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何有的大国崛起了,有的国家却陷入迷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为什么不能转变民主政制,反而陷入了军阀混战?本书从地域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得出一个崭新的答案。作者试图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与演变的原因,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虑。本书从地缘文化、区域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百年中国革命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国的迷失(帝制崩溃后十字路口的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叶曙明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何有的大国崛起了,有的国家却陷入迷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为什么不能转变民主政制,反而陷入了军阀混战?本书从地域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得出一个崭新的答案。作者试图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与演变的原因,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虑。本书从地缘文化、区域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百年中国革命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内容推荐 为什么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不能完成从帝制向民主政制的转变?为什么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可以孕育出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人物,而我们却冒出个袁世凯,以及大大小小的一堆军阀?为什么我们一次次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总是跳蚤?莫非这片土地真的与别不同?辛亥革命并未能推翻两千多年的“秦政制”,宗法专制的道统依然坚固,“民国”只是作为“帝国”的变种,继续传承;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明治维新后能够迅速崛起,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在辛亥革命后却陷入了漫长的战乱?我们究竟迷失在哪里?为什么当历史一再出现可供选择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却一再错失良机? 作者试图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与演变的原因,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虑。本书从地缘文化、区域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百年中国革命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目录 第一部 南方,一部反叛的历史 第一章 王朝的叛徒 第二章 坐失良机 第三章 南方的狂朝 第二部 北方,帝国龙脉所系 第四章 沉寂的帝都 第五章 还政于清 第六章 道德调和的失败 第三部 西北,固守着千年土圈子 第七章 土皇帝们 第八章 农夫的政治 第九章 “军事北伐,政治南伐” 第四部 东方,夹缝中的兴衰存亡 第十章 从城市到农村的战争 第十一章 和列强的战争 第十二章 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壹】太平天国实际上是秘密教门与会党之间的战争。它唤醒了江湖的政治意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有了太平天国,有了湘军的哥老会,所以才有后来以会党为主力的辛亥革命。 如果人们有机会在中国作一次穿越南北,横贯东西的旅行,他们将会发现,在这四个方位之间,居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不同。 以地理环境而言,东南方平畴千里,水腻山春,河流如网,湖泊如星。天气受东南方低纬度的太平洋气候影响,温暖潮湿,雨量充足,在沿海地区有大量的冲积土,土质肥沃,人口稠密。 而中国的西北方则受高纬度的北亚气候影响,即使在夏季,海洋性的夏季风也不易进入。因此,这里的西风气流非常强盛,空气干燥,冬天气温寒冷,春天则风沙弥漫。 东南方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纵横交错的内河。这对发展贸易十分有利。当欧美现代文明东渐之际,这里无疑会得风气之先。而西北方地处亚陆腹地,受层峦叠嶂之阻,交通不便,资讯贫乏,外部世界的影响,到达这里已经微乎其微。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南北民俗和民风也各异。南方有五岭之隔,背山面海,天高皇帝远,一直是朝廷流放罪犯和谪臣的地方。历史上,北方凡进人周期性的天下大乱之际,如两晋五胡十六国、安史之乱、残唐五代、北宋末、南宋末、明末,就有大批北方士民逃难到南方。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了南方人倔强、坚忍、充满生命力、具有叛逆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性格。他们的文化也是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用林语堂的话来形容:“他们充满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这些人对命运有一种天然的反抗,不肯轻易屈服,他们把自身的反叛性带到了南方,很自然地,他们所信奉的“异端邪说”也在南方传播和滋长开来。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相互间的歧视和排斥,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也看不起南方人。 两千多年来,究竟谁是中国的统治者?这是一个疑问。虽说“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但庞大臃肿的官僚体制,并不能完全控制得到广土众民的社会基层。朝廷权力只到达县一级,下面存在大片的断层,是官府鞭长莫及的,必须运用父权、夫权、绅权、神权等等,以及依靠大批豪强、吏役,来填补空白。 