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狐仙,大家可真是充满好奇,它并不像吸血鬼或恶鬼一般令人恐惧,可是性喜作弄人,却又似通彻人性,常令做过亏心事的人心生畏惧。但,真的有狐仙吗?是的,这儿就曾出现过,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在沧州有一位举人,名叫刘士玉,他有一间书房被狐仙所占据,这狐仙还真是鬼灵精怪,大白天居然敢与人对话,并且躲在暗处向人丢掷瓦石,不过,却没有一个人看过这个狐仙究竟长得何等模样。
有一位名叫董思任的地方官,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好官。董思任自认为一身正气,所以当他听说狐仙的事,就胸有成竹地来到书房,向狐仙晓以大义,述说人妖原本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请它速速回到狐仙世界,别在人间胡闹!
就在这番自以为可以惊天地、泣鬼狐的大道理讲完之后,忽然从屋檐后面传来一阵声音:“董先生啊!我是因为你为官还算清廉爱民,所以才没向你丢石子,这已经是给你很大的面子了,你休想要来说服我回去。你有多少斤两,我一清二楚,你为官爱民,不过是为了赢得好名声;你清廉从政,则是怕万一事情败露,会有牢狱之灾,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凛然。所以我怎么会怕你呢?哼!废话少说,“快快回去吧!”
董思任听完此话,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狼狈而走,在家中郁闷了好几天。
刘举人家中有一位女仆人,她只不过是一个粗俗的妇道人家,但奇怪的是,整个府中就只有她不怕狐仙,还敢在书房附近进进出出,狐仙也从来不用瓦石丢她,有时还很客气地和她聊聊天呢!
有一次,有人趁着和狐仙对话时,问它何以对女仆另眼相待,狐仙说道:“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仆人,却有一颗真诚的孝心,伺候公婆或父母都是真心诚意,就连牛鬼蛇神看到她都要敬畏三分,何况我这个小小狐仙呢?”
刘举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叫这位女仆搬到书房住,狐仙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就赶紧搬离此处,不再胡乱作怪了。
古时有一位县官想要替一件冤狱来平反,可是担心长官不允许,因而迟迟不敢决定。
当时,有个在学堂里打杂、外号叫做王半仙的人,他认识一个狐仙朋友,据说算命很准,于是,县太爷就叫他去请教狐仙这件事。狐仙听完事情的始末之后,很严肃地告诉他:“县太爷是百姓的父母官,审判案件首重是否公正、是否冤枉了好人,而不是看长官的脸色,难道他忘了李卫总督说的话了吗?”
王半仙回报县太爷,县太爷听了之后,吓出一身冷汗,这才把李总督这段往事说了出来。
原来,李总督在尚未发达时,曾经和一位道士同船渡江,正巧有位客人在和船主讨价还价,道士叹息说道:“唉!马上就要没命了,还在计较这些小钱!”话才说完,只见这位客人突然被帆脚扫到,掉到江中溺死了。
当船开到江的中央,这时狂风大作,眼看就要翻船了,道士立刻站在甲板上,开始作法,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不久果然风平浪静。
李总督上前感谢道士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掉到江中溺死的客人是命中注定,神仙也救不了。而你天生富贵命,即使遇到险恶,自有贵人相助。这也是命中注定,我不得不救,何必要感谢我呢?”
李总督拜谢说:“领受大师的教诲,我这一生一定会安于天命。”
道士说:“也不尽然都要安于天命。人一生的穷困与发达都是命中注定,所以要安于天命。但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利害时,就不可以用天命来推诿塞责了。要知道,天地问之所以诞生人才,朝廷之所以设立官职,就是要来解决人民的困难。如果你掌管生杀大权,遇到事情却又束手无策,把事情都丢给天命,这样的朝廷又何必设官呢?孔夫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很好的榜样,你务必要谨记在心!”
李卫总督谨记教诲,并请教道士大名。道士说:“免了,我还是不说的好,说出来恐怕会把你给吓着了。”上岸之后,道士走了数十步,便消失了踪影。
李总督曾经把这件事告诉县官,只是不知道这狐仙怎会知晓此事?P8-12
人生因缘际会,有时还真是难以预料。
纪晓岚随侍君侧,何尝想到会被贬到乌鲁木齐?日后回朝又被重用,还让大奸臣和■伏法?
2004年春,上旗文化的照旗兄计划将菜根谭现代化,正在苦觅绘画高手,在捏壶高手小童家喝茶闲聊之余,一眼瞄到小童自创一格的画作,被这种兼具古典与新潮的绘画风格与文字给吸引住,于是,便撞出了这本《草堂钟声》。
其实,早在一年前大侠就受到小童的启蒙,曾断断续续阅读《阅微草堂笔记》;说也凑巧,同一时间,长辈张前大法官特生先生也对晚辈大侠推荐这本好书,他老人家常以本书的故事引证一些司法案例和司法观念,在司法月刊撰文和法官们共勉之,因此,《阅微草堂笔记》便成了大侠唾前必读的书籍。
在书中,纪晓岚以鬼狐为糖衣,让读者喜爱去阅读,然后借着其幽默博学的笔触,对社会进行反讽与道德劝说;他不屑明宋理学的空谈,对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狡猾诡诈的伪君子,更是痛加挞伐,让人看了真是大呼过瘾。
大侠虽天天在日新月异的电脑世界打滚,但对古老的文化思维仍深感兴趣,所以常借机找小童喝茶闲聊,除了听小童谈古论今,更希望耳濡目染,沾一点人文气息。尤其身处新旧时代交替的我们,对旧道德文化的日益衰竭,加上衮衮诸公在媒体前不恰当的错误示范,致使社会是非公义逐渐混淆的现象,感到十分忧心,因此大侠小童就自愿■这趟浑水,非理清是非公道不可,而这本《草堂钟声》正是实现大侠小童企图利用小故事大启示,重整人类良心的第一帖良方。
其实由能文能图的小童独撑大局已是绰绰有余,但心胸开阔的小童却愿与大侠携手完成这本书,让大侠能更深入体会经典古书之博大精深,绝非区区电脑程式所可取代的,这点是大侠我一定要特别提出来说明与感谢的地方。
大家应该知晓,对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其文化的提升、气质的陶冶与品德的增长,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扎根,如今,出版公司和作者共同努力踏出第一步,期盼社会大众与有志之士能共襄盛举、热烈响应,让这一系列丛书顺利出版,将祖先的智慧发扬光大,让社会的正义公理永存人间。
谢谢上旗文化的阿旗和瑞美在写作期间持续的指导与鼓励,感谢小童和大侠的贤内助阿娟与阿玲的幕后支持,感激文渊阁工作室和sam协助建立专属网站,让本书得以在品质与进度兼具下,于半年内顺利完稿。
没有泥土哪有花?感谢您在书店翻阅这本书,希望您能感受到我们的努力与用心良苦,请多给我们指教。
祈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优雅!
