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檀作文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惑仔”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群的词汇。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许以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杀杀的小混混。但我以为,“古惑仔”是一种精神气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赞歌。青春自然会有骚动,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却如此动人,如此美丽。“古惑仔精神”在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诞而无畏”和“风华绝代”。李白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他敢想人所不敢想,敢言人所不敢言,敢做人所不敢做。李白生猛,而有想象力。“狂人”的抗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者健康地复合到一起,就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

内容推荐

李白是四川五百年一出的天才,他的诗歌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处世风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从来都被后世学人奉若神明,于是,人们也就往往忽略了诗人本身。

事实上,除去了“诗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个平常的尘世中人,他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洒脱狂放的个性,也有为人诟病的喜好;他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李白是人而非仙。本书即从“布衣”的角度详细剖析了李白这个人,以他的一生的经历为线索,从相关史料和他的作品中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李白。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四川人”李白

 李白和他的粉丝

 四川五百年出一个天才

 《蜀道难》意味着什么?

 李白的偶像司马相如是怎样吃软饭和发家的?

 史上最牛的炒作案例:四川人陈子昂是怎样成名的

第二讲 “商人的儿子”李白

 李白是不是老外?

 李白有可能是李建成的后人

 商人的儿子李白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商人家世对李白性格的影响

 李白的经济来源

 赤裸裸的自我炒作

第三讲 驴友李白

 从《庐山谣》说起

 职业驴友

 隐居和做秀

 中国特色的隐士文化

 勤于干谒

第四讲 古惑仔李白

 从《侠客行》讲起

 大古惑仔

 可爱型古惑仔

 李白的自荐信是怎样写的?

 杜甫眼中的李白

 将古惑仔事业进行到底

第五讲 神仙家李白

 《飞龙引》

 李白从小喜欢神仙

 李白是怎样通过道士协会的高级认证的?

 李白炼丹

 李白对神仙的态度

 李白为什么要和道士交往?

 李白交往的名道士

 “谪仙人”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自称臣是酒中仙”?

 “青莲居士”的真实含义

第六讲 纵横家李白

 从《梁甫吟》讲起

 纵横家是什么样的人?

 大一统时代的纵横家

 唐代为什么能出纵横家?

 赵蕤对李白的影响

 鲁仲连的“粉丝”

 道教是纵横家的大后方

 李白怎样谋取政治资本?

 李白主张和平外交

 李白写《和蕃书》

 李白为什么追随永王璘?

 李白是怎样成为政治犯的?

第七讲 李白和他的女人们

 李白吃软饭,做上门女婿

 安徽有个家

 山东母大虫

 有了贤内助

 神秘的相思

 李白也做过第三者

 李白怎样调戏女道士?

 李白的金陵情结

 李白有恋足癖

 当李白遇见“酒托”

 金陵女子段七娘

 最伟大的一夜情

第八讲 月光·河水·大鹏鸟——李白的诗歌意象

 峨眉山月半轮秋

 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鹏飞兮振八裔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少年精神布衣感

 我是天才我怕谁

林庚先生教我写李白(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为什么从“四川人李白”这个话题讲起?因为历史上第一个讲李白的人就这样讲。

关于李白的第一份材料,在他生前就有,很可能还是他亲自过目的一份材料,是谁帮他整理的呢?李白的铁杆粉丝——魏万。魏万后来改名魏炎,又改名魏颢。这个人曾经在王屋山下做过隐士,佔计是想跟在李白后面做古惑仔,但是后来考取进士,身份不同了,于是连名字也改了。魏颢的“颖”字就很响亮。

魏颢写过一篇文章,叫《李翰林集序》。李白曾经做过翰林供奉,他给李白编的集子,就叫《李翰林集》,这个集于是什么时候编的呢?是在李白有生之年。李白还没有死,魏颢就替李白编了集子,而且写了一篇序。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极不寻常。李白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魏颢也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两个人有缘分。李白是魏颢的第一偶像,魏颢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当他还叫魏万的时候,曾狂追李白,就像现在的少男少女追星一样。魏颢自己花钱,从黃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现在我们说有一种人是“职业粉丝”,这个魏颢就是李白的职业粉丝,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魏颢想,我已经追到这儿来了,难道还不能见到你李白吗?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唐代的广陵,相当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李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魏颢就是在这里见到了从天台山寻仙回来的李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见到李白,魏颢激动得不行。一个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那种感情是难以言表的。

