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人文社区、国内最大的论坛网站、2007最具影响力社区——天涯社区,专题推荐并鼎力支持;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联合推介;白烨、朱大可、谢有顺、解玺璋、朴素等著名评论家鼎力推荐。
《旗·80后精品文丛》是首部集中展现中国80后作家实力大型丛书。本书收录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而蜚声问世的郭敬明,到以李傻傻等人开始的网络派,再到孙睿等京派新生代作家,以及沧月、小妮子等一大批80年新生作家的优秀代表作品,集中展示“80后”作家在青春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既是中国“80后”作家最具规模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当代中国青春文学的一次全面检阅,极具阅读和珍藏价值。
本书为《散文新势力·飞扬》,收录了“80后”作家李傻傻、邢荣勤、陈佳勇、落草火子等的六十余篇散文作品。
青春文学,谁领风骚?我们联合天涯社区等多家大型网站,并邀请多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共同开展“首届中国80后作家实力排行榜”网络评选活动。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李傻傻、春树、孙睿、步非烟、安意如等百余名“80后”作家悉数上榜。
结合这一次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网络评选活动,我们精选99名上榜作家的代表作品或最新力作,隆重推出《旗·80后精品文丛》,向广大读者集中展示“80后”作家在青春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它既是中国“80后”作家最具规模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当代中国青春文学的一次全面检阅,极具阅读和珍藏价值。
幽暗之灵
邢荣勤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生命一旦死寂,即迅速腐烂,一段历史失去光泽,也会迅速被掩埋进尘埃,无情地被人们遗忘。当后人在历史的垃圾堆里,捡拾到昔日光辉的碎片,竟惊为至宝。于是亡命之徒不惧艰难险恶,前赴后继,梦想有朝一日,罪恶之花可以在眼前盛开。
在遥远的东方,陆地的尽头,有一片看不到边际的黑暗之海。天空被黑色的云密布着,海水是黑暗阴森之色,海面汹涌咆哮着黑色的海浪,巨浪逾丈,轰隆着,撞击着崖壁,黑浪摔成一块块黑暗的碎片,重跌落进大海,迅速被裹挟进另一波浪涛,凶狠地拍打过来。
黑暗之海,又叫死亡之海。传说中,在黑暗之海的中央处——黑暗之心,有一座宇宙演化时遗落的城堡,相传登上城堡的人,会看到奇迹,可以心想事成。于是一批批亡命之徒都蜂拥而至,来到黑暗之海的海滨,然而,所有渡海的人都有去无回,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死亡之海。然而前来死亡之海撞运气的人却络绎不绝。崖壁最险峻的一角,名叫黑水崖,所有有去无回的亡命之徒,都是从此处开始黑暗之海的神秘探险之旅。
来此处之人,都是犯过罪恶、良心难安之人,生活困厄,无法自我救赎,都期待着可以遭遇奇迹,早日修成正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一路阡悔,不知不觉就来到黑暗之海的海滨,平生不愿说的话却不得不说,不愿做的事不得不做,无法自我宽恕,也想前往黑暗之心碰碰运气。
在黑暗的氤氲之气中,我颤抖着双腿,摸索着来到黑水崖。整片黑暗之海只有黑水崖唯一一个渡口,摆渡人是恶魔撒旦。要想从此渡海,必须要支付给撒旦一份特殊的费用。必须要向他出卖自己的灵魂。撒旦由黑暗之海无尽的怨气聚集而成,只能幻化成形,而无真身,他必须靠不断吸取别人的灵魂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我战战兢兢地站在撒旦面前,我的脚边就是黑暗之海的万丈深渊,渡船就在深渊之下。我胆怯地看着撒旦缥缈的手,深入我的躯体,得意地攫取了我内底里的灵魂,他露出狰狞的笑容。在失去灵魂的瞬间,我感觉躯体顿时轻松,并且轻灵,撒旦拉着我的手,轻快地向万丈深渊之下飘落。