祈愿我们的人民更加谦卑有礼!
编撰这本书大抵是临时起意,又或是因缘果熟。
主导者应该是大侠,而由我小童写序,多少害我汗颜,但仍勉为其难,乐为之叙其始末。
大侠与我都住埔里,而我更是世居。1999年的9·21大地震,为各自烙下许多共同而特殊的记忆;其中有一个场景:地震后的几天里,救济站有许多人排队领物资。我在其间,周遭望去,也有不少认识的亲朋,他们从事各行各业,在一夕之间沦为灾民,不论贫富贵贱。当时一股悲凉不觉涌上心头,手中捧着救济物资的我,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爱,我只能热泪盈眶,低吟着:受人涓滴,泉涌以报……
我曾提起这一段,大侠说:“我心有戚戚焉”。我是十足的隐者心态,所以,年复一年,曰复一日,就这么浑浑噩噩。大侠则不然,他是行动派,又是电脑方面的高手,所以早就开辟了一条他以为然而我亦认同的“回报”之路:着眼于现今台湾的孩子对于本土文化的陌生,乃至多有不会说台湾话者,他架设了一个叫做“台湾■仔店”的网站,让大家免费上网浏览。大侠自力用心地收集资讯,做的就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功德,另类的行善。
我这一路走来,平凡但也奇怪,学的是兽医,却戛然而止,改行做陶瓷。虽然稍微会画图,却从来没受过科班训练,要称我是个素人画家吧,又有些不符定义,更不晓得这样是抬举或是贬抑。总之,我这会涂涂抹抹的不才被大侠给发现了。
始初,大侠是想图像《菜根谭》,但该书之劝善严肃,又较少引例,为之编撰者,如果才学不够富赡,举不出图像印证,只怕将沦为千篇一律,而使读者意兴阑珊。
我忽然灵光一闪,谓新近刚读罢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小说故事有情节、有转折,入画或许比较容易,于是成就了这本《草堂钟声》。
我们将其白话化与图像化,都是为了让那些x时代、E时代、吞时代的族群便于阅读。然而,在一千多则故事中,为什么选出这52则?老实说,我们也不能确切地回答,不过,这也不是纯然那么的“无厘头”。就像笔记中的故事,在一则则看似荒谬的情节中,暗寓着微妙的大道理,透过惊悚与嘲谑,不但能类比于今时今事,作为惕励,更能使读者各有解悟,启发现代人用一种开朗的态度,恪遵道德,那么,不仅为纪昀所谓“小说稗官,知无关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劝惩”作一新解,同时,亦满足编撰者愿效绵薄之力于社群的想望。
纪晓岚博学机智,是那种“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物。以其博学,乾隆皇帝要他总纂《四库全书》;靠其机智,在长时间“伴君如伴虎”的文学侍从生涯中不罹大祸。他所仰慕的两个人苏东坡和东方朔,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然其身后虽未必被期以著作等身,却只传一本拾零式的笔记,多少令人困惑。如进一步观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际遇即能理解,而不免为之唏嘘。
《阅微草堂笔记》不似《聊斋志异》那么神鬼妖仙,所以我才在前段提到一半惊悚、一半嘲谑,尤其后者,对当时很多以文采自恃、损人利己的知识分子迎头痛击。至于各种迷信的部分,不妨从民俗的观点,去领略它确然存在的普世价值吧!
有了这样的看法,在阅读本书之后,即使只翻阅原典,不待后人各种解读式的撰作,相信也能咀嚼出作者本心,而兴发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况味。是为序。
说起清朝的幽默才子纪晓岚,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文如泉涌、口若悬河、智慧高超、学术顶尖,编纂《四库全书》,着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你或许不解,纪晓岚学识渊博,品格高洁,为何只留下一部著作,偏偏又是一部看似满纸鬼怪之说的乡野传奇?如果你能仔细阅读这部《阅微草堂笔记》,你将会发现,原以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神鬼之作,竟如此深层地刻画人心,它不仅令作奸犯科者惧,令道貌岸然者惊,更令欺世盗名的伪修行者畏。本书节录《阅微草堂笔记》中52篇精华以飨读者大众。
行云流水道尽古今多少事,幽默诙谐人狐都付笑谈申;鞭辟入里说出人世间真理,嘻笑怒骂嘲谑着谗佞奸邪。
《阅微草堂笔记》乃清朝的幽默才子纪晓岚所著,它深层地刻画了人心,不仅令作奸犯科者惧,令道貌岸然者惊,更令欺世盗名的伪修行者畏。本书节录了其中的52篇精华以飨读者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