我们常常讲闻名不如见面。魏颢见了李白,印象特别好。他对李白有几句描述,我觉得在李白所有的“写真”中,是最准确、最细致到位的,有助于我们对李白的了解。他说李白: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李翰林集序》)

铁杆粉丝魏颢对李白的第一印象是:李白眼睛很亮,炯炯有神,开口说话的时候,像是一头猛虎。

粉丝对偶像的观察总是最仔细的。魏颢还注意到李白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平时是什么样子,出现在正式场合又是什么样子。魏颢说,有时候李白会戴上帽子,把腰带也系起来,出席正式场合,这时一个猛男顷刻间就变成了儒雅文人。 粉丝就是粉丝,写到这一步还嫌不够。魏颢接着讲李白曾在山东一带获得道教协会认证,做过注册道士。我们现在有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资格认证,唐代做道士,也是要持证上岗的,要通过道教协会的认证,才算正规道士。李白做道士,是在道教协会正式登记注册过的。做职业道士,穿着打扮也和常人不一样,魏颢说李白有一套青色的道士服,估计他曾经看到李白穿过。

魏颢到底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对这些事情知道得非常多,非常细,其他人写李白,都没这么细。魏颢很明白地指出李白有三副面孔:第一是猛男,第二是儒雅文人,第三是道士。魏颢跟李白的关系,太不寻常了。

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狂人见狂人,英雄相惜。李白那时已经是超级偶像,而魏颢还是个小年轻。李白见到魏颢,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真不错!我看你将来大有出息。你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发达之后,千万不要忘了老夫李白,还有我女儿明月奴。”这话说得有意思。中国古人里,圣人或者天才都是非同寻常的。孔子把女儿嫁给了“劳改犯”公冶长;李白看到粉丝魏颢,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说:“你不要忘了老夫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P1-4

序言

该说的,都在书的正文里说了。这本书是在讲学录音的基础上整理的,用“说”字再贴切不过。《自序》交代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二、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太老师林庚先生曾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所谓“布衣感”,是指以百姓身份平交王侯。“布衣感”和“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三者共同构成林先生对盛唐文学的理解。林先生是在《诗人李白》一书里正式提出“李白的布衣感”这一命题的。该书1954年11月首次出版。据我猜测,林先生在那个年代拈出“李白的布衣感”,实际上是强调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李白的布衣感”这一论断,是20世纪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但我个人更倾向用 “古惑仔精神”来概括李白。“古惑仔”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群的词汇。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许以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杀杀的小混混。但我以为,“古惑仔”是一种精神气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赞歌。青春自然会有骚动,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却如此动人,如此美丽。“古惑仔精神”在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诞而无畏”和“风华绝代”。李白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李白敢想人所不敢想,敢言人所不敢言,敢做人所不敢做。李白生猛而有想象力。

“狂人”的抗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者健康地复合到一起,就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中国文化里太缺少这样的精神。幸亏有李白。

我写这本书,是源于生命自身的需要。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是李白?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李白于我而言,昭示了生命的某种可能性,使我不至在铁屋中窒息。只要我还能想起李白, 我就不至于彻底绝望。

现代生活,有太多的压力要我们妥协和屈服。社会上的习惯,往往扼杀不拘一格的天才。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丧失激情和想象力。古往今来,再没有比这个时代更需要“古惑仔精神”了。

我们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我们姿态太低,低到了尘埃里。尘埃里几时能开出青色的莲花来?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古惑仔”,而不是书生。

2007年的春天,我终于有了一个“意淫”李白的机会。北京读书人俱乐部的汤小明、邓景异两位先生怂恿我讲李白,并且支持讲义出版。讲的时候,我忘却了我不是李白,我如此激动,我无比幸福。

