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上阅读/书与阅读文库
分类
作者 邓咏秋//李天英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散发着对阅读的热爱的图书,所有的话题都与阅读有关。从中外阅读故事到阅读的妙语,从大学和专家开列的推荐书目到读书/买书的指南,从走进图书馆的N个理由到图书馆的奇遇,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到世界各地如何共度读书日,从藏书印到藏书票……本书悉心营造出一种浓浓的爱书氛围。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散发着对阅读的热爱的图书,所有的话题都与阅读有关。从中外阅读故事到阅读的妙语,从大学和专家开列的推荐书目到读书/买书的指南,从走进图书馆的N个理由到图书馆的奇遇,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到世界各地如何共度读书日,从藏书印到藏书票,《爱上阅读》悉心营造出一种浓浓的爱书氛围,欢迎你的加入。书中附有古今中外与阅读有关的100多幅精美图片。

目录

爱书的激情

读书之乐乐何如

为什么阅读

关于阅读的妙语疯言

鲁迅、王云五、冯友兰的读书方法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关于书和阅读的故事

一个西班牙书痴的故事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读书生活

天一阁里的读书故事

读书典故

中外绘画中的阅读

阅读推荐

大读书家的阅读书单

从北大到哈佛

推荐最有影响的书

家庭藏书入门

影响历史的书

别样的书单

与经典同行

中国名著排行榜

外国名著排行榜

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

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

读书家要阅读的59种中外名著

中国名著20+8种

外国名著23+8种

走进图书馆的阅读

走进图书馆的N个理由

怎样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之旅

青春流放在大学图书馆里

新西兰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穿越时空的邂逅

无处不在的书香

阅读宣言

各地共度世界读书日

世界图书首都

藏书印VS.藏书票

书和爱人——也谈如何选书

爱书人喜欢的N个网站

送一本书给朋友,你会送哪本

致谢

试读章节

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浙江宁波,有一座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它的创建者是我国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从时间上看,天一阁仅次于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梅迪契家族图书馆(二者均建于文艺复兴时期),位居世界第三。它给我国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典籍文物,所收藏的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堪称双璧。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天一阁几经沧桑,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待解之谜,也留下了很多读书、藏书的故事。

范钦,一位好读爱藏的谦谦君子

公元1505年,宁波县城西门外莫家漕范家诞生了一名男婴。范氏族长依据家谱排行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范钦,字尧卿。范钦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所赚的钱也仅仅维持家用而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然而,范钦小时候体质很弱,药不离口,而且悟性也差。刚开始读书,书读不懂,转向去学作文章,文又不通。家人只好将他托付给叔叔范瑶教养。在叔叔的谆谆教诲和细心关爱下,范钦慢慢开窍,而且进步很快。《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作品能融会贯通。叔叔大喜,对范钦的父母讲:“这个孩子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明正德末年(1521),范钦考取了当地宁波最高教育机构——宁波府学。范钦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正规教育,并且更加刻苦地读书。四年后,23岁的范钦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27岁的他又顺利的考取了进士,并且在殿试中深受皇帝关照,将他由进士的第178名,直接提到第41名。

青壮年时期,范钦为官二十余年。先后出任过湖广随州知州,工部员外郎,江西袁州知府……最后官至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当今国防部副部长)。

天一阁是范钦的藏书楼,楼名取的是“天一生水”的意思,希望借着有水的含义,战胜藏书楼最大的敌人——火,表达藏书平安的愿望。或许真有水神在暗中佑护,天一阁几百年也没发生过火灾,使我们今天能够得见它的原貌。

范钦生性耿直,牢记叔叔的教诲,不贪不淫,也不畏权贵。他在任工部员外郎时,因顶撞皇亲武定侯郭勋,致郭勋在皇帝面前诬害他,因此含冤下狱,受廷杖之责。在任袁州知府时,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严世藩。严世藩也想罗织罪名害他,严嵩劝阻说:“范钦是连武定侯郭勋也敢顶撞的人,如此强硬,你若参他,反倒让他出名了。”严世藩见身为宰相的父亲尚且忌惮他,只得作罢。范钦见奸人当道,朝政日废,无心继续为官,嘉靖三十九年(1560)卸职归里。

范钦为官期间,酷爱读书。每到一处,公暇之余,就是读书。以书会友是他最大的乐趣。除了读书,他还非常喜欢购书、藏书和刻书。他所搜集的是那些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志、科举录之类的文献。他把那些读过的好书,寄回原籍宁波老家,藏在书楼“东明草堂”中。

范钦辞官后,与张时彻(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和屠大山(任过兵部右侍郎)志趣相投,三人组建了轰动一时的“甬上诗社”,被后人称为东海三司马。他还与江苏藏书家王世贞交订抄书之约,藏书可以互相借读和抄写。

