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惬意惬意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天籁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说市民社会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本社会形态特征,如果说街巷里弄万种风情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审美属性,那么,迄今为止最能代表上海风情的作家是周天籁。本书是三本散文集中的《惬意惬意集》,收入了他的多篇散文,描写着上海市民社会生活,代表着文学上的上海风情。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天籁写上海市民社会的文学创作,笔墨之纯粹,语言之鲜活,状物之精巧,发掘之深厚,结构之完美,足以与沈从文写湘西苗民生活,老舍写北京市民生活,位列同俦,等量齐观。

他晚年写于台北的这三本散文集,娓娓道来的都是市井百态、家长里短,世态炎凉、奇谈怪论,隔着这层市民社会趣味的玲珑窗纱,是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况味人生,以及治世男女们重演情爱万端、啼笑姻缘的人间喜剧众生相。其苍劲老辣的笔力,轻松幽默的品质,在当代汉语写作中,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笔记之精髓真传,最近几代文人中难有望其项背者。

目录

周天籁,最能代表上海风情的作家(代前言)

情爱万端

 郎情如蜜

 女人水做

 梨花压海棠

 翠堤藏春

 活神仙

 小城怀孕

 生育宝鉴

 芝兰留香

 深院偷情

 林寡妇遍施甘露

 英雄难逃美人关

 危险新娘

 无情刀有情剑

 丈夫私下女

 冬天里春天

啼笑姻缘

 牡丹花下

 问白云

 春雨楼头尺八箫

 情场凯旋

 紫云山庄

 茶山不了情

 养鸭姻缘

 盲肠姻缘

 臭豆腐干之恋

 龙山寺午娇妻

 剧盗穿山甲

 智警抗暴

 烽火情天

文人无行

 文人傲骨

 为子堕落

 老师怪诞

 白鹤失踪

 庭院深深十八年

 丈夫外遇

市井百态

 先有春风

 兄妹双侠

 美人计

 艳侠红桃

 图刺老东家

 天生吝啬的人

 叹穷的人

 财神女儿

 送子观音

 白虎湾

 打屁股风波

 骗术奇谈

 酒鬼试人心

 全面通缉

 甘罗看相

 算命奇谈

 怪医生

 集邮大王

 名女人项链

 少奶奶扇子

治世男女

 鹤苑春色

 迷汤女郎

 两枝红杏

 家有喜事

 新衣对泣

 妖精下女

 无头脑丈夫

 圣诞夜奇遇

 白雪公主

 断肠人杜素梅

 憎死男人

 黑寡妇出嫁

 何日君再来

 附庸风雅

 两大无猜

古典新意

 牛郎偷渡银河

 人鬼冤狱

 汨罗访屈原

 新桃花源记

 女侠万秀姑

 新玉堂春

 为白素贞翻案

 刘伯温

 宋江杀惜

 春香闹学

 活捉文远

 冒牌济公

 唐伯虎游宝岛

 新阎罗

闻所未闻

 红鬃义马

 劈山救牛

 采参谈异

 旷世未见仙鸟

 麻雀与螳螂之战

 国际寻花集团

 桃色酒店

 国王与鱼

 女王万岁

 县令怪梦

 淘金记

 酆都讨债

周天籁年表

试读章节

郎情如蜜

俞美娜出身风尘,待嫁年华,而始终物色不到一位年龄相差不多的意中人。年复一年,芳华虚度,转瞬三十岁即在眼前。小姊妹徐春黛提议,何如嫁一位年纪较长中年人,反有幸福。

美娜淡淡一笑,问道:“中年人反有幸福,理由何在?过去有一位四十三岁,还有一位四十六岁,追我十足半年,表示无意,就此没有见面。心想离花甲,不过十年多些,什么也不中用。”

春黛说:“你完全错误。近有一位客人,七十四岁,精力尚且充沛,而且年长,事业多有基础,一定爱惜年轻太太,直如心肝宝贝,百依百顺。能有这样丈夫,难道还不满足?我嫁一定挑选同爸爸年纪差不多的人。”

美娜茅塞顿开,笑作一团:“那末过去两位,错过机会。你说得有理,领教。”美娜当年九月,果真嫁了一位四十六岁绸缎商行老板任天放,名义为续弦。前妻有二子一女,但长大成人,明白事理。爸爸孤独寂寞,理应有后母安慰。见美娜年轻有若廿二三,而又长得很美,不以爸爸年近半百下嫁,表示十分敬重。美娜心里有说不出高兴,视子女如己出,关切与爱护,即自己无育,也无问题。

任天放之疼爱美娜,真如心肝宝贝,爱之兀微不至。两人同被,美娜嫌热,时时半夜把被踢开,玉腿暴露于外,天放轻轻把被替她盖上,转瞬梦里又踢开,天放又替她盖卜_。规定五天一次周公之礼,事前爱抚,然后耳边低问:“辛苦不辛苦?”