在黑水崖之下的海面上,果真停泊着一条渡船。这渡船黝黑,散发着乖戾之气,船舷结实,却是无底之船。黑暗的海浪,在船底之下翻腾,却不曾有丝毫的海水涌人船舱。撒旦和我分别落在船舷的两边,无底之船箭一般冲向无边的黑暗之海,所有的巨浪在渡船驶到之处立即平息。所到之处,我只能看到四周皆是逾丈高的黑浪,船尾平息的海浪又蓦然升起,向海岸边奔腾而去。
在黑暗之中,我能凭借无底之船上的幽暗之光,看到身边的黑浪迅速地退却,船尾的黑浪咆哮奔腾,除此之外,我只能看到头顶黑暗的天空,似乎很接近,却又很遥远,一切恍如在梦中。
不知航行了多久,无底之船突然停止前进,渐渐漂浮在黑浪之上。在我眼前的高远处,有着更强烈的幽暗之光的陨石石碑,上刻“废城”两个黑暗的大字。原来黑暗之心到了,我已经来到了被宇宙遗忘的幽暗之城。恍惚间,我已飘落在石碑之前,撒旦和他的无底之船,拖着比黑暗更黑的幽暗之光,倏忽之间不见了。
进入废城城堡,黑暗的暴戾之气转为柔和。这里,就是无数“碰运气绅士”魂牵梦萦之地。废城是一块悬浮在黑暗之海上的平坦小岛,注目四周,都是无边的黑暗之海,所有的黑浪都从小岛之下获得罪恶的力量,向海岸咆哮蹦腾而去。
废城没有人的踪迹。无数如我一般探险而来的亡命之徒,难道都修成正果,羽化而去了么?遍布废城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陨石。我四处摸索着,看何处有宝物,哪里能碰到奇迹。脚被一块陨石绊了一下,石块在震动之下,发出更强的幽暗之光,隐约着有些字迹可辨。我俯下身,原来上面刻的是石头的自传,写道:只有有灵气有缘分的石块,才可以刻下自己的历史。我更低地伏在石块上,找到自传的开篇,赫然写着“石头记”三个大字。原来它是上古一块女娲娘娘补天所用的奇异陨石,因为爱上了身边的一株绛珠草,与其私奔,女娲娘娘补天石块正好够用,于是渐被遗忘,竞流落在废城此处。自传的尾篇,竟令人悚然地在增加字迹,说,今日得遇有缘人,愿随其返回人间云云。惊悚间,蓦然发现自己的膝盖与双手,竞隐隐陷入陨石,欲融为一体,吓出一身冷汗,慌忙拔身而起。
离开“石头记”,四处寻觅,都是杂乱摆放的奇形怪状的石块,皆无特别之处,实在难以破解其中奥秘。于是障悻然回到登陆时刻有“废城”大字的石碑之前。两个大字除了刻得鬼斧神工,没有特别奇特之处。我手扶石碑,慢慢转到它的背面,竟然发现也刻有细密的文字,但却无法辨认清楚。我想摇晃石碑,它却纹丝不动。没有其他办法,我思虑着放弃,却又心有不甘,更加不知如何才有回头之路。我用手轻轻地抚摩着字迹的纹路,抚摩之处,竟然散发出更强的幽暗之光来,于是我不断地抚摩、摩擦,终于清晰地辨出了内容。竟然是一部“废城史记”,然而其中对废城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语焉不详,仅记录造物主造物之时,将其遗落在人间黑暗之海,使其吸取万物之灵,幻化百态,消解人间罪恶、孽缘、因果。废城曾辉煌至极,幽暗之光幻化成一位伟大的城主,发布了万物界永恒的定律:裤子是第一生产力。于是,连造物主后花园里的亚当和夏娃都折树叶为裙,遮掩下体,从此,文明诞生,并不断繁衍。造物主知情之后,勃然大怒,将幽暗之光幻化而成的城主封禁在巨石之内、黑暗之心的岛屿之上,并刻上了“废城”两个大字。城主无奈,只得与恶魔撒旦达成协议,撒旦攫取灵魂,城主吸收人类肉身之灵,进人废城虚幻的世界,作为忠实的臣民,共同开创千秋伟业……
我抚摩着的双手,竟然融人了巨石之中,我的全身也在不由自主地被吸入灵石,我恍如进入一个羽化成仙的理想世界。我只感知巨石的灵光,轻微地闪烁了一下。我已经消失。
P24-26
青春是一杆温暖的旗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特别羡慕黄药师能有一个桃花岛。读书以后,我曾认真考究过在我国沿海一带是否真有那么一个岛,结果还真有。我对我的很多朋友都说过,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铲掉岛上所有的桃花,然后插上我喜欢的东西——旗。