明嘉靖四十年(1516)范钦新建了一座书楼用以读书和藏书。然书楼一直未能取名,从“草堂”到“十洲阁”到“碧沚书屋”……他想了很多。一日,范钦在书楼前晒书,随手翻阅从江西带回来的碑拓《龙虎山志》,里面有“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之于南”。范钦大喜,他记得汉代学者郑玄注解的《易经》中亦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拿出原书一对,果然如此。就把书楼正式命名为“天一阁”,喻义是以水克火。中国传统藏书楼为木制结构,木和书都是易燃物,最忌讳的就是火,楼名取天一生水之义,就是想表达藏书平安的愿望。

天一阁是晚年范钦最喜爱的读书处。好友屠大山曾对范钦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伸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实际上范钦何尝不是呢?一个炎热夏天午后,小雨刚过,凉风习习,四望无人,就取出唐代孟启的《本事诗》来看,据他自称:“已而云影低昂,新月吐照,欣焉会于予心。”真是越看越欢喜,直到二更时看完了才喝杯茶就寝,浑然忘却这是个炎热的夏天。好友沈一贯(字肩吾,号蛟门,浙江鄞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家居十年卒,赠太师,谥文恭)回忆说范钦:“好学弥笃,常读书至夜分,声音哕哕振林木”。

独乐不如与人乐,天一阁曾储藏各类图书七万多卷,里面有很多宋元明历代名家作品,也有一些常人所不能见到的珍本、孤本。天一阁在明嘉靖后期的文士学子中已颇具影响。范钦也乐于邀请当地的名人士子到天一阁读书且饮酒谈诗。他在《上元诸彦集天一阁即事》叙述了天一阁曾经的盛况: “阗城花月拥笙歌,仙客何当结轸过。吟倚鳌峰夸白雪,笑看星驾度银河。苑风应即舒梅柳,径雾含香散绮罗。接席呼卢堪一醉,何来心赏屡蹉跎。”

范钦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读书与藏书的事业,从而为我国造就了天一阁在中国藏书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当大部分读书人将“立德、立行和立言”作为人生三大目标时,范钦却把读书和藏书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爱书到了这种境地,已经不只是好读、善读和乐读的区别了。这应当是一种境界,一种将读书视为生命的超然洒脱。

天一阁里的“读书与藏书约”

一位前人说过:“惟有爱书,才能读书、守书和藏书。”范钦生前对图书的管理非常严格,立有“书不出阁,代不分书”的遗训,还刻了一枚藏书印:“子子孙孙,永传宝之”。他希望他的子孙能像他那样多读书,知礼仪,懂孝义。

除了上述遗训外,他还有几条非常严格的读书与藏书管理条约:第一条,烟酒切忌登楼;第二条,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即宁波人清明时节所参加的祭祖仪式)三次;第三条,擅将藏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偷出典押事故者,罚不与祭三年。他将这些家训刻在木牌上,要子孙时时牢记。他还规定天一阁藏书必须由范氏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除非各房齐集,否则,任何人不得擅开,以此来防止书籍分散流失。其中的“烟酒切忌登楼”还有一个让后人唏嘘不已的心酸故事。

P23-27

序言

2006年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亦称“世界读书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在东莞图书馆举行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情,以此为标志,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推动全民阅读上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指导原则,必将对全国图书馆界广泛而深人地开展全民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首先,阅读是人的权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Milagms del coml)女士针对长期以来在阅读中存在的不平等,提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我们开展大众阅读,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书读。

读书是一个人的权利问题,这种权利的保障,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决定的。回顾阮冈纳赞对图书馆学五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到“读书是所有人的权利”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雅典和斯巴达只向自由人提供教育,十分之九的人口是不享有学习的权利的……因而书是供有选择的少数人使用的”。到18世纪,“为了在最简陋的环境中使社会和平,人们安居乐业,就要求许多人除了贫困外,还要无知……因此,为了每个国家或王国的康乐和幸福,就要使劳动阶层的知识只限于他们的职业范围以内,而不可超越它。牧羊人、庄稼汉以及其他农家人,对这个世界,对与他们的劳动或工作无关的事知道得越多,对他们愉快地并心甘情愿地经受住劳动的艰苦和劳累越是不合适。阅读、书写、算术等……对那些被迫通过他们每天的劳动以换取每天的面包的穷人来说是很有害的”。一直到1913年,要在莫斯科开办一所图书馆学校时,还有沙皇议会右派的领导人提出反对意见:“政府怎能容忍图书馆的发展呢?这将会为一场革命铺下道路。”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的国家,读书也要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过去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穷人家的孩子当然就没有机会读书了,这种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剥夺了。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这是一个大道理,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腾飞,但是经济腾飞并不能表明中国就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的素质上,提高国民素质依靠教育和继续教育,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阅读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朱永新也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气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人是不是能认真读书,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其竞争力也取决于国民的阅读状态。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尊重书籍、尊重知识的民族,阅读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最古老的话题和传统。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代这个传统还需发扬光大。