美娜醒来,枕边低语答:“不辛苦。”这些话听来,天放无限快乐。美娜说:“徐春黛,不是你也识。她力促我嫁,真有见识。天放,你待我太好,太幸福。”

过年时候,天放绸缎行,听由美娜挑选最高贵套装旗袍衣料,一剪二十件,新年每天替换穿出拜年,分外见到风华绝代。亲戚朋友,个个赞美老任艳福无穷,羡煞众口。

秋节过去,美娜感到身体不甚健康,不愿丈夫知道,但又每次燕好,因不使失望,而偷偷去医院检查,惊骇发现血癌绝症,哭得死去活来。知生命无多,预留遗嘱,劝丈夫“纳徐舂黛,同样幸福”等句,不别而悄然去尼庵。命太苦,与天放一年恩爱而已。趁生命未终前,修来世。天放发现遗嘱,火痛。与舂黛遍寻下落,寻到尼庵,但,美娜不忍丈夫见她拖延时日。上一日仰药身亡,竟缘悭一面。

阅月,春黛见天放因妻死别,精神分裂,毅然代替美娜,时时对此多情丈夫安慰,有厌弃风尘,从良天放一片至意。子女忧虑爸爸健康,见春黛时来陪随安慰,意甚明显,令人感动,跪求老父纳之。天放以子女之孝俯允,而代春黛脱籍。

女人水做

郑伯华与林秋菊,新婚不到半年,已吵过十一次嘴,今又第十二次大吵。伯华火气喷天,桌一拍,提出强硬抗议:“有如你这样不讲理的太太,半年来,已有十二次纪录。死脾气不改,只有离婚!”

林秋菊照样拍桌,火气更大,更恶:“似你如此胡理蛮理的男人,叫妈同你谈判,讲话你要作准。”

郑一听提到岳母大人,头痛,火气下降,闹出这位老太太,一味袒护女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顾看报,不接下文。偏偏岳母上门来,秋菊趁机报告母亲,一情一节和盘托出,老太太又气又好笑,这次不偏袒女儿,只说:“半斤八两,两个人都不好,你说他男人是泥做的,他说你女人是水做的,一点不错,二人都对,无吵必要。”

郑伯华斡旋大笑:“妈,我承认泥做,但,她否认水做。我说:《红楼梦》里,也说女人水做。她否认。就为这些小事,同我大吵。”秋菊夹入报告:“别听他一面之词,还有下文,真难听,本来承认,因此否认水做。”  老太太心中有数,定是伯华下流。但故意问女儿:“怎样难听?说些让妈听听。”

伯华对秋菊做媚眼,打招呼,不要说,但,秋菊偏要揭他痛疮:“他说我水做,所以水特别多。查问多在何处?他说……”伯华一听巷内敲梆声,朝外奔。边说:“妈,我去喊馄饨面你吃。”老太太见女婿不在,眉花眼笑说:“说你水多,难道不好?说你没有水,才不好。女人原本水做,人人知道。好了,以后别吵,给人当笑柄。”

伯华会拍马屁,自己在馄饨面担边,而吃下肚,又托了二碗进家,一碗妈吃,一碗秋菊吃,表示“求和”。老太太吃过点心,“谢谢”一声,同家去。秋菊笑对丈夫说:“刚才并没有背后讲你坏话,警告你,以后不准说我水多。但,说你泥做,没有关系,洗澡经常替你擦背,泥一球一球滚下,永远擦不完,你还不是泥做?”第十二次吵嘴,闭幕。

晚在枕上,伯华心平气和说:“刚翻日记,十二次吵嘴纪录,统是无谓。水做泥做,并没有吵出真理,等于说,这问题并未得到合理答案,现在我们研究性质,并非又吵。譬如说,你一口咬死男人泥做,我总不服气,泥土干的,没有你们女人的水拌和,怎样做出男人来;反过来说,你们女人,光是水,没有泥,也不可能做出女人。”

“知你提出理由,是水与泥,泥与水,而后成男女。”

“对,所以女人水多,泥得滋润,这是合理,为什么你要吵?可见第十二次吵,最无谓。”

