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统帅毛泽东
分类
作者 肖显社//沈丽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集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和统帅于一身的战争艺术大师, 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经历冲突类型最多而又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统帅,本书从全方位、多侧面地追寻了毛泽东的成长道路特别是他的军事生涯,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砥砺奇志 储才蓄能”、“探寻‘武经’ 致力‘农运’”、“创建红军 铸造军魂”、“屡建奇勋 迭遭排斥”、“初执帅印 力挽危局”、“游击大师 震撼世界”、“运筹帷幄 决胜中华”、“强边固国 保卫和平”。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及其生平事迹”方面的研究专著,具体包括了:取得非武装斗争经验、探寻“武经”致力“农运”、开始“注意共产党掌握枪杆子的问题”、找到工农武装的出路、智得“绿林军”、屡建奇勋迭遭排斥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引言:奇特的统帅之路

第一章 砥砺奇志 储才蓄能

 一、初具反抗心理

山川资俊杰

军人血统农家子

“润芝”修身

离经叛道

 二、忧及国家兴亡

立志出乡关

崇拜英雄豪杰

第一次发表政见

毅然投笔从戎

 三、敢为天下奇

读奇书,自辟储才奇径

交奇友,渐成团体核心

铸奇趣,“斗”中寻得无穷乐

创奇举,亲率“秀才”震溃兵

抒奇见,准确预测中日战争

第二章 探寻“武经” 致力“农运”

 一、接受暴力革命学说

潜心“知己”

一度主张“无血革命”

感悟“暴力革命”精要

 二、成为农运之王

奠定立军之本

取得非武装斗争经验

开始“注意共产党掌握枪杆子的问题”

“为将来发展农民武装

 三、认定“枪杆子里头出政权”

“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

找到工农武装的出路

奉行“枪杆子主义”

第三章 创建红军 铸造军魂

 一、秋收时节暴动

凭机智化险为夷

枪声起,首次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驻三湾,首倡“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二、带兵上井冈

智得“绿林军”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初塑人民军队形象

 三、朱毛红军横空出世

阴差阳错,改任师长

雄师相会在井冈

“围魏救赵”,“打败江西两只羊”

发明红军作战要诀

首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第四章 屡建奇勋 迭遭排斥

 一、向赣南、闽西挺进

以“攻势的防御”告别井冈山

设法调动敌人

奋力打通“红色长廊”

 二、确立不朽的建军纲领

丢了军中要职

红四军处于危机之中

古田建树

 三、“横扫千军如卷席”

巧抗“左”令,不打南昌打吉安

诱敌深入,接连粉碎三次“围剿”

非难接踵而至

第五章 初执帅印 力挽危局

 一、要求讨论失败原因

侥幸登上长征路

屡献妙计

结成“三人集团”

 二、成为党和红军领袖

“不让李德瞎指挥”

把握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

军心所向

打了情有可原的败仗

入主新的“三人团”

 三、谱写英雄史诗

渡赤水,出奇兵

调虎离山袭金沙

不当石达开神勇夺泸定

深谋远虑,坚持北上

夺关斩隘奔陕北

第六章 游击大师 震撼世界

 一、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瓮中捉鳖,举行抗战奠基礼

高擎抗日旗帜东征

化敌为友,开创联合抗日局面

“元凶就逮”之际

 二、谋定以弱胜强方略

确立全面抗战路线

独钟山地游击战争

料定“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三、调兵遣将,屡出奇招

挥师深入敌后

平原、河湖、港汊摆战场

审时度势,智高一筹

 四、有理有利有节反顽

未雨绸缪,先礼后兵

政治进攻,军事自卫

兵不血刃,巧解重围

 五、“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

引导人民军队从小到大

猛烈扩大解放区

发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第七章 运筹帷幄 决胜中华

 一、身入虎穴谋和平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大义、大智、大勇震寰宇

以谈对谈,以打对打

 二、智造战略大势

以战止战

先敌进占东北

揭露美、蒋真面目 

 三、积极防御,内线歼敌

纵论“纸老虎”

以“守势战略”挫败“攻势战略”

变被动为主动,破敌“全面进攻”