最后,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提倡阅读,尤其是对传统经典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我认为阅读经典具有这样的作用:不仅对人们的系统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好处,而且拓展了我们的生活,培养了我们的素质。一些美国学者认为,阅读经典是作为一个人进入精英阶层所必备的,是与人沟通的条件。无论中国也好,西方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存在这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否则你在这个问题上就失去了发言权。  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快乐。”

“在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正因为如此,我相信:读书,在今天仍然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家庭藏书读书的传统及其重建

我国家庭藏书与读书人占人口比例在21世纪的前几年呈下滑趋势,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三次追踪调查显示,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8%,农村居民下降了9.6%。读刊率也从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下滑到2003年的46.4%,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调查表明,从国民的媒体接触率来看,高居前三位的仍是电视、报纸和图书,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带来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今后,随着其他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分流人们的注意力,分割人们有限的闲暇时间,全国国民的读书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广读书、鼓励读书,希望重建家庭藏书,让书籍走人每个家庭,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并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今天,“耕读传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诠释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耕”就是物质建设,“读”就是精神建设。

在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传统,比如,基督教强调读书,早期教徒读书主要是指读《圣经》,阅读是教徒与上帝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好的阅读传统。有学者曾经对英国18世纪的家庭阅读进行过个案研究,在托马斯·特纳和佩吉·特纳夫妇家里,他们的阅读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尽管家庭日常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阅读仍然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第二,他们的阅读大部分是出于宗教的规定;第三,阅读是他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第四,他们的阅读是间歇性的,也就是不同的文本交替阅读,或者边做其他事情边阅读。据说,犹太民族的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西方的读书传统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今天,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有能力重建家庭藏书。我主张应将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家庭藏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让家庭成员有一些必备的读物,因为有些人家里根本无书可看。在目前图书馆还不是十分普及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家庭阅读,就不只是继承传统,还具有实际的意义,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让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有书看,家庭藏书在目前能够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家庭藏书可以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展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培养有修养的母亲、提倡亲子阅读等活动。如果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话,他一生都受用无穷。巴特勒曾经指出:“人们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就比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更容易去阅读。”这就是我们建立家庭藏书、提倡家庭阅读的意义之所在。  三、图书馆在开展大众阅读中的作用及措施

首先,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因为我们建立家庭藏书只是一个方面,毕竟家庭藏书是有限的,杂志、报纸往往都不具备,也没有必要,而图书馆可以提供我们一种连续阅读的保障。第三次国民阅渎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有这样一个结论:“国民家庭藏书比例超过一半,但数量不多,比例下降。”这说明家庭藏书的普及率还很低,将近50%的家庭没有藏书。所以在中国家庭藏书还得不到普及的情况下,图书馆在我们大众阅读生活里面的意义就被凸现出来。

其次,图书馆本身承担着很多责任,比如政府咨询、科研保障等,但同样承担着民众继续教育、民众阅读的责任,这是图书馆的一个神圣的使命。中国从图书馆建立的100多年来,图书馆的研究者、工作者以及有识之士,都一直在呼吁图书馆要成为民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图书馆要有大众意识,对大众开放,对大众开放是保证此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就是因为这让所有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都能够得到阅读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以及各类图书馆,都有这样一个使命,当然有些研究图书馆可能不重视它,但并不是说它没有这样一个责任。从世界图书馆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如此,图书馆一直在承担这样一个使命。今天,我们呼吁要加强这样的使命感,让图书馆成为大众阅读的领导者和推行者。

最后,图书馆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比如:推荐书目、读书报告、新书宣传、协助社区和家庭开展亲子阅读等。像东莞图书馆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就很有特色。该馆在2005年新馆落成之际,开展了首界“东莞读书节”,2006年已是第二届,推出了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东莞图书馆专题动漫活动展、东莞学习论坛读书系列讲座、开通市民学习网、图书展、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比赛、“我喜爱的书房”设计大赛、“藏书与阅读”优秀图书推荐、推荐书目、“学习之家”评选、外来员工“读书学习,争做新东莞人”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政府还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着力打造建设“图书馆之城”。从全国范围看,许多图书馆都已经做了很多的实际工作。

此外,图书馆还要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清华大学的老图书馆极有这种氛围,我到那里参观,感觉那个地方真漂亮,宽大的落地窗、古典的书柜、宁静的氛围。或坐在那明净宽大的玻璃窗下,看阳光柔和地洒落在书桌上,或听着雨点垂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我们不仅感受到书的魅力,也在体悟着时空的静谧。我觉得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读书环境。我曾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双休日谈读书》里专门谈到这种感受,“双休日,图书馆应当成为人们读书的好去处”。今天我想变换一下说法:让图书馆成为每个读书人的理想居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7:53