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此次再版,作者未改动原有的部分,而是在原书的后面,增加了四章内容。这样,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是“理论研究”,包括一至六章。除第一章导言和同样具有导言性质的第二章外,余下四章是从理论上分析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第二篇为“市场交易与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包括七、八两章,这两章是在一般意义上、从新的角度阐述市场交易和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篇为“东西方比较”,比较了东西方以及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际关系模式;探讨了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东西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间形成的组织形式上的一些重要差异,并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做出了评价,进而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企业、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的差异。第四篇是“中国南北方比较”,该篇对中国的南北方传统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种文化和结构上的差异对南北方经济组织和经济发展的一些影响,以及南北方民间社会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和政府的控制力与控制方式,进而指出了这些传统上的差别对现代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影响。
本书以跨学科的视野考察了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特别是人际关系以及两种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市场交易及企业组织的组建过程、内部关系、组织规模结构的影响。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市场交易和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分析了人际关系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的作用;比较了东西方以及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际关系模式;深入探讨了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东西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间形成的组织形式上的一些重要差异,并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做出了评价;最后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企业、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的差异。
第一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内容和动因的多元性[3]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和形式的多样性[7]
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传统[11]
第一节 学术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11]
第二节 文化传统作用的二重性[14]
第三节 文化的概念e17]
第四节 个体层次与人际层次上的文化传统[21]
第三章 人际关系与社会组织构成[26]
第一节 交往与人际关系[26]
第二节 人际关系结构与模式[30]
第三节 社会的组织构成[35]
第四章 人际关系与经济交易[40]
第一节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际关系的忽视[40]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交易成本[43]
第三节 人际关系对经济交易的其他影响[51]
第五章 人际关系与企业组织[55]
第一节 企业组织发展的意义与性质[55]
第二节 企业的组建成本与组织能力[59]
第三节 组建企业的自组织方式[61]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与企业的组建[64]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企业内部关系[70]
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组织成员构成[70]
第二节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74]
第三节 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78]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与组织的规模[84]
第二篇 市场交易与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
第七章 市场交易的历史发展[91]
第一节 传统经济中的市场交易[91]
第二节 传统人际关系对市场交易的限制[96]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形成:边缘上的发展[100]
第八章 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109]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中的基本经济组织[109]
第二节 工业化早期的家庭企业[113]
第三节 向工厂制度的过渡[117]
第四节 传统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120]
第三篇 东西方比较
第九章 儒教与基督教的人际关系模式[129]
第一节 对儒家文化历史作用的评价[129]
第二节 典籍文化的比较[135]
第三节 从宗教典籍到宗教生活[138]
第四节 世俗生活中的人际关系[141]
第十章 东西方传统经济组织比较[145]
第一节 家庭与农户[145]
第二节 农户间合作的需要[150]
第三节 农户间合作的社会形式[155]
第四节 社会中间组织[158]
第十一章 东亚文化传统与市场交易形式[165]
第一节 东亚文化传统与市场形成[165]
第二节 现代东亚市场交易形式上的特点[171]
第三节 对东亚市场交易形式的评价[177]
第十二章 东亚企业组织的发展与组织形式[182]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早发内生型企业组织发展[182]
第二节 东亚现代化中的企业组织发展[186]
第三节 东亚企业组织的一些例证[190]
第四节 东亚企业组织的特点与评价[196]
第十三章 东西方的企业、市场与政府[203]
第一节 企业与市场的理论[203]
第二节 东西方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比较[207]
第三节 企业、市场与政府[214]
第四篇 中国南北方比较
第十四章 南北方的人与村落[221]
第一节 中国的南北方与南北方的人[221]
第二节 人口迁移[225]
第三节 村落聚居规模[231]
第十五章 传统农业社会南北方的宗族[23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族聚居的历史变迁[236]
第二节 宗族聚居“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245]
第三节 南北方宗族聚居差异的原因[252]
第十六章 传统农业社会南北方的政府与民间组织[260]
第一节 传统农业社会中政府的控制力[260]
第二节 宗族、帮会和教门与近代革命[266]
第三节 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工商业组织[269]
第十七章 近现代南北方的企业与政府[276]
第一节 晚清和民国时期[276]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化[284]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290]
参考文献[297]
二版新增参考文献[308]
后记[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