感谢李白。

感谢你们。

感谢喜欢《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所有人。

檀作文

2007年5月于春明斋

后记

太老师林庚先生是著名的李白研究专家,我在北大读书的第四年才去拜访他。记得1994年,刚到北大读古代文学研究生的时候,师兄清印对我说:你应该见一见林先生,要不在北大白待了。可是他又说:你还是不要见林先生的好,见了你会自卑的。这样一来,让我又想见又不敢见。那时候,林先生已经多年不讲学了,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只能从师辈那里听说他的轶事。

1997年我读了博士,这一年终于有机会接近先生。10月的一天,我的硕士导师孙静先生对我说,林先生的韩国博士沈美庚要做中期考试,需要我去做记录,地点在林先生家。那一天,是袁行霈、褚斌杰几位先生去做的考试委员,我坐在一个角落里做记录。没想到最后走的时候,先生握着我的手说:小檀,谢谢你!以后你要多帮你师姐。那天之后,我就成了燕南园61号的常客。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沈师姐是韩国人,沟通起来有困难,所以我经常陪着师姐去和先生讨论问题。

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写过《诗人李白》的小册子,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先生通过对李白等一批盛唐诗人的研究,对“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一系列概念做了经典诠释。“十年动乱”期间,先生的学术研究被迫搁浅,浩劫过后,先生年事已高,很少发表古典文学研究的文章。但先生的李白情结未了,很希望末代弟子能把自己对李白的理解发扬光大。

先生的学术视野极广阔,多高蹈出尘的见解,以我们的浅薄如何能跟得上先生的思路!先生话不很多,点到即止。先生给师姐选定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诗仙李白》,要求在“仙”字上做文章,并给了两点提示:一是李白的纵横家思想,二是李白的神仙思想。我和师姐想破头皮,终是不得要领。因为我们满脑子都是《战国策》里的纵横家印象,想不出怎样把他们和李白拉上关系;又只想到李白也曾批评神仙思想。折腾了很久,只收集到一堆原始材料,做了一个资料长编,交给先生看。先生很不满意,批评我们完全没有找到切入点。我们只好请先生给些具体的提示。依稀记得是在1998年的夏天,在燕南园61号阴凉的客厅里,先生给我们讲了李白和纵横家的关系。当时先生单刀直入地说:纵横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处理双边或者多边的国际关系。秦汉统一之后,纵横家的主要功能转化成处理中央政权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最杰出的纵横家是诸葛亮,联吴抗曹之外,他圆满地处理了蜀汉政权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不以武力征服为目的。诸葛亮之外,李白也是杰出的纵横家。一般说李白志大才疏,未必有政治才能。其实不然。李白具有国际战略的眼光。盛唐开边,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不断。在处理唐和吐蕃的关系上,李白坚决主和,这很了不起。哥舒翰西屠石堡城,广为唐人歌颂。可是李白诗里说:“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他把哥舒翰和斗鸡的无赖相提并论,可见他看不惯哥舒翰。相传李白做翰林供奉时,曾起草过《和蕃书》,也只在天宝三载这一年,唐帝国和吐蕃之间没有战争。纵横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个人的事业和不朽的功勋联系在一起。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的诗长歌当哭,仿佛天下所有的不幸都要由他一人来承担。李白和杜甫截然不同,他几乎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对当时政局的判断是又一个南北朝时代到来了,他自己可以像谢安一样辅佐帝王建立不朽的功业。李白几乎是很主动地投奔到永王的麾下,他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是如此情绪激昂!依稀记得先生说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用干枯的手掌把桌子拍得啪啪作响。于是,我们也领会了李白何以是纵横家,对李白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读了20年书,大学10年,南监北雍,追随过的名师也不算少,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庚先生讲李白。先生以九十高龄,思维还如此敏锐,令人钦佩至极!

附:

本篇是我2003年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提交的一篇《高等教育学》课程作业。是命题作文,当时的题目是《我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现将题目改作“林庚先生教我写李白”,权当后记,并以此纪念林庚先生。

我对李白的理解,深受林庚先生影响。但先生是先生,我是我。两个人对李白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诸君若有兴趣系统了解林庚先生对李白的理解,请读林庚先生的大作《诗人李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