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香格里拉(寻找消失的地平线)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广夏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进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寻访千碉国美人谷丹巴;感受木里浑金璞玉的遗世之美;徒步走中甸千年茶马古道;品味丽江慵懒古城时光,昌都神秘而深邃的探险气质。

这是一块真正遗世的净土,有着驴友们向往和追逐的所有元素:绝美风光、异域风情和探险气质,以及难以言说的眼睛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大香格里拉,足以让你一生向往的美景天堂!

内容推荐

“大香格里拉”是指中国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从地理位置看,它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至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若尔盖,石渠,包括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求,则是东经94~102度,北纬26~34度围成的一个大致区域。

这是一块真正遗世的净土,有着驴友们向往和追逐的所有元素:绝美风光、异域风情和探险气质,以及难以言说的眼睛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走吧,去大香格里拉,感受灵魂净化,体验生命永恒。

目录

前言

引子:寻找“香格里拉”

川西篇——遗世“香格里拉”

 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

“香巴拉”四姑娘山

穿越大渡河峡谷

康定——一朵白?留溜的云

理塘——高原反应与赛马节

巴塘措普湖

惊艳红草滩

一马当先杀到冲古寺

珍珠海边迷了路

登临牛奶海、五色海

神山圣地三怙主雪山

手中的佛珠——乡城

西部太阳谷——得荣

 德格——格萨尔王的故乡

印经院里看印经

《格萨尔王传》和格萨尔王故里

雀儿飞不过的雀儿山

心倾神湖新路海

西部小镇马尼干戈

 道孚——藏居艺术之都

精美的道孚民居

大塔小塔落玉盆一八美塔林

莲花宝地一一惠远寺

八美变色土石林

“第二香巴拉”亚拉雪山

 丹巴——干碉古国美人谷

岩石上的城——章谷

风景画廊牦牛谷

田园诗画——中路

碉楼林立的梭坡

藏区童话世界——甲居

人间仙境——党岭

传奇墨尔多

美人芳踪何处寻

 木里——浑金璞玉的惊世之美

找到新的“木里王”

铺天盖地的瀑布

在芽租参加彝族人的婚礼

长海子边与牦牛奇妙的交流

原始森林迷了路

拜访木里大寺

奇异的婚俗

淘金者的天堂——水洛

徒步经美丽的白水河到亚丁

与世隔绝的俄亚

盐源——摩棱美丽家园

“当代王昭君”生活的地方

泸沽湖畔观葬礼

滇西北篇——秘境“香格里拉”

 中甸(县香格里拉)——茶马古道重镇

古城独克宗

东巴圣地白水台

洛吉的漆树湾、尼汝

天神游戏之所—松赞林寺

草原变身纳帕海

江水咆哮虎跳峡

 德钦——吉祥安宁之地

金色的坝子——奔子栏

噶丹东竹林寺

白茫雪山

高原古镇——升平镇

飞来寺前拍太子雪山

血染明永冰川

洗去罪恶的雨崩神瀑

令人眩晕的梅里峡谷

天然药泉鸡仙洞

茨中天主教堂

颠、脏、险的滇藏线

 纳西古城看丽江

宁蒗有个女儿国

泡完温泉去走婚

丽江古城四方街

源头活水黑龙潭

玉龙入口云杉坪

蛟龙奔腾——玉龙雪山

木氏起家的白沙古镇

曾经辉煌的木府

微缩古城——束河古镇

一石住百户——宝山石头城

浩瀚长江第一湾

原始奇丽的老君山

悠江大峡谷

东方大峡谷

永不落的石月亮

贡山迎客江中松

怒江第一湾

徒步秋那桶

边境小镇片马

藏东篇——神圣“香格里拉”