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绅权往往比治权强大得多,祠堂的作用比衙门大得多。农村的祠堂起着维系宗族的作用,补政权之不足。“中国家族之稳固,恒视其全族势力之大小与人丁之多少为衡。”对农村生活深有了解的太平天国领袖洪仁歼曾说:“中国村乡隔县城或最近之官衙有远至六七十里路者;每有讼事发生,官吏胥役,重重剥削,所费不赀;故乡人遇有争执,恒由族中父老判断是非曲直,甚或与邻村邻族械斗以武力解决。”当小姓、小族受到大姓、大族欺压时,如果他们不联合起来,就无法与之抗衡,亦无法生存。因此,异姓结拜,互助互济,攻守同盟,成为宗族争斗中常用的手段。 这种结盟,便是秘密会社的最早形式。 自古以来,庙堂与江湖是支配着中国社会的两大系统。从文化而言,一为“儒”,一为“侠”,在历朝历代治乱相替的循环中,起着相生相克的作用,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类人备受尊崇,一为圣君、贤相、儒将、忠臣、清官,这是庙堂系统的;一为高僧、隐逸、侠士、豪客,这是江湖系统的。 以忠诚孝悌、仁义礼智为其核心价值观的江湖英雄,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亦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及至后世,追随者日众,遂慢慢演变成一种秘密会社组织。《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水浒传》里的忠义堂,成为他们热衷模仿的对象。 这些江湖秘密组织,大致分成两类,一为会党,一为教门。迨至清嘉、道年间,福建、江西、两广、湖南、贵州、云南、河南遍地皆然,计有天地会、添弟会、三合会、三点会、仁义会、双刀会、百子会、洪莲会、老瓜(卦子)、咽噜、青帮、小刀会、牛头会、收元教、黄天道、罗教、天理教、弘阳教、清茶门之类的教门,不一而足,实繁有徒。 中国的秘密会社,在近代一系列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中,扮演非常特殊的重要角色,它们拥有巨大的能量,即使在朝廷的高压政策之下,仍能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招徒聚众,歃血盟誓,焚表结拜,请菩萨的请菩萨,拜弥勒的拜弥勒。帮规戒律多如牛毛,连普通人家的兄弟不睦、妇姑勃■、床笫之私,也要管上一管。别说官府,就连祠堂,也没它管得深入细致。 在历史上,一般的秘密会社,虽有民间正义维护者的一面,然流弊亦甚大。每当历朝衰乱之秋、亡国之际,或遇着天灾人祸的时候,这些江湖秘密组织便乘时而起,攻城池,做流寇,抢官仓,杀官绅,抗官军,无所不为。人民置身于沧海横流的乱世,上枉下曲,上乱下逆,兵来匪去,暴乱不止,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当其身陷叫天不应,叫地不闻的极逆之境,绝无可奈何之时,亦惟有随波逐流,跟着赤眉、黄巾闹革命去了。 1844年,洪秀全在广西创拜上帝教。设立拜上帝教机关,亲手拆毁神像,“以诵咒治病为名,村民疾病,持剑焚符,往往得愈,哄动一时”。乡人以为他真有驱魔逐鬼的本事。一传十,十传百,变得神乎其神,仿佛真是天上的圣子下凡。从四乡赶来加入拜上帝会的人,络绎不绝。P2-4 后记 1985年我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军阀》,内容是反映民国初年南北政治的嬗变。在那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不能完成从帝制向民主政制的转变?为什么我们无法照搬西方的民主政制?为什么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可以孕育出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人物,而我们却冒出个袁世凯,以及大大小小的一堆军阀?为什么我们一次次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总是跳蚤?莫非这片土地真的与别不同?辛亥革命并未能推翻两千多年的“秦政制”,宗法专制的道统依然坚固,“民国”只是作为“帝国”的变种,继续传承;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明治维新后能够迅速崛起,而中国一个泱泱大国,在辛亥革命后却陷人了漫长的战乱?我们究竟迷失在哪里?为什么当历史一再出现可供选择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却一再错失良机? 这些疑问,在《军阀》一书中没有回答,但它在我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1980年代末,我写过一系列短文,试图把社会政治文化形成与演变的原因,与地理、气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联系起来考虑。 1995年,我和花城出版社编辑林青华谈到这些想法,他非常感兴趣,建议我写成一部小说,作为《军阀》的续篇,这就是我写《草莽中国》的缘起。林青华还提议我以民国初年的中国外交为题材,再写一部小说,与《军阀》、《草莽中国》合成完整的“民初政治三部曲”。他的构思很吸引人,我亦跃跃欲试,可惜最后出于各种原因,只写成《草莽中国》,而未能完成三部曲,而林青华也离开了出版社,到大学任教去了。 我深信《草莽中国》所提出地缘文化、区域文化对近百年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影响,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远影响,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所以不太希望以小说形式来写,但林青华非常热心地想促成“三部曲”这个大计划,力劝我写成小说,我尊重他的意见,结果就有了1996年花城版的历史小说《草莽中国》。它是我在《军阀》之后对中国问题苦苦思索十年的一个小结。 2006年,我接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图书中心李黎明的电话,他说计划重版《草莽中国》。我非常吃惊居然还有人关注这部书,而尤使我兴奋的是,他也认为小说体裁所特有的野史、猎奇色彩,难免会减弱作品的思想分量,他建议不如以史料为依据,秉笔直书。这与我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几乎没有作太多商量,便取得了很好的默契。 非常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给我这个重新修订《草莽中国》的机会,对史料进行了重新梳理、补充、订正,于是有了现在这部《大国的迷失》。尽管原来的《草莽中国》也没有虚构的情节,但修订后,抛弃了小说形式,删除了大量无关宏旨的描写,使脉络更加清晰,而读者亦可以排阖直人,直捣核心。 这十年来,史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更多的史料也已公之于世。但我依然毫不怀疑,本书所提出的地缘政治问题,对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重大课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