秋菊道:“做人一世,原本无谓,结果,我们女人反被你们吃到肚里去。”

“这句话不懂你意思。”

秋菊抢白道:“女人死了,埋到泥下,不是给做男人的泥吃掉?并未听到男人死后,水葬。”

伯华大乐,太太的理论正确,兴奋而起,水到渠成,大调狮子。小夫妻不但吵有纪录,更有吵的研究,吵的理论中心,妙不可言。P3-7

序言

如果说市民社会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本社会形态特征,如果说街巷里弄万种风情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审美属性,那么,迄今为止最能代表上海风情的作家是周天籁。

1843年上海开埠,一个现代城市的历史进入自觉状态。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在上海创刊,以此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写作进入现代汉语自觉状态。此后,在现代汉语语境下的上海城市文学创作,真正具备审美品质的有二:其一是代表上海风骨,以鲁迅的后期杂文和巴金的晚年杂文为标志;其二是代表上海风情,以周天籁、张爱玲、王安忆的创作为标志。1927年10月,鲁迅移居上海,以后的九年时间里以其犀利的杂文创作,代表了上海城市的风骨精神。四十年后的1978年,晚年巴金开始写作系列散文《随想录》,赓续了这种城市风骨精神。其间的左翼文学创作、革命文学创作、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以及新感觉派创作,或观念大于形象,或感觉溢于生活,距离革命理想很近,脱离市民生活很远,在文学艺术的审美品质上流于稀疏和贫乏。

1918年,13岁的周天籁从徽州来到上海,在福州路上的店铺里当学徒,业余时间坚持文化课学习。从他1935年独自编纂出版,多次印刷的《文字辨正》字典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现代汉语字词音义细致入微的辨析功夫和敏锐感知。三年学徒,七年店员,他以一颗敏于感受的童心进入市民社会,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他在市民社会寻觅着童趣天真,享受着青春爱恋,体察着世故人情。先是业余写作,继而职业写作,他悉心描写着上海现代都市社会的主体——市民生活的本然状态。他的文字是带着体温的,不声张不浮华,不喧嚣不芜杂,字里行间表露着一个生活参与者的惊奇与达观,寄予着一个人道主义者莫大的同情与哀怜。早期的儿童文学创作,在天真童趣中充满着市民社会的酸甜甘苦和底层智慧,赢得丰子恺、穆一龙、华君武等画家的笔墨唱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而创作社会题材小说,其中《亭子间嫂嫂》、《亭子问嫂嫂外传》,以及《海上一妇人》,堪称其代表作,报纸连载,风靡一时,洛阳纸贵,影响所及,当时无出其右。此间他创作的各类所谓言情、艳情、哀情小说,有几十部之多,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统计,当然不排除非法书商冒名印刷的可能。

与周天籁始终关注底层市民社会不同的是张爱玲。1943年1月,张爱玲步入文坛,随后三年时间红极文坛。她出身豪门,同样是一颗敏于感受的心,却陪伴着自幼受伤的灵魂。她不自暴自弃,也不怨天尤人,只是苦痛无奈地活着。她的苦痛就是生命本身,她顾影自怜,拒绝任何同情与恻隐,在拒绝中她满足了自己精神的清高与孤傲。心情好的时候,兴之所至,她可以俯瞰生活,张望市井,但她在骨子里是不可能与街巷里弄三教九流为伍的。她的生命本身需要在艺术审美中透口气,她既向往世俗生活又鄙弃世俗人性,她的文字让你惊叹,却不可亲近。她的文学创作一如她的生命世界,玲珑剔透,又脆弱易逝。

1980年代开始,王安忆的文学创作断断续续地关注上海市民社会生活,她有对市井生活的细腻感知,但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似乎更好的作品还在酝酿之中。

只有周天籁一往情深地描写着上海市民社会生活,代表着文学上的上海风情。他晚年写于台北的这些散文作品,仍然散发着浓郁的上海市民社会的精神气息。那种苍劲老辣的笔力,轻松幽默的品质,在当代汉语写作中,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笔记之精髓真传,最近几代文人中难有望其项背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天籁写上海市民社会的文学创作,笔墨之纯粹,语言之鲜活,状物之精巧,发掘之深厚,结构之完美,足以与沈从文写湘西苗民生活、老舍写北京市民生活,位列同俦,等量齐观。

今天,我们重新整理编辑出版周天籁作品,需要特别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作品中关于投胎转世等鬼魂观念,当视作旧时之市井风俗,姑妄言之姑妄观之。

朱鸿召 2007年10月 沪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