“欲取先与”,扔给蒋介石一个“包袱”

 四、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直捣蒋介石的胸膛”

不过黄河,有惊无险

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五、决战,歼灭敌军重兵集团

设定东北胜局:关门打狗

亲授淮海妙计:“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创造天津、北平方式: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完美结合

 六、奋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

粉碎“和谈”阴谋

打过长江去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八章 强边固国 保卫和平

 一、为了祖国统一和安全

攻台作战计划搁浅

粉碎国民党“反攻大陆”迷梦

 二、正义在握反侵略

打了一个“政治军事仗”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海上屠龙

空中扬威

 三、援助弱国抗强敌

征尘未拂,援越抗法

毅然出兵援朝,迫使美军认输

援助越南老挝,抗击美国侵略

 四、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金戈铁马奔合成

统一军制,不当大元帅

从难从严练精兵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

试读章节

“润芝”修身

早在毛泽东降生之前,毛贻昌和文七妹曾生有两个孩子,但却均在襁褓中夭折了,毛泽东是第三胎。七妹自幼受家庭熏陶,笃信佛教,敬重神灵。她唯恐毛泽东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把他抱到外祖父家唐家坨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当地龙潭中的一块巨石为“干娘”,寄名石头,又因毛泽东排行第三,故取乳名为“石三伢子”。寓意坚如磐石,希冀长命百岁。

同所有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一样,毛贻昌和文七妹也并不仅仅满足于孩子长命百岁。这集中体现在择取正名(谱名)问题上,由于石三伢子适逢家谱辈序“祖恩贻泽远”中的“泽”字辈,因此,他的谱名前两个字只能是“毛泽”而不能是其他。学问就在“东”字紧随“泽”字之后,“泽东”二字便有了润泽华夏大地,恩惠东方的深刻含意。

又由于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十分讲究的习俗,叫做“男子二十而冠”。即在成年后还须依据本名的含义而另立别名,称之为字。在《礼记·檀弓上》曾明文规定:“幼名,冠字”。因此,“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等,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也许是文明古国的特殊传统使然,人们极为讲究名与字之间的相互关联,不仅追求二者含意的相得益彰,而且要求其声韵必须平仄对仗。基于此,毛泽东后来取“润芝”(或咏芝、润之)为字。其中,“泽”与“润”字义相近,均含雨露滋润之意。“咏芝”与“润之”在湖南话中实际上互为谐音。而“咏芝”二字的组合,又寓意“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从父母赐“名”,到自行择“字”,恰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他那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灵和不同凡响的远大抱负。

毛泽东的幼年时代主要是在外婆家唐家坨度过的。六岁时,他便开始做家务,并到田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1902年春天,刚满八岁的毛泽东进入韶山南岸私塾读书,第一位启蒙教师便是邹春培。

同其他私塾学校的学生一样,毛泽东也是从读《三字经》开始,继而读《幼学琼林》、《论语》、《孟子》和《诗经》等。不过,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记忆当中,毛泽东一进校门就显得有些“特别”。在通常情况下,当时的学生读书不仅要朗朗上口,而且常有学生要摇头晃脑。可是,毛泽东读书却从不读出声来。邹先生心里纳闷,只好点名让毛泽东来朗读课文。

“春培阿公,你老人家不要点,省得费累。”毛泽东不紧不慢又不失礼节地答道。

邹先生有些生气了,当即追问:“你特来读书,不点书何理要得?”

