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的懂得如何欣赏那些经典电影中“爱的表达”的深刻内涵?
你是不是觉得“爱的表达”是一门艺术?
你知道什么是爱的短板理论么?
你想了解“爱的表达”的5个要素么?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爱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爱的真谛,掌握爱的规则和规律呢?
本书首次提出的感情过滤器理论类似于目前爱情研究领域公认的“内部工作模式”,进一步揭示了爱的规律性,告诉人们所爱的对象为什么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书另一独创的理论——恋爱关系九层图,连通了商业领域与情感领域的规则,揭示出“职场得意,情场失意”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爱情是人类误解最多的一种感情。干百年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爱情呢?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情感故事都是眉飞色舞的,都认为自己的感情是唯一的,自己爱的对象是不可复制的。
其实,爱是有规律的。
那些曾经被爱情所困扰和正在被爱情折磨得茶饭不思的人们,当你们看到了恋爱关系九层图,了解了自己的感情过滤器,便会恍然大悟。
对,爱情就是这么一回事。
一、爱的要素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积极的“给”,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的成长的积极的关心。爱除了要积极的“给”之外,还有四个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以及同等深度的了解。
积极的给、关心、责任、尊重以及同等深度的了解是爱情的五要素。真正的爱应该是谦恭的、勇敢的、真诚的和有纪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
1.要素一:积极的给
一个帅气的大学男生,很偶然地认识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女孩。他们很快就同居了。男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把每天的餐费省下一半攒起来。两个月后,他用节省下来的钱给女友买了一件礼物。他以为,这种做法会让对方特别感动,能得到对方热烈的回应。结果女孩只是淡淡地收下了礼物。男生很失望,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对方的珍惜。他们为此吵了一架,并分手了。男生一直都很纳闷:为什么自己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却换来了分手的结局?爱情为什么那么伤人?
其实,只要理性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男生的节约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可是他从未想到,他的女友把自己最宝贵的都给了他,他却并未同等程度地感受到。
男生带有强烈目的性的给是一种消极的给,而爱情需要积极的给。积极的给是自我力量和活力的最高体现。恰恰是通过“给”,才能体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自我的生命力、自我的风采。这也是一种尊重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和完善人格的表现。
爱需要积极的给。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全力以赴地付出,我们要享受付出的过程。所以从爱的定义来说,如果一个入真正地爱了,就不应该要求所谓的结果和回报;或者感觉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感觉受到了伤害。因为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结果。我们平常所说的“爱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就是这个道理。爱让一个人变得心智成熟,人格健全,这就是一种回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付出总是需要回报的。受这种思想影响,人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给爱情打上了商业的烙印。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3个月追上他(她),否则就换别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爱情已经变得快餐化、程序化了。人们都讨厌爱情的快餐化、程序化,但从来没有检讨过自己是否也在这样做,自己的行为是否也在促使情感的快餐化、程序化。一个处处言行俗气的人,却整天幻想着得到所谓纯真的爱,他怎么可能得到真爱呢?
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佛的大爱一样,积极追求被爱的人的发展和幸福,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能够激发对方的生命力,同时激发对方爱的能力。
能够积极地给的人,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对方的生命力,即爱的能力。对方被激发出来的爱和生命力又表现出反作用,双方由此进入一个生命力再造的过程,即爱的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爱情还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不是只要投入身心就能获得圆满的感情。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付出爱;相应的,往往也容易得到别人的爱。
假如我们不是把爱别人的过程当做一种享受,而是患得患失,充满目的性,那么感觉自己受到伤害也是必然的。因为这样的付出是一种消极的给。我们经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是不会患得患失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许你曾经付出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付出是不是别人所能够接受的,是满足自己想象的付出(所谓的浪漫付出),还是符合对方实际需求的付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考虑别人的利益。
因为患得患失,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别人先付出,自己再付出;或者自己付出了一点儿就持观望态度,等待对方的反应。要知道,没有人是傻子,你若想得到,必须先付出。就像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对珍妮说过一句话:I am not smart,but I know what love is.(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真爱究竟是什么呢?值得每个人思考。
2.要素二:关心
关心是对对方成长过程的积极的关注和爱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想激发对方的爱情,一两次短时间的关心是无济于事的,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关心。关心总是通过一些小事去体现。女人往往通过一件件小事来鉴别男人。很多恋人之间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彼此关心不够所导致的。人们的情感就像海水一样起起落落,有高有低,爱情也不例外。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恋爱开始时,往往是有一方处于情感的低潮,而且基本上是处于情感下降的最低点,也就是快要到达情感低谷的时候。从情感的能量来说,这时候人们最渴望被关心,哪怕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件在平时看来根本不起眼的礼物,一个及时的电话,一条自编的短信,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把雨伞,一辆破车嘎吱嘎吱的声音,一阵熟悉的脚步,一首感人的歌曲,一个轻轻的吻,等等,都能让人感动。轰轰烈烈地示爱无疑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而平淡中的关心和体贴也能让对方感动不已。