 芒康——弦子之乡

纳西民族村

独特的盐井古盐田

婚姻节

古老的纳帕节

扎古西峡谷和文成公主庙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

曲孜卡温泉度假中心

坐敞篷货车去芒康

巍峨多姿的达美拥雪山

金丝猴栖息地——红拉山

被遗忘的重镇——南墩

野生飞禽的乐园——_莽措

神山之冠——尼果

古道神韵弦子舞

维色寺——藏区十八呼图可图之一

错过去察隅的车

 昌都——茶马古道交会点

藏东门户——昌都

神秘的“东女国”故都

黄教大寺——强巴林寺

澜沧江源头广场

昌庆街

昌都地区唯一的清真寺

新石器时期的卡若遗址

侏罗纪遗迹大脚印奇观

大鹏穿过的谷布神山

 八宿——勇士山脚下的村庄

西天瑶池然乌湖

来自古代的来古冰川

多拉神山与六字真言

一望无边的邦达草原

世界海拔最高机场——邦达机场

仁措

藏民的火点燃了我的心

康巴风情篇——“香格里拉”的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

香巴拉

玛尼堆

龙达

煨桑

转经

唐卡

磕长头

右绕

擦擦

牛头、羊头

 习俗与禁忌

 民俗风情

献哈达

敬酒

敬茶

名字

服饰

饮食

婚嫁

 高原特产

昌都地区

迪庆州

 地方特色饮食

昌都地区

迪庆州

附录:旅行锦囊

 旅游季节

 川藏公路

 滇藏公路

 旅行探险常用物品

后记

试读章节

神秘的“东女国”故都

史籍记载,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当今男权社会风气太盛,使人们对这种“女人话事”的特例更有兴趣。“东女国”这个人们想象中神秘、浪漫的女儿国,曾经在历史上一度活跃,一度辉煌。骄傲而诗意的女子,支配一个偌大的国家,梦一样的国度,谜一样的王朝,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夜空,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渐渐被历史遗忘,留给后人无尽遐想与谜团。

东女国是公元6、7世纪出现的部落群体和地方政权,是西部地区及整个藏族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后晋刘晌等撰《旧唐书》中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馀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

据藏学专家任乃强先生考证,“康延川”即今昌都一带,“弱水”即今之澜沧江,所谓“大小八十馀城”,谓其国辖有八十余“纵”,即农业聚邑。大抵而言:“昌都、察雅、类乌齐、八宿、察瓦龙、盐井、门空、贫台,北至隆庆,西至丹达山之地,皆旧东女国境”。可知东女国东与茂州(今四川茂汶一带)交界,东南与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交界,包括了今四川阿坝茂汶以西,甘孜州的巴塘、理塘(白狼夷故地)以北及整个昌都地区,范围十分广大。由于女王居于昌都一带,可知东女国是以昌都为政治、经济中心的。

当时的东女国已有较发达的文明,人口“户四万余众,兵万余人”:有文字,“文字同于天竺”;有历法,“以十一月为正”;有高达9层的建筑,“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层,国人为六层”。说明了其高超的建筑水平,很有可能是今丹巴、金川一带碉楼的模式。早在《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中就记载先民“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十丈,为邛笼”。李善注《后汉书》之“邛笼”说:“按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邛笼就是现在还能见到的石碉。

所以也有专家推断,“康延川”是四川省金川县安宁地区,弱水是指大金川河。

东女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以女性为中心,以及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旧唐书》称该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东女国以女性为王,“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日‘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由此可见,东女国采用了女王终身制,继承权由家族垄断,男子无权参与。《新唐书》卷146《西域传》上“东女国”条则记载东女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

东女国还有着占卜之风和独特的丧葬制度。据《旧唐书》记载:“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赍楮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而有鸟大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剖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现盐井的“纳帕”杀猪观内脏卜运情颇有些相似于“鸟卜”。“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则三年不节沐。贵人死者,或剥其皮而藏之,内骨于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这种二次葬,今昌都地区还有类似的葬俗。而“国王将葬,其大臣亲属殉死者数十人”,则表明东女国仍有残酷的人殉制度,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浪漫”和“诗意”。

东女国与唐朝中央政府保持了友好关系。唐高祖武德年间,“女王汤滂氏始遣使贡方物”,唐太宗时曾降玺书以示慰抚。武则天时,册封东女国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赐予瑞锦制蕃服,东女国使者亦多次来朝。后来,吐蕃强大,统一了青藏高原,东女国成为吐蕃政权的一部分,“其部落,大者不过三二千户,各置县令十数人理之。土有丝絮,岁输于吐蕃”。东女国旧部又接受唐朝赐予的丝帛,成为内地与吐蕃进行丝绸贸易的中间商,所以《旧唐书》云东女国“部落代袭刺史等官,然亦潜通吐蕃,故谓之‘两面羌’”。既表明了东女国旧部的中介性质,又说明了羌、藏文明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女国虽亡,但其文化却为吐蕃所吸收,成为吐蕃文化暨藏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天藏区很多习俗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传承关系,而据民族学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至今川藏地区仍残存有东女国文化因素。今四川藏区的嘉绒藏族,名称应是“嘉尔墨杂瓦绒”的简称,意即“女王的谷地”。嘉绒藏族群众仍信奉对墨尔多神山的古老崇拜。而所谓“墨”,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嘉尔墨”意即女王、后妃或神妃。民族学和语言学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嘉绒地区在古代存在过以女性为中心,或以女性为王(首领)的女性崇拜时代。“嘉尔墨”应该就是唐代时吐蕃人对“东女国”的称呼。

然而,东女国是女性国家而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是早期原始社会,但东女国却是独特的世界上少有的由女人全面管理的国家。因此东女国是一种文化,其内涵和当今社会中的女权主义有些相似。