“你不要点,我都背得。”毛泽东的回答令邹先生殊为惊奇。

原来,刚刚入学的毛泽东已开始学会使用《康熙字典》。掌握了这把钥匙,加上他那超人的自学天资,对先生没有点的书,他也先行一步,不仅全部认得,而且懂得了课文的含意。

上写字课时,按惯例都要填红蒙字。可是,毛泽东就是不愿照样画葫芦,而是要自己放手去写。开始时邹先生当然不乐意,可当白纸黑字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他却再次惊奇地发现,毛泽东放手写出来的字居然比一般学生照着填的还要好些。此后,邹先生对毛泽东不肯循规蹈矩也就渐渐习以为常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在多方的才智几乎让邹春培先生不得不为之折服。邹先生永远不会忘记:一次,他因事外出,特地嘱咐学生在教室好好温书。没曾想,毛泽东在熟读了课文之后,便叫上几个同学到私塾学堂前的池塘里戏水去了。当邹先生回校时,见此情景,非常生气。本想当即严厉训斥一番,但转而一想,不如“先礼后兵”。因此,邹先生提出,凡是下池塘戏水的同学,都要来对对联,由他出上联,谁要是对不出来,就要用竹片抽打手心。随即,邹先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濯足”二字。邹先生话音刚落,毛泽东立即起身,不假思索地答以“修身”一语。邹先生的目光不禁为之一惊,凝视着毛泽东,并不住地连连点头。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天资殊为聪颖,在校读书几乎不需先生劳神,因此,他的同学很快给他送来了一个“省先生”的雅号。

毛泽东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每天放学回家,他除了劳动,就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看书。热天,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头放一条凳,凳上放一盏灯,把头伸到蚊帐外面看书;冷天,就干脆不将蚊帐放下,躺在床上看书。

1904年秋天,毛泽东由南岸私塾转至韶山关公桥私塾,塾师是毛咏生。1905年至1907年,先后在韶山桥头湾、钟家湾和井湾里等处私塾读书。他的老师和同学大多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不仅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而且特别擅长作文。

毛泽东的私塾先生毛宇居怎么也不会忘记,他当时给毛泽东讲授的正课是《公羊春秋》、《左传》等经史书籍,但毛泽东却偏偏迷上了《精忠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志》和《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由于按照当时的私塾校规,小说属于杂书之列,不准学生阅读。毛泽东却见缝插针般地偷着阅读。上课时,一旦老师走近,他就用“正书”压着“杂书”。结果,终于被老师发现了。毛宇居先生便故意多点些书让毛泽东背,没想到他却都能背得出来。

毛泽东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他想看的书。上学期间,他在早晚还要放牛拾粪,农忙时则要参加插秧或收割庄稼。即是说,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身兼着学生和放牛娃这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学生,他曾深得老师的赏识;作为一名放牛娃,他还有过“牛司令”的美称。

早在孩提时代,毛泽东在事实上已经成了他的同龄人的“首领”。每逢早、晚时分,毛泽东一出来放牛,总是吸引着许多放牛的小伙伴,大家都喜欢听他讲一些古典小说里的动人故事,跟他一起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有的还要一边放牛,一边打柴、割草。可是,小伙伴们各自为阵,放牛与打柴、割草或讲故事、做游戏,总是不可兼顾。开始,有的小伙伴,为了玩耍,要么把牛拴在大树上,要么让牛“漫天游”。结果,要么是让牛吃不上草,要么吃了人家的庄稼。有一次,毛泽东一边放牛一边看书,只因看书看得人了迷,忘了看牛,结果牛跑到了邻居的菜地里,差点给家里惹了麻烦。

怎样才能解决这诸多方面的矛盾,既保证放好牛,又玩得痛快呢?

毛泽东第一个想出了“万全之策”。他和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两班:一班负责放牛,另一班负责采野果、拾干柴、割青草,每天轮流换班。每次干到一定时候,毛泽东就将两班伙伴集合起来,一方面,把牛拴在树上,让它吃割来的青草;另一方面,将采来的野果分给每人一份,并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有时候,毛泽东还有些恶作剧般地把自己的那份或没有分完的野果,抛向空中,引来小伙伴们相互争抢,他则在一旁直乐。这样,既放好了牛,又玩得尽兴,还各有所获。回家时,自然又要赢得家长的欢欣。

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透过毛泽东儿时作为“牛司令”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组织才能,人们似乎不难领悟到,他在日后指挥千军万马,所展示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则可以说正是这种人杰潜质的延伸和拓展。

聪颖和俏皮,是儿时的毛泽东在老师面前和小伙伴们中间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的主调。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他却信守“逢恶莫怕,逢善莫欺”的古训,特别是对待劳苦的农民群众,他是极为诚实的。他在南岸私塾读书期间,一次,他和一些小朋友到一个农民的菜园里去摘黄瓜吃,突然被主人发现了。见此情景,同去的小朋友一个个都撒腿就逃,他却硬是不跑,还忙给主人赔不是。主人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称赞他是个“好诚实的孩子”。