旗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如同我青春期里所有的迷恋、爱与病。在编这套丛书以前的很多个晚上,我常常坐在水蓝色的电脑屏幕前,看着MSN和QQ里所有亲切而又亲爱的朋友。他们的头像偶尔闪烁,像是一个又一个不停跳跃着的精灵。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80后”。当我微笑地弹开页面,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串串美好的词汇。那是我们成长的痕迹,优雅,而且醒目。
一直觉得成长就应该这样,很多的责任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当你们还坚信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时,韩寒已经抱着他的《三重门》冲出了围城;当你们刚刚弄懂什么是Punk Pop时,花儿乐队已经开始大声唱着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于是我们不满了,开始反思、批判。谁都知道反叛是能带来快感的,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远离平庸,成为一个思想者,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即使受伤,又是件多么有面子的事啊!
我是2001年夏天开始上网的。一开始热衷于网络聊天,后来改玩BBS。BBS真是个好东西啊,什么都可以发表,谁都可以评论,市场经济的产物,群众就是权威。在最初的一个山头上,我加入了一个名叫“王二solo”的组织,我们的对手叫“平凹联盟”,在论坛里处处与我们作对。于是双方首领决定比赛,先是比对对子,比作诗,比写小说散文什么的,可比着比着就变成了人身攻击,并且愈演愈烈,双方好像还互相动用了低级黑客,最后气走了很多人,网管暗箱操作封了几个号,很多论坛的元老出面调解了好一阵子,才结束了那个混乱的局面。在后来的一次网友聚会上,肥硕的站长端起酒杯,哼哼哈哈地解释说,市场经济初期,混乱是难以避免的。
我想到更早些年,那时候我还是个好学生。成绩在班里居中,不属于特别张扬的那种类型。因为抽烟不慎,被班主任请上了讲台展览。与我一起接受全班同学瞻仰的当然也是匹害群之马,记得那家伙触犯的条例跟我不一样,他是染黄了头发。事后,我们互为知己当然就顺理成章了。于是,常常跟这个家伙互相感慨。他说,等我老了,我要以同样的手段去打击下一代。我则不然,我说我偏不那样,等我老了,我有子女、学生时,他们想干啥就干啥,我才不会怎样限制他们。然后两个人蹲在厕所里坏笑不止。
其实,无论我们当时怎么得意,怎么轻松,怎样怎样地若无其事,可生于80年代的人还是很年轻很幼稚的。太多的时候,由于缺乏相对有力的发言,我们面对整个世界会感到不知所措。记得天涯社区的《生于八十》开版那天下午,我坐在电脑前面苦思冥想,绞尽了脑汁,才勉强敲下这样的一个版面介绍:年轻的,就是对的,就是骄傲的。
在我眼里,年轻就是一种气息,像是空气中轻舞飞扬的卡布奇诺似的清新;年轻又是一种风格,是小金铭长成大姑娘之后首次客串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时留下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张扬;年轻还是一种方式,是如今在新生代笔下独一无二的孙悟空;年轻更是一种姿态,是洛丽塔赤裸着背对成人世界时的冷漠与藐视。
我在一个BBS上看到有位70年代生的评论家这样评论“80后”:素质教育下的独生子女;互联网上长大,惯用数码产品;用键盘好过用笔,手机不离身边,短信狂;迷动漫,打街球,拍大头贴,搞怪;吃薯条比萨,玩网络游戏,爱韩日偶像,迷论坛灌水;耳洞多,腿裤肥,腰链粗大,指甲上花花草草,想象力丰富,酷爱DIY;适应能力强,独立自我,渴望认同;现实拜金,追求独特;脆弱敏感,渴望归属。
还有王朔,他说:80年代有一批小崽子出来就说,我们比上一代牛逼多了,我们早就明白了,我们现在吃麦当劳,我们听这个那个音乐。王朔这老头从哪儿得出这个印象的?我们这群人真的这么让人瞧不上吗?我们真的至于傻到他说的那种地步吗?我们,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办法。人在时代,人在江湖。比如你王朔在那个年代,你去当兵,然后当倒爷,再后来写小说,拍电影,这不也是顺应潮流吗?是历史造就了你而不是你造就了历史。你不见得真是特立独行。你王朔要是生在今天,就很有可能跟我们一样,去炒股,去做书,去赛车,去超女快男当评委,去用45度角仰望天空,去出《岛》专辑或者《最小说》。