我刚刚转行从事咨询工作的时候,举步维艰,尽管咨询效果很好,可是收入大大减少,面临极大的压力。从世界500强企业上万元的工资跌至无薪状态,我失落到了极点。一天,我出去办完事,乘公共汽车回家。天阴沉着脸,让人的心情很不好。公共汽车慢慢悠悠地摇晃在北京的大街上。天突然下起了雪。一股冷气袭遍全身。就在此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是一条短信:据北京天气预报,今天有雪,出门请注意安全,小心路滑。一个小小的问候,使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这条短信是某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发的。这个业务员是我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的。那个时候,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员都跟我有联系,但他们在跟踪了两年之后,发现一直都没有签单,便销声匿迹了,也不再发短信问候。只有这个人还一直坚持着。
由此,我发明了一种爱的表达方式:爱情天气预报。这种天气预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气预报,如晴、阴、温度多少等;另一部分是针对某个人来表达的情感关怀。比如今天要下雨,请带雨伞;今天会变冷,注意保暖;你的身体单薄,请多穿衣服;今天太阳毒,多涂点防晒霜;下雨了,注意路滑,等等。这种短信像夜来香一样淡淡地散发着幽香,使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别人的关心。这种短信需要一如既往地发,持之以恒,而且是真诚的关心,需要随着时令节气变化而变换内容。人们的情感就像正弦曲线二样在不停地周而复始地变化着,总有最低潮或者接近最低潮的时候。这时,人们可能都忽略他(她),而你的一个短信就会深深地打动对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并不是主张要投机取巧,只是根据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用一种可行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所以不希望这种方法被滥用,尤其是被误用。P3-7
中国第一个恋爱艺术培训班于2006年1月8日开办以来,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这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韩国KBS电视台、新加坡亚洲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半岛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60多家国内外媒体。
爱情之所以永恒,是因为爱情是一种自身的体验,永远都不能被别人的体验所替代,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了,才能够知道爱情是什么。有着不同深度情感体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对爱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谈起爱情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每个人谈起自己的情感故事都是眉飞色舞的,都认为自己的感情是唯一的,自己爱的对象是不可复制的。可实际上,当我们明白了爱的规则和规律,就会发现,人们的爱情却是那么的相似,尤其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正如一位美国婚恋专家所言:爱情是人类误解最多的一种感情。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以讹传讹的,过分地相信所谓的缘分、感觉、星座相符。大家每天都在谈论着爱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爱的定义和爱的本质呢?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金钱等,看得重于爱情。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努力求得这些东西上面,却很少花时间学习爱情。
目前,人们对情感的研究还是比较肤浅的。情感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不代表情感是不可研究的。这恰似当初人们认为软件工作是纯粹的个体脑力劳动,没有规律可循,而软件危机促成了软件工程学的诞生,人们找到了软件制作和软件发展的规则和规律。
爱情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爱情的过程又有其相似之处。爱情心理学大师罗伯特·斯滕伯格在《爱,请对号入座——26种幸或不幸的爱情》(Love is a story)一书中就阐明了爱是一个个故事,而故事又是可以分类的。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一门艺术吗?爱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书首次提出的感情过滤器理论类似于目前爱情研究领域公认的“内部工作模式”,进一步揭示了爱的规律性,告诉人们所爱的对象为什么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书另一独创的理论——恋爱关系九层图,连通了商业领域与情感领域的规则,揭示出“职场得意,情场失意”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本书“爱的表达”一章内容是关于情感理论的实践探索,极具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这种完善感人的表达方式不应该仅仅属于少数人,它应该属于每个渴望真挚感情生活的人。
本书是基于中国第一个恋爱艺术培训班授课的讲稿和基本观点写成的,在此,我要感谢那些参加中国第一个恋爱艺术培训班的近40个学员,是你们的热情和勇敢,鼓舞着我在爱情研究的路上继续深入探索。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巨人学校的尹雄校长,是他鼓励我开办中国第一个恋爱艺术培训班,并从此走上了专职研究爱情的道路。
在本书的创作上,我要特别感谢曹雁芩女士,是她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与我一同完成本书的草稿。
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弥志伟、陈秋明、孙俐萍、袁军、宋兆爽等,他们分别在电子书籍和课程录播方面作出了贡献。还有丁利恒、罗悠远、王日臣等人,在此一并感谢。
我还要感谢中国妇女出版社的姜喆女士,她作为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做了很多的工作。
最后,我要深表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他们对于我从事的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
从本书的策划到写作再到出版,历经三次大的修改,耗时近两年。这本书既有本人在爱情领域进行研究的成果所得,也有世界最新爱情研究理论供大家分享。随着本书的出版,我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对爱与爱情的研究队伍中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请读这本凝聚着本人心血的《揭开爱情的面纱》。
杜胜祥
2007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