不过,毛泽东也常常表现出好强斗胜、不服输的鲜明个性。有一次,他的私塾老师邹春培的母亲晒了些盐姜,小同学们时不时地去拿点吃。她就赶紧把盐姜转移到了房顶上晾晒,然后把梯子搬走,并生气地说,“看你们哪个还能吃到”。

毛泽东就是不服这个气。在他看来,吃不吃姜是一回事,能不能吃到又是一回事。他就是偏偏要向老师的母亲证明,我没有梯子照样可以拿到姜。主意一定,毛泽东像是自言自语地轻声说道:“我们不吃多的哕。”接着,他让同学们找来一根长线和一根细长的竹竿,自己捉来一只螳螂,把它系到线上,又把线系到竹竿的顶端,尔后手举着竹竿一甩,螳螂被准确地抛进了姜盘,再轻轻地一拉,螳螂那锯齿般的脚爪便把片片盐姜带了下来。此时,毛泽东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P6-9

序言

引言:奇特的统帅之路

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无法了解20世纪的中国。

同样,不了解毛泽东怎样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统帅,就无法了解人民解放军何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因而也就无法掌握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要诀,无法领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谛,甚至无法懂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国防和军队、怎样指导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可以肯定,现时代的任何一位中国军人,要想在军事领域、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有所建树和作为,都可以从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和理论中,得到极可宝贵的启迪。

较之于近现代以来中外一切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军事生涯是极为奇特的。一方面,他是整个人类战争历史上少有的几个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军事家之一。作为军事统帅,他又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绝代大师;作为军事理论家,他则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理论遗产之大成,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战争理论,成为世界军事科学殿堂最为璀璨夺目的理论瑰宝。另一方面,较之于通常的统帅成长之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解之谜,或者说有着不少奇特的矛盾现象:从他的出身来看,既非军人世家、将门虎子,亦非名门望族,而是极为普通的农家子、放牛娃。从他创建和指挥人民军队之前的经历来看,虽然曾在湘军当过半年新兵,但却不想以此作为终生职业;虽然从未上过任何军校,但却给著名的黄埔军校学员授过课,创办过不似军校、胜似军校的“农讲所”;虽然从未任过诸如班、排、连、营、团长等任何基础军职,但却在从戎伊始,便有众多出身科班行伍的虎将名流投奔他的麾下,并甘愿冒舍命之险,终生追随着他。从他直接从事武装斗争后的军事生涯来看,虽然首倡“枪杆子里头出政权”,但他本人却并不喜欢摸枪和带枪,在二十多年的战争环境中,他大概只挎了一天的驳壳枪;虽然指挥着人民军队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国土,歼灭了八百多万国民党军,但他本人却从来没有射杀过一个人;虽然在二十多年里人民军队有无数的官兵献出了生命或光荣负伤,但他本人却从未挂过彩,且多次大难不死,以至敌人飞机准确地投在他房前的三颗炸弹均是“臭弹”!此外,尽管他本人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军事理论名著,并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同意全军广泛开展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的群众运动,但他却在读书笔记中悄悄地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略通可以,多则无益有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所有这一切,非但没有妨碍,反而更加有效地促成着毛泽东牢牢地执掌了人民军队的帅印。

那么,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统帅呢?细细想来,或许正是由于他那奇特的军事生涯,导致了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方式和结论都是颇为奇特的:

当着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和解放军最高统帅而健在之时,全国军民都把他尊为“大救星”,以至谁也没能说他半个“不”字;特别是那些追随着他出生人死数十年的开国元勋和将帅们,不仅在继续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时忠心耿耿地拥戴着他,而且在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他的批判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仍然一如既往地信赖着他、维护着他。似此可见,毛泽东的威望实在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当着毛泽东作为一位必受自然规律制约的老人于1976年乘鹤西归之际,举国上下顿陷悲哀,以至许多从未同他直接谋面的善良百姓,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追悼会会场上哭得死去活来;随后,面对悄悄袭来的“砍旗”风波,颇为出人意料的是,正是毛泽东麾下那些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且几近家破人亡的名将们,率先勇敢地站了出来,晓以国家、民族大义,并始终不渝地高擎着毛泽东的伟大旗帜。似此可见,全国军民对于毛泽东的感戴之情实在深得不能再深了。

