怪之前一位住在加拿大却时常回上海的朋友说,现在不大有人像你那时喝下午茶的心情了。

想来那镜片后不温不火的目光是更加难得了,也就有点黑白片的记忆了。而黑白片向来在我的感觉里比如今色彩饱满的彩色片要多一点味道。

这样想着走出大食代却冷不丁看到出口处以前熟悉的“小沪岁月”咖啡馆,曾经在里面写过一些没有结尾的文章。可那天看到门面上改了新店名,“洋风馆”三个大字赫然触目,原来的“小沪岁月”以很小的字体退居一旁。小沪岁月已经是过去的故事了。

于是想到“下午茶”里的一些咖啡馆介绍,从实用性上来讲已经失去信息功能了。在新版的“下午茶”里是否还要保留呢?我没有问过责编的意思,但是,我还是希望保留它们,至少在我的下午茶里留住,那原初的记忆和私性的体验。毕竟它们的存在,和因为它们的存在而产生的感觉,也是历史,而这样的历史又往往不会被写进正史。

                  2007年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