我觉得社会舆论可能对我们有看法,觉得我们是没有未来的人,不是正经人。前一个我大致同意,后一个不是这样。我们这帮人尤其遵纪守法,一点也不反动,最多有点青春期叛逆,完全无伤大雅,完全可以当良民看待,不足为虑的。我们不经常睥睨大家。况且我们也仅只是少数人。很多“80后”都在各自单位里老老实实上班干活呢。大家都在正儿八经奔前程。
前几年,《南方都市报》有记者从网上采访胡坚,胡坚就曾讲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年轻人渴望从上一代作家手中接过文学的接力棒,但上一代作家不仅不愿意传递棒子,反而还在年轻作家去接这个棒子时,用棒子敲他们的头。现在看来,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至少在很多文学评论家那里,情况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
比如白烨老师在这套书的封底推荐语里说,他希望在这套书出版后,人们再来谈论“80后”时,潜台词中不再是“市场‘80后’”“文化‘80后’”,或“网络‘80后’”“校园‘80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80后’”。谢有顺老师认为:“80后”作家普遍实现了和传统文学观念之间的断裂。他们获得文学滋养的主要渠道,已从上一代人那种对经典的认真阅读变成了向一个更加多元的信息社会全面进军,甚至他们的出场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作家多半是先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再谋求出版,如今的“80后”普遍和出版商直接打交道,而越过了文学期刊这一环节,这就意味着文化消费的力量在更加显著地影响他们的写作,今天的这套丛书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而解玺璋老师则说:我一直不相信所谓“80后”写作有什么整体性,他们的呈现方式一定是各种各样的,韩寒和郭敬明不同,张悦然和莫小邪不同,李傻傻和孙睿也不同……所以,我真的希望,集合在这里的作家,亮相给读者的,应该是一个个的“我”,而不是“我们”。文学是孤独的,我欣赏那种孤独求败的精神。在这些作家当中,寄托着我的希望。我觉得他们的这些评价,至少显示出了文学评论界对“80后”的一种认可与期待。
我对所谓“80后”这个名词的了解,并不比一个刚刚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多到哪里去。甚至至今,我还没有彻底明了“80后”——实际上我根本就没弄明白。就整个社会群体而言,“80后”曾经是种异类。风云奔走,横行万里。窗口、街灯、人群、脚印、民谣、瑞普、烟草、电脑、酒精、网友、饥渴、疼痛、眩晕、寂寞、路牌、漫画、雕塑、暗香、诗篇、疾病、欢乐、伤逝、记忆、家园、命运、前程,都是我们曾经的路。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笑谈,这是一个极其诡异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异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明星。我认为他概括得无比透彻。就职业而言,文人首先是个枪手。常常受雇于他人,以供驱使。此乃大势所趋,“80后”当然难以脱俗。因此大部分“80后”,也常客串于社会的各类角色之间:学土、职员、经理、主任乃至纯粹的生意人。站起来,坐下去,冷静地讲述起一个个故事——或飞花轻梦,或掷剑长啸。在奔往未来的路途上,我们针锋相对,但却彼此心同。
现在,80年代生的第一批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以及人民子弟兵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细胞,堂而皇之与其他年代生人同处一室,开始了“要与尔等分一杯羹”的艰难生涯。生于80年代,相比70年代生的人的暴怒与迷茫,我们是幸福的。我记得人们对“70后”最初的评论,好像说他们是病人,和众多大龄老三届一样,生活得很不幸福,因为活得太现实,每天都要受伤害;说他们的话语无厘头,装酷,还是孩子,需要被关怀,等等。