当着毛泽东作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伟人安详地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堂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实施拨乱反正,于1981年6月27日召开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全面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的权威结论是:“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读《决议》,人们还会发现,尽管毛泽东也“犯了严重错误”,但这些错却并不是表现在军事上的。因为,“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二年中,……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似此可见,在迄今为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功勋实在是无与伦比的。

当着毛泽东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主要创始人而载人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历史的时候,《决议》明确断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通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许多方面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也包括了“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问题。《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中,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把游击战争提到了战略的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他为革命军队制定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他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在建国以后,他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包括用于自卫的核武器)的重要指导思想。”似此可见,毛泽东那极具独创意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较之于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其影响将会更加广泛而深远。

当着毛泽东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胜利地完成历史使命,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发展事业的重任传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见之于军事领域,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同时,江泽民强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似此可见,毛泽东军事思想实在是人民军队建军和作战的法宝,丢掉了它,就丢掉了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在国内多以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为依据;在国外,则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然而,每每论及毛泽东的军事天才,不论何种国家、民族或军队,也不论何种职业或政治立场,甚至是毛泽东的形形色色的对手,大多会以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说明一个共同的主题:毛泽东是历史巨人中的巨人,是世界一流的军事统帅。

巴基斯坦前总统布托·佐勒菲卡尔·阿里,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所发表的声明中写道:“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一TKi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毛泽东以其高超的战略洞察力、灵活的战术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暴力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1956年第一次访华时,就同毛泽东会见了好几次。他后来回忆说:“我的初次印象就使我觉得:在我面前的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我还发现毛的军事思想非常有意思。就像色诺芬和其他希腊经典战略家所写的东西至今还站得住一样,我相信毛的著作也同样会站得住,因为他的著作反映了经典的普遍真理。他能够把明确性、逻辑性和普通常识结合在一起。”

曾任日本外务大臣、前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称:毛泽东“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

日本的夫户宽、中山敏雄在1976年12月号《进路》杂志上著文写道:“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是一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伟大的理论家。”但是,毛泽东“与马克思、列宁所不同的是,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军事理论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同毛泽东见面时,立即就感觉到:毛泽东身上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发出“压倒一切的魄力。”“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先打了日本人,后打了国民党政府,直到最后他住进了紫禁城。”“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基辛格还认为,“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毛泽东领导的战争之所以能取得全部胜利,“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政治上的利益。”“毛泽东正好像是一个擅长柔道的拳师一样,他总是想趁机使敌人麻痹,并且利用对方的力量来击败敌人,趁着它丧失平衡的时候,在敌人最难自持的情况下,就下手打击。”

英国军事问题专家巴特曼所著《在东方的失败》一书告诉人们:“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的全部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几个世纪以来,我们西方国家看到了许多没有多少政治见解的军事天才人物。……现在我们有了一位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最伟大的军事家,这就是政治军事天才人物毛泽东。”

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在1963年撰文指出:“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弯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苦恼不堪。十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戴维逊还特地告诉他的同行们:“如果你对毛泽东的一切都不记得,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

此外,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将毛泽东作为古往今来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之一,排在这一百人当中的第二十位。对于这种排序的综合标准是否周延姑且不论。但是,该书作者认为:“为了估计出毛在本册中的名次,把他与其他一些杰出的领袖人物作个比较可能是有帮助的。毛泽东排列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内带来的变化看来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加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希特勒、亚历山大等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看来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当然,有关外国各界人士对毛泽东的评价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但是,上述这些似已充分说明,毛泽东作为世界一流的军事统帅,是当之无愧的!

至此,人们也许会问,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由一个闭塞山村的放牛娃跃升为世界一流的军事统帅的呢?

对此,只要全方位、多侧面地追寻了毛泽东的成长道路特别是他的军事生涯,应该是不难发现其中奥秘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