黄教大寺——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昂曲和扎曲两水汇合处,昌都镇的一处如雄鹰盘踞的四级台地上。占地面积300余亩,寺内主供奉强巴大佛,所以取名为“强巴林寺”。据藏文资料记载,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373年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曾预言这里将是兴寺弘佛之地。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麦,江森喜饶桑布在此历时8年建成。据说建寺时喜饶桑布到一个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P190-192

序言

  寻找香格里拉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惊世之作——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述英国外交官康威、马林森,美国人巴纳德和传教士布琳克洛乘坐的飞机迫降在一个神秘的峡谷中。这是一个和平、安宁、永恒的地方,这里有漫无边际的花海,有辽阔的茵茵草原,有白雪皑皑的山峰,有峻峭奇险的峡谷,有金碧辉煌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庙宇,还有淳朴善良的人民,他们不分种族、不分性别,奉行适度的原则,过着和谐、宁静、知足的生活。在这片遗世净土中没有战争、没有罪恶、没有教派和领土纷争,各种民族文明与信仰和平共存,美妙的音乐在清新的空气中飘荡。人到了这里,灵魂就会得到净化,生命就可以达到永恒。作者告诉人们:这个神奇、美丽、圣洁的地方叫香格里拉,是人类一切美好理想的归宿。书中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词:香格里拉。以至于很多国家、地区(如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等)和我国多省、区争认“香格里拉”所在地,甚至有人说“香格里拉”就是藏族史籍描述的“香巴拉”。拥川派认为:希尔顿根据美籍地理学博士约瑟夫·爱佛·洛克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三次走进木里、稻城所走的线路和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考察报告,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拥滇派坚称:希尔顿是根据法国女旅行家亚历山德莉娅·大卫·妮尔《一个巴黎女子拉萨历险记》或刘曼卿的《康藏轺征》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迪庆藏语“心中的日月”与shangrila(其实应为shangri-La)发音非常接近;拥藏派的说法是:书中说的是在西藏边缘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当然是西藏最正宗!

撇开哪个地方更像小说描写的香格里拉的争论,我国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确实是旅游界公认的黄金地带。高山急流的阻隔,使这片地区保留、沉淀了外界早已消失了的生活理念、风俗习惯和生存方式,保留了原始质朴、少有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尚未被外人熟悉的美好世界。于是就有了“大香格里拉”的概念:从地理位置看,它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至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若尔盖、石渠,包括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102,北纬26—34围成的一个大致区域。

这是一块真正的净土……

后记

尘封多年的记忆,被最后一次重游大香格里勾起,就好像正在对焦的镜头把模糊的影像一下子变得清晰。行走中很多鲜活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经典的画面已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只是人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体验、很多感受和思考难以完全用镜头和文字准确地还原。

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比起我们生活着的地球的历史,简直短暂得不能用“一刹那”来形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不会相差太多,也就是说是相对固定了。我们可以塑造的只有宽度和深度。人活着就是为了感受人生,如果我们不把握机会,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用多彩的画笔去描绘自己人生的履历,那我们的一生就如一锅没烧过的凉水一样死寂无味。我们越来越沉溺于物欲需求的迷惘中,而不再注重生活的本质,忘记了为什么而忙忙碌碌地活着。表面上看,好像是勤勤恳恳,实质上却是行尸走肉。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的能力有不同,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去攀登自己生命里的顶峰。有钱人可以去登珠峰,富豪们可以上太空,我们这些无钱、无名气、无地位的“三无人员”也可以去干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了,就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人生这“半刹那”。我相信,人只有梦想的不同,实现自己的梦想时的快乐是一样的。

川滇藏旅游黄金三角区,即大香格里拉区的确有着《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某些影子。拿着一部小说杜撰的“香格里拉”去找某个地方证实就是“真正”的“香格里拉”,无疑是幼稚浅薄、滑稽可笑的。“香格里拉”只是一个概念,只不过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乌托邦,它包含有很多人生哲学和生存理念。我们在游走中看到了令自己心旷神怡的美景,领略到迥然不同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领悟到人生哲理的真谛,这就足够了,也就可以说找到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了。大香格里拉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保留了很多“绝世”的真、善、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的恶化、商业铜臭的熏染,将会慢慢变味和消失(我真心希望这永远也不会成为事实)。我们能够做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达成一个共识:珍惜和保护好上天赐予和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遗产,留给我们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家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这将是全人类的福分!

在长期行走和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我都得到了无数热心人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木里县各部门领导和群众、芒康县县委宣传部和旅游局、德钦县县委宣传部和旅游局、丹巴县旅游局、香格里拉县委宣传部以及沿途各景点、各有关单位和人士对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我和本书的人!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我用了1个多月到现场核实资料和补拍照片,再用1个多月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赶稿和整理照片),本书存在的不足和错漏肯定不少,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E-mail:zhangguangxia001@163.com。

张广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