现在看来,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的成长,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常只是一件事,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瞬间,它就可以颠覆掉一代人的整个青春。其实我们何尝不知,把人和时代放在一起分析,肯定是牵强的。人是个体的,而时代却总是庞大的。我始终认为,所有的时代都是虚妄的。尽管车轮滚滚一直向前,但隔三差五你回头一看,其实,往昔的某个时代好像又回来了。新面孔、新模式、旧旗袍、似曾相识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很多东西就好像是难以弃绝殆尽似的。
可到底什么才是代表我们这个年代的标志性图腾呢?百年之后,历史还能不能留下我们现在的“70后”和“80后”?当年的“70后”应运而生,又悄然结束。现在连“90后”都已经横空出世了。一代又一代的有为青年,就这样扛起他们各自的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每个时代的旗帜,必将永远存在。
而且,底线是会有的。
时代的旌旗,迎风飘展,不会停下。
恭小兵
2008年1月1日
这套丛书对于展示近年来“80后”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促进渐臻成熟的“80后”追求文学理想的热潮,都是适逢其时的和大有助益的。我衷心希望在这套丛书之后,人们再来谈论"80后”时,潜台词中不再是“市场‘80后’”“文化‘80后’”,或者“网络‘80j亏’”“校园‘80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80后’”。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汉语文学的新生代,我总是充满热切的期待。在汉语危机来临的时刻,这期待也许是我唯一的选择。
——朱大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
“80后”作家普遍实现了和传统文学观念之间的断裂。他们获得文学滋养的主要渠道,已从上一代人那种又寸经典的认真阅读变成了向一个更加多元的信息社会全面进军,甚至他们的出场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以前的作家多半是先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再谋求出版,如今,“80后”作家普遍和出版商直接打交道,而越过了文学期刊这一环节,这就意味着文化消费的力量在更加显著地影响他们的写作。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一直不相信所谓“80后”写作有什么整体性,他们的呈现方式一定是各种各样的,韩寒和郭敬明不同,张悦然和莫小邪不同,李傻傻和孙睿也不同……所以,我真的希望,集合在这里的作家,亮相给读者的,应该是一个个的“我”,而不是“我们”。文学是孤独的,我欣赏那种孤独求败的精神。在这些作家当中,寄托着我的希望。
——解玺璋(著名书评家、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
文坛新锐川流不息,淘尽黄沙始见金。江面的波澜与涟漪,或许更能吸引眼球,但真正负重致远的,却还在深层厚处。《旗·80后精品文丛》以百余个经典篇幅解读现代文学,别出心裁也别具匠心。如此看来,无论是江中操舟人,还是岸上观潮者,读来皆有收获。
——邢明(著名IT人士、天涯虚拟社CEO)
这些阔步昂首的“80后”作家们,在文坛上早已超越了太多的对手。他们似乎更愿意在一个特定的舞台上,去优雅地旋转出难度高超的舞步。他们需要中国文学的见证,中国的文学,更需要他们的见证。
——慕容雪村(